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農村小學語文人文素養培養思路論文

農村小學語文人文素養培養思路論文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是重中之重

農村小學語文人文素養培養思路論文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教學目標的提煉和確定、教學內容的把握和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與實施、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選擇和運用、教學情境的架構與創設等這些重要的教學流程如何貫穿人文素養的培養,學生學習動機的調動以及學習興趣的激發怎樣纔不會偏離人文教育的軌道,都取決於教師。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語文能力的大小可以影響小學生其他課程的學習效果乃至以後進一步學習深造,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是奠基工程,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有多方面的素養。同時,新課標明確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並把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列爲核心目標。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人文素養的高低與優劣,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以至學校教育的效果。語文新課程改革提出了教師與語文課程同步發展的要求,獲得專業成長成爲新時期語文教師面對新課改革的重大挑戰。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正視當前語文教師人文素養存在的問題並切實加強語文教師人文素養的提升無疑是迫切而又重大的任務。爲學生的人生上好底色,打好基礎,教師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教師人文素養的高低,不僅關係到教育教學的質量,更影響到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個性發展、能力培養。因此,對於人文素質相對偏低的農村語文教師來說,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是新時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進一步推進基礎教育新課程實施的必然要求。

二、發掘教材中的人文內容是首要途徑

由於受到地域環境,經濟條件,基礎設施以及社區文化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約,農村孩子不可能像城裏面的孩子那樣有充分的接受先進文化的渠道和機會;大部分農村學校由於經費緊張,優質師資短缺等方面的原因,辦學條件遠遠落後於城市學校,學校教育可供開發利用的資源,載體等都遠沒有城市學校那樣豐富和先進。因此,農村學校的小學語文教學,目前還只能依靠傳統的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進行,語文教材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對學生實施人文教育,培養人文素養的主要依託。其實,語文新課程重視人文性的這一理念,不只體現在經過兩次修訂的官方綱領性檔案《語文課程標準》中,更具體的則是體現在經知名專家,一線特、進階教師精心挑選,精雕細琢編寫而成的各個版本的語文教科書中。秉承課程改革的精神,新編小學語文教材無論是人教版、北師大版還是語文版,選文的人文性都大大增強了。對於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來說,這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培養的絕佳資源。語文教師不能僅僅是個文學愛好者,他還應該是個鑽研者、引導者,要深刻認識選文人文性的美,並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小學語文教材人文性被強化的現實意義,從而找到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源頭活水。

三、改革陳舊的教學方法是當務之急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角色定位已經從知識的傳授者,課堂的監控者向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參與者和合作者轉變,課堂已經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是師生資訊交流,情感互動,資源生成,生命煥發,和諧共生的場所。尤其是小學的語文課堂,語文學科固有的濃厚的情感性和小學生單純幼稚,活潑好動的天性決定了它的活動性,開放性和豐富性,只知道提高成績,只懂得照本宣科的教師是不能駕馭這樣的課堂的,語文教師必須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和教學藝術,熟諳並能靈活運用豐富多樣,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讓自己的語文課堂真正成爲學生人文素養提高的樂園。人文素養作爲人成其爲人的底色和根本,作爲一種“德性”和“精神”,不是單憑認識多少字,能寫幾段話,會做多少題就可以具備的,這必須透過教學活動的激發,教學情境的感染,美好情感的陶冶和崇高精神的感召內化到學生的生命意識當中去,成爲學生一生的精神營養,也就是愛因斯坦在談到什麼是真正的'教育時所說的走出學校忘掉一切剩下的那部分東西。這就要求農村語文教師必須摒棄傳統的“小學語文就是識字教育”的落後觀念,努力革除陳舊的教學方法,積極探索能夠真正培養學生人文素養而不至於扼殺學生天性的全新的教育教學方法。

四、開發校本課程和學科類活動是有效補充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要求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儘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並能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農村學校在師資隊伍,教學手段和辦學條件等方面雖然落後與城市學校,但卻擁有城市稀缺的田園景觀,人事物語,風土人情,地方民俗。這些豐富多彩的自然人文資源,爲農村學校開發語文類校本課程,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語文教學資源。由此可見,開發開展適合校情學情的校本課程和語文學科活動,是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補充渠道。不同學校可以根據各自的地域、學校和學生的不同實際,整合各種資源,開發相應的校本的課程,並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讓校本課程活動化,這必將有利於提高農村學生的人文素養,厚實學生的文化底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hant/shiyongfanwen/lunwen/73rdq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