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李賀 >

李賀之詭(鬼)

李賀之詭(鬼)

詩人李賀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歎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

李賀之詭(鬼)

《高軒過》 ——7歲之作

華裾織翠青如葱,金環壓轡搖玲瓏。

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雲是東京才子,文章鉅公。

二十八宿羅心胸,元精耿耿貫當中。

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

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在李賀七歲的時候,有兩位大人曾試他才學。李賀卻並不驚慌,向兩位大人深施一禮,然後便援筆寫了一首在文學史足以流傳的名作《高軒過》。

李賀天才早熟,他在七歲時便寫得一手好詩文,而且當即就名動京城。

其時擔任吏部員外郎的大文豪韓愈及侍郎皇甫湜聽説有這種奇事後,開始還不大相信,説:“要是古人,那還罷了;而今天居然有這樣的奇人,那我們怎麼能失之交臂呢?”

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再加上貧寒家境的困擾,使得這顆唐代詩壇上閃着奇光異彩的新星,也是繼屈、白之後的又一大浪漫主義者,只可惜天妒浪漫,李賀死時年僅27歲。(連英國浪漫三傑也都是30歲左右死的)

李賀詩受楚辭、古樂府、齊樑宮體、李杜、韓愈等多方面影響,經自己熔鑄、苦吟,而形成了一種非常獨特的風格。

賀詩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奇崛冷豔,幽暗瑰麗,想象特異,構思奇詭。

長吉上訪天河、遊月宮;下論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麗、旖旎絢爛。長吉刻意錘鍊語言,造語奇雋,凝練峭拔,色彩濃麗。

雖文風和韓愈相似,但韓詩為“奇、險、怪”,李詩則為“詭、幽、冷”:

1.想象豐富,構思奇巧。充分的自由將靈感化和藝術化了的客觀世界表現為生動的比喻和大膽的誇張,應用於詩歌當中。如(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 )

2.意象瑰麗,意藴朦朧。李賀完全超越了現實生活的平凡與匆促,形成了美輪美奐的超現實意象。又暗藏着詩人對人世生活辛苦與勞累的悵惘與無奈,包含着帶有淡淡感傷的朦朧意藴。如(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粉霞紅綬藕絲裙,青洲步拾蘭苕春。)

3.意境幽邃,基調灰暗。李賀的詩歌總是沉浸在幽冷肅穆的意境裏,傷感的“情”與黯淡的“景”虛實相生,水乳交融,呈現出一派悽迷而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在他的作品中,人們所能感受到的情感基調似乎永遠是灰濛濛霧沉沉的,清冷中滋生出妖嬈。如(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草如茵,鬆如蓋。風為裳,水為佩。油壁車,久相待。冷翠燭,勞光彩。西陵下,風吹雨。)

4.色彩豔麗,語言峭拔。李賀在詩歌的創作方面總是喜歡鋪設濃豔的色彩和華麗的辭藻,用精雕細琢的'語言堆砌出壯美雄奇的圖景。如(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幃繡幕圍香風。)

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積極浪漫主義詩人。

他的詩對統治者的昏庸、腐朽,藩鎮割據的黑暗現實,多所鍼砭;對下層人民的哀怨、痛苦亦多有同情,政治上具有進步傾向。

在藝術方面,他的詩調高氣峻,或如雲崩雪湧,奇峭浪漫;或如明霞秀月,清麗璀璨。在想象的奇特、構思的精巧、語言的精闢等方面,極富獨創性,在中唐別樹一幟,有開拓之功。

魯迅先生喜讀李賀詩,毛澤東亦指出“李賀詩很值得讀”。

當然,李賀畢竟青年早逝、才力未盡,閲歷不深。他的詩也有隱晦,甚至過於雕琢等不足之處。

李賀在古今詩壇算是最不幸的人,二十七歲即騎鶴而去。留下的卻是宏偉的詩篇。其詭譎的想象,奇特的象徵,在大唐詩壇獨樹一幟。斯人若非英年早逝,可與太白並轡絕馳。

賀不為鬼者,“詩鬼”謂何人也?

標籤: 李賀 詭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hk/tangdaishiren/lihe/m03e2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