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201種破冰方法》讀後感範文

《201種破冰方法》讀後感範文

培訓活動或者遊戲大多受限於時間,場地,期間還要注意氣氛,節奏的把控,同時要與培訓內容或者議題相呼應,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不能爲了活動而活動,所以培訓活動或者遊戲的設計頗爲頭痛,而現在大多數書籍或者方案例舉的培訓活動都需要道具,例如積木,橡皮泥,有的受限於場地,接下便是我讀《201種破冰方法》的感受。

《201種破冰方法》讀後感範文

備註:千萬不要買這本書!千萬別買!千萬別買!

你們以爲我要說這本書很好嗎?恰恰相反,這本書可以作爲反面教材作爲活動設計的參考。

讀這類工具類書籍我的初衷是開啟自己的視野範圍,增加培訓活動的設計思路,但是這本書從各種層面,各種意義上說都稱得上失敗。暫且不論最常規的團隊建設類活動,取隊名,編隊歌,隊徽,隊形這種絕大多數培訓活動中都會做的,這種頂多稱之爲老套,而不稱之爲失敗,那麼到底有哪些失敗之處呢?我覺得有以下幾處。

同質化嚴重,書名是《201種破冰方法》,方法很多,但很多方法無論是從設計思路還是具體執行,以及取得的實際效果上說同質化太過嚴重。例如個人陳述類,很多方法都是要求學員陳述對某一事物的看法,只不過方法不同陳述的對象不同罷了,甚至還有將某些事物分類,再陳述分類的原因是什麼?這也編寫了幾種。讀者要的是設計思路,或者是不同類型,一個方法換個對象就可以改頭換面又有何意義。

2無指向意義,單純遊戲性的活動太多,例如小型鐵人三項,你覺得內容是什麼?其實就是讓你在培訓前做運動,除此之外還有擠氣球,跳舞,唱歌此類,爲了增添活動而加的活動,與培訓無必然性。給人的`感覺是沒事找事,不然閒着無聊。

部分活動對學員的素質要求過高,例如跳方塊舞,吹笛子,寫俳句,我可以理解由於著作者是外國人,例舉的很多活動存在水土不服,但即便是我轉化過,也不適合,因爲設計思路存在問題。例如俳句,你可以理解爲日本的短歌,例如:

唯我在此,

唯我在此,

雪落下。

——小林一茶

或者是

杜鵑鳴上天,

月色如水照竹林,

清光漏其間。

——松尾芭蕉

如果轉化爲國土風味的,大概就是現代詩歌,但無學底蘊,你就要做此類活動,大概寫出的東西就是這樣。

老馮駐徐州,

大樹綠油油,

誰砍我的樹,

我砍誰的頭。

——馮玉祥

遠看泰黑糊糊,

上頭細下頭粗。

如把泰倒過,

下頭細上頭粗。

——張宗昌

我是不懂設計者的初衷是爲何,大概是爲了學類培訓設計的,這本書還有很多類似的互動。可要說優點全然沒有,那也不至於,我在這裏例舉兩個個人覺得還不錯的活動

圖片不說謊。分組對一張圖片進行討論分析描述,分析哪些是客觀描述,哪些是主觀,推斷性描述。這個活動有助於辨別在溝透過程什麼是主觀性表述,什麼是客觀性表述。

2封閉式或開放式問題。讓一個學員提問,另一個學員只能用是或否回答,用盡量少的提問得到儘量準確的資訊(不知爲何讓我想起了幾個邏輯學問題)這樣的方式,讓學員感受到封閉式和開放式的差別。

細節處的閃光並不能掩蓋整本書所流露出在活動設計上的匱乏,尤其是讓我最,最,最不能忍受的是有一個活動是讓你模仿狗叫聲,然後去辨別。這個方法還被例舉爲推薦,既不雅,也毫無意義,難道你讓堂上都是此起彼伏的狗叫聲。在這本書中例舉的大部分活動都是遊戲性,但是遊戲性活動例如大樹松鼠地震遊戲,幾隻手幾隻腳諸如此類不如多看看綜藝類節目,因爲這活動的設計是這些節目賴以生存的基礎,所以說看這本書還不如多看看電視。

標籤: 讀後感 範文 破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hant/ticaizuowen/duhougan/qyejg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