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温儒敏《語文講習錄》讀後感

温儒敏《語文講習錄》讀後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温儒敏《語文講習錄》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温儒敏《語文講習錄》讀後感

温儒敏《語文講習錄》讀後感1

手捧着這本書,温儒敏這三個字引入我的視野,温老師的很多書我都略有耳聞,今天我帶着對温老師的憧憬走進了《語文講習錄》的世界。

這本書對温教授近年來關於語文教育的新思考、新探索、新見解和新方法有了較為全面的總結。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温教授所提及的求真務實的態度還有引導者的力量。

作為一名教師,求真務實的態度是最不能缺少的,遇到問題就要實在的去做,專家都需要調查研究,更何況是我們教師呢,我們不能只做情緒印象方面的思考,一切從實踐出發,實事求是,我想這也是教育很重要的要求。其次是引導者的力量。書中説:語文老師如果不是讀書種子,怎麼指望學生好好讀書呢。大多數同學喜歡教學認真且有人格魅力的老師,而且這些老師一般都比較個性化,並不會根據教學大綱來教學,而是有自己的風格,獨立思考,並且帶領着學生去讀書,將學生的思維不斷的創新,不斷的激發學生的靈感。讓我們用心育人。我們應當感謝温教授,他通過研究給我們提供規範的教學方法,使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更加的有擔當。同時我想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應當引導學生去讀一些閒書,更好的激發孩子們的閲讀興趣,引導孩子提升素養。

讀完温教授的書後,會產生很多思考,最應該讓孩子們抓住閲讀,我們以引導者的力量來帶領孩子們進入另一個語文的世界,同時,我會立志做一名有人格魅力的老師。

温儒敏《語文講習錄》讀後感2

在任何一個時代,閲讀總是能豐富人的內心,增長人的見識。我們將人類幾千年的科技和文明都濃縮在書籍中,通過閲讀快速習得,進而得以推動人類文明的進程。往小處説,我們每個人不也是通過閲讀提高自身的素養嗎?作為一個小語人,我們更是責無旁貸、義不容辭。每一位語文老師的學識見聞,都能為其教學增添無限的內涵和光彩。

保持對閲讀和寫作持久的熱愛,是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在這個假期,我有幸拜讀了温儒敏教授的《語文講習錄》,深深感受到多讀書是教書的'前提,也是精神成長的需要。無論多忙,都要有“自己的園地”。

一個不讀書的語文教師,如何教好語文?那他的語文課堂定是索然無味、沒有生氣的。回顧自己的語文課堂,深感自己讀書太少,處處捉襟見肘。有時講得含糊,有時無法延伸……教師要提高素養,提高教學水平,就需要多讀書,讀專著、讀經典、讀“閒書”,多積累知識,催生語文課堂之靈氣,不能再把孩子們教成應付考試的機器了。

現在社會心態浮躁,做什麼事情都是利益在前,感覺大家都沒完沒了地忙,忙評級、忙教學檢查、忙各種雜事,所以大部分老師難於沉下心來讀書做事。就如温儒敏教授説:教語文是要有心境的,教師的學養以及人格素養格外重要。學養,既是教書的需要,也是教師自身精神成長的需要。因此,無論多麼忙,最好有自己的精神家園,哪怕是一塊不大的自留地。當然學校的評級、檢查都要應對,誰也不可能完全超越或超俗,但要保留一份清醒,一點距離,免得被動地全部捲進去,而失去了自我。

讀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也是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作為語文教師的我,願從自身做起,以自身的讀書熱情去感染、帶動學生,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也期望在書本的浸染下,讓自己的語文課堂真正成為生動、有靈性的課堂。

