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說課稿 >

【精華】說課稿彙總8篇

【精華】說課稿彙總8篇

作爲一名老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說課稿彙總8篇

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教材簡析

古詩《題西林壁》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二組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這一組教材圍繞“觀察與發現”這一專題進行編排,這一組課文選擇的文章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都是關於觀察大自然景物和發現大自然的奧祕的。不僅寫了詩人觀景的所見所聞,更重要的是還寫了從觀察事物中得到的啓示。

大家都知道《題西林壁》是蘇軾在1084年遊廬山時題在西林寺牆壁上的一首詩。廬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異木險峯怪穴,流泉飛瀑山亭雲閣,氣象萬千,不可勝數。這首詩不寫那些名勝景緻,卻另闢蹊徑,抓住廬山姿態,談遊廬山的感受。前兩行寫詩人在廬山漫遊,覺得峯迴路轉,目不暇接。橫着看,山巒起伏,連綿不斷;從側面看,奇峯陡峭;從遠處看隱天蔽日,從近處看危崖險巖;從高處俯瞰深溝幽壑,從山下仰望重巒疊障;所見的形狀、姿態各不相同。廬山究竟美在哪裏?是雄奇,是壯麗,是險峻,還是幽秀?(這裏的幽,是幽谷的幽)詩人說自己沒有認清廬山的真正面目,爲什麼呢?他在第三、四行詩中解釋道:我不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爲我身在廬山中,視野太狹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廬山之外,從高處鳥瞰,就能認識廬山的全貌了。全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景象的讚美,而且還蘊含着人生的哲理,內涵深刻,耐人尋味。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正如俗語所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默寫古詩。(這裏,我需要說明的是,在語文課程標準裏邊兒明確指出,關於識字寫字的教學,有十分清楚的要求:即,在某一階段,有些漢字只要求會認,不要求會寫,而且對識字寫字的要求是下要保底,也就是要保證一個最基本的底線,上不封頂。)

2.體會詩人在廬山觀察時,因爲地點和角度的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樣。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與他人交流。

三、說重點、難點

本詩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欣賞古詩文,積累古詩名句。教學的難點是體會詩句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四、說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廬山時所拍攝的視頻或圖片資料。

學生準備:查找有關蘇軾的資料,預習課文。

五、 說教法、學法

先說教法:閱讀感悟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尊重學生閱讀的個性化行爲,設計有目的、有層次的閱讀實踐。

六、說教學過程

1、激趣導課

教師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匯入:同學們,生活中的事物豐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

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果細心觀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發現萬物的奧祕,認識萬物的聯繫。《題西林壁》就是作者細心觀察,用心思考的產物,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看同學們透過讀與悟、透過觀察與思考,能夠收穫什麼,能夠發現什麼?(我覺得,老師的導語特別重要,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2、初讀感知。

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古詩,讀通讀正確,然後抽查讀的情況,請同學簡單談談初讀感受和自已的發現,並提出不好認和不好寫的字。教師在上課之前的備課,既要備教師的教,更要備學生的學生,這一點特別重要。教師不光要關注自己的教,更要關注學生的學。這一環節的設計,爲下一階段的教學提供了生成的依據。這裏的生成是指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生成的。

3、理解詩題。

(1)讓學生課前查閱蘇軾的有關資料,課上互相交流。

(2)結合註釋理解題目的意思。

4、理解詩意。

(1)先自讀自悟,這首詩大致寫的是什麼。再分組合作學習,並在組內各自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注意:在分組合作學習之前,老師必須引導同學們複習、討論學習古詩的步驟、方法。(那麼,在這兒爲什麼要安排這樣的一個環節呢?因爲俗話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學生沒有正確的方法,那麼勢必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和效果。)透過討論,同學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迅速總結出學習古詩的一般步驟:初讀感知→查閱資料→理解詩題→理解詩句→品讀明理→熟讀成誦。理解詩句的一般方法是:既要藉助註釋,又要聯繫上下文,既要聯繫課文插圖,又要聯繫詩人當時所處的環境。這樣,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步驟和方法後各自試着讀詩句、理解詩句大意,然後與組內同學互相探討。(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中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

