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字 >古籍 >

宋史·王剛中傳原文附譯文

宋史·王剛中傳原文附譯文

王剛中,字時亨,饒州樂平人,博覽強記。紹興十五年,進士第二人。故事當召試,秦檜怒其不詣己,授洪州教授。檜死,召見,擢祕書省校書郎,遷著作佐郎。孝宗爲普安郡王,剛中兼王府教授,每侍講,極陳古今治亂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遷中書舍人,言:“禦敵今日先務,敵強則犯邊,弱則請盟。今勿計敵人之強弱,必先自治,擇將帥,搜戰士,實邊儲,備器械,國勢富強,將良士勇,請盟則爲漢文帝,犯邊則爲唐太宗。”上韙其言。會西蜀謀帥,上曰:“無以逾王剛中矣。”以龍圖閣待制知成都府、制置四川。時吳璘累官閥至大帥,其下姚仲、王彥等亦建節雄一方。惟剛中檢身以法,示人以禮,不立崖塹,馭吏恩威並行,羽檄紛沓,從容裁決,皆中機會。敵騎度大散關人情洶洶剛中跨一馬夜馳二百里起吳璘於帳中責之曰大將與國義同休慼臨敵安得高枕而臥璘大驚。又以蠟書抵張正彥濟師。西師大集,金兵敗走。方議奏捷,剛中倍道馳還,謂其屬李燾曰:“將帥之功,吾何有焉。”燾唶曰:“身督戰而功成不居,過人遠矣。”成都萬歲池廣袤十里,溉三鄉田,歲久淤澱,剛中集三鄉夫共疏之,累土爲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府學禮殿,東漢興平中建,遭時多故,日就傾圮,屬九縣繕完,悉復其舊。葺諸葛武侯祠,表賢以示民。有女巫蓄蛇爲妖,殺蛇,黥之。孝宗受禪,金犯淮,有旨趣剛中入見,陳戰守之策。剛中曰:“戰守者實事,和議者虛名,不可恃虛名害實事。”又奏四事:開屯田、省浮費、選將帥、汰冗兵。居zf,屬疾卒,年六十三,贈資政殿大學士、光祿大夫,諡恭簡。建炎間,詔階、成、岷、鳳四州刺壯丁爲兵,衆以爲憂。剛中建言五害罷之,免符下,民歡呼,聲震山谷。比去,蜀父老遮道,有追送數百里者。繇布衣至公卿,無他嗜好,公退惟讀書著文爲樂。有《易說》《春秋通義》《東溪集》《應齋筆錄》等,凡百餘卷。(節選自《宋史王剛中傳》)

【參考譯文】

王剛中,字時亨,是饒州樂平人,見聞廣博,記憶力強。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年),考中進士第二名。按照慣例,他應被召面見皇上,秦檜怨恨他不去拜見自己,只授予他洪州教授之職。秦檜去世後,皇上召見王剛中,提拔他爲祕書省校書郎,又升爲著作佐郎。孝宗做普安郡王的時候,王剛中兼任王府教授,每次爲郡王講課,都竭力講清古今治亂的原因,講明如何分辨君子、小人與忠臣、奸邪。王剛中升爲中書舍人,他對皇上說:“抵禦外敵入侵是當今的首要任務,敵人強大就會侵犯我國的邊境,敵人弱小時就會請求與我國結盟。今天不必考慮敵人的強弱,必須首先自治,選擇將帥,搜尋戰士,充實邊境的儲備,準備好兵器輜重,國勢富強,將良士勇,當敵人請求結盟時就如漢文帝所爲,使之臣服;當敵人來侵犯時就如唐太宗所爲,將其消滅。”皇上認爲他的話很對。正巧西蜀謀求良帥,皇上說:“沒有人比王剛中合適的了。”王剛中以龍圖閣待制之身份,被任命爲成都府知府、四川制置使。當時吳璘步步升遷擔任大帥,他的下屬姚仲、王彥等也執持符節,稱雄一方。只有王剛中嚴於律己,以身作則,以禮待人,不設陷阱,管理吏屬恩威並行,緊急檄文紛沓而至,王剛中也能從容裁決,且都切中時機。敵軍騎兵越過大散關,人心惶惶。王剛中跨上一匹馬,連夜飛奔兩百里路,把吳璘從帳篷中叫起來,責問他說“:大將應與國家同悲歡共命運,面對敵軍來犯,怎能高枕而臥?”吳璘爲之震驚。王剛中又派人送蠟裹的書信給張正彥,要他前來支援。西面的軍隊一起聚集,打得金兵落荒而逃。正商議向皇上奏捷報功,王剛中兼程而行,回到自己軍中,對他的屬下李燾說:“這都是將帥們的功勞,我有什麼功呢?”李燾讚歎說:“臨敵親自督戰,打了勝仗卻不以功臣自居,超過一般的人很遠了。”成都的萬歲池有十里寬,澆灌着三鄉之田。因年歲久遠淤積了許多泥沙,王剛中召集三鄉壯丁共同疏通,壘土爲堤,在堤防上種植榆樹、柳樹,並立石柱記載、表彰此事。州人指着萬歲池說:“這是王公的`甘棠湖。”府學的禮殿,是東漢興平年間興建的,因歷時久遠,多有變故,一天天傾塌,王剛中也吩咐九縣百姓把它修繕完好,全部恢復了它的舊貌。王剛中又派人修繕了諸葛武侯祠,表彰賢者來爲百姓樹立榜樣。有一個女巫養蛇施行妖法,王剛中派人殺掉了她的蛇,並對她施以黥刑。孝宗即位後,金人侵犯淮地,皇上下旨召王剛中入宮覲見,王剛中陳述了戰守之策。王剛中說:“戰爭守備是實實在在的事,而和議只是徒有虛名,不可以依仗虛名而損害實事。”王剛中又啓奏了四件事:開屯田、省浮費、選將帥、汰冗兵。他在zf任職時患病而死,終年六十三歲,皇上贈他資政殿大學士、光祿大夫之職,贈諡號爲“恭簡”。早在建炎年間,皇上下令要在階、成、岷、鳳四州強迫徵壯丁爲兵,百姓深感憂慮。王剛中進言此事之五害,請求加以罷除,皇上的免除令頒佈後,百姓熱烈歡呼,其呼聲震動山谷。等到王剛中離開蜀地時,蜀地的父老鄉親攔在路上,有人追送他數百里之遠。王剛中從平民而至擔任公卿,沒有其他嗜好,辦完公事之餘只是以讀書作文爲樂。著有《易說》《春秋通義》《東溪集》《應齋筆錄》等,共有一百多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hant/wenxuewenti/guji/dl72g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