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如何提升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如何提升論文

摘要:目前,我國各大高校都在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包括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鼓勵學生參加心理社團、邀請心理學專家學者進校開展知識講座等,以提高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本文以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選取了市場行銷、物流管理、電子商務、會計與審計等四個專業共290名大一學生為研究物件,分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以班集體為單位開展的心理實踐活動,進行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方面的效果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兩者都能夠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此外,心理實踐活動比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更為有效,也更受大學生的認可和喜愛。

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如何提升論文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視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而且普遍認識到了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物件,不僅僅是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群體,應該以全體大學生為研究物件,幫助學生們在生活、學習和社交中適時調整好心態,悅納自己和他人,相互尊重、信任與理解,增強自身心理抗挫折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素質。因此,高校大都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組織了豐富多彩的心理活動。這些課程和活動是否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以及哪種教育形式更受學生歡迎,更為有效,是本文要解決的問題,研究者對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包括市場行銷等四個專業290名學生,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心理實踐活動在提升心理健康素質的效果研究。

二、研究過程介紹

研究者將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16級市場行銷、物流管理、電子商務、會計與審計專業的一班作為實驗組,在接受常規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院系組織的`教育活動基礎上,還對實驗組內145名學生進行一週一次以班級為單位的心理實踐活動。活動內容主要圍繞班級學生關注的話題展開,比如對剛入學的大學新生進行如何安排大學生活的討論會、針對部分宿舍出現的人際關係矛盾,組織學生進行情景劇的設計與表演,鼓勵學生分享心理體會,展開多種解決途徑和方法的探討、組織學生開展“當今社會情商與智商誰更重要”的辯論賽等。對照組是實驗組的平行班,即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16級市場行銷、物流管理、電子商務、會計與審計四個專業的二班。對照組145名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只接受常規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院系組織的教育活動。此外,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接受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學時、學分、教材和指導教師上完全一致。

三、研究結果分析

(一)測試量表的結果分析

實驗進行了一個學期,除去軍訓的兩週和國慶節放假一週,共14周,實驗開始前和結束後,都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共290名學生進行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測試和大學生人格問卷(UPI)測試。兩個測試回收的有效問卷均為290,有效率為100%。兩組前後測資料顯示如下:從上表可以看到,兩組學生在實驗結束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測試的平均提高率和大學生人格問卷(UPI)中第三類學生的數量都提高了,可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的心理實踐活動都可以提高兩組學生的心理素質。但是,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的測試結果中,實驗組的提高平均幅度比對照組的平均提高率高了21.11%。在大學生人格問卷(UPI)測試結果中,實驗組第一類和第二類人數減少了11人,第三類人數增加了11人,而對照組第一類和第二類人數減少了9人,第三類人數增加了9人。可見,與單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效果相比,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的基礎上,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心理實踐活動會更有效的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素質。

(二)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反饋

實驗結束後,研究者對部分教師和學生進行實驗效果的個人訪談,訪談結果如下:第一,實驗組和對照組所在班級的輔導員和大部分學生認為,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必要的,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方面作用最大,希望可以增加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播放勵志主題的心理電影、列舉大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心理問題和解決方法的案例、開展趣味性的心理活動等。第二,實驗組所在班級的輔導員和學生反饋所在班級的團體凝聚力和榮譽感增強,學生更能融入到集體中,能夠理解和悅納他人,對自己的認識更加清晰,也明確了自己如何度過三年大學和今後的發展出路。學生們普遍認為以班集體為單位開展的各種心理實踐活動有用有趣,更接地氣兒,樂於參與其中,希望能夠參加更多的心理實踐活動。第三,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被訪談學生們普遍認為,如果想要有效的提高心理健康素質,教學內容應該增加學生們感興趣或感到心理困惑的話題。教學方法應該靈活多樣,讓學生們感興趣,樂於參與和與教師互動。師生關係應該互相尊重、民主、平等,像朋友可以交心,或者是良師益友的關係。希望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具有風趣幽默、自身具備良好心理素質、溝通能力強,以及可以調動課堂氣氛等人格魅力和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

四、結論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有效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方法途徑很多,其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是非常必要的,在傳播心理健康知識和傳授基本心理疏導的技能方面作用明顯。在此基礎上,各大高校可以增加以學生為主體的多種心理實踐活動,比如以班集體為單位開展的主題活動,這些主題最好是學生們日常生活中關心和感興趣的話題以及感到心理困惑的內容,採取情景劇、辯論賽等調動學生身心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們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感悟,心理實踐活動後學生們分享交流彼此的心得體會,更容易加深印象,有所收穫。該論文為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青年專項)課題《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有效提升的實踐研究》(專案號2017-13)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趙存河.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創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

[2]史濟純,陳玉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11

[3]韓欣汝.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現狀調查[J]中國集體經濟,2015

[4]陳珊.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J]教育教學論壇,2013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tw/shiyongfanwen/lunwen/gdl0y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