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班主任發展共同體論文

班主任發展共同體論文

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們知道怎麼樣做好自己工作的論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好的班主任發展共同體論文,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班主任發展共同體論文

【摘要】本文論述了農村中小學班主任校級研修共同體的構建,是整體提高校域內班主任隊伍素質和業務水平的有效學習途徑,是集學習與實踐為一體的合作探究模式。在推進區域性農村班主任學習共同體的構建中,學校的行政介入和行政干預至關重要,應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以項目為載體,打造區域內的班主任骨幹隊伍;以活動為推手,初探班主任團隊研修新模式;創設環境,構建校級班主任研修共同體試點,推動區域內校級班主任學習共同體構建,實現區域內農村班主任隊伍的整體成長。

【關鍵詞】骨幹作用 農村班主任 校級研修 共同體 柳江區

眾所周知,做好教育,教師是關鍵;建好班級,班主任是關鍵。一個班主任就是一個班級,班主任是班級教育教學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學校各項教育工作的具體實施者,是學生教育的骨幹力量,是溝通學校、家庭、社會等教育資源的橋樑。在農業人口占據主體的中國,農村教育勢必成為教育的重要陣地。以柳州市柳江區(原柳江縣)為例,柳江區轄12個鄉鎮,有129所公辦中小學,其中農村學校佔93.3%。全縣在校生52943名,共有4823個班級,4823位班主任。其中,82%的學生就讀於農村學校,85%的班主任擔負着全縣農村學校學生的班級管理工作。作為農村教育的重要實施者,提高班主任的理論素養和教育水平勢在必行。筆者認為,提升區域內農村班主任隊伍整體素質,必須發揮骨幹班主任的作用,走團隊研修道路,帶領班主任教師抱團成長。下面,筆者就以柳州市柳江區農村班主任校級研修共同體構建的實施為例,淺談發揮骨幹作用,構建區域性農村班主任校級研修共同體的有效途徑。

一、農村班主任培訓學習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農村學校教育,狠抓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為農村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廣闊的平台。柳江區不斷加強教師培訓,開展了暑期班主任輪訓、心理健康教育等短期主題培訓活動。活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短期培訓雖然在一定程度提高了班主任教師的專業理論和實踐水平,但由於缺乏系統的專業引領和持續激勵,多數教師並不能做到學以致用。另一方面,由於培訓次數和場地的限制,相當一部分教師參加培訓的機會不多,獲得的學習資源明顯缺乏,在繁重的教育教學任務壓力下,部分教師喪失了自我成長的熱情。再次,各學校師資分配不均,教育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特別是鄉鎮和村級學校缺乏骨幹教師的示範作用,教師崗位學習和崗位實踐不夠主動,培訓學習的效果並不理想。班主任工作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班主任既要有豐厚的教育理論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教育技巧,單靠教師在崗位上的實踐經驗和侷限的自學途徑,教師個人的專業素養將難以得到明顯的提升,而在此基礎上追求W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學校、相關部門關注區域內農村班主任持續學習成長的途徑研究,在全體班主任隊伍中構建起長效、持續的學習共同體,是提高區域內班主任隊伍素養的.根本,也是推動農村班主任教師學習成長的必然途徑。

二、構建農村班主任校級研修共同體的可行性分析

從教師學習共同體構建理論和班主任專業成長理論上説,我們對區域性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構建的研究,對於解決當前教育資源分佈不均、師資力量不均衡等問題具有很大的價值。校級研修是學校內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是探索解決學校教育教學熱點、難點的有效方法,開展班主任校級研修是解決學校班級管理熱點問題的重要手段。基於學習共同體帶來的互助分享途徑,能有效促進參與者專業成長的實效性。因此,在農村中小學推進以校為本的班主任研修共同體,通過共同體骨幹帶動、問題交流、互助合作等形式,將有效引領班主任教師實現專業成長,促進農村班主任的共同學習成長。