(2)全班交流

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拔、啓發、出示課件、小結等,並與朗讀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我認爲,朗讀,既是理解內容的方法,又是體會感情的方法,更是積累語言的方法,因此,不管是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還是在全班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或者是在品讀感情的過程中,教師都要重視讀的過程。

5.品讀領悟

啓發談話領悟意境:同學們,作者瀏覽了廬山,不只是看,而且是細心觀察廬山的特點: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爲什麼同樣是廬山,卻有不同的面目呢?同學們讀了這首詩,你發現了什麼呢?逐步引導同學明白:原來是因爲——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詩寫了廬山的千姿百態,身處山中也難以看清它的真實面目,你從中悟出了什麼呢?——對於比較複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觀地、冷靜地進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現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確認識這個事物。

6、誦讀鞏固

(1).反覆練習誦讀古詩。

(2).指名朗讀或背誦,讀後評價。

七、說板書

橫→嶺

側→峯

遠—近—高—低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各不同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同時也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長期以來一直關注教師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學,在這節課中將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受到薰陶感染,再把學生的感悟與老師、同學交流。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十五課。主要講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紙上的故事。課文內容淺顯,學生一讀即懂,但本文對話較多,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同時,透過讓學生說一說除課文中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方法外,你還有什麼方法畫風?從而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儘量創設情景讓學生樂讀、樂聽、樂思、樂說、樂寫。

二、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總目標爲: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爲:

1.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能認識7個生字“宋、濤、陳、丹、趙、藝、顯”。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理清課文思路。(知道誰在畫風,怎樣畫風。)

教學重點:會認7個生字,指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清課文思路,指導學生理清課文中人物的態度、觀點、做法,弄清楚哪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初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教具準備:生字、生詞卡片,畫片,小黑板。

三、說教學法:

1、情境教學法:教學中注意創設情境注重學生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教學貼近生活。

2、“以人爲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

3、“以讀爲本”,加強讀書實踐。《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字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4、合作學習法:整個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學生和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見解,做到了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四、預設流程:

(一)猜謎揭題、鼓勵提問

一堂新授課,導語的設計至關重要。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樑,透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本節課我採用猜謎匯入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興趣是學生積極求知的誘因,上課一開始學生就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揭示課題之後,我提出一個問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這一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圍繞課題發現問題,大膽質疑,很好地喚起學生學習的情趣和好奇心,產生讀書探究的慾望,促進主體的發展。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這個環節我設計了三個步驟。第一步:初讀課文前的提示,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己給自己一個初讀要求。第二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自由朗讀;第三步:在小組內幫幫讀,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來讀,其他同學在幫的過程中,無意中進行了評價。在學生互幫互助中既達到了初讀課文的目標,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放手讓學生自由朗讀,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段落,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讀一讀,評一評,使學生在人文的課堂中學會讀書的方法,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三)創設情境,自主識字。

根據課文特點,在這個環節首先爲學生創設了一個交朋友的情境,讓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過程中就會認識“宋、濤、陳、丹、趙、藝”這六個生字。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巧妙識字,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識字的質量。

(四)再讀課文、感知內容

本環節克服了乏味地串講,對學生提出自讀要求,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在自讀中解決問題,隨機出現圖片、句子,再加上老師適當鼓勵性的提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理解、思維等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好地理解了課文內容。

