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日記 >日記作文 >

六年級甘蔗日記500字

六年級甘蔗日記500字

一天即將完結,這一天裏,有沒有哪件事或某個人觸動到我們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日記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日記頭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六年級甘蔗日記5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甘蔗日記500字

六年級甘蔗日記500字1

拿起筆,想着今天的種種經歷,有趣的畫面,像放電影一樣在腦海裏閃現。

今天,我早早地起牀。伴着早晨清新的空氣,聽着鳥兒歡快的歌聲,我和小夥伴們出去野炊。在那,我們一起野炊、捉小魚、砍甘蔗、畫畫,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砍甘蔗。

捉完小魚,我們懷着愉快的心情,看着美麗的風景,去砍甘蔗囉!我們跟着一位老奶奶走到了農田裏。放眼望去,一片碧綠。我看到蘆葦弟弟正跟着風姐姐一起翩翩起舞,玉米哥哥正到處炫耀着自己的果實,稻子還沒成熟,正歡樂地成長着,準備長大了被農民伯伯收割。

忽然,我眼前一亮!我快樂地叫了起來:“你們快看是甘蔗!是甘蔗!”站在堤岸上往下看,一根根甘蔗像一把把綠色的小傘。“下去吧!”史阿姨一聲令下,我們一下子衝了下去。我和小夥伴們東躲西藏,像在迷宮裏一樣!忽然不知是誰說了一聲“每人挑一根甘蔗抗回家吧!”我們分散開來各自挑選自己的甘蔗去了!我左挑右選,找到了一個又高又瘦的,媽媽搖了搖頭,我只好去找其它的甘蔗了。第二次,我找到了一個又矮又胖的,媽媽還是不滿意,我只好垂頭喪氣地找其它甘蔗了。第三次,我找到了一個又高又胖的,這下媽媽同意了!

下面該砍甘蔗了。我用出了吃奶的力氣,甘蔗還是紋絲不動。爸爸只能幫我一把。我們齊心協力,甘蔗終於被我們打敗了!我扛着甘蔗,很威風,真像一個孫悟空!媽媽還幫我拍了照呢!

今天的收穫可真大呀!我真實地體驗了鄉下孩子的感覺!

六年級甘蔗日記500字2

這個國慶節,我到了外婆家。外婆家在農村,那裏有高高的大山,廣闊的田野。田野裏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一大片一大片的甘蔗了。

吃過午飯,外公說帶我去拔甘蔗,我一蹦三尺高。甘蔗我吃過很多,拔甘蔗,這對我來說是“新娘上轎——頭一回”呀!

一路上,我興奮極了。短短的幾米路,彷彿沒有盡頭似的'。終於外公用手指了指那片地。遠遠望去,猶如一片“小竹林”,我不由想起了游擊隊叔叔們在青紗帳裏神出鬼沒的情景。一陣秋風吹過,那片“小竹林”就搖搖擺擺歡快地跳起舞來,好像在迎接我這位“小戰士”。

還沒等外公發令,我一頭就鑽進了甘蔗地。哇,那甘蔗真長啊,足足有我幾人高。長長的葉子,你連我,我連你,交叉在一起,就像一頂大帳篷。我躲在裏面,根本看不到天空。只聽見“喀嚓”一聲,一根又粗又長的甘蔗就被外公連根拔起。我看外公拔得這麼輕鬆,也想嘗試一下。我瞄準最粗的一根,抓住葉子,一用力,“哎喲”,手上一陣刺痛,不好了,流血了。原來甘蔗葉邊上有一排小鋸齒,那可是相當鋒利的!這真是“百聞不如一見,一見不如實踐”,以前只聽說過有些葉子會扎手,今天讓我領教了。

後來,外公告訴我,甘蔗要挑顏色深,節長一點的先拔,因爲這種甘蔗成熟得早,吃起來甜。外公還說,拔也要講究方式方法,手要抓住它的根部,用力一拉,甘蔗就會乖乖地應聲而起。

聽着外公的講解,看着外公的示範,學着外公的樣子,一支支的甘蔗終於成了我的戰利品。

拔甘蔗,你不會吧?

六年級甘蔗日記500字3

說起甘蔗,那可是作做糖的原料,對於北方人來說,並不多見。

今天在放學的路上看到了賣甘蔗的,爸爸就買了一根回來。

剛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開啟袋子,趕快洗了手,拿起一節長着深紅色外皮的甘蔗細細端詳起來,可惜,禁不住嚥了好幾次口水卻無從下口。

只見爸爸也拿起一節甘蔗,把它放在案板上豎了起來,三下五去二便把甘蔗外衣一片片地去除,露出了白生生的果肉。

接着又將甘蔗迅速分割成長條狀,堆放在盤子裏。我和妹妹一擁而上,每人拿起一根,媽媽也湊過來拿起一根,和爸爸說:“咱們小時候,每年正月十五的大街上纔有賣甘蔗的,平常是見不到的。”

我一聽,便說:“這麼說,甘蔗可是個稀罕東西,我今天可得好好品嚐。”說罷,我使勁一口咬下去。呀,甜蜜蜜、脆滋滋、涼絲絲,一股濃郁的甜蜜在嘴裏打滾,這種滋味久久繚繞在口腔和腦海——“真甜!”我不禁說道。

隨後,甘蔗渣剛吐了出來,便趕緊又吃下一口。

爸爸說:“不錯,挺好吃。”

“還是小時候的味道。”媽媽也美滋滋地說。

爸爸的甘蔗渣是紅色的,怎麼回事?我仔細檢視。爸爸卻滿不在乎地說:“沒事,牙齦出血了。”接着又拿起一根吃起來。

妹妹看着盤子裏的甘蔗所剩不多了,着急地從把盤子拉到了自己面前。不一會兒功夫,這根甘蔗就被我們一掃而光了。

甘蔗雖然其貌不揚,可那種獨特的味道真讓我難忘,我說一“咬”驚人不爲過吧!

標籤: 六年級 甘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hant/riji/rijizuowen/2mo9w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