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家鄉作文 >

【精華】家鄉作文10篇

【精華】家鄉作文1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家鄉作文10篇

家鄉作文 篇1

那一畦菜地,青翠欲滴。勤勞的鄉親,皸裂的雙手,總能化腐朽為神奇,給泥土,帶來生機。

每一株菜,都是他們的孩子,都得到精心呵護。每一坯土,曾經浸潤着他們的血汗和憧憬。

微風拂過,稻香沁人心扉。綠的葉,黃的穗,一株株,一串串,搖曳多姿。

一季的夢想,一季的實現。土地,不會虧待辛勞的汗水。

我看到綠的尾端——夢,沉甸甸。滿溢着芬芳。

吱呀……吱呀……吱呀……

一陣聲響從童年走來、從夢裏走來。多麼熟悉的曲調、多麼孤獨的歌謠。

我似乎看到搖着石帽的母親,她的背影,充滿節日的忙碌;她的臉,充滿対生活的堅韌。她總在節日裏,在石帽前排隊……

輾米成粉,拌水成漿,在蒸籠裏,炊熟了一家人的生活,和我們的夢想……

如今,石帽蹲成歲月。它如一個老者,默默地在老牆一角,閲盡人世間的滄桑。

我親愛的石帽啊,你幾度在我夢裏迴轉,無論走到天涯海角,我總把你吟唱——

一層一層被歲月剝瘦,牆壁,它的皮膚斑斑駁駁鬆鬆垮垮。

時間,風化了曾經年輕的臉龐。往事,亦長滿青苔。

牆角下的那叢青腳麼草,是流年的鬍鬚麼?

鍋爐腳、鼎灶頭,那個盛水的'陶依然開着嘴,只是啞口無言。

幾許斑駁,幾許破碎,是歲月的滄桑。

我躡手躡腳,輕輕地走過,怕把曾經的夢敲響。

我不忍回顧寒冬爐裏番薯的飄香。

我不忍回顧爆米花噼啪的笑顏。

我不忍回顧被火染紅幼稚的臉。

我不忍回顧灶前堆成山的麥稿,和鍋裏飄香的飯……

我輕輕地走過一片廢墟,走出一片瓦礫。

房子都老了。我不忍吵醒它們。

門前的路曲曲彎彎。

雜草,把它鋪成幽徑。

幾代人的腳印和幾代人的故事被它收藏。

我輕輕地走,不忍被草粘連。

而觸動曾經的童年。

可是,不知為什麼,當我走出老屋,回眸一瞥,熱淚早已盈眶!

家鄉作文 篇2

家鄉,在百度百科上的釋義中,所謂家鄉,便是離開這個地方後,才知道這裏是家,非常想念,想家,家想,謂之家鄉。

我生於湖南這個江南水鄉,卻在京城度過了我的大部分童年。爸爸媽媽為了給我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成為了“北漂”。雖沒成就什麼大業,卻也能夠讓我衣食無憂而小小的我也跟隨着爸媽奔赴京城。我在北京呆了八年,回來是因為我的户口讓我沒辦法在北京參加高考,爸爸媽媽怕我回來晚了,就跟不上湖南這邊的學習進度,到時候考大學可就真的成了“夢想”了。而今年,恰是我回湖南的第八個年頭。我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呆了相同的時間。按理説,一個人的童年在哪兒,家鄉便在哪兒,可如今自己的情況,讓從未考慮自己家鄉在哪兒的我,彷彿在那一瞬間,丟失了所謂的歸屬感,一份只有那個被稱為家鄉的地方,才能給予的温柔環繞。何處是家鄉?

回到湖南後,許多情況發生了轉變。在北方,我隨便吃幾個橘子,當天晚上必然鼻血不止,可在南方,我已經記不清楚鼻血有多久沒來拜訪我了;在北方,家裏的暖氣片總能把衣服考得乾硬,可在南方,身上的衣服似乎總是帶着濕氣;在北方,人們的性情豪爽隨性、不拘小節,可在南方人們總是細聲細語、温婉似水……回到湖南的這幾年,家裏的主食變成了米飯,雖然這聽上去沒什麼大不了,但總是覺得沒有饅頭吃起來令人心安、踏實,就連過年的時候也只是象徵性的吃幾個餃子。而那剔透如翡翠的臘八蒜、表皮金黃的烤鴨、濃厚春香的炸醬麪幾乎消失再來我的生活裏。院裏的.大松樹,兒時視如珍寶的蟬蜕,伴隨着我的離開,模糊在了記憶的深處。