教師盡力創設能夠激發學生主動求知願望的教學氛圍,以課文第二到八自然段的內容爲載體,讓學生嘗試自主學習的成敗。我不想做任何煩瑣的分析,而是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形式和學習夥伴,這種開放靈活的形式給學生更多的自由學習空間,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用激勵的語言爲學生自主讀書學習注入了催化劑,學生從中體驗到了成就感,自我價值和成功的自豪感,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這篇課文以人物對話的形式,講了三個小學生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三個小朋友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流,相互啓發,相互補充,相互鼓勵。人物多,對話多,又是三個人相互交流,這樣的課文還是第一次遇到,幫助學生理清課文中人物的態度、觀點、做法,就成了本節課的一個教學難點。爲了突破這個難點,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以各種形式的讀(朗讀、默讀、小組讀、分角色讀、齊讀等)爲主,讓學生變換句子中的人稱代詞,並隨機使用了直觀的圖片,實際演示,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添補畫面,使學生在一個個有趣的環節中,突破了教學難點,達到預期的效果。

(五)想象拓展,積累語言。

讓學生想象說話,留給學生一個可以盡情拓展想象的空間,發展了思維,同時小組間的交流,使學生之間有機會互相幫助,有機會獲得同伴的創新資訊,促進了學生多方位的互動,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六)個性作業,自主選擇。

學生的個性、能力有差異,作業應具有“創造性學習過程”的本質,教師應從作業的主體——學生出發,設計具有多樣性的,富有創造性和趣味性的作業,讓學生透過作業活動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五、板書設計

本節課採用了版畫式板書,圖文並茂,既美觀又適用。能很好的幫助學生學習生字,理解課文內容,特別是在幫助學生理清文章中人物以及用什麼樣的方式把風展現在畫紙上這個過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教學是需要老師用心一點一滴的去學習積累的,教師要善於聯繫生活。善於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拓展啓發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促進學生主動發展。讓課堂生動、精彩。今後我會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實踐能力。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特殊的葬禮》是一篇關於環境保護的記敘文。作者透過描寫塞特凱達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過程及人們的表現,說明環境破壞給大自然帶來的嚴重危害,告訴我們要珍惜、保護環境,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課文先寫巴西總統菲格雷特爲塞特凱達斯大瀑布主持葬禮,接着寫了大瀑布發生變化前後的不同景象,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以及人們爲它舉行葬禮的情形;最後又回到課文開頭的場景,寫菲格雷特總統在葬禮中號召人們保護生態平衡,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相結合的教學目標體系,我確立瞭如下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探究全文,透過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瞭解塞特凱達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過程以及人們的表現;瞭解環境保護與生態、自然景觀的關係,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情感目標:

透過大瀑布前後的對比,喚起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心,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愛護地球的情感。

3、能力目標:

①透過多樣化的表達,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②抓住文章中的空白,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③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這篇文章的學習,有以下兩個方面的重點,同時又是教材中的難點:

1、瞭解大瀑布發生變化前後的不同景象以及被葬送的原因。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環保意識,保護生態平衡。

二.設計意圖

新一輪課程改革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

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師生在互動中生成,在生成中發展。基於這樣的理念,生成如下教學過程的設計意圖:

(一)質疑問難,引發互動

現代教育學家研究指出,產生學習的主要原因是問題。沒有問題,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慾,學生就不會深入思考,也就失去了互動的前提。教學設計中,我引導學生大膽質疑,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一方面強調透過問題 進行學習,把問題看成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另一方面透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課始,學生就會提出“特殊的葬禮”是爲誰舉行的?爲什麼要爲塞特凱達斯瀑布舉行葬禮?學習完瀑布的今昔對比,又會提出“爲什麼塞特凱達斯瀑布會逐漸枯竭?”透過學生自己提問,讓他們進入“問題情境”,使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得。這樣可以讓學生學會思考,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創設情境,人境互動

李吉林老師曾經說過:“當我把兒童帶入有意創設或優選的富有美感的情境中時,我發現學生個個情緒熱烈,帶着情感色彩去觀察、體驗客觀情境,在情感的驅動下,想象、思維積極展開,進而激起表達動機。”人境互動,創設有情趣的教學情境,對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十分重要。

