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歷史典故 >

諱疾忌醫的歷史典故

諱疾忌醫的歷史典故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典故吧,從典故中我們可以學到豐富的歷史知識,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你知道都有哪些經典典故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諱疾忌醫的歷史典故,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諱疾忌醫的歷史典故

【出處】

《韓非子·喻老》。

【釋義】

諱:忌諱;疾:疾病。隱瞞疾病,不願醫治。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原文

扁鵲見蔡桓公,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爲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公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譯文

名醫扁鵲,有一次去見蔡桓公。對桓公說:"你有病了,現在病還在面板的紋理之間,若不趕快醫治,病情將會加重!"桓公聽了笑着說:"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後,桓公對人說:"這些醫生就喜歡醫治沒有病的人把這個當做自己的功勞。”

十天以後,扁鵲又去見桓公,說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裏,如果不治,還會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鵲走了以後,桓公很不高興。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公,說他的病已經轉到腸胃裏去了,再不從速醫治,就會更加嚴重了。桓公仍舊不理睬他。

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公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覺得很奇怪,於是派使者去問扁鵲。扁鵲對使者說:"病在面板的紋理間是燙熨的力量所能達到的;病在肌膚是針石可以治療的;在腸胃是火劑可以治癒的;病若是到了骨髓裏,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沒有辦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請求了。五天以後,桓公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卻早已經逃到秦國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

【成長心語】

閉目塞聽的人,往往自視甚高,自以爲是,結果卻背道而馳。蔡桓公因爲害怕別人知道自己有病,就一次次拒絕扁鵲的勸告,結果也只能自作自受。古人云:“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罪人。”我們對待批評的態度,應該是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們要認真接受他人糾正過錯的好意,這樣才能避免犯更大的錯誤。

擴展資料:

諱疾忌醫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指隱瞞疾病,不願醫治。比喻掩飾缺點和錯誤,不願改正。諱疾忌醫和“文過飾非”,都有“隱瞞自己的缺點或錯誤”的意思。但諱疾忌醫偏重在“怕人批評,不肯接受幫助”;“文過飾非”偏重指尋找各種理由來掩飾錯誤、缺點。

諱疾忌醫造句:

1、有病應該趁早醫治,千萬不要諱疾忌醫。

2、在工作上,諱疾忌醫的人,往往會把問題弄得更嚴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hant/zuowensucai/lishidiangu/nnvmq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