温儒敏《語文講習錄》讀後感3

讀了《温儒敏語文講習錄》之後,我對自身的語文教學有了一些反思和想法。

温儒敏老師在書中特別強調:培養讀書興趣是語文教學的頭等大事。作為語文老師,我們都知道課外閲讀對語文學習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呢?這是我教學中一個難點。温老師提出要讓學生多讀“閒書”,不帶功利性去閲讀。學生根據興趣去選擇閲讀,教師引導學生閲讀名著與經典。我將要教一年級學生,我打算根據孩子的愛好和建議書單,建立一個班級讀書角,並每天為孩子讀童話或者詩歌,從而激發孩子的閲讀興趣。温老師提倡學生“海量閲讀”、“連滾帶爬”地閲讀。學生要在繁忙學習時間裏騰出大量時間閲讀,這需要教師教會學生粗讀、猜讀、跳讀等閲讀方法,並讓學生在課堂訓練閲讀方法。學生要學會快速閲讀,在閲讀結束後,用幾句話寫下自己的觀點、想法即可,不在乎文筆。

要想培養學生讀書興趣,還要打破一些傳統觀念。不能書籍分為三六九等,要讓孩子有選擇自由權。閲讀課外書籍時,可以不動筆墨、不求甚解、不逐字逐句細品內容,重在拓寬閲讀面,長期薰染、積累。

温老師還指出課內閲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很多教師喜歡喋喋不休地説課,逐字逐句地教學,修辭説法、句型變化、各種考試題型貫穿整個課堂,生怕遺漏某一個知識點,還為了迎合現代教學,設置不必要的討論環節和濫用多媒體。我們應該對課文進行深刻的研究,讓自己對課文產生感情。閲讀課文注重在“讀”,尊重學生對課文的體驗,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温老師説:“老師要做讀書的種子”。是的,我們要先愛讀書,感受其樂趣,學生才會愛上個讀書,會讀書。

温儒敏《語文講習錄》讀後感4

認識温儒敏,是因為劉志民老師,不止一次在家長會中提及温儒敏,想要提高孩子的語文成績,就要了解温儒敏。因為他是部編本語文教科書的總主編,只有瞭解教科書的編寫意圖、體系構建、操作建議等,家長才能引導輔助孩子的學習思路,把握教材重點,孩子才能學習起來遊刃有餘,成績才會顯著提高。於是,我讀的第一本温儒敏的書,就是《温儒敏語文講習錄》。

這本書,主要是講作者的講座和訪談:

關於教材。

首先,“有什麼樣的教材,就有什麼樣的國民”,教材緊密結合語文學科特點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種國家意志的體現是整體滲透,而並不是穿靴戴帽;

其次,“守正創新”,部編教材的編寫要創新,是在學習和繼承以往教材好經驗的基礎上的創新,所以教材中增加了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增加了很多經典美文。同時温主編提出“教材編寫最缺少的不是理念,而是落實的辦法”,所以新教材中我們看到針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新教材專治不讀書;

再次,“語文核心素養”,部編教材在構建適合中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核心體系,即每個單元所體現的語文要素,當然這個體系是隱在的,是因為教材的呈現和教學中不刻意強調體系,防止過度的操練,語文的學習還是需要薰陶與涵養。

關於教學。

部編教材在構建適合中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核心體系,老師們就有了可以把握的“乾貨”。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有全局意識,要研究教材,梳理其內在的知識體系,比較自然而又紮實的體現在自己的教學中。如針對目前學生讀書少的問題,新教材把“教讀”“自讀”“課外閲讀”三者結合起來,温主編建議我們一線老師採取1+X的辦法,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課外閲讀的文章,目的就是拓展閲讀面,增大閲讀量,改變語文課讀書少甚至不怎麼讀書的現狀。

關於讀書。

讀書就是營造“自己的園地”。作為一名現代的一名學生,更要做讀書的種子,作為現代的一名學生家長,更要用實際行動引導孩子讀書。自己和孩子首先要喜歡上讀書,把讀書當做一種良性的生活方式。課本上的內容已經完全不能滿足學業的需求,但讀書也不只是為了功利去讀,在讀書的過程中,去發現生活、體驗生活,讓自己眼界開闊,思維活躍。這更是劉志民老師建立家長讀書的意義所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hk/ticaizuowen/duhougan/3pnyg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