如:在教學第三至五自然段時,設計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聽瀑布咆哮的聲音和看如今無奈的嘆息的瀑布,同時配上合適的樂曲,讓學生在創設的視聽情境中,對比朗讀課文第三,五兩個自然段中的關鍵句,渲染讀書的氛圍,調動了學生閱讀的情緒,學生讀起來一定會非常投入、忘我,能讀出課文表達的內涵,也能讀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三)展開想象,人文互動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我們教師只要時時記得培養,常常正確引導,學生就會有豐富的想象。本課有許多空白之處,值得利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例如,聽了瀑布咆哮的聲音後,讓學生想象眼前彷彿看見了什麼。本來我設想讓學生看瀑布的錄象,但這樣一來,學生的想象會被控制。而只聞其聲,不見其面,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間,更能激起學生內心的波瀾。另外兩次讓學生假設自己就是站在大瀑布前的遊客,讓學生透過想象抒發自己的內心體驗和情感。這樣想象和朗讀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讀中想,想中讀,反覆吟誦,在眼前呈現出文字所表達的具體形象,把文字描述的內容想象出一幅幅的畫面。這樣,朗讀時纔能有感情,才能進入課文描寫的情景之中,真正達到人文互動的效果。

四、說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分爲四大板塊:舉行葬禮——瀑布今昔——探究原因——決心保護。

第一板塊,透過學習課文一,七,八自然段,透過體會巴西總統親自主持,參加葬禮的人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生態學、環境學的專家教授,以及大批熱愛大自然的人,來初步解讀葬禮的“特殊”。第二板塊,精讀感受瀑布過去的雄偉壯觀及如今的無奈消失。在這一教學環節中,透過對“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雄偉壯觀”等重點詞句的品讀,透過聽聲音想象瀑布雄偉壯觀的景象和遊人看到大瀑布的感受,再反覆朗讀課文,讓學生入情入境,全身心的投入學習。另外,透過看課文插圖和結合文章語言進行想象瀑布如今奄奄一息的樣子,以及問他們“此時此刻,你的內心怎麼樣?”“你最想知道什麼或最想做什麼?”激起學生豐富的情感,真切的體驗,讓他們與課文產生共鳴。第三板塊,瞭解造成大瀑布消亡的原因,喚醒學生“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意識。第四板塊,透過練寫菲格雷特總統的演說辭,讓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按這樣的思路設計教學,旨在讓學生品味課文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這“特殊的葬禮”不同尋常的意義,從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我是溧陽市竹簀小學的袁飛,現在向大家介紹我的參賽作品《木瓜恰恰恰》。本網頁是利用dreamweaer,flash,asp等技術配合蘇教版小學三年級音樂第二單元《木瓜恰恰恰》第一課時設計的。

下面就具體的向大家介紹一下:

第一部分、主頁面

簡潔而富有動感的設計加上跳躍的音樂把學生帶進快樂的課堂氛圍,爲課堂的教學作了良好的情感鋪墊。

第二部分、印度風情

依照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豐富學生對印度的認識,我還特意設計了一塊“印度風情”內容,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演示)這塊內容在課堂的匯入時起到關鍵作用。其中許多美麗而逼真的印度照片,把學生帶到了美麗的印度。

第三部分、歌曲學習

首先,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友好的學習介面,惹人喜愛的音樂小娃娃,漂亮的題目,讓學生的學唱變得輕鬆而有趣。有原唱也有伴奏(演示)。在這裏我用了兩個“唱”和“聽”的音樂娃娃做按鈕。

其次,爲了學生更好地學習這首歌曲,我安排了律動“恰恰”。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跟着音樂跳“恰恰”,(演示)。學生和老師一起舞蹈。最後一起了解“恰恰舞”的來源和定義。(演示)這部分課件設計爲學生快樂學習搭建了平臺。

第三,在認識歌詞中的水果時,課件提供了清晰而漂亮的水果圖片(演示)。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等,讓三年級的小朋友,能很快在大腦中建立起各種水果的形象,爲教學的進展提供了保障。

第四,大家一起看着歌詞,全曲完整的演唱。(演示)

