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梁實秋 >

梁實秋你走我不送你

梁實秋你走我不送你

引導語: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下文是有關梁實秋作家寫的相關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遙想古人送別,也是一種雅人深致。古時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見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驪歌,灞橋折條楊柳,甚至在陽關敬一杯酒,都有意味。李白的船剛要啓碇,汪倫老遠的在岸上踏歌而來,那幅情景真是歷歷如在眼前。其妙處在於純樸真摯,出之以瀟灑自然。平夙莫逆於心,臨別難分難捨。如果平常我看着你面目可憎,你覺着我語言無味,一旦遠離,那是最好不過,只恨世界太小,唯恐將來又要碰頭,何必送行!

在現代人的生活裏,送行是和拜壽送殯等等一樣的成爲應酬的禮節之一。“揪着公雞尾巴”起個大早,迷迷糊糊的趕到車站碼頭,擠在亂哄哄人羣裏面,找到你的對象,扯幾句淡話,好容易耗到汽笛一叫,然後鳥獸散,吐一口輕鬆氣,撅着大嘴回家。這叫做周到。在被送的那一方面,覺得熱鬧,人緣好,沒白混,而且體面,有這麼多人捨不得我走,斜眼看着旁邊的沒人送的旅客,相形之下,尤其容易起一種優越之感,不禁精神抖擻,恨不得對每一個送行的人要握八次手,道十回謝。死人出殯,都講究要有多少親友執紼,表示戀戀不捨,何況活人!行色不可不壯。

悄然而行似是不大舒服,如果別的旅客在你身旁耀武揚威地與送行的話別,那會增加旅中的寂寞。這種情形,中外皆然。Max Beerbohm寫過一篇《談送行》,他說他在車站上見一位以演劇爲業的老朋友在送一位女客,始而喁喁情話,俄而淚溼雙頰,終乃汽笛一聲,勉強抑止哽咽,向女郎頻頻揮手,目送良久而別。原來這位演員是在作戲,他並不認識那位女郎,他是屬於“送行會”的一個職員,凡是旅客孤身在外而願有人到站相送的,都可以到“送行會”去僱人來送。這位演員出身的'人當然是送行的高手,他能放進感情,表演逼真。客人納費無多,在精神上受惠不淺。尤其是美國旅客,用金錢在國外可以購買一切,如果“送行會”真的普遍設立起來,送行的人也不虞缺乏了。

送行既是人生中所不可少的一件事,送行的技術也便不可不注意到。如果送行只限於到車站碼頭報到,握手而別,那麼問題就簡單,但是我們中國的一切禮節都把“吃”列爲最重要的一個項目。一個朋友遠別,生怕他餓着走,餞行是不可少的,恨不得把若干天的營養都一次囤積在他肚裏。我想任何人都有這種經驗,如有遠行而消息外露(多半還是自己宣揚),他有理由期望着餞行的帖子紛至沓來,短期間家裏可以不必開伙。還有些思慮更周到的人,把食物攜在手上,親自送到車上船上,好像是你在半路上會捱餓的樣子。

我不願送人,亦不願人送我。對於自己真正捨不得離開的人,離別的那一剎那像是開刀,凡是開刀的場合照例是應該先用麻醉劑,使病人在迷濛中度過那場痛苦,所以離別的苦痛最好避免。一個朋友說,“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人物軼事/梁實秋[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

1923年,梁實秋赴美國留學,先去的科羅拉多學院,後去的哈佛大學

這期間,給梁實秋影響最大的是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的權威白璧德教授。此人瞭解中國傳統文化,通曉儒道着作。不只是梁實秋崇拜他,梅光迪、湯用彤、吳宓、陳寅恪、林語堂都是他的粉絲。

白璧德偏愛秩序、穩健、理性,牴觸偏激、衝動非理智的言行,跟後來國內激進的左翼作家有着本質上的衝突。但這很合梁實秋的胃口,所以後來魯迅老批評他是“白璧德的門徒”。

梁實秋也曾是五四青年。“自從聽過白璧德的演講後,對於整個近代文學批評的大勢約略有了一點了解,就不再對於過度浪漫以至於頹廢的主張像從前那樣心悅誠服了。”他如此分析自己信念的轉變,開始用懷疑的眼光審視剛剛經歷過的新文化運動,認爲對五四運動應該以歷史的眼光重新看待。

在哈佛大學,梁實秋不寂寞,這裏中國留學生很多,就哥幾個合租了處公寓,大家過起“初級共產主義生活”,輪流做飯、洗碗。

有一次輪到梁實秋主廚,做炸醬麪,鍋裏熬着醬,香氣四溢。正好,在哥倫比亞大學留學的潘光旦等人來玩,一進門聞到了醬香,吃膩了西餐的同學們就賴着不走了,非要討碗麪吃。但是人多面少怎麼辦?梁實秋有招,在醬裏狂放鹽,結果把同胞們鹹壞了。

大家成天待在一起,就琢磨事,有人建議傳播中華文化,演一出英文版的中國戲給老外看。選定了南戲劇本《琵琶記》,梁實秋負責翻譯。

號稱“南戲之祖”的《琵琶記》,詞曲精彩,想要在英文中保留精髓很難,需要高超的中英文功底和文學素養。梁實秋搞定了,還出演男主角蔡邕。冰心演女二號。聞一多也趕來助陣,畫布景、設計服裝。

演出當天,不少美國大學教授和文化界人士都來觀看,觀衆達1000多人。第二天有報紙還刊登了消息,梁實秋的照片也上了報。演出成功給大家很大鼓舞,梁實秋等人趁熱打鐵,成立了中華戲劇改進社,決心用戲劇形式改革中華文化。聞一多、余上沅、趙太侔、熊佛西、冰心、樑思成、林徽因等都加入了。

就在梁實秋在美國順風順水地學習、幹事的時候,國內的未婚妻程季淑寫信來了,說家裏正給她介紹對象,你再不回來,我就要嫁給別人了。出國前,梁實秋就和程季淑愛得如膠似漆,因此,雖然獎學金可以用5年,但是他待了3年就提前回國了。還好,學業已經完成了。我最賞識那種心情。

標籤: 梁實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hant/xiandaizuojia/liangshiqiu/l99r0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