從實際師資情況來看,經過區域內班主任師資隊伍的分層培養,各學校已具備了一定數量的業務骨幹,特別是區域農村中小學班主任整體提升工程中的“名班主任”培養項目的實施和推進,培養了一批來自各農村中小學的骨幹班主任力量,這批骨幹班主任也成為了實施農村中小學校級班主任研修共同體的“種子”力量。由於大多數骨幹班主任來源於農村學校,他們比其他教師更瞭解本校班主任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和需求,具有成為當地農村學校班主任研修學習的“引領者”和“組織者”的優勢條件。同時作為“種子”(骨幹)教師,骨幹班主任自身也有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通過由其組織並帶領本校的班主任建立一個研修學習團隊,不僅可以將參與區域骨幹研修工作坊階段的理論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之中,也發揮其在崗位實踐中的示範帶動作用,通過自我成長、同伴互助交流,實現自我的更大進步和同伴的成長。因此,由縣級專家型骨幹班主任帶動,在農村學校中推進班主任研修共同體建設,可以示範和帶動區域內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實現區域內全體班主任教師的共同研修學習和成長。

三、構建農村班主任校級研修共同體的基本路徑

近年來,全國各地重視師資培訓,不斷加強骨幹班主任隊伍建設。如何以點帶面,關注區域內農村班主任羣體的持續學習、實現區域內班主任學習研修的長效機制,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新命題。筆者就以柳江區為例,對如何有效開展骨幹班主任隊伍建設,讓這批骨幹班主任在本職崗位更好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在區域內以校為本,帶領更多農村學校班主任對實現持續成長和進步的路徑進行了探索。

(一)以項目為載體,打造區域班主任骨幹隊伍

打造一支理論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班主任隊伍,必須依託專業的培訓手段,可以依託高等院校的技術力量,快速提升區域內教師的業務水平。要構建校級班主任研修共同體,發揮骨幹力量是關鍵。如果沒有骨幹班主任的帶領和互助,研修共同體的運作很容易陷入不斷內耗而無突破的境況中,勢必難以實現更快的成長。因此,構建校級研修共同體的前提,是要有一定數量的骨幹“種子”。柳江區非常重視骨幹“種子”的培養,骨幹班主任的遴選涉及每個鄉鎮、每一所中學,通過項目合作的方式,依託廣西師範院校的專家團隊,分層對區域內的骨幹力量進行動態系統培訓。經過兩期班主任教師骨幹基礎培養和一期骨幹班主任教師提升培養實踐,農村學校打造了一支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的班主任骨幹隊伍,為構建推進班主任校級研修共同體打下基礎。

(二)以活動為推手,發揮農村班主任研修團隊的骨幹引領作用

班主任隊伍的團隊研修,是一條凝聚班主任力量和智慧的途徑。為了推動區域農村班主任隊伍建設,項目實施初期重點是在研修共同體的骨幹力量培養上,隨着骨幹力量的不斷增強,學校、相關部門要將這種研修學習模式推廣到農村中小學的班主任教師當中,更好地發揮骨幹力量的輻射功能。柳江區在構建班主任研修共同體的第二階段,開展了以學校組隊的“班主任團隊風采大賽”活動。活動目的是以賽促研、以賽促建,通^骨幹帶領推進區域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班主任研修團隊建設。參照區域農村班主任研修共同體建設過程中的“團隊風采”展示活動模式,從區域推進及輻射帶動兩個因素出發,組委會對比賽作出如下規定

要求全縣中心校以上學校必須組隊參加,每個團隊8~10人(含領隊);

2.要求參賽團隊領隊必須是學校分管德育副校長以上人員擔任,並參與團隊風采展示;3.除領隊為學校領導外,參賽隊員必須為現任班主任;4.團隊分為三個小組:説課組、上課組、評課組,進行四場次的內容展示。比賽分為四個環節,1.團隊風采展示:團隊人員全員參與(包括領隊),有團隊名稱、標誌、口號、團隊語言,體現出團隊協助精神。2.説課環節:要求各團隊説課必須有課件,臨場説課2人,由評委從該團隊説課組成員中現場抽籤確定説課展示人員。3.上課環節:擔任現場上課的為1人,由團隊自行確定上課人員。上課前,團隊成員可輔助完成上課教具的準備與佈置。上課期間,其他團隊成員不得參與輔助完成如課件翻頁或分發課堂使用材料等工作。4.評課,要求各團隊自評本團隊的課堂展示情況,臨場評課2人,現場評課人員必須由評委從該團隊説課組成員中現場抽籤確定,上課展示完畢後給予10分鐘時間,評課組成員即刻商定評課內容。評課必須使用大卡,使用思維導圖進行評課展示,把區域內教師在MS-EEPO試點縣的教學成果與比賽展示結合起來。

