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件 >

人教版八年級上《短文兩篇》教學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上《短文兩篇》教學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上《短文兩篇》教學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上《短文兩篇》教學設計

一、課前自學

(一)讀一讀,儘量記住下列字詞的讀音、寫法和意義

馨(xīn):文中指散佈得很遠的香氣。

苔(tái):苔蘚植物的一綱,莖和葉的區別不明顯,常貼在陰溼的地方生長。

案牘(àn dú):公事文書。

蕃(fán):多。

淤泥(yū ní):河湖池塘裡底部的泥沙。

褻玩(xiè wán):親近而玩弄。

出淤泥而不染(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生長在淤泥中,而不被淤泥所汙染。

(二)知識積累

1、關於作者

劉禹錫(772--843)字夢得,唐代詩人,進步的思想家。他一生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浪淘沙詞九首》其九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就是其中的一首。陋室,是劉禹錫的室名,意為簡陋的房屋。據說是劉禹錫被貶安徽時修建的。有一正房,兩廂房,正房中有石碑一面,上刻篆書“陋室銘”三字,現在安徽和縣仍儲存著。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學家,文學家。他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屈;他酷愛蓮花,親自率領屬下挖池種蓮,名曰“愛蓮池”並寫下了傳誦千古的佳作《愛蓮說》。

2、文體簡介

銘,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來歌功頌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後來發展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內容上有頌揚或警戒之意。

說,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說明議論,也可以記敘事物,但都是用來闡述作者對各種問題的見解。本文就是一篇詠志諷世的散文。

4、託物言志

就是通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表現自己的志向和意願。託物言志,即將個人之“志”依託在某個具體之“物”上。於是,這個“物”便具有了某種象徵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願或理想的寄託者。如“鬆、竹、梅”歲寒三友,常用於表示高潔的志向;“泥土”常用於抒發謙遜的情懷;“蠟燭”常用於頌揚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教學目標

1、繼續積累文言字詞;

2、瞭解兩篇短文的思想內容,領略作者的情懷;

3、把握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導學活動

第一課

(學習《陋室銘》)

(一)新課匯入

同學們,在上課以前,我想先請大家做一道選擇題。一間王公大廈,裝飾華美,金碧輝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須說很多違背良心的話,做許多喪盡天良的'事;有一間斗室,非常簡陋,但是有青山綠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邊。如果是你,你會選擇什麼?(學生答選後者)恭喜你,你的選擇居然和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選擇一樣。相信你會成為新時代的劉禹錫。

(二)預習檢測

1、《陋室銘》的作者 ,字夢得, 代詩人,進步的思想家;《愛蓮說》的作者 ,字茂叔,北宋理學家,文學家。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馨( ) 鴻儒( ) 調( )素琴 案牘( )

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①有仙則名(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③予謂菊( )④陶後鮮有聞( )4、翻譯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

(2)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三)明確本節學習目標

(四)解題

“陋室”,簡陋的屋子。“銘”銘,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發展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要押韻。

(五)研習課文

1、整體感知

(1)放錄音(要求學生仔細聽,注意重音、節奏和韻腳)

講解: 本文是一篇駢文。字數相同、意思相對的兩個相接的句子,叫做駢句。駢句不僅講究對偶,而且講究聲律。本文中的押韻就是講究聲律的表現之一。押韻指在句末或聯句之末用韻母、聲調相同的字。

文中“名、靈、馨、青、丁、經、形、亭”押韻。駢文押韻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時便於吟誦和記憶,有聲調和節奏之美。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三遍以上,力求讀出韻味。

2、字、詞、句過關

(1)在認真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

①談笑有鴻儒( )②可以調素琴( )③無絲竹之亂耳( )④往來無白丁( )

(2)翻譯

①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3、句段品讀

仔細閱讀課文,解決下列問題。(先獨自解決,不懂的問題後小組討論解決。)

(1)找出點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話。

點明:主旨是“斯是陋堂,惟吾德馨”。“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於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於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採。

(2)這篇短文是從哪幾個角度來體現出“陋室不陋”的?

明確:周圍景色:“苔痕上階綠,草色人簾青。”寫環境清幽寧靜;

往來人物:“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與人交往高雅脫俗;

生活內容:“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寫室內活動歡暢。

小結:居室環境:清幽;交往人物:高雅;主人生活:清閒。看來,陋室其實不陋,這一切又是為了陪襯“惟吾德馨”,呼應開頭。正因為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託物言志”是指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託、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

(3)本文運用的修辭方法有哪些?請舉一個例句。

對偶: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擬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4)在當今開放的社會裡,你是如何看待文中所說的“陋室”?請談談你的看法。學生代表發言,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4、探究質疑

(1)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寫盡,為什麼又寫諸葛廬、子云亭呢?

運用類比,以“廬”、“亭”比“陋室”,以“諸葛、子云”自比,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2)同學們對課文內容還存在哪些疑問,請提出來。

(六)快速複習,準備檢測

(七)課堂檢測

題目另附。完卷後老師出示答案,同學互評互改。

(八)本節小結

本文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借陋室以言志,這裡運用了託物言志的寫法。這篇銘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格調高雅、構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膾炙人口,久為傳誦。

(九)課外作業

1、理解註釋中的詞句,翻譯全文。

2、背誦課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tw/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egle9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