第四部分、拓展知識

課件展示了四首叫賣歌曲,《賣報歌》、《賣湯圓》、《冰糖葫蘆》、《新貨郎》。(演示)師生一起探討歌曲的共同之處——都是“叫賣歌曲”。

瞭解“叫賣歌”的含義。(演示)

第五部分、快樂恰恰

結合這次教學活動,我還專門地利用ASP技術爲學生開闢一塊網上交流的平臺,這塊BBS論壇可以讓學生網絡學習的時候交流學習體會,很好地體現了網頁課件良好的交互性。(演示)

我的課件展示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5

說設計意圖:

大部分幼兒對一些動物的特徵都有了一定的認識,設計此活動的目的是使幼兒進一步瞭解動物的特徵。學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中稚拙美,激發幼兒大膽想象,嘗試仿編詩歌。 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因此,我從能力和情感兩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 感受詩歌中的稚拙美,學習創編詩句。

2、 從情感上,要求幼兒感受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 說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理解、掌握詩歌的內容。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引導幼兒創編詩歌,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說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PPT課件以及“看到??我會想到??我會??”的句型

圖譜。

說教學法:

本次活動我採用了直觀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

採用直觀法是因爲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看課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爲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啓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啓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學法主要有觀察法、討論談話法、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 幼兒將運用觀察法是幼兒透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透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運用已學的句型句式,進行交流講述,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從而突破活動的難點。

遊戲練習法是幼兒在森林運動會的遊戲中,邊遊戲邊練習對話,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說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松鼠,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以一個孩子們喜

歡的角色吸引了他們的眼球,並逐步引出詩歌。

二、學習朗誦詩歌

出示詩歌,教師朗誦一遍,是有一起朗誦。

三、表演詩歌

幼兒在學習詩歌的同時表演詩歌,能消除幼兒審美疲勞的同時也激發幼兒動作創編的興趣。

四、創編詩歌

幼兒依據教師提供的圖片,自己發揮想象,依照句型創編詩歌。 這一環節能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慾望,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對話,表達自己的理解,給幼兒提供表現和說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好!

今天我要說課的框題是《感受文化影響》。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III《文化生活》第一單元文化與生活第二課文化對人的影響第一框題感受文化影響。本課時從生活中具體的事例入手,介紹文化對人的影響,使學生感知文化不僅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爲和交往方式,而且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同時初步認識到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和深遠而持久的特點。

本課是文化生活的第一個單元第二課,是整個文化生活的開始。

第一課學習文化的含義以及文化和經濟、政治的關係。是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文化。這就爲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本課是從人的發展的角度看文化,

本課共有兩框,第一框是《感受文化影響》,第二框是《文化塑造人生》。第一框是描述。文化對人的影響的內容及特點,由此匯入第二框,文化怎樣塑造人生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因此,本框題在整個教材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在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

二、 說學生

高中生知識基礎寬廣、求知慾旺盛,僅僅停留於書本知識的接受和掌握水平,學生的進取欲x會受到極大壓抑,學生的發展也將受到極大束縛。高中生需要參與探究性活動。但探究活動的目的並非追求單一的探究結果,更重要的是體驗探究過程,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尋求社會意義的奉獻精神。而透過第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瞭解了文化的含義以及文化和經濟、政治的關係。明白了第一課是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文化。這就爲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本課是從人的發展的角度看文化,需要學生結合自身體驗展開探究,這就需要教師用有效的方式加以啓發和引導。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識記、理解和評述文化生活對人們交往方式、思維方式和生產方式的影響及特點;透過列舉具體事例引導學生感知文化的影響。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學會透過具體的文化現象概括出文化對人的影響的內容及特點,積極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培養自己正確的交往方式、思維方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自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自覺接受優秀文化,促進自身全面發展。

四、說教學的重、難點

4、[教學重點]: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特點。

5、[教學難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的影響。

五、說教法

根據本單元的特點和學生的情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我主要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視頻等powerpoint課件輔助教學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透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由於本框題內容與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文化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六、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比較、分析歸納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法、討論探究法。

