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字 >散文 >

個人的纔是世界的散文

個人的纔是世界的散文

貌似某希臘哲人講過“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世界是平的》一書指出,在全球化的今天,國家地域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民族藝術不需要全球化。刻意的融合恰恰是損害藝術的純粹性。--周國平

個人的纔是世界的散文

正如歌德所強調的,藝術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藝術是一種創造而不是重複。在營銷學裏面,產品的賣點中的“點”纔是核心的東西。我們賣得是什麼。

如果我們講來西藏吧,西藏和紐約一樣繁華,那麼紐約人何必去西藏?這一“點”不是需要更好,而是不同。這不同絕不是曲意的不同,而是產品的核心的價值。越是獨特才越是具有價值。

06年初某新任經理大講,我要做企業價值。有點好笑,我只是很低調的說,同樣的產品怎樣承載不同企業的文化。企業文化絕不應當只是一種概念的***。品牌其實只是消費者的記憶。在一個領域和行業中,消費者往往只能講出前3個品牌。寧願在一個領域裏做第一,也不要在很多領域裏做前10。爲什麼?因爲你不獨特。因爲你無法被消費者記住。這也是爲什麼,各中外諮詢師在被問及,一個企業的專業化還是多元化的時候,多倡導企業的專業化。

其實海爾做很多領域,但誰買海爾手機,誰知道海爾保健品。臺灣慧泉教育餘世維笑海爾繞了一圈,纔回去老老實實的做海爾小家電。國內某資深營銷家,做品牌就是放大放大再放大。而一個什麼都強的,萬能的,只能是狗皮膏藥,消費者不會信。人民認爲真實才是真實。而什麼都象的東西,恰恰什麼都不是。於是寶潔公司的多品牌戰略,飄柔=去屑,海飛絲=護髮。難道飄柔不護髮,難道海飛絲不屑?一個產品,一個賣點,一種包裝,一個品牌。於是,我們發現,我們需要去屑,我們就去買了飄柔。是不是可以說,我們心中飄柔已經等於去屑了。企業文化不是一種概念的***。消費者認同的價值纔是價值。而所有的概念必須靠產品承載。因爲產品是實實在在,可以眼見,可以觸及,可以感受的。而只有感覺才能滲入人心才能強化消費者的記憶。而一旦記住,就很難忘記。

巴菲特曾經感嘆,你給我500億,我能在建一個“可口可樂”,但是我不能打敗它。而想賣更高的'價格,給我一個理由先?在白熱化競爭的今天,怎樣規避惡性競爭?利潤是企業成長的營養,價格只是一種標準。而怎樣去制定這種標準,而讓消費者認同?

顯然06年的某企業的某經理只是天真的去制定這個標準。去忽略去最最重要的環節,消費者的認同呢?不認同就沒有價值。不同的價格,不同的企業文化,當然需要不同的產品。你用粗糙的次品怎樣走高端?

陳春花擇文指出終端是和消費者接觸的那一個點。我們在深入本質一點。這一個點不是商場的一個櫃檯,不是賣場的貨架和推銷員的廢話。而是消費者心中的意識,一種記憶。若突出差異化,需要各細節方面的強調。這一切都需要產品去承載。產品是根本。不管怎麼說,如果我買回去就壞掉,管你什麼牌子?所以冠生園死掉了。

有些人對於品牌的信任,是基於欺詐成本的高低。品牌價值高,欺詐成品就高。照波普藝術家們的價值觀來看,凡可交易,都是產品。05年9月偷換了營銷概念去應聘宣傳部的時候,講營銷無處不在得以混入。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辛*吉拉德,我沒有推銷過汽車,但是我能推銷我自己。旅遊業希望人們去消費,難道不是賣嗎?

藝術和個人,凡想得到人們的認同,不能不說也是一種賣。要想賣得更貴,怎麼賣就是一個營銷的問題。社會主義BS資本社會的剝削,現在大學生涌出校門,排了着隊,恨不能***了,叫嚷着,請來剝削我吧。笑,似乎象是受虐狂。能夠被剝削,至少還能證明,這個產品是有價值的。

可是放眼望去,千篇一律。我們不能厚顏無雌的講,我比他便宜。而是要捫心自問,我有什麼可以被別人剝削的?我的價值在哪?我的價值在哪?怎樣經營自己這個產品?怎樣把產品作成品牌?這是一個問題。

周國平感嘆,這有限的人生無論怎樣不都是虛度。在個人而言,我希望它有趣一點。國人的社會性往往扼殺個人的獨特性。人生總是太過庸常而又乏味。平凡並不可怕,我只希望它特別一點。某教授在《自己對自己負責的歷史觀》中指出,文化無優劣,而歷史只是一種選擇。中國的未來和中國的現在,與中國的歷史無關。未來怎樣,取決於當下我們每一個人的選擇。那麼我是不是可以說,我們的現在和未來與其他人無關,自己未來怎樣取決於當下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的選擇。

你選擇成爲什麼樣的人,你成爲什麼樣的人。是個人的事情。人這個產品也需要一個核心的價值。這個核心,是自我意識的覺醒,必須要自己去確立。人說,象做品牌一樣做人,但經營品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任何重小利,使小巧,無智慧,不堅持,是做不了的。

我的性格,我的優點缺點,我的素質,我的喜好,我的資源等等,於自己有一個清醒的定位。於人生之路,有大致把握。明白自己的拙,不藏拙,繞道,犯錯。看別人,佩服,不媚羨,不偏離,能堅持。犯錯,認,改。多少錢,不賣這份堅持。這份幼稚,和意氣,都看來可笑,而用來廢材,卻願意憑這性格去失去,也願憑這份幼稚和意氣去獲得,那纔是真的獲得。

任何逃避命運的努力,都只能走向命運。接受命運,本性是你能做的唯一的事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hant/wenxuewenti/sanwen/m0g9en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