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說課稿 >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邊的關係說課稿設計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邊的關係說課稿設計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四年級數學《三角形邊的關係》說課稿文章內容由收集!將爲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四年級數學《三角形邊的關係》說課稿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邊的關係說課稿設計

一、 說教材

《三角形邊的關係》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5單元的重要內容之一。教材先安排了一副緊密聯繫生活實際的情景圖,匯出所要研究的問題,接着介紹以實驗的方法進行探究,目的是讓學生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進而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原理。教材篇幅簡短,但思路清晰,要點突出,教法學法寓於其中,方便教師教學。

分析教材可以看出,教材編寫者力圖讓學生透過動手實驗,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探索過程,自己發現和得出結論。爲了讓學生獲得更深的感受和體會,我遵循編寫意圖,對教材還做了適當的擴充處理,增加了一些環節,讓教學過程更顯層次性和動態性。

這一內容的教學,能使學生在已經建立三角形概念和知道三角形穩定性特性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另一個重要特性,豐富三角形的知識。同時,也爲以後繼續學習三角形與四邊形及其它多邊形的關係打下基礎。

經認真研讀教材和課程標準,本節課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2.透過動手實驗、觀察分析、總結髮現的過程,進一步培養自主探究能力。

3.加深認識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理解數學學習的現實意義,增強數學學習的情感。

教學的重點是記住並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難點是自主發現並總結得到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這種關係。

二、說教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要貫徹直觀性、實踐性、趣味性的原則。根據本課的內容特點,我將實踐性原則擺在重要位置,將教學過程設定爲學生自主活動的過程。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談話法、實驗法、演示法、發現法等。教學中我將把這些方法有機結合在一起,靈活運用,期望實現最佳效果。

三、說學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化的過程。遵循這一理念,考慮與上述教法相適應,突出主體性和實踐性,本節課我引領學生立足三自,主動學習,即:自由探究,自我總結,自主運用。安排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把課堂還給學生。

四、說程序

爲了上好這節課,我將整節課分爲四個大環節,教學程序是: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二)動手實驗,探究發現

(三)反思明理,解決問題

(四)自主運用,鞏固深化

以下對每個環節的具體做法展開說明。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上課開始,複習提問:我們認識了三角形的一個什麼重要特性?請例舉它的用途。學生說後轉入話題:我們這節課繼續學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

接着對教材的情景圖稍作改動並出示:

讓學生回答:小明上學應走哪條路呢?爲什麼?

這是生活常識問題,四年級學生應該都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但教學意圖不在乎學生正確回答這個問題,而在於隱含在已知問題背後的未知問題。

學生回答後,我反問:小明應走中間這條路,你能用數學知識來說明道理嗎?學生這時也許會感到困惑。問題擺到了面前,我順勢引導: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吧!

(二)動手實驗,探究發現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手開始。本環節爲學

生搭建三個實驗探究的平臺。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四年級數學《三角形邊的關係》說課稿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爲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四年級數學《三角形邊的關係》說課稿實驗1:擺一擺,猜一猜

我讓學生拿出一根準備好的小棒,任意剪成三段,來擺三角形。

學生操作後反饋情況。這時有的學生可能如願以償地擺成了三角形,有的學生卻抓耳撓腮,左顧右盼,怎麼也不能擺成三角形。

於是我引導猜想:同學們,看來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擺成三角形的,那麼,用三根小棒能否擺成三角形,可能跟什麼有關呢?

讓學生討論交流意見,然後提出猜想:用三根小棒能否擺成三角形,跟小棒的長短有關。

【設計意圖:在這個實驗,剪出小棒的長度沒有規定,教學既無刻意安排,也未設定陷阱,力圖真實自然,讓學生積極主動。自然生成的結果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再思考。】

實驗2:擺一擺,想一想

這次實驗以4人爲小組進行合作學習。要求從214釐米長的若干根小棒中任選兩根,與固定一根10釐米長的小棒擺三角形,看能否擺成。並邊擺邊填表記錄結果,想一想,三根小棒存在怎樣的長度關係能夠擺成三角形。

固定的小棒長

(釐米)

第一根小棒長

(釐米)

第二根小棒長(釐米)

能否擺

成三角形

三根小棒之間的長度關係

10

10

10

10

10

這次實驗爲學生提供了大顯身手的機會。學生透過實驗1對三角形邊長的特點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粗淺的認識,加之猜想和合作討論,可能在表中填寫如下數據(見課件)。此時,我着重請在實驗1中用3根小棒沒有擺成三角形的同學來談一談,這一次是依據怎樣的想法來擺三角形的。