但在百度百科的釋義中,家鄉還指的事自己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這麼説來,於我便是湖南,從爸媽嘴裏得知,那時還只有八歲的我,僅僅只用了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就從一口漂亮的京城話變成了滿嘴的方言。每每提及此事,他們都還惋惜地説,當時怎麼沒在當着我的面的時候教普通話,可我知道,就算是這樣,我還是會變得滿嘴方言,以至於現在説話還帶着一股鄉音的氣息。因為這是血脈的力量,那種融入血水中,抹不去,滅不了的傳承。就算在北京生活了八年,已然算不上土長,但骨子裏仍還是一個土生的湖南人。以至於回到南方後,我還是一下就陷入了辣椒的誘惑;我還是至今沒長出北方姑娘的高挑身材,我還是沒能留住我的普通話。我的祖輩們,代代都生於湖南,代代都愛吃辣,代代都會説鄉音。“少小離家”如我,就算再怎麼習慣於饅頭配黃醬,餃子配大蒜的日子,這骨子裏終究是個湖南人。現在的我習慣了濕潤潮濕的衣服,吃米飯能安然享用,過不了沒有辣椒的日子……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煥然大悟。

八年北方,八年南方,我懷念着在北方的童年,卻更留戀着家鄉的碧波江水,大概是因為我的血肉便是用這南方的濕土和着湘江的流水捏成的,離不開,忘不掉……

家鄉作文 篇3

我的家鄉在一個小鎮上,這裏的景色優美、綠樹成蔭、物產豐富,是一個旅遊的好地方。

春天,柳枝發出了它嫩綠的枝條,在春風中翩翩起舞,小草也懶洋洋地睜開眼,給大地鋪上一層綠色地毯。

夏天到了,樹葉在陽光的照耀下,隨風飄蕩,變得更綠了。過路的`行人坐在大樹下乘涼,有説有笑談笑他們的人生。小鳥在樹上嘰嘰喳喳的叫個不停。

秋天,大雁往南飛了,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果園裏的果子熟了,金燦燦的梨子、黃橙橙的橘子,紫瑩瑩的葡萄,每當到了這個季節都是農民伯伯高興的時候,因為他們辛勤付出終於有回報了。

冬天來到了,潔白的雪花從天空中慢慢的飄落下來,田野裏、馬路上、樹枝上、屋頂上都堆滿了白雪,小朋友們在雪地裏堆雪人、打雪仗,可把他們樂壞了。整個縣城變成了一個童話般的世界。

這就是我美麗的家鄉——道真,歡迎各位中外遊客來我的家鄉遊玩。

家鄉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濮陽,濮陽就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園。

我畫的家鄉,路是那麼直那麼平坦,路邊有一棵棵又高又大的`樹,樹木長得很茂盛。公園裏的小草長得又綠又密。一片片翠竹枝繁葉茂。小花也毫不示弱地抬起了頭,展示自己美麗的衣裳,五顏六 色的,真是好看。還散發出一陣陣香氣。你看,畫上有個小男孩正在拍照片呢。

濮陽多美呀!我想讓其它城市的小朋友也到濮陽來,遊一遊,轉一轉,看一看我美麗的家鄉。

家鄉作文 篇5

無論我走到哪裏,家鄉總跟着我。她像涓涓溪流裏的水,隨着歲月而汩汩流動,走不出我多愁善感的心間。

家鄉是那種揮也揮不去、剪也剪不去的離愁。無論我走多遠,身在何方,總有它淡淡的影子。

那一年,我考上百公里外的玉林師範,就要離開家門,揹着行李到師範報到的那些天,我的心情煩悶、焦躁起來。放心不下的父親,決意親自送我到學校。汽車在還未鋪上柏油的彎彎曲曲、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艱難地行走,顛簸得厲害。第一次出遠門的我,忍着暈車的痛苦,回望車外離越來越遠的家鄉,一絲沉重若即若離地縈繞在我的心頭。

