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習慣作文 >

有關春節風俗習慣作文300字彙編五篇

有關春節風俗習慣作文300字彙編五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風俗習慣作文300字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春節風俗習慣作文300字彙編五篇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300字 篇1

藏族人民過年,是按照自己的歷法過藏曆年。藏曆和漢族農曆相近。藏曆年一般是在漢族春節過後的幾天內來臨的。在除夕前一天,當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把髒水污物往西邊倒掉,讓那些髒東西跟着太陽落山而除掉,以示辭舊迎新,盼望人丁興旺,萬物生長。

除夕這天,要舉行隆重、盛大的“跳神會”。人們穿着豔麗的服裝,戴上奇形怪狀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嗩吶等樂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舊迎新,驅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們喜歡吃的食物是油餅、奶餅、血腸、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婦女們僦先去河邊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徵全家吉祥,健康長壽。接着,家家戶戶都在醒目的紅桌上擺上象徵性的供品“竹素其瑪”。“竹素其瑪”即是元寶式的長形大彩盆(類似漢族地區的五穀鬥),在一頭裝滿麥粒,另一頭裝滿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點,並在上面插上幾束染了顏色的麥穗和青稞穗,祝望五穀豐登,人畜興旺。歡樂的人們在擺着“竹素其瑪”的屋子裏,圍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贈獻哈達,盡情唱歌跳舞,慶祝新春。

春節期間,親友和鄰居之間,都互相拜年,互贈哈達,祝願愉快幸福。並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點招待客人。廣場上和原野中更是熱鬧非常,青年們聚在一起舉行賽驪和射擊比賽,歌聲和喝彩聲此起彼伏。比賽結束後,大家圍在一起,點起篝火,彈唱團結祝福歌,跳起“鍋莊”、弦子舞,狂歡入夜。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300字 篇2

過年了,過年了,個個家裏都是喜氣洋洋,熱熱鬧鬧。但是,鞭炮不僅是我們小孩最受歡迎的,大人也不例外。擦炮,摔炮……種類繁多,好玩極了!

大年初一一早,“噼裏啪啦,噼裏啪啦”的鞭炮聲就響了起來,甭提有多熱鬧了!

對了,要說放鞭炮,還有一段故事傳說呢!

傳說,很多很多年前,森林裏有種非常兇惡的野獸,叫做“年”。每年夏曆臘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來大吼大叫,專門吃人和牲畜。當時沒有人能夠制服它。爲了躲避“年”的災難,人們都要在除夕那夭殺豬宰羊敬供年,只有讓它脹滿肚子,它纔不傷害人畜。

有年臘月除夕這天,人們忘了殺豬宰羊來敬“年”,“年”一來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們沒法只好關上大門,爬到竹樓上去躲着。“年”從這家走到那家,到處轉來轉去找東西吃。它見到處空空蕩蕩的一無所得,不由氣得發瘋嚎叫。這時,鄰近一家的竹樓失火了,火勢很大,燒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亂響。“年”聽到這突如其來的響聲,嚇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樓上的人們發現了這個祕密,以後每到臘月除夕這一天,便去砍許多竹子來燒,竹子“劈劈啪啪”一爆響,“年”就被嚇跑了。同時,人們還發現“年”怕鮮紅的顏色,於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紅色,掛在大門的兩邊,這就是批符。以後發明了鞭炮,鞭炮就代替了爆竹。

每當晚上我和爸爸媽媽散步,都會看到那美麗的煙花,都會融入那喜氣的氣氛當中……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300字 篇3

大年初一是我感到最快樂的一天。我不僅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而且還可以收到許多壓歲錢與新年禮物呢!

一大早,我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吵醒了。我一睜開眼,就往枕頭下面摸,哇!我摸到了兩個紅包。原來是爺爺奶奶與爸爸媽媽給我的壓歲錢。我開啟一看,啊,裏面有這麼多壓歲錢呀!我高興極了,大聲喊道:“祝爸爸媽媽工作順利,永遠幸福;爺爺奶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全家人都高興地笑了。

吃完早飯,我就與爸爸一起去他的朋友家拜年了。我們來到了大伯伯大媽媽家,他們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大伯伯在一旁和爸爸說話,而我就與大媽媽在一起看看電視,嗑嗑瓜子,好不快活。忽然,大媽媽起身走進書房裏去了,我正感到納悶。不一會兒,大媽媽出來了,原來大媽媽是去拿送給我的新年禮物和壓歲錢了呢!我開啟禮物一看,原來是一隻正在跳舞的芭比娃娃。她長着一頭柔美的秀髮,身穿一件潔白的粉色紗裙,真是漂亮極了!我非常高興,連聲說:“謝謝大媽媽。”

離開了大伯伯大媽媽家,我又準備與爸爸媽媽一起去外婆家拜年了。當然我又可以收到非常多壓歲錢嘍!

有了這麼多的壓歲錢,今年我又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元宵燈會義賣”活動,我要用自己收到的壓歲錢爲學校裏生病的同學獻上一份愛心。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300字 篇4

習俗,顧名思義,是習慣風俗的意思,舊社會,城鄉居民禁忌較多,表現在人們行爲的各個方面,相沿成習。其中有合理的'禁忌,但多帶封建迷信色彩。不合理的禁忌,已隨着社會的進步,科學知識水平的提高,逐漸淡化,禁絕。而春節這一古老的節日,悠遠流長。隨之春節的習俗也流傳至今。

“二十四,掃塵日”。迎新首先要除舊。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其實,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

春節就這樣拉開了帷幕,乾淨的房屋,潔白的牆,就差貼上那飽含寓意的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都要貼春聯,爲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爲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有了喜慶的春聯,再貼上年畫、窗花,差不多就有些許年的“味道”。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300字 篇5

春節一般從臘月二十三開始,二十三這天是小年,傳說這一天是竈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據說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二十四這天撣塵掃房子,二十五要做豆腐,二十六要割年肉,二十七宰雞趕大集。二十八要貼花花。二十九,俗稱“小除夕”,這一天人們往來拜訪。 臘月三十是春節的一個高潮,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爲中心。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爲“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在正月十五正式結束,這一天是元宵節,要舉行燈會,還要吃元宵、放煙花。最後在煙花聲中,結束了春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hant/qitahuati/xiguanzuowen/erw0w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