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书都 >

体裁作文 >读后感 >

褚橙你也学不会读后感

褚橙你也学不会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褚橙你也学不会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褚橙你也学不会读后感

褚橙你也学不会读后感1

《褚橙你也学不会》主要讲的是褚时健75岁从零开始种冰糖橙,12年后又傲视同行,昔日的烟草大王,在85岁时又成为了中国冰糖橙大王的案例。案例中的细节让我们不得不加倍敬佩这个认真的老人。褚时健的儿子褚一斌说:“他是在这十二年的时间里,一年一年蹲在地头,看着自己的树,吃着自己的果子,每年解决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做到今天的”。土地如何平整;肥料如何配比;剪枝控梢如何作业;病虫害如何防治;水利工程如何修建;和农户如何沟通??。褚橙成功的案例我们不能复制,但褚时健做任何事情都能做到极致的这个工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容易?把每一件容易的事情都认真的做好就是不容易。”小学课文中卖油翁的故事,我们仍然记得,一个极简单的动作,只要你练到了极致,也能达到叹为观止的地步。

当今社会,身处高节奏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中,人们的心态很容易变得浮躁,许多人都不愿做简单的事,认为那些事情过于简单、没有技术含量,既不能体现自身价值,又无法给自己带来成功的喜悦。殊不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不能因为觉得复杂就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望而却步,长此以往会一事无成;反之,也不能因为事情简单就不认真对待,要知道,一切伟大的事情往往就孕育在简单之中。只有善于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才是最大的不简单,也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作为鸿盛鸿公司的一名员工,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公司的最小组成细胞,每个人的日常工作,都是公司运转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个人的工作质量会间接的影响到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转。只有每个人都始终如一的坚持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尽职尽责的完成好自己份内的每一项工作任务,公司的整体目标才能得以实现,个人也会因此获得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需要大智若愚的大智慧;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则需要坚持不懈的大毅力。相信只要能杜绝“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简单工作不愿做”的浮躁心态,把简单的日常工作做到极致,我们都能做最好的自己,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褚橙你也学不会读后感2

在读《褚橙你也学不会》这本书之前,褚橙的故事给我最大的震撼是一位75岁的老人敢于重头开始的勇气,而读完这本书后,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褚时健的四段创业经历。

他14岁那年成为村里最好的酿酒师傅,他的出酒率比别人高15%~20%,酿出的酒口感更清冽。他只不过是在苞米恒温发酵过程中,采用了从老师傅那听来的用木炭和炭灰保温的做法,可至始至终老师傅也从没有这么做过,因为每隔两个小时就得倒腾一次炉火,晚上几乎睡不踏实,没人愿意这么麻烦,除了14岁的褚时健。

文革时,他负责县里的制糖厂,在他经营期间,这家糖厂从每年亏损30万变成每年盈利30万。听起来很传奇,可是当追踪到他的经营细节时,发现褚时健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神力,只是因为他能把认真做到极致。担任厂长后,他很快发现榨出的甘蔗渣很甜,这说明压榨不充分,于是他把压榨机中3个滚筒改成9个。出糖率提升了,但甘蔗渣还是很甜,他又申请去广州糖厂学习,用新技术把甘蔗渣在40°的温水中再次压榨,终于把糖分全部榨干。又发现太耗燃料,性价比不高,他又去广州把人家废弃的真空蒸发设备拿回来实验,通过抽真空,降低水的沸点,利用水蒸气循环加热,大大提升了热能利用率。最终使得能耗降低到原来的15%,出糖率提升30%!省里30几家糖厂都来跟褚时健学习过,却没有一家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太麻烦了。

后来褚时健出任红塔山烟厂厂长期间,云南省的财政收入由全国倒数第七,变成全国正数第三,红塔山烟厂给云南省税收的贡献几乎50%!

了解了这些背景之后,再来看褚橙的成功就顺理成章了,上天更愿意把成功托付给靠谱的人来成就!当然创业成功有很多偶然因素,尤其是褚橙,比如独特的地理优势,比如褚时健的人脉积累为他带来充足的创业资金,比如独特的故事引爆了网络营销,这些都是一般的创业者无法复制的。这也正是《褚橙你也学不会》这本书的意义所在,黄铁鹰老师将这些偶然因素剥离开,把必然因素呈现给我们,这些才是创业者应该学习以及传承的精神。

我认为褚橙的成功主要有三点:数字化分析、可量化指标和标准化操作,而支撑这三点的就是一个精神——认真!