這幾個展示環節的連環設計,讓參賽團隊不僅致力於表現團隊文化風采,還在説課、上課、評課的技能環節得到智慧的交流與分享。雖然這一活動是對主題班會課比賽賽程的再設計,但其借鑑於“名班主任”項目工程的培養模式和成果,項目工程培養對象對於各環節設計相對熟悉,並在項目培養中積累了相應的教育資源,在學校團隊參賽過程中,各學校培養對象都成為了參賽團隊的引路者和骨幹力量,項目工程培養對象由在工作室的參與者身份轉變為學校參賽團隊的業務引領者。

從團隊主題班會課比賽綜合效果看,團隊參賽比個人蔘賽的效果顯著,主題班會課質量大大提高,特別是鄉鎮學校的參賽團隊,在經過參賽籌備的漫長磨合中,從無從下手到最後的團隊成果展示,充分説明了團隊研修在隊伍成長中的重要作用。事實證明,團隊研修模式的學習共同體構建,是推動學校班級管理團隊研修的必經之路,對推動班主任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有着明顯的成效。

(三)創設環境,助推校級班主任研修團隊建設

構建校級班主任研修團隊,需要政策支持、制度約束和骨幹帶動,學校、各相關部門為農村學校校級班主任研修共同體創設良好的制度環境,使骨幹班主任教師發揮最大作用。作為區域教育行政部門,必須明確班主任研修共同體是一個開放性的團體,沒有政策調控難以建立,沒有制度約束難以有效存續,沒有經費支持難以開展研修學習活動,沒有目標引領難以實現共同成長。區域內校級班主任研修共同體的構建,需要有人力資源、行政支持、目標支撐,還需要諸多要素“多元一體”的合力推進,如柳江區農村班主任校級研修共同體的構建,就是“多元一體”合力推進的典型例子,以下是柳江區農村校級班主任研修共同體構建要素説明。

在人力資源方面,人力資源是學習共同體構建的基本要點,主要包括:1.持續開展“名班主任”工程,為校級班主任研修共同體的構建輸送了業務水平較高的骨幹資源;2.近兩年來,以構建學校為本的班主任研修學習團隊建設為目的,柳江區連續在區域內開展了農村班主任暑期全員滾動培訓,對區域內全體班主任教師進行系統化的業務理論培訓和業務技能培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班主任教師的業務知識水平,為構建校級班主任研修共同體奠定了基礎。

在行政支持方面,行政主導是學習共同體得以存續的保障,表現為:1.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柳江區教育局關於組織構建柳江區校級班主任研修共同體試點的方案》,決定以“名班主任”工程高級研修班培養對象為核心,把校域內項目工程培養對象納入到研修共同體中,在培養對象學校內組建起校級班主任研修團隊試點。教育行政部門將校級班主任研修共同體試點建設納入到德育教研計劃中,每年開展一次區域性的校級研修共同體展示交流活動。2.組織召開校長會,明確學校在研修共同體構建中的職責,如試點學校必須組織好本校團隊的遴選、考核、組建和管理工作;校級分管領導需作為研修共同體成員參與團隊建設中;團隊每學期需開展兩次以上校級研討活動,研討活動要有主題、有展示。除了試點學校外,各學校條件成熟的可以申請組建校級班主任研修共同體,一併作為試點推進。3.學校對研修共同體學習研討活動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等。

在目標導向方面,目標是班主任研修學習共同體得以成長的動力。目標即學習共同體要在一定時期內達到的成長高度,取得的成果。基於學校班級管理問題的行動研究,是研修學習共同體持續成長的源動力。柳江區教育行政部門開闢縣級德育課題研究的綠色通道,指導校級班主任研修共同體申請城區德育課題研究,以課題為研修主題,實現共同體成員的共同成長。

總之,充分發揮骨幹班主任在農村班主任校級研修共同體中的建設作用,是推進區域農村班主任隊伍建設,實現師資隊伍培訓路徑的一次重要改革,改變了以往傳統培養模式、轉變學習成長方式的重要舉措,對區域農村班主任隊伍專業化建設和整體素養提高有着積極和重要的意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hk/shiyongfanwen/lunwen/j8ew0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