學生可能會這樣彙報:(配動畫演示)

老師,上次我沒有擺成三角形,是因爲較短兩根小棒合起來比第三根短,所以中間連不起來。這次我把較短的一根換成稍長一些的一根,使得較短的兩根合起來比第三根小棒長的時候,就可以擺成三角形了。

也可能這樣彙報:(配動畫演示)

老師,我剛纔之所以沒有擺成三角形,是因爲較短兩根小棒合起來剛好和第三根小棒一樣長,這樣中間都頂不起來了,這時只要把最長的這根換成較短一些的,就能擺成三角形。

透過上述實驗,學生可能會初步得到一個結論:兩根小棒的長度和大於第三根就能擺成三角形。

爲了引導學生驗證這個結論的正確性,我安排下面第三個實驗。

實驗3:擺一擺,算一算

本次實驗,我用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再次動手操作和周密思考,促使學生獲得正確認識和結論。

問題1:是不是隻要兩根小棒的長度和大於第三根,就一定能擺成三角形?

問題出來後,學生可能陷入了認知矛盾衝突,不置可否。此時,我及時從表中選出一組不能擺成三角形的數據(1、7、10)反問學生:10釐米的小棒和1釐米的小棒相加長度大於第三根7釐米的小棒,怎麼還是擺不成三角形?這裏面還隱藏着什麼我們沒有發現的祕密?然我們繼續動手合作去發現吧!

問題2:將你表中每組的3個數據,分別兩兩相加,再與第三個比較,看看兩個數的和與第三個數比較,有怎樣的大小關係?

這個問題提出後,學生的好奇心可能再次被激發。我用課件舉例一組數據的算法,如3+810, 3+108, 8+103。讓學生照着做。

最終學生在比較分析計算的數據和電腦課件的直觀演示下,可能完整地得到結論:任意兩根小棒的長度和大於第三根小棒,這三根小棒就能擺成三角形。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四年級數學《三角形邊的關係》說課稿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爲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四年級數學《三角形邊的關係》說課稿教學至此,難點得以突破,獲得完整的認識。

【設計意圖:在問題引導的設計上我花了一些心思,力圖扣住要害,抓準本質,用兩個簡潔的提問幫助學生搭建最終解決問題的腳手架。】

透過以上三次實驗,學生在操作、猜測、計算和思考中,對於用三根小棒擺三角形的問題有了比較深刻的.體會,該到教學總結提升的時候了。這時我對學生說:在用小棒擺成的三角形裏,小棒被看成了三角形的邊,如果直接畫出三角形,你知道三角形的邊有怎樣的關係嗎?能從上面的探究中得到啓發嗎?

讓學生說一說,然後總結並板書: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繼續談話:這就是本節課我們共同學習探究的知識三角形邊的關係(板書課題)。

(三)反思明理,解決問題

我再次出示上課開始的情景圖,重新亮出問題,啓發思考:現在你能用數學知識說明小明上學應走中間一條路的道理嗎?讓學生互相交流,認識到:圖中每連接三個地點的路線共有三條,剛好是一個三角形,根據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的關係,走中間的路相當於走三角形的一條邊,而走其它路都相當於走了三角形的兩條邊,相比之下,走中間的路肯定最近。

透過這個環節的反思明理,既讓學生學會了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又深深感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更愛學數學。

(四)自主運用,鞏固深化

爲了幫助學生及時鞏固知識,我設計了有層次的訓練,讓學生在自主運用中達到熟練。

1.辨一辨:哪組小棒能擺成三角形(教材練習十四第4題)。

2.寫一寫:自己寫3組數,每組數有3個,構成三角形三邊的長。

3.想一想:李叔叔買回一根12米長的木料,準備截成三段,做成三角架,如果三角架的每條邊正好是整米數,那麼他做成的三角架可以有幾種不同的形式?

【這道題目有一定難度,能夠綜合培養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靈活運用知識、學會有序思考、發展邏輯思維等多方面作用】

附:板書設計

三角形邊的關係

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a+bc

a b a+cb

b+ca

c

這是我本節課的板書設計:此板書把圖形、文字和算式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直觀性和邏輯性強,能夠顯示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有助於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hant/yuwenzhishi/shuokegao/48xxq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