一路上,我們默默無語,只有父親偶爾關切的問候:很辛苦嗎?暈車嗎?堅持住,很快就到了。漫長的兩個多小時後,我們到了一切都很陌生的玉林城。之後,轉乘市區的公共汽車,穿行在人來車往的街道上。到了師範學校,父親提着行李,走在前面,我悶悶不樂地跟在後面。父親帶着我交了費,注了冊,和我一起找到了住宿的地方。然後和我到地委找到了在地委工作的舅舅,囑咐我,有什麼困難可找舅舅。再次回到學校後,他打算乘車回家去。臨走,他叮囑我:要好好學習。我只是點點頭,説不出話來。父親看到我這個樣子,不忍離去,決定暫時留下來。晚上,通過一個在學校任教的老鄉,在實驗室裏安頓下來。第二天早上,父親又陪了我兩三個小時,才不得不回家去。望着父親漸漸遠去的`身影,想着就這樣地遠離了家鄉,遠離了家鄉的一草一木,不由得十分傷心。那時候,每天午睡後,學校廣播室都播放一、二十分鐘的音樂。那是一些很憂傷的曲子。曲中寄寓的某些情緒,在我的心頭產生着情感的共鳴,使我更加地想念家鄉。我盼望着國慶節的到來,至少可以匆匆忙忙地在家幾天。我在心裏將日子一天天地算過去。國慶節前一天的中午,我沒等到吃午飯,就收拾好行李,匆匆地趕到汽車站,踏上歸家的班車,走上返家的征程。

記得回到家鄉的時候,正是雨後黃昏,絢麗的晚霞映紅半邊天。家鄉是濕漉漉的一片,彷彿剛從水裏洗過似的,透着凝碧的綠,清新亮麗得讓我感歎不巳。近鄉情更怯。踏進家門,卻連父親、母親、兄弟等親人都不敢問。太多的想念積在一起,突然相見,竟無語凝噎。父親見我如此,打趣地説:怎麼,去了一個月,就不認識我們啦?我不好意思地搔搔頭皮,卻扭過頭去,不敢看他們。我怕再看他們,我真的要落淚了。短短的幾天假裏,我抓緊時間與我的家鄉親近。我擔了一擔糞,為我那種下一年生長正旺的蓖麻樹除草施肥;和夥伴到打柴的山上,飽覽家鄉秀麗的景色;走到溪邊,和夥伴們玩水仗,捉魚……玩得痛快淋漓。最後才戀戀不捨地離開家鄉,踏上返校的路程。

家鄉在莘莘學子心中的份量是多麼重。師範那幾年的中秋,幾個家鄉人,各自備了月餅、水果,到學校操場上聚在一起。操場上聚了許多同我一樣無法回家的人,惟有在明月底下,藉着明月清風,遙寄思鄉之情。月餅溢着誘人的芳香,可是,我們吃起來卻沒感到有多少的滋味。我的思緒總是飛得很遠很遠。我想到在家鄉時,一家人在一起的歡樂情景,此時此刻,父親和母親,還有弟弟,又都在幹些什麼;我想到,我親自種下的蓖麻樹長得怎樣了是否害蟲咬得它遍體鱗傷…,..淡淡的鄉愁就這樣若隱若現地在心間縈繞,“在下眉頭,卻上心頭”。

儘管隨着時間的推移,鄉愁不再像初時那麼強烈,可是,我的心裏卻裝着家鄉的影子。偶爾想家時,就在靜靜的夜裏寫信。收到家裏的信,我好好地收藏。空閒時又拿出來,一字一句地讀,家鄉彷彿就在眼前…....

家鄉是我的精神家園。我想我什麼都可以忘掉,但最不能忘掉的是生我養我的家鄉,因為家鄉里,有我的父親、母親、兄弟、姐妹,童年的記憶,成長的足跡,都在家鄉里留下深的印記。

我深深地愛着我的家鄉

家鄉作文 篇6

在廣闊的澧州大地上,有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已經度過了幾千年的歷史,被稱為中國最早的'城池。你們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它是城頭山。

城頭山裏有一座大博物館,裏面裝的全是幾千年之前保存下來的物品,有骨頭,陶瓷,瓷瓶,這些雖然不太美現的物體卻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我望着那些簡陋的陶瓷,彷彿穿越到了古代,看見了那些古人正在辛勤勞動,創建更好的家園。

後來,我來到了玻璃橋,我走上去,發現了一處不和諧的音符,在地上的稻田旁,有一個人把垃圾隨手一扔,扔進了稻田裏,我心裏想,如果人人都隨手扔垃圾,美麗的城頭山會不會變成大垃圾場?我想會吧。

我又去了城頭山裏小孩子最愛去的稻夢空間裏面全是用稻草編織成的動漫人物,有奧特曼、海綿寶寶、皮卡丘可好玩了。我發現稻夢空間那裏有一個用稻草做的小屋,我立馬跑了過去,發現裏面什麼也沒有,只好垂頭喪氣地走開了。

我又來到了美食街,裏面的美食可好吃了,我一共吃了:菠蘿飯、油炸冰淇淋、炸雞腿。現在想起來都要流口水。

吃了東西,該去散步了,回想起那時,開心得像吃了十瓶蜂蜜一樣。

我愛我的家鄉澧州,也愛中國最早的城池城頭山!

