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登鸛雀樓 >

二年級上冊《登鸛雀樓》教學設計

二年級上冊《登鸛雀樓》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二年級上冊《登鸛雀樓》教學設計

語文教學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這節課學生要通過讀、想、議、畫、比、寫等形式,主動地探求知識,進入古詩的意境。教師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導學生全程積極參與,在探究活動中達到自悟自得。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學習詩人王之渙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含義,想像詩句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幻燈、畫紙,彩筆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破題質疑

1.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說說自己想要提出的.問題和對題目的理解。

2.簡介《登鸛雀樓》作者王之渙。

3.師介紹鸛雀樓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登上高處遠眺的所見和心理感受。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藉助工具書,讀準生字字音。

2.自由朗讀古詩,結合課文插圖,從字面上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

3.啟發和鼓勵學生用和聯絡上下文結合的方法,解釋字的意義。

4.在學生理解字義的基礎上,讓他們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的意思。

5.師配音範讀,學生思考:哪兩句詩是寫景的?哪兩句詩是寫作者的感想的?

(三)精讀詩句,悟意明理

1?師引導學生讀詩,畫出詩的節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自由讀。

3.指名讀。

4.電腦課件出示填空題,學生填空。

①詩句中表示動作的詞(依、入、目、上、盡、流)。

②詩句中表示顏色的詞有(白、黃)。

③詩句中表示數量的詞有(千里、一層)。

5.分小組討論詩句中所描寫的景色。

6.根據詩意,展開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畫下來。鼓勵學生畫得不要與文中插圖雷同。畫的時候要考慮你的觀察點在何處?夕陽、山峰、黃河應畫在什麼位置?畫好再塗上顏色。

7.幻燈展示學生的簡筆畫,師生結合詩句共同點評。

8.出示多媒體課件,螢幕上顯示鸛雀樓山水畫。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學生閉目遐想,老師用語言描述詩的境境。

9.啟發學生談談作者在詩句中所表達的思想和自己對這首詩的體會,分組上臺比賽,看哪一組的同學說得精彩。

(四)總結全文,拓展廷伸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2.拓展性小練筆,把你站在高處觀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話寫出來。

3.師小結。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蘇教版《登鸛雀樓》教案之一,希望對你有幫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tw/mingrenmingzhu/huanghelou/mklrm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