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資料 >

2016高考作文題命題猜想 作文指導(高三)

2016高考作文題命題猜想 作文指導(高三)

 命題一

2016高考作文題命題猜想 作文指導(高三)

教室前面有一棵樹,四季常綠,樹下是一叢低矮的灌木。

冬天的一個早晨,我在教室裏給學生做思想工作,要求他們不要貪圖安逸,要有向困難宣戰的勇氣。

忽然,我的目光被灌木叢中的幾簇綠葉吸引住了。我對學生說:做人就要像這幾簇綠葉一樣,無論遇到怎樣的霜冷雪寒,都不向冬天示弱。

春天來了,我在校園裏散步,無意中發現那一叢嫩綠的灌木中有幾簇不協調的枯黃葉子。我低頭細看,纔想起它們正是去年冬天停留枝頭不肯謝去的葉子。

落葉植物一般是春發冬藏,而這幾簇葉子卻是冬榮春枯。觀察它們所處的環境,正是在常綠樹枝葉最茂盛的下方。生物老師告訴我,這裏比較溫暖,所以那幾簇葉子纔會在冬天向寒冷叫板,但它們在冬天耗盡了能量,春天裏只好枯萎了。

於是,我重新向我的學生解釋:向冬天示弱是落葉植物的法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思路點撥:這則材料涉及“我”“生物老師”“學生”“落葉植物”“常綠樹”等,據此,可從下面幾個角度思考。

1.從“我”給學生做思想工作的角度:材料的點睛之筆是最後一句“向冬天示弱是落葉植物的法則”,聯繫上文中“這幾簇葉子卻是冬榮春枯”,可以立意:①在人生的冬天,應該不浮不躁、不哀不悲,在默默等待中修煉自己。②“向困難宣戰”,要懂得按“法則”行事。③做思想工作,要因人制宜,區別對待。

2.從生物老師講話內容的角度:①視野開闊,才能不被小環境的“溫暖”所迷惑。②順境往往會使人自我膨脹,認不清自己。

3.從學生的角度:要正確估量自己,“在冬天向寒冷叫板”,要從自身情況出發--是“落葉植物”,就要“韜光養晦”,蓄勢待發,要等待“春天”到來展示精彩;是常綠樹,面對“霜冷雪寒”,就要有“向困難宣戰的勇氣”。

4.從“落葉植物”的角度:①違背自然規律,就會受到自然規律的懲罰。②人貴有自知之明,不要被別人誤導,一味逞強。③示弱是一種策略,更是一種智慧。

5.從“常綠樹”和“落葉植物”各自特點的角度:①人的自身素質,決定人的氣概、氣節、意志、品格。②要承認事物之間的差別,區別對待。

注意不要孤立、片面地解讀材料,例如由材料中關於冬天綠葉的描述,立意“做人就要像那幾簇綠葉一樣,不向冬天示弱”,這便脫離了材料“含意的範圍”,因爲材料後文已透過事實對這一點進行了修正。

命題二

風不爲傳播花粉而吹。風行其所不得不行,止其所不得不止,爲吹拂而吹拂。花知道順應風勢,藉以傳播花粉。風是博大的,看似不經意的花是機巧的,有謀算的。

蝴蝶不爲傳播花粉而飛。它吸食花蜜,靠花養活。它在吸食花蜜的時候,身上沾滿了花粉,完成像風那樣的輸送,算是對花的回報。蝴蝶來了又去,雙方有施有受,共存共榮。

請根據閱讀後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思路點撥:材料共兩段,每段結尾句都是點睛之筆,是理解材料的一把鑰匙。

第1段結尾說“風是博大的,看似不經意的花是機巧的,有謀算的”,這裏“博大的”“風”暗指自然,“機巧的,有謀算”的“花”暗比人,這就是說風和花的關係是自然和人的關係。由“花知道順應風勢”“藉以傳播花粉”,可以立意:人應順自然,不可逆“天”行事。由“風是博大的”“不爲傳播花粉而吹”,卻不經意間澤被羣花,可以立意:人應該有風那樣的品格,做像風那樣境界高尚的人,無私奉獻社會。

第2段結尾說“雙方有施有受,共存共榮”,這顯然是在說人與人的關係。可以據此立意:①人與人應共存共榮,互相“滋養”,和諧共處。②互利才能共贏,才能“可持續發展”。

注意不要誤解寓意,如依據“花知道順應風勢”,便大談花的見風使舵、攀龍附鳳,談人的權謀、鑽營,這便偏離了材料的含意。

命題三

材料一 有個人在魚塘邊釣魚,坐了大半天,只釣到幾條小鯽魚。正準備收杆而歸,魚漂猛然扎入水中,可魚杆提得快了,魚跑掉了。他告訴朋友:跑掉的魚準是自己釣魚史上上鉤的最大一條。

朋友說:跑掉的或許並不是條大魚。經驗告訴人們,搗蛋的小魚,咬起鉤來有時也很賣力,也常讓魚漂猛然扎入水中。

材料二 錢鍾書說:“我們對採摘不到的葡萄,不但想象它酸,也很可能想象它分外地甜。”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②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的範圍。③不少於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思路點撥:這道作文題可以認爲屬於“觀點相近式”,寫作時,對材料所提供的觀點,可以認可,可以反對,當然,也可以有條件地部分認可。

1.從“有個人”角度立意:人們應珍惜已得到的東西,如工作、愛情、婚姻、家庭等。正確的心態是得之者應珍惜,失之者或坦然或淡然,而不是相反,“得之者鄙,失之者珍”,要學會看淡那些虛無飄渺的“大魚”。

 “魚跑掉了”,原因是他“正準備收杆而歸”,倉促間“魚杆提得快了”,由此可以談“機遇”和“準備”的問題(“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也可以談“堅持”的問題(已經“坐了大半天”,準備離開時,大魚來了),還可以談“機遇擦肩而過,應思考自己是否夠優秀”(若技術足夠好,魚便不會跑掉),還可以談“適時總結經驗教訓,以利再戰”(下一次遇到類似情況,該怎麼辦?徒然遺憾、懊悔而不採取實際行動,毫無益處)。

2.從“朋友”角度立意:跑掉的或許並不是大魚。人應該求真務實,讓平凡生活變得充實、快樂;“經驗”是多方面的,分析判斷,不可一廂情願地以偏概全,忽略“或許並不是”的另一面,因而徒增煩惱。

3.比較兩則材料,可以發現兩者是有區別的:“跑掉的魚”已經是“過去時”,而“採摘不到的葡萄”,則可能是“過去時”,也可能是“將來時”。若已經是“過去時”,我們大可以淡然處之(“想象它酸”)。若是“將來時”呢?倘那“葡萄”屬於非法,不應當獲取,或非自己所喜歡,非自己能力所及,那麼淡然處之,“想象它酸”,不存非分之慾無疑是正確的、明智的;但若是合理合法可得的“葡萄”,那麼自不妨“想象它分外地甜”,將其作爲奮鬥的目標,努力提高自己,盡力“採摘”。

材料有很強的比喻性,在寫作時應注意聯繫生活,明確“魚”和“葡萄”的具體所指,忌脫離實際空洞地說理。

 

馬佔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hant/jiaoshizhijia/jiaoxueziliao/q77mze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