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不懂就要問》教學反思

《不懂就要問》教學反思

1、《不懂就要問》教學反思

今天執教了選讀教材《不懂就要問》,課文借用孫中山小時候上私塾的故事,告訴我們“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當學生問道孫中山向先生提問,不怕捱打嗎?孫中山説:“為了弄清道理,就是捱打也值得。”我們教師就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問題。只有敢於提出問題,才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不懂就要問》教學反思

反思自己的教學,我們教師有時候,由於工作方法的不到位,或者有時候工作繁忙的時候,會無意間損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比如有一次,剛剛佈置完作業,就有一個學生舉手問:“老師,寫哪一課啊?”老師會説“不是剛講完啊”這樣學生下次就不敢再提問題了。所以,我們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一顆愛問問題的心。

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曾説:“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這種説法很有道理。鼓勵學生有意識地對所學課文大膽質疑,這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經常性的質疑問難能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它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

提問,激發了學生鑽研的樂趣,學生為尋找問題而絞盡腦汁,老師則從説教中解脱出來,從多層面、多角度去引導學生髮現問題,並使之在教學進程中獲得解決,這種教學的方式方法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的'。讓我們在這種探求中去爭取更大的成功吧。

2、《不懂就要問》課後反思

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寫名人小時候的故事,雖然語言不難,但是學生要理解故事中包含的道理,還是有難度的。第四課是一篇寫孫中山小時候不懂就問的課文,人物年代離學生較遠。早上在課前帶讀課文時,就有孩子提出了“私塾”是什麼意思這樣的問題,所以在課前,我對孫中山所在的年代,尤其是“私塾”教學進行了介紹,希望能夠接近文本與學生的距離。

感覺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有所瞭解才進入到課文中來。但是,在課堂上,講到孫中山學習方式與我們現在的學習方式有什麼區別時,孩子們都是根據我課前的介紹來回答的,並沒有抓住課文中的語言,這就使得內容有點偏離,如,有的孩子説,他們沒有課本,他們只有一個老師上課等等,即使我極力地暗示要抓住課文中的語言來説,效果也不太理想,這些回答對於理解課文中“不懂就要問”這一主題沒有任何鋪墊作用。之後,我反思前面的背景介紹是不是有點過?一年級結合背景理解課文內容是不是不需要太周全?但是對於學生的詞語理解障礙,應該怎樣把握?

標籤: 反思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hk/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gyve9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