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六年級音樂《中國民歌》教案

六年級音樂《中國民歌》教案

六年級音樂《中國民歌》教案

六年級音樂《中國民歌》教案

1、然後我將會運用CAI向學生展示課本中一些民族的風情,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及興趣。

2、認定目標

我將口述3個目標(略)

3、導學達標

在這一環節中,我用感性的到理性的教學法。

1)採用聽--想--觀看--動的程序,首先讓他們聽《牧歌》和《巴塘連着北京》歌曲的旋律片段,分辨風格相不相同?屬哪個民族?想不想了解這兩個民族的風土人情?

2)然後我將運用視覺圖象的教學法,把學生“帶入”蒙古。(師一邊介紹一邊出示圖片)出示中國版圖知道位置,瞭解內蒙古人們的吃、穿、住、生活風俗習慣,這樣能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感覺,使抽象的東西變得形象具體化。接着讓他們欣賞一首具有典型蒙古風格特點的歌曲《牧歌》。(帶着問題去聽)

3)在一段長時間內的視覺圖象後,為了讓學生能鬆馳下,我將運用音樂律動法,感受蒙古風格的舞蹈。做簡單的(壓手腕、騎馬、跺肩)動作,來調節課堂氣氛,之後讓學生給歌曲小結。

4)接着欣賞一段西藏舞蹈,欣賞後讓他們分組討論。(它在中國版圖的位置?對他們民族你瞭解有多少等等。)之後我用同樣的方法進行簡單的介紹風土人情,同時播聽一首有特殊潤腔的民歌叫《巴塘連着北京》,在聽時,讓他們注意聽哪一句給你感覺最特別,然後再收聽一次。

6)作歌曲小結(學生填寫)對答案。

7)最後運用表格形式對這兩首歌的旋律、節奏等內容作對比。

4、達標測評

這環節我將緊緊圍繞學習目標、教學內容,設計了三條練習,為檢測學生對本節內容是否掌握達標。

1)聽辨兩首民歌各屬哪一民族?

2)分辨兩個人物各屬哪一民族?

3)找出兩首民歌在中國版圖上的位置。

5、出示本節學習目標,加深印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hk/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vynkq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