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始得西山宴遊記》教案10 教案教學設計

《始得西山宴遊記》教案10 教案教學設計

始得西山宴遊記

                                       

專題規劃:

      本專題旨在加強自然美的審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屬於必修課人文內涵的“人與自然”。專題主要在於引導學生欣賞和感悟自然之美,啟發學生領會自然景緻與作者人格之美的關聯,讓學生體會:自然美成了作者情緒的依託,成為他思考和認識人生的憑藉。

教材分析:

      蘇東坡“樂水”,柳宗元“樂山”。正如《赤壁賦》、《始得西山宴遊記》亦是在特殊的人生境遇中感悟自然。研讀文字,與山水對話,與先賢對話,瞭解作者被貶後的憂懼、苦悶心情,共享遊山玩水的賞心樂事,體悟西山景緻與作者精神風景的關聯,把握山水給心靈的三重審美體驗和審美境界。

教學目標:

1. 知識和技能

積累文言詞彙,翻譯文言語句。

理解文章在襯托中寫景以突出主旨的手法。

2. 過程和方法

從朗讀入手,體會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情感。

通過朗讀,逐步提升對自然美的感悟能力。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理解柳宗元被貶永州後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情懷,把握自然給心靈的三重審美體驗和審美境界。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深刻地把握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雙重感悟。

      教學難點:

             把握作者的精神世界,深刻地體會自然給心靈帶來的審美體驗和審美境界。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

        在車馬喧囂之中,身心疲憊之時,我們要給心靈放個假,留給自己一點時間,一個空間,用素淨明澈的心靜靜地看外面的世界,諦聽自然與心靈的物語。

        我們剛學過《赤壁賦》,領略了蘇軾筆下的赤壁,走進了蘇軾那顆不朽的心。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試著共同走進他筆下的永州山水,走進他的精神世界,諦聽他與自然的一段心靈獨白。

二、 朗讀體驗,文字研習

山水是自然之美,詩文是藝術之美;山水詩文則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完美融合。我們就以朗讀來推動我們的審美活動,在朗讀中享受山水之美。

(一) 認讀體驗階段

1. 請學生讀第1節

2. 評價與認識

要解決生僻的字詞,注意停頓與連貫。

認讀要領

朗讀流暢,聲音洪亮

讀準字音,字正腔圓

讀準句讀,停頓適當

3.認讀第2節

(二) 情讀體驗階段

          通過認讀,我們僅能流暢地朗讀,並不懂文章的內容。在此基礎上,我們要把握文章內容和作者的情感。

A. 疏通文句

1. 發現文句上的疑難之處

2. 小組討論、交流(前後位四同學為一組)

B. 品讀西山

1. 由題目可知,作者遊覽的是西山,西山特徵?

怪特

2.  讓我們來同遊西山,去把握西山的怪特

齊讀第2小節

劃出西山的怪特之處

3. “怪特”表現在哪裡?作者有何感受(是否欣賞、喜愛?)? 

遊西山:賞其怪特

4.  作者為何如此喜愛西山“怪特”之景?

① 討論、交流

② 知人論世

(要學會知人論世,在瞭解寫作背景和作者當時心境的基礎上,把握作者的情感)

③ “怪特”、“特立”的僅僅是山嗎?

山色

人品(不甘沉淪、卓爾不群)

         作者和西山是初次相逢,西山的特立,怪特卻讓作者覺得如此熟悉。漸漸地作者與自然融為一體,作者於其中(物我兩忘中)得到了慰藉和審美享受,以至醉不思歸,突出偶識西山之喜。

5.情讀第2節“悠悠乎…………”

① 讀出作者的偶識之喜,沉醉之樂。

② 評價與認識

  情讀的要領:

語調略快

語速略快

重音突出顯示情緒的字詞

③ 請一學生再次朗讀

6. 拓展探究

作者此次西山之遊,既領略了西山風景,又體悟到了人生的至理。因此,山水,不僅有自然的美,更有人文的美。

歷代的人都熱衷於走進自然山水,只因自然山水會深深地影響著人的心靈,試舉例談談自己的感受。

自然給心靈的三重審美體驗和審美境界。

領略風情

感染情緒(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體悟人生(蘇軾《題西林壁》、陶淵明《飲酒》、

王維《山居秋暝》、杜甫《望嶽》)

C. 品讀眾山

1. 文章中心是西山之遊,在此之前寫了什麼?

遊眾山

2.  遊眾山的感受?

幽泉怪石讓作者“恆惴慄”的心情得到暫時的放鬆,但並未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並未獲得真正的精神慰藉,因此有點興味索然。

遊眾山:興味索然

3.  作者為何從他處著墨?

鋪墊、蓄勢

以未始之憾反襯始得之喜。

4.  情讀第一小節

讀出作者的情感與感悟

情讀要領: 

語調:低沉(明快).

語速:略慢(略快)

重音的把握

5.  記遊西山,卻並不以“西山宴遊記”為題,請體會“始得”的妙用

①“始得”的是真正的遊山之樂。

②    點明主旨,突出偶識西山之樂。

               緊扣“始”行文,行文構思精巧

(三) 美讀體驗階段

1. 通過情讀,我們瞭解到:

作者借西山怪特的奇景,表現自己偶識西山之喜,沉醉之樂的真性情,寄情於景。從文字中,我們可以窺視作者的內心世界---身陷逆境無比憤懣不平之感,極度苦悶而欲尋求慰藉、不甘沉淪之心。

2.  動情地朗讀,自由地演繹

(找滿意動情之處演繹一番)

3.  評價與認識

讀出自己的感悟與理解,進入自己的精神世界,觸控自己心靈的律動;讀出文章特有的美感。

美讀要領:

      韻律美:快慢、輕重、高低

      圖畫美:畫面的情境、景物的層次

      意蘊美:感情豐富、意蘊十足

4. 再次範讀、學生演繹

三、 總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朗讀,走進了永州山水,走進了柳宗元的內心世界。永州山水對於柳宗元來說不是一種冷漠的存在,彷彿親切的知己。永州山水之於柳宗元,正如黃州之於蘇軾。沉寂了千百年的永州山水由於柳宗元的到來而步入文學殿堂;身處逆境的柳宗元由於永州山水的存在而獲得精神的慰藉,成就了文學上的輝煌。

   《永州八記》是柳宗元十年貶謫生活的結晶,數量雖少,卻精湛獨到。

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文字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

這是柳宗元筆下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能否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美,在朗讀當中感悟美是這堂課成功的關鍵所在。所以,我就嘗試著以“朗讀”為主要活動方式,以“朗讀”推動對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在聽了專家評課後,我有如勝讀十年書的感覺,為我今後的教學提出了新的奮鬥目標:一是教學要講究個性化,是自己的東西用起來才得心應手,因此認真地鑽研教材、挖掘教材才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二是教師要學會“彎下腰與花朵對話”,努力創設一種寬鬆、愉悅、民主的教學氛圍,學生才會積極參與,才會使課堂充滿活力與激情。三是課件的使用要科學合理,如果使用不當便是畫蛇添足,而不是畫龍點睛,四是讓自己的語言豐富多彩起來,尤其是評價語言,不要吝嗇,給學生一縷陽光,滋潤其心田。

本教案轉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http//: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tw/jiaoshizhijia/jiaoanmuban/3rnnr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