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計劃 >

《槓桿》教學計劃模板

《槓桿》教學計劃模板

學習目標】:

《槓桿》教學計劃模板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槓桿,知道槓桿的幾個概念,會確認並畫出力臂; 2.知道槓桿平衡條件; 3.瞭解槓桿的一些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瞭解槓桿中的幾個概念。 2.經歷探究槓桿平衡條件的過程,進一步學會提出問題,分析歸納實驗資料。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心社會生產、生活,保持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 並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2.認識科學探究中必須有合作精神。

【學生分組器材】小木棍(或長鉛筆),鐵架臺,磚塊,細繩,彈簧測力計,槓桿原理演示器,鉤碼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用古埃及人搬運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匯入; 2.用磚塊、鐵架臺、木棍、細繩等,請各小組同學模擬古埃及人搬運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並交流心得體會

二、自學指導

槓桿 觀察教材P64圖13.4-4所示的幾種工具並想一想,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自學槓桿部分,完成下列問題:

1、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夠饒著轉動的叫槓桿。

2、五要素:支點指;動力是;阻力是槓桿轉動的力;動力臂是到 的距離;阻力臂是到的距離。

3. 用同學模擬古埃及人搬運巨石的實物,認識支點O、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如下圖)。

用心 愛心 專心 2 4.觀察圖13.4-4甲,找出槓桿的五要素。 警示:不論動力、阻力,都是槓桿受的力。 問題思考: 槓桿必須是直的嗎?支點一定在槓桿上嗎?

三、自學指導二:

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 槓桿平衡指槓桿在動力和阻力的作用下或。 問題:當槓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間存在怎樣的定量關係呢? 你的猜測是:

實驗探究 1、閱讀P65,思考實驗步驟 2、分小組進行實驗探究(注意成員分工,邊實驗邊記錄)

3、根據實驗資料得出的結論是:

若用F1、F2、L1、L2分別表示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槓桿的平衡條件可表示為:

思考:槓桿只能靜止在水平位置嗎?你能讓槓桿在非水平位置平衡嗎?試一試。本實驗中,讓槓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有什麼好處呢?

四、自學指導三:

1.畫出以下幾個槓桿的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1)羊角錘拔釘子

(2) 收漁網

(3) 天平

2、比較以上三種槓桿中的動力、動力臂的大小,學習三種類型的槓桿。 省力槓桿:L1>L2,省力但費距離,如(1) 費力槓桿:L1

用心 愛心 專心

3.請同學們舉例,生活中都有哪些槓桿,分別屬於什麼型別?有沒有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槓桿呢? 4.閱讀科學世界,思考並討論如何算出大象的重量?

【小結】 本節課你的收穫:

-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tw/jiaoshizhijia/jiaoxuejihua/vl8jo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