家鄉作文 篇7

碧雲天,黃花地,秋水滿道。

走在鄉野的小路上,眼睛四處轉動,盡情瀏覽四周的風景,似要把風景都納入眼中。微風拂過面龐,讓我感到説不出的愜意。行走於灑滿夕陽的小徑上,周圍的風景都裝點了一層炫目的金色。

路旁的農田中,一些農名正在辛勤的勞作着,豆大的汗珠從他們的臉頰滑落,可他們卻沒有抱怨,臉上洋溢着豐收的喜悦。勞作的同時,他們相互之間談論着家常瑣事,以舒緩疲憊的身體。一旁觀望的我,竟也覺得有幾分趣味。

一陣微風吹過,麥田沙沙作響,豐碩的小麥低下了它們高昂的頭顱,伴隨着沙沙的節奏,在夕陽的映襯下,披上金裝,與微風共舞。這樣的風景着實令人痴迷,平日裏難得一見,即便到了鄉野,也需我們仔細品味,方能留意到美麗的`風景。

不遠處的河岸邊似有人在招手,我離開田地,放快步伐向着河岸走去。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叢蘆葦伴隨着微風搖擺,着實有趣。

遠處的河水傳來船槳划動的聲音,伴隨着不知名的農家歌曲,竟也異常悦耳。小船漸漸靠岸,一位穿着樸素的農家婦女衝我嫣然一笑,便拿着一個飯盒向農田那邊走去,許是送飯給她勞累了一天的丈夫吧。鄉野樸素的人情倒也不失為一道風景。

望着美麗閒適的鄉野,內心遠遠不願離開。鄉野樸素的農田和人情構成了一道道美麗的風景,使人流連忘返。

美麗的風景不一定壯麗宏偉,一草一葉,一樹一花皆可為風景,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皆可為風景,只要有心,風景就在身邊,裝點着人生。

我們的身邊從來不缺乏風景,只要我們靜下來,細細品味,留意生活中的細節,我們便能發現美麗的風景。

鄉野間的景大多很平常,沒有大放異彩之外,但細細品味,卻獨有一番特色與美麗,使人回味無窮。

鄉野西下,我漫步於鄉野之間,領略着美麗的風景。

家鄉作文 篇8

“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每當唱起這首振奮人心的歌,看着鮮豔奪目的五星國旗從學校的操場上冉冉升起,在晴空萬里的天空中飄揚,我的心情無比激動!

金秋十月,國旗招展,舉國同慶。全國各族人民滿懷喜悦,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60歲生日;大江南北的中華兒女都在盡情高歌,為古老而年輕的祖國深深祝福!

祖國經歷了多少坎坎坷坷,曲曲折折;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已經成為了永不再來的歷史,如今的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我們國家有許多新式武器:飛機、導彈、坦克威力十足,有着其它國家的國防無以倫比的超凡力量。

每年的`十月一日,當五星紅旗在晨曦中在天安門廣場升起,這一天,見證了新中國的六十年曆史;見證了新中國的繁榮富強,見證了五十六個民族的團結……

新中國成立後、改革開放後,祖國的變化非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電視紀錄片,感受祖國的崛起:

沿着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看青藏高原脈動的祖國;看黃土高坡起伏的祖國;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祖國;看羣峯騰躍,平原奔馳,長河揚鞭的祖國。

看祖國的富饒與遼闊,看祖國千里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國繁榮的霓虹燈日夜閃爍,燦若銀河……

祖國壯麗的山河舊貌換新裝。我的家鄉也不例外,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你看: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城市建設濃墨重彩。剛剛竣工的商業街、住宅樓已經沒有空房,農民在遷居、在裝璜。 新城區的開發,實現了幾代人進入縣城的夢想。縣城的夜晚流光溢彩, 家鄉的變化真快呀,人們紛紛發表感歎和暢想。

爸爸、媽媽小時候都是在鄉下的簡陋的平頂房,衞生條件差,到處都是可惡的蒼蠅、蚊子。買肉、買菜都要用票子;路也是坑坑窪窪,下雨天在那裏走,不摔跟頭才怪呢。如今,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家都有空調、電腦、沙發等,還有陽台,房屋外面陽光燦爛,裏面空氣清新;街上的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不愁買不到好吃的了。

我熱愛自己的家鄉,更以我是這片廣袤紅土地上的一名學子而深感自豪。

我的學校座落在三百山下,東江源頭;我們在茫茫的書海中暢遊。我們學的每一點知識猶如大海中的水滴。在老師的薰陶下我茁壯成長,如同鮮花受到甘露的滋潤,在老師的關愛下我如同幼苗受到陽光的呵護。可總有一天,我們會離開校園,離開這方聖土,到遠方去求學,而我心靈深處,依然深深掛念我的母校。

我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成為祖國的棟樑、民族的驕傲、家鄉人的自豪。而這一切,都源於對祖國的熱愛,對家鄉的感恩。

愛我祖國,愛我家鄉,愛我校園! 這是心靈的讚美,這是心靈的歌聲,這是心靈的呼喚。

等到我們長大後,會全力以赴去建設祖國,祖國的明天,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經濟更繁榮、人民更幸福、國力更強盛,家鄉的明天更美好!