褚橙建立了自己的化验室——这在全国冰糖橙种植基地中绝无仅有。为了找到最适合的土壤、肥料结构,褚时健对不同的生产技术同时进行对比试验,然后对结果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进而找出最优的解决方案。褚橙果园有自己的肥料厂,并且做到对肥料结构、用量、施肥时间和频率的精细化管理。

褚橙一改我国传统农业靠感觉、靠经验种田的做法,尽量为每一步操作建立可量化的指标,比如施肥时距离果树的位置、沟渠的长宽和深度;间伐时每亩的植株数量;控梢时的具体枝长……这些在国内同行中大都没有标准可依,而在褚时健那里都一一摸索出了最佳数值。

有了可量化指标,果农的操作就可以做到标准化,果农的工作也更容易评估。这才使得在两千多亩地,两百多户果农种出的褚橙口味近乎一致,这在国内也是绝无仅有的。

支撑起数字化分析、可量化指标和标准化操作的是褚时健的极度认真的精神。这也使得他在十年间从一个冰糖橙的外行变成顶尖专家,他没有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而是深究每一个问题最底层的原因,让科学的方法在果树种植中得到落实,这使得他超越了很多有二三十年冰糖橙种植经验的老师傅。

最有震撼力的一句话:什么是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就是一个75岁的人,同一个25岁的人,在同一个起跑线起跑;10年后,85岁的人把那个35岁的竞争者远远抛到了身后!

褚橙你也学不会读后感3

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一直都知道褚时健被誉为中国烟草大王、中国橙王,创造了众多的商业奇迹。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老师,我在读完传记之后,不禁开始思考:褚时健无论在酿酒、产糖、造纸、制烟、投资,还是后来种橙,竟样样出色。这到底是为什么?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褚时健给我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每当他遇到问题的时候,都能够想出办法来解决。为什么很多的问题别人解决不了,褚时健却有办法解决呢?最主要的就是他有着做事认真的态度,养成了凡事都要做好的习惯,也就是做一件事情,不管有多小,都要把它做好。在褚时健年少烤酒时,由于是用柴火烤,所以随时都要加柴,不能熄火,同时锅里放置的玉米也要每隔一段时间搅拌一次,通过这样的方式烤酒才不会烤糊,出酒率才高。其他人都因为怠惰或是分心的缘故不能及时加柴火,出酒率都不是很高,褚时健却能日日夜夜守在烤酒的地方。可以说褚时健对于商业的敏感性,在烤酒这件事上已经逐步锻炼出来了。他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搞物质生产,成本核算和产品质量都非常重要。不管做什么事,你要先搞懂再做,不懂的事,先向别人学习,不然亏本了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也为他未来的创业铺了路。褚时健还善于观察细节,总结经验,有一套自己做事的方式方法。在他就任于糖厂期间,糖厂扭亏为盈,对于当时云南的小县城而言,可以算得上是经济奇迹。为了提高糖厂的效益,要改造锅炉烟囱。褚时健叫厂里的人去买耐火砖,但每次都是空手而归。于是褚时健自己亲力亲为,坐了三天的车去到昆明耐火材料厂。到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他没有,褚时健自己围着厂走了一圈,发现一堆砖摆在那里。工作人员看他还比较懂行,跟他说了实话,原来这些报废砖拿去做烟囱是达不到要求的。褚时健看了这些砖,仔细比划了几下,当机立断的告诉工作人员自己全要了。褚时健其实自己计算过,正常锅炉烟囱的砖缝是两毫米,这种形状不正的砖缝会到三毫米,如果在砌砖的时候用心一些,这一毫米之差是不会影响效果的。后来这个烟囱一直沿用到了九十年代。面对当时的经济态势,褚时健对成本意识和产品质量有着匠人般的坚持,将工作做到了极致。

企业管理中不仅要求做事完美,而且还需具备善于创新的品质。在种植橙子的时候,褚时健不断学习农业种植知识,几十本专业书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他建立了实验室,通过实验的方式调整肥料配比,提高蔬果品质。原来种果树大家用的有机肥都是鸡粪,褚时健通过研究,加入了烟梗,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大提升。这也成为了褚时健的独创。他还不断改进施肥过程,为褚橙的品质和口感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褚时健之所以能够想到用烟梗,也得益于他在烟厂工作期间对业务的不断钻研,发现了烟梗中含有丰富的钾。善于动脑、敢于实践、勇于创新,让“褚橙”成为中国“互联网+高原特色农业”的代表案例。

每个人都是在苦难中前行,不同的只是面对困难的态度。今天褚老先生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曾说过的话还时时萦绕在耳边:“人要对自己负责,只要自己不想趴下,别人是无法让你趴下的。过去的就过去了,过好今后的日子,做好最后的事情。”我们要将他的坚韧、勇气、力量、认真传承下去,作为生活的态度,也作为当下应该要做的事情。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wenshudu.com/zh-my/ticaizuowen/duhougan/wm728p.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