七、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力爭做到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一)、匯入新課:(2—3分鐘)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匯入新課。

回顧第一課所講的內容,說明第一課所講的文化主要是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去理解的。而今天我們將學習第二課的內容,這是從人的發展的角度來看文化。

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x。這是政治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二)、講授新課:(25—28分鐘)

(提綱):

感受文化影響

一、文化影響面面觀

1、文化對人影響的來源:文化環境,文化活動

2、文化對人有哪些影響

(1)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爲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二、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特點

1、潛移默化是文化對人的影響特點之一

(1)文化氛圍的無形影響

(2)人們主動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響

2、深遠持久是文化對人的影響特點之二

(1)文化對人的交往方式、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2)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分析教材的重點。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三)、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爲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四)、反饋練習:(5—6分鐘)

總結:

各位評委,本節課我根據高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爲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7

教材內容分析

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慾望也特別強,因此,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現象”。日常生活中,幼兒已接觸很多彈性玩具(皮球、拉力器、蹦蹦牀),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幼兒對“彈性”的認識僅是一些感性經驗,對彈性玩具和用品的一些特性,還不是很瞭解,,因此,我設計了系列活動,“有趣的彈性玩具”、“彈力的大小”、“製作彈力小玩具”讓幼兒透過親身經歷探究,實驗和操作感知彈性的特點,獲取有關彈性的科學經驗。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培養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同時,本教材除了源於幼兒身邊熟悉的事物能引起幼兒的共鳴,產生學習探索慾望外,還有利於幼兒在動手操作中學習掌握觀察、操作、記錄等科學方法,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興趣。

幼兒發展情況分析及目標制定

大班幼兒探究慾望增強,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成人進行溝通與交流,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因此,按照新《綱要》的教育目標,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發展的需要。我確定本活動目標爲:

1、透過有序探索、自由發現,讓幼兒感知彈性這一科學現象,培養

幼兒的探索興趣和探索能力。

2、引導幼兒運用討論、交流、記錄等方式進行研究,體驗與同伴探索交往的樂趣。

3、培養幼兒應用已獲得的經驗辨別具有彈性物品的能力。

除了以上情感、認知、技能三方面的目標外,我還將關注幼兒活動發展中的生成性目標。

本活動的重點是:

讓幼兒在自主的探索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彈性這一科學現象。

本活動的難點是:

如何讓幼兒在探索、談論、交流中進一步瞭解彈性的特點。

三、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我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情境教學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設定一個有趣的能夠引起孩子探究動機的情境是科學教育活動的關鍵,因此我在活動中以到“遊樂園”去玩,發現玩具中的祕密的情境引入,爲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2、動手操作法:它是幼兒科學活動的基本方法。《綱要》指出“提供豐富、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讓幼兒在玩中主動探索彈性玩具的不同玩法,獲取有關彈性的科學現象。第二次操作是對所投放的各種材料進行分類,培養幼兒應用已獲得的經驗辨別具有彈性物品的能力。

3、測量、記錄法:新《綱要》指出“用多種的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在探索、感知彈性的特點的環節我引導幼兒以測量、記錄等形式來表達他們的探究過程和發現,爲下一個環節的交流與分享做準備並讓幼兒在其中感受到科學的一條基本法則——說理要有事實依據。

三、說活動準備:

爲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在活動準備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提供多種多樣的彈性玩具佈置“遊樂園”,

有彈性和無彈性的日常生活用品若干。

3、幼兒記錄卡、筆,塑料袋每人一套

4、尺子、繩子、吸管、筷子等若干種可用於測量的物品。

四、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以《新綱要》爲指導,借鑑建構主義理論及做中學思想。從“好玩的彈性玩具”,→瞭解彈性的特點→找找哪些東西有彈性,三個操作活動,由淺入深,由表及裏,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學習。

各環節具體安排如下:

