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曾鞏 >

曾鞏《飲歸亭記》閱讀答案及翻譯

曾鞏《飲歸亭記》閱讀答案及翻譯

《飲歸亭記》是北宋文學家曾鞏的一篇文言文章。下面我們爲大家帶來了曾鞏《飲歸亭記》閱讀答案及翻譯,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曾鞏《飲歸亭記》閱讀答案及翻譯

飲歸亭記

  曾鞏

金溪尉汪君名遘,爲尉之三月,斥其四垣爲射亭。既成,教士於其間,而名之日飲歸之亭。以書走臨川,請記於予。請數反不止。予之言何可取?汪君徒深望予也。既不得辭,乃記之曰:

射之用事已遠,其先之以禮樂以辨德,《記》之所謂賓、燕、鄉飲,大射之射是也;其貴力而尚技以立武,《記》之所謂四時教士貫革之射是也。古者海內洽和,則先禮射,而弓矢以立武,亦不廢於有司。及三代衰,王政缺,禮樂之事相屬而盡壞,揖讓之射滋亦熄。至其後,天下嘗集,國家嘗閒暇矣。先王之禮,其節文皆在,其行之不難。然自秦漢以來千有餘歲,衰微絀塞,空見於六藝之文,而莫有從事者,由世之苟簡者勝也。爭奪興而戰禽攻取之黨奮,則強弓疾矢巧技之出不得而廢,其不以勢哉?

今尉之教射,不比乎禮 樂而貴乎技力。其衆雖小,然而旗旄鐲鼓,五兵之器,便習之利,與夫行止步趨遲速之節,皆宜有法,則其所教亦非獨射也。其幸而在乎無事之時,則得以自休守境 而填衛百姓。其不幸殺越剽攻,駭驚閭巷,而並逐於大山長谷之間,則將犯晨夜,濛霧露,蹈厄馳危,不避矢石之患,湯火之難,出入千里,而與之有事,則士其可 以不素教哉?今亭之作所以教士汪君又謂古者師還必飲至於廟以紀軍實今廟廢不設亦欲士勝而歸則飲之於此遂以名其亭。汪君之志,與其職可謂協矣!

或謂汪君儒生,尉文吏,以禮義禁盜宜可止,顧乃習鬥而喜勝,其是與?夫治國不可以不兼文武,而施澤於堂廡之上.服冕搢笏,使士民化、奸宄息者,固亦在彼而不在此也。然而天下之事能大者固可以兼小,未有小不治而能大也。故汪君之汲汲於斯,不忽乎任小,其非所謂有志者邪!

(節選自《曾鞏集》)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斥其四垣爲射亭 四垣:四周的圍牆

B.古者海內洽和,則先禮射 洽和:和睦

C.則得以自休守境而填衛百姓 填衛:鎮守,守衛

D.故汪君之汲汲於斯 汲汲:匆匆往來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今亭之作所以教士/汪君又謂/古者師還必飲至於廟以紀軍實/今廟廢不設/亦欲士勝而歸/則飲之於此/遂以名其亭

B.今亭之作/所以教士/汪君又謂古者師還必飲至於廟/以紀軍實/今廟廢不設/亦欲士勝而歸則飲之於此/遂以名其亭

C.今亭之作/所以教士/汪君又謂古者師還必飲至於廟/以紀軍實/今廟廢不設亦欲士勝/而歸則飲之於此/遂以名其亭

D.今亭之作所以教士/汪君又謂古者師還/必飲至於廟以紀軍實/今廟廢不設/亦欲士勝而歸則飲之於此/遂以名其亭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金溪縣尉汪遘,拆除他家的四面牆建成習射之亭,在這裏教導青年騎射,給我寫信,請我作記命名,雖被我多次拒絕仍堅持不懈,最終只好寫了這篇記。

B.習射的前身是用禮樂來分辨德行高低,《禮記》中也談到了射技。古代的人希望國家安定和諧,就興起了禮樂射技,以此來樹立起習武的風尚。

C.汪縣尉之所以用“飲歸.來命名射亭,主要是希望青年人在這座亭子裏學習射技,將來出外作戰凱旋歸來在這裏宴飲,他的`志向和職位可以說是一致的。

D.有人質疑汪縣尉的做法,認爲他只需用禮儀道義禁止盜賊就可以了,他竟然教導青年人學習射技,這種做法並不可取。對此,作者給予了批駁。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及三代衰,王政缺,禮樂之事相屬而盡壞,揖讓之射滋亦熄。(5分)

(2)然而天下之事能大者固可以兼小,未有小不治而能大些。(5分)

《飲歸亭記》閱讀答案

4.D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爲B級。D項,整句話的意思是“所以汪君急切地投身於教射.,這裏的“汲汲.應理解爲“急於得到“急切地投身.。

5.B 本題考查正確斷句的能力,能力層級爲B級。文言文斷句的前提是對文意的領會。首

先,通讀文章,瞭解文意,依據語境斷句。有時可藉助標誌詞斷開比較明顯的地方,如本語段中的“所以.和“亦.等。

6,A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次爲c級。A項“教導青年騎射.與原文不符,原文沒有提及“騎.;“請我作記命名.,原文只提到讓我“作記.,未提及“命名.之事。。

7.解析:本題考查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級爲B級。第(1)句譯出大意,注意重點詞語“缺.“屬.熄.。第(Z)句譯出大意,注意重點詞語“固“兼“治.。

答案:(1)射技到了三代後衰落,君主治國政策不完備,禮樂這一類事物相繼消損殆盡,射禮也都消失了。

(2)然而天下能做大事的人本兢可以兼顧小事,沒有小事不能處理而能處理大事的人。

《飲歸亭記》參考譯文

金溪縣尉汪遘,擔任縣尉三個月時,拆除了他家的四面牆作爲習射之亭。已經建成,在這裏教導青年射箭,而命名這座亭子叫飲歸亭。他寫信寄到臨川,請我作記,多次請求被我拒絕後還沒有停止。我的話哪有什麼可以值得讚許學習的?汪君白白對我寄予厚望了。既然不能推辭,就作記道:

習射這件事已經很久遠 了,它的前身是用禮樂來分辨德行高低,《禮記》所說的賓射、燕射、鄉射,大射的“射.就是射技;射技以力量爲重而崇尚技巧來樹立習武的風尚;《禮記》所謂 四季教導青年射穿鎧甲的“射.就是射技。古人希望國家和諧,就先興起札樂射技,而用弓箭來樹立習武的風尚,也不會被官吏廢除。射技到了三代後衰落,君主治 國政策不完備,禮樂這一類事物相繼消損殆盡,射禮也都消失了。到了這之後,天下安定,國家平安無事。古代帝王的禮節儀式都還在,要推行並不困難。然而從秦 漢以來一千多年,這些禮

儀困厄閉塞,只能在六藝這些文章裏看到,而沒有被奉行,被那些草率而簡略的禮儀超過了。於是爭鬥奪取滋生而用戰爭擒拿攻佔一類方式普遍出現,而強弓快箭的精巧技藝的推行不得已廢除,難道不是因爲時勢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hant/songdaishiren/zenggong/82qno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