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教育教學讀書心得體會(通用5篇)

教育教學讀書心得體會(通用5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教學讀書心得體會(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教學讀書心得體會(通用5篇)

教育教學讀書心得體會1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問題爲紐帶的教學”。書中闡述到“創造始於問題。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首先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問題性教學。”“美國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教師並不是以知識的傳授爲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爲目的。問題能力在於學生,能不能以問題貫穿教學在於教師。”

目前,在農村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師們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點,一學期下來不知道讓孩子們學會了什麼?懂得了什麼?對自己教學產生了懷疑,不知從何處入手。這不由得引起人們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麼?在文中,袁教授給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爲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其中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學會判斷知識和資訊,要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得多。因爲知識本身是多變的,不斷更新的。其二:現代文明的成果並不能透過傳授內化成爲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麼,教師的教學行爲直接影響到學生智慧、人格的形成與發展。這不由又落實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師究竟應該教什麼,怎樣教?透過學習了袁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對我們真的收穫不淺!

教育教學讀書心得體會2

經歷一番波折之後,終於收到了我夢寐以求的贈閱書本《翻轉人生的教育》,因爲一些原因,我是前幾天才收到這本書的,謝謝小熙的幫助,我才得以看到這本也對我影響不少的書籍。

初看這本書的封面,我有一種久違的熟悉感、違和感。

記得我讀初中的時候,剛開始接觸不同類型的書籍,每每看到一些封面,總能有種最能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這本書的封面剛好打動了我,我看着標題還有那十幾個年齡不一的人都在看着空中翻轉的年輕人的畫面,覺得很震撼,雖然看似很簡單,卻很能打動人,我也說不出動人的原因,就是覺得內心有種觸動,眼眶有點模糊了……

我不知道是我從小就感情比較細膩,還是因爲我看了書多了起來纔有這種細膩感,我總認爲,教育往往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無論是主動接受教育,還是無意中被教育了,這些細小的細端末節的東西,總能有種你想也想不到的結果,就像反轉劇一樣,開始跟結果往往是很出乎人們的意料的,或許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此,被翻轉的人生難道也不是這樣嗎?

書中的喬治老師是一位因爲欠債而決定參加這個到阿拉斯加當教師並要5年內駐紮於此的人,他攜家帶口的(兩個女兒和一個妻子)到了他算是憧憬已久的阿拉斯加,但是想不到的是,裏面的佔有較多比例的人口愛斯基摩人居然是自尊自大的人,除了自己,其他人都覺得不足一提,這是長期受着美國文化的喬治一家始料未及的事情。

一開始,喬治老師的兩個女兒被當地小孩子扔石頭欺負,還讓她們滾回美國去,到後來的大家相親相愛、和睦友好相處,這中間是經歷了多少事情呀,而且,喬治不單止改變了阿拉斯加的學生,而且阿拉斯加的學生也不同程度的改變了喬治。

喬治老師的上課跟其他老師不一樣,他認爲總之你能聽得懂、接受得到課堂上的知識,即使你是睡覺還是覺得都學會了想出去走走,他也不會阻止,因爲他覺得學習是靈活多變的,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他主張跟學生保持同一高度的交流問題,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讓孩子俯視着你,這樣的感覺其實大多數人都是不喜歡的,即使是師生關係。

喬治老師陪孩子們參加競賽,最後獲得了冠軍,我覺得這不能單單用“奇蹟”就可以概括掉他們的成功,而是大家互相改變着的結果,這本書充滿着溫情、現實和理想,有些人的理想是想走出世界去見識一下,有些只是想學個手藝以後多賺點錢……其實理想無分大小,堅持,並且按照正確的方法走下去(當然,有個引路人是最好的),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而且喬治老師透過“未來問題解決”項目幫助了更多的孩子引領他們走向成功的道路,在書的結尾,喬治寫了他當中幾個學生出社會後的成就,比如“默爾成了一名獵人,馬歇爾成了一名獵人以及島上企業的領導者(有幾個女孩長大成人也在這個企業工作),卡莎嫁給瞭如今聞名於世的雕刻家布恩,阿爾文如今也成了著名的雕刻藝術家,梅雷迪斯做了世界最大的遺傳工程材料製造企業的總經理,格雷琴在一所高中教授科幻小說和奇幻文學……”我覺得這些並都不是無獨有偶的,都是因爲喬治老師的功勞,他確實是太會“翻轉孩子的人生”了,他的教育理念是比較新型和超前的,即使到了現在,我覺得還是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