一、創設嘗試的氛圍,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興趣是幼兒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先把幼兒引入由各種彈性玩具佈置而成的“遊樂園”,告訴幼兒“遊樂園”裏的玩具都有一個小祕密,小朋友可以試着用多種方法發現它們的祕密,以激發幼兒想玩、想探索的慾望,在此基礎上,我讓幼兒進行了第一次操作。

二、第一次操作,在玩中感知物體的彈性。

《綱要》指出“提供豐富、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因此,我爲幼兒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彈性玩具,着重讓幼兒透過自主的探索,發現彈性這一科學現象。這是活動的重點,爲此我設計了兩個層次。首先,我爲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自由,讓他們任意選擇玩具,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從而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其次,隨機在小組中引導他們討論:“你玩了什麼,是怎麼玩的,發現什麼。”這一環節透過幼兒親自動手操作來感覺到自己有新發現,體驗到發現的樂趣和求知的快樂。最後,透過集中交流統一認識,感知物體的彈性。初次嘗試後,孩子們對彈性產生了極大的好奇,但他們並沒有真正地瞭解彈性的特點。於是,我因勢利導讓幼兒進行第二次的操作。

三、第二次操作,瞭解彈性的特點。

第一次操作,幼兒在自由玩的過程中發現玩具有彈性的現象。第二次操作則更進一步,主要是讓幼兒探究彈力玩具前後的變化規律,從而瞭解彈性的特點。這是本活動的難點,我採用了測量、記錄法來突破難點。首先設定問題情景:“怎樣在玩的過程中比較準確地瞭解玩具的變化呢?”引導幼兒從多方面想辦法,鼓勵幼兒遷移以往的經驗選用最方便、有效的測量法來記錄玩具的變化。然後讓幼兒自由選擇測量工具進行記錄,最後讓孩子依據實驗中觀察到的情況得出的結論與同伴進行交流、彙報,從而形成新的體驗:原來這些玩具有彈性:拉一拉,手放開,恢復原來的樣子;壓一壓,手放開,又恢復原來的樣子。在不斷的探索中,幼兒獲取了知識,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整個活動被推向了高潮。

四、第三次操作,應用已獲得的經驗辨別哪些物品有彈性。

綱要強調,引導幼兒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因此爲了讓幼兒瞭解彈性在生活中的作用,我安排了第三次操作即應用已獲得的經驗辨別我們周圍的哪些物品有彈性。實現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體現活動的價值。

說課稿 篇8

一、教學要點:

海的象徵意義及詩人由止抒發的思想感情

形象生動的語言,透過生動形象的語言領略異國情趣

理解作者行文思路,如何圍繞中心行文。

二、學法指導

利用學生熟悉的有關分別的場面引導學生對詩歌結構的把握透過指導誦讀,品味詩中透出的思想

三、教學步驟:

1、介紹背景知識:明確:普希金(1799-1837)19世紀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俄國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和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高爾基稱他爲“俄國文學之祖”、“大的俄國人民詩人。”

12歲入皇村學校學習,就從事抒情詩歌創作。在《自由頌》中就顯示了他對專制的仇恨和對自由的追求:你專制獨裁的暴君/我憎恨你,憎恨你的寶座/我以我嚴峻和歡樂的眼光/看待你的覆滅,你兒孫的滅亡。由此,被沙皇政府流放南俄即南高加索。在這裏度過了四年的放逐生活。1824年又第二次放逐,過上了幽禁的生活。這期間寫下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透露出詩人在困境中仍舊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情趣。這一詩歌成了許多青年人的座右銘,激勵了幾代人。在沙俄政府的對詩人懷柔與高壓兩手統治下,於是1837年2月10日逝世。他戰鬥的一生可用他逝世前一年作的《紀念碑》作一個很好的總結:

我之所以能永遠爲人民敬愛/是因爲我曾用詩歌/喚醒人民善良的感情/在這殘酷的世紀/我歌頌過自由/並且,還爲那些倒下去的人們/祈求過同情我爲自己建造了一個非人工所能建造的紀念碑。。。。。。/我的名聲將傳遍整個俄羅斯大地/它現存的一切語言,都會說我的名字。