家鄉作文 篇9

杭州,一個從古至今不斷被人讚頌的南方小城,《太平歌詞》中《遊西湖》道“四方景緻觀不透,那天下美景數這杭州。山又青來水又秀,真好似金山竹影幾千秋。”

以西湖美景聞名世界,如今成為許多人嚮往的旅遊城市。小時候爺爺經常騎着自行車,後座帶着我,到西湖邊去,植物園,花圃,以及每個小朋友喜愛的動物園。西湖可以逛整整一天,後來徒步繞西湖一圈,自己學會了騎車,獨自騎行也去過不少地方。有關西湖的佳話,從夏天荷花滿塘,冬天斷橋殘雪,到白、許二人的故事,圍繞西湖開展的話題不少。

杭州發展很快,小時候原本還是平地的地方聳起一座座高樓,我們也從自己的房子搬了出來。原本沒覺得什麼,時間久了便感受不到原來的氣氛。現在電梯上樓,家對面住着一户人家,很少會碰見,最多也只是打個招呼。原本住着自己的房子,鄰里之間熟悉,經常互相關照,老人們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一起約着出去散步,孩子們到處和夥伴們找樂子玩,也許就是《桃花源記》中的“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吧。靠手藝吃飯的小販們在腳踏車頭別上一個電動喇叭,或自行叫賣“磨剪子嘞,鏘菜刀”後來還有收購廢品的。人們總説“遠親不如近鄰”,小時候的鄰居,這樣的氛圍隨着城市的發展逐漸消失。這樣的'事情是正在發展的城市的一個通病,人們與鄰居的距離越來越遠,每人都捧着一隻手機,在網絡豐富的世界裏遨遊,卻忘記了身邊的人。這種情況的產生,使人們越來越依賴手機。

其實作為杭州人的我是很幸福的,杭州的標誌——斑馬線前禮讓行人,步行出門不會有什麼危險的可能。出門只帶手機也是杭州人的專屬。隨處可見的收付款二維碼,疫情時的綠碼,都是作為杭州人特有的標誌。 

家鄉作文 篇10

我的家鄉,一座純淨而又美麗的海壇島--平潭。這裏民風淳樸,風景如畫。

姥姥的昨天:自行車獨奏曲

聽姥姥説平潭曾經是一座荒涼的島嶼,島上除了石頭就是風沙,人們住着低矮的瓦房或土坯房,用來通行的道路一旦遇上雨季,便都是水窪且泥濘不堪。一道淺淺的海峽,訴説着平潭千年的艱難。自行車是當時最便捷的交通工具,那時候家裏窮為了買一輛自行車,全家總動員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勞作了兩個月,才換回一輛自行車。那歡快的鈴聲盪漾了鄉村好幾年。

爸爸的今天:摩托汽車交響曲

後來改革開放,人們生活質量像芝麻開花節節高,土坯瓦房變成了洋樓大廈,隨着海峽大橋的貫通,荒島也變成令人流連忘返的`旅遊勝地。爸爸在外地打工了幾個月,就買了一輛摩托車。後來,村裏開始陸續出現小汽車。隨着車輛的增多,鄉村掀起了修路熱潮。現在,柏油路在美麗的鄉村蜿蜒行進,湛藍的天,綠色的水,黑色的柏油路,越來越多的鄉村別墅,構成了一幅現代化的農村美景圖。

我們的明天:高鐵暢響曲

隨着平潭的大開發大開放,這座海島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平坦、寬敞的環島路、縱橫交錯的立交橋、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最近傳來好消息,海峽公鐵兩用跨海大橋即將竣工,一條通往世界的高鐵即將誕生。爸媽高興地説可以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幸福的笑聲盪漾在青山綠水之間。

迎着輕柔的海風,聆聽着美妙的濤聲,我陶醉了,醉在家鄉蒸蒸日上的發展中,醉在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hk/qitahuati/jiaxiangzuowen/2m7dyr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