《翻轉人生的教育》,翻轉的不止是贏得競賽冠軍的阿拉斯加的孩子們,翻轉的更是你我的人生……

教育教學讀書心得體會3

對於教師來說,上課是件既容易又困難的事情,課堂教學要成功也並非輕而易舉。我想,作爲一名年輕教師,想要“上好課”必做到以下幾點:

一、增強師德認識,樹立教書育人德先行的思想。

具備良好的師德以我的理解應該表現在對業務的認真鑽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對待學生生活上要關心,學業上要嚴格要求,要作到“嚴而不畏,敬而不遠”。教師在師德建設上應該時刻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道德素質

二、積極投入到教改工作中去,爲教改多做實際工作。

教育教學改革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爲什麼要不斷對教育教學進行改革呢?大家也都會說,就是改革落後教育模式、改革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手段。完善培養模式是教育教學緊跟社會經濟發展,實現理論與實踐統一,知識與技能融合,這就是教育教學的理想目標,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基本論點。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如何搞教改工作,我看首先要搞清基礎教育的屬性,我個人認爲基礎教育要以系統知識和實踐技能爲主線,堅持以質量爲主教。

三、作好教學工作還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學基本功。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和諧的師生關係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課堂教學中建立起一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的師生關係,學生就會在一種建康、自由、愉快的、“人性化”的教學環境中自覺接受教育,自覺學習,和諧發展。

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真實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理解學生,引導學生,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判斷和選擇。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學生,激起學生心靈的火花,讓學生在強烈的情感氛圍中樹立堅定的信念,培養健康的心裏和積極的態度,從根本上提高教育效果。

2、嫺熟精彩的教學藝術

課堂是師生雙邊活動的戰場,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發揮好主動作用,教師的課堂教學要運用好講臺藝術,發揮好主動導作用,學習是真正的主體,一節課中應由學生擔任學習任務。教師課堂藝術要想發揮好,首先要備好課,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環節,精心設計好板書,這就相當於設計一齣戲中的表演順序和精彩對白。其次要給學生以“漁”,把方法道理講透,尤其是把握好重點、難點,在“漁與魚”的問題上深思熟慮,決不可混淆。學生只有把握了“漁”才能成爲人才,才能海闊天空地想象,實現理想。教師,擔負着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要注意課堂教學藝術。

3、充分利用的課堂資源

教師上課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知識的建構有賴於學生原有基礎,從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入手,讓學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有利於學生將所學知識納入其知識體系中,從而建構新的知識,掌握重點內容,理解難點內容。

隨着新課程的不斷推進,人們對課程理念的解讀也在不斷地深入,對課堂教學本質的認識已從認知領域拓展到生命領域,課堂教學不只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得,更注學生人生的發展。面對一個個各具個性的生命體,課堂教學應是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課堂的.建構也應是動態發展、持續生成的,只有這樣,才能爲學生上好課。

教育教學讀書心得體會4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15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着,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着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着水槽流下,帶着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後進入玩具鱷魚嘴裏。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啓動了,你可以在裏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於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這麼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裏,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瞭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着能與其他夥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裏,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複雜的說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於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後,又被人認爲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

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聖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聖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爲在學業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校考試幾乎門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學四年級,數數還超不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上全部脫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爲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熱門思想彙報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

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聖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爲“拯救差生的聖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願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

“學業殘疾”這一概念應該換成“學習差異”,成千上萬的被認爲有“學業殘疾”的小孩,並不是真正的殘疾,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而老師和家長並沒有認識清楚。而且,數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校恐懼症或厭倦教室,是因爲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李聖珍常說:教育是一門神祕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現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

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接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這本書值得一看。

教育教學讀書心得體會5

我仔細閱讀了華南師範大學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導師郭思樂教授的教育專著《教育激揚生命》,這是一本有意義的書,這是向師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擊,它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說教的對象,它建立了先進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從價值觀、倫理觀、行爲觀幾個方面闡述了生本的新生態教育,給予了我深深的啓迪。

從教十多年來,我清醒地認識到,對於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來說,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比快樂,你爲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爲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hant/ticaizuowen/xindetihui/wqj97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