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導遊詞 >

瀘定橋導遊詞

瀘定橋導遊詞

各位遊客:大家好!

瀘定橋導遊詞

歡迎大家來到瀘定縣遊覽觀光,我們現在來到瀘定橋參觀。我是瀘定橋導遊魏文彬。在瀘定橋遊覽的時間大約在1小時,請大家注意安全,請這邊走,慢慢行。

好啦,各位遊客,想必大家聽說過瀘定橋,現在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瀘定橋的故事。在公元1705年,清朝康熙皇帝爲了國家統一大業,解決藏漢民族交流和貿易的阻礙,疏通茶馬互市的通道,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橋樑。

瀘定橋經過一年的修建,大橋於公元1706年建成。大橋建成之後,在橋名的取名上,一第一種說法是康熙皇帝特意取“瀘水”(即大渡河的舊稱)。另一種說法是:古時大渡河稱若水,是康熙皇帝誤以爲是瀘水。請問大家,有誰知道古時的“瀘水”究竟是那條河?)“平定”(“平定”指平定西藏準噶爾叛亂)之典故,御筆親書“瀘定橋”三個大字,又在河的對岸橋頭書寫了一個“一統河山”的御碑,因此瀘定橋又有”皇橋”之稱。自建成以來該橋一直是藏漢交流的重要通道,被譽爲“東環瀘水三千里,西出鹽關第一橋”.現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家請看,瀘定橋的結構非常特殊,造型別致,全長103.67米,寬3米。由橋身、橋臺、橋亭三部分組成。橋身由13根碗口粗的鐵鏈組成,其中底鏈九根,扶手4根,水平排列.每根鐵鏈由862個至977個鐵環相扣,每環均標有記號,均由熟鐵鍛造,共重21噸左右。宛如13根巨莽橫空。這13跟鐵鏈分別代表着康熙皇帝當時統治着中國13個省的大國疆土。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1705年,以當時的建築水平,要把那麼重的鐵鏈送到對岸去該是一項多麼艱鉅的任務.它的底鏈根間距離0.33米,共寬2.7米。上鋪3米長0.1米寬的木板築成橋面。

大家仔細看一下橋的'木板是間隔相鋪的,爲什麼呢?難道是偷工減料不成?...其實啊這樣做是爲了既減輕橋的自重,又減輕風的阻力。大家看橋的東西兩面都有橋臺一座,全用條石砌成,形如碉堡。兩頭的橋臺下設有落井,以控制橋身;並埋有生鐵鑄成的地龍柱和臥龍樁,且用鐵鏈固定。落井上的這座橋亭古樸大方,多脊多檐,具有康熙年間四川地區的典型建築風格. 整個橋的建築風格無不體現了統一和諧.扶手和底鏈之間,每隔五米就用小鐵鏈與底鏈相連.人一踏上橋面,會同橋一起起伏盪漾,如泛輕舟。

講了這麼多,小魏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對瀘定橋最熟悉的是什麼呢?...聽到瀘定橋大家會不會想到毛主席的那首《七律.長征》呢?...看來大家都還記得,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好不好?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滂沱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其中提到的”大渡橋橫鐵索寒”指的就是瀘定橋了.這裏正是當年紅軍22勇士強度大渡河天險的地方。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經瀘定,當時國民黨企圖借大渡河天險讓毛澤東成爲第二個石達開.1863年,翼王石達開帥四萬之衆,在大渡河岸與清軍對峙,強渡大渡河失敗.上演了一幕歷史性的悲劇,四萬之衆無一生還,全軍覆沒,時隔72年 ,蔣介石曾電勉國民黨駐大渡河南北各軍,說大渡河天險,是太平天國石達開覆滅之地,共軍斷難飛渡,當時同情中國革命的中外友好人士十分擔心紅軍會不會走石達開的道路,悲劇會不會上演?歷史的事實已經做了最好的回答.

現在大家請看橋上那個身穿紅軍服裝的遊客擺那個pose是不是很有當年紅軍飛渡大橋的感覺呢?那好,現在就請大家跟我走上這座橋,感受一下當年紅軍22勇士強渡大渡河的英勇無畏,同時也可以回憶翼王石達開在此全軍覆沒的悲壯遭遇,大家走的時候,請走橋中間0.75米寬的主走道板。注意安全!請不要故意搖晃!

接下來,我們前往紅軍碑園參觀。請跟我依次上車,這邊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hant/shiyongfanwen/daoyouci/7m8ne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