《葉甫蓋尼。奧涅金》是詩人的代全作,塑造了俄羅斯文學史上第一個多餘人形象。

《致大海》寫於詩人第二次流放前夕,詩人登上高加索海邊的岩石上,面對表達式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經歷,想起葬身於大海的英雄。。。。。。懷古傷今,思緒萬千,他的心像大海一樣深沉、激盪。情不自禁寫下這首詩篇。

2、題目解說“

致大海:明確:致爲給予,向對方表示自己的情意。還有致別的之意,是對大海表達自己的情意,也是作別大海。大海成了詩人意象中的朋友。

關於告別的詩歌學了不少,可用學生熟悉的告別詩作導課。

3、內容講解:自古以來關於告別的詩歌很多。與友人分別的場面一般分三個步驟,或叫做分別三步曲,長亭送別——觸景生情,渲染離愁別緒——銘記友人。下面就詩歌的內容照應分別三步曲:(這樣學生很容易掌握詩歌的結構,進而更好地把握詩歌的內容。)

1)、投示多媒體,展示“長亭送別”畫面或“勸君更盡一杯酒”或“楊柳岸曉風殘月”等畫面。這是分別時友人“執手相看淚眼的情境,學生可以入情入理地去感受或說出這種畫面,然後回到教材中去,要求學生看課文,找出課文中,詩人對大海老朋友的分別的第一步。至此學生很容易找到詩中第1、2兩節爲分別前奏

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2)、中間詩節較多,採用跳過去的方式,進行詩歌最後一部分的把握。即要求學生

思考:最後時間不等人,真的要分別了,那種依依不捨的、難捨難分的情誼最後化

何種形式?學生答案會集中到這一點:銘記老朋友。如此要求學生從詩歌最後一節往上看:學生很容易確定最後兩面三刀節爲詩歌分別的第三步:

哦,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明確:銘記大海的誓言(實質爲不管身處何境,都要爲自由而戰心中裝有自由的火焰)

3)、中間部分,就是詩歌中分別朋友的第二步:觸景生情引發許多對往事的回憶和聯想,加重了離愁別緒,也細膩地展示了詩人的思想感情。這部分有明顯的行文結構特徵。

引導:我們與友人分別時也會觸景生情,想到很多與之相關的人和事。詩人面朝大海老朋友作別,也情不自禁地想了很多:

展示大海的美(3—7):是對大海自然景物的集中描寫,這種明滅變幻、開闔起伏的動勢,表現出能夠吞噬一切的威力,可看作是一幅讚美俄羅斯人民的力量的圖畫。抒發詩人對大大海的讚美和眷戀的情感,再一次示大海自由奔放的特徵。

想到與大海相關的人物(8—13):自然想到具有大海精神的、爲自由而戰的、作者崇敬的歷史人物,即對人文景觀的描寫:他們爲自由而戰,爲自由而獻身。其實,這就是詩人普希金畢生的追求。

4)、結構框架,整體把握: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噎咽→觸景生情的回憶與聯想(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決心(心中有大海)

致大海:詩人告別大海大海引發詩人的回憶與聯想銘記大海,以此激勵自已自由奮鬥不息

作者要告別大海到最後心中裝着大海,告別的是有形的大海,帶走的是無形的大海(即帶走大海的精神內涵:自由奔放。意味着不管身處何境,不管如何絕望,追求自由的心不會變)。實質上作者也是要學歷史上爲自由而戰的人,即是對爲自由而戰人物景仰和弔唁,也是繼續他們未竟事業的宣言。在專制黑暗社會有如此進步的表年,這是民族的大幸。

四、練習訓練

說說本詩的主題,想想中外詩歌的異同點,議議大海的形象意義。

標籤: 精華 說課稿 彙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hant/yuwenzhishi/shuokegao/ypeo2m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