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聲聲慢學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聲聲慢學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鐵橋中學 學案

主備人 王宜 審覈人 審批人 編號

執教人 時間 班級 高一1-10 學生姓名

課題 批註欄

三維

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李清照後期的人生際遇對其詞作風格的影響,體會其前後期作品的不同風格。

過程與方法 學習李清照是如何寫愁的,學會抓住詩歌意象去品味詩歌情感。

情感目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李清照夫亡家破、飽經憂患和亂離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堅韌、孤高的靈魂。

重點

難點 1、深入研讀詩歌,抓住意象,體驗愁情,滲透對學生詩歌誦讀的指導。

2、讓學生由詞及人,突破文字的顯性層面,進入到詞人苦悶、複雜的精神世界,感悟詞作愁的深刻意蘊和李清照孤高的靈魂。

預學案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尋覓(        )        慼慼(        )       

乍暖(        )        憔悴(        )

2、作者介紹:

李清照(1084-約1151):南宋女詞人. 號易安居士, 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 婉約派代表詞人。李清照自幼就受到過良好的教育,父親李格非爲當時著名學者,同時也是一位學者兼散文家,母親是元豐宰相王圭的長女,也有出衆的文學才能。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藝,能詩詞,善書畫,很早就受人注意。李清照善於運用善傳心曲的詞來表達她作爲待字少女的特有情愫,而她的一首詠海棠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一出手就產生了轟動效應,使得當時朝野文士莫不爲之擊節稱賞,從而涌現出可能是我國最早的一批“追星族”,而時任禮部侍郎的趙挺之的三公子趙明誠,則可以稱得上是“追星族”中最狂熱和癡迷的一位。爲了追求這位才女,他寢食不安地大作相思夢,於是當年在汴京就流傳着這樣一則佳話:  

趙明誠幼時,其父將爲擇婦。明誠晝寢,夢誦一書,覺來惟憶三句雲:“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以告其父。其父爲解曰:“汝待得能文詞婦也。‘言與斯合’,是‘詞’字,‘安上已脫’,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謂汝爲詞女之夫乎?”後李翁以女女之,即易安也,果有文章。(伊世珍《琅繯記》卷中引《外傳》)  

李清照十八歲便嫁給了趙明誠,趙愛好金石之學,也有着相當高的文學修養。婚後,兩人過着美滿和諧的生活,夫婦倆在一起常常詩詞唱和,欣賞金石拓片,締結了一段令當代和後世不勝豔羨的“夫婦擅朋友之勝”的理想姻緣。早期生活優裕, 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 金兵入據中原, 流寓南方, 明誠病死, 境遇孤苦. 所作詞, 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 後期多悲嘆身世, 情調感傷, 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自闢途徑, 語言清麗. 論詞強調協律, 崇尚典雅、情致。

我們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從前詞人所常寫的所謂“閒愁”,而是由鄉關之思、身世之苦,失去親人的悲哀和理想破滅後的失望所交織而成的。因此,這“愁”字往往表現得非常沉痛乃至淒厲。

3、詞作背景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靖康之難以後,詞人的丈夫已故,他們精心收集的金石書畫,都已散失。詞人飄泊江南,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爲流落無依、形影相弔的寡婦。國破家亡,引起的國恨家愁,像鉛一樣壓在她的心頭,在這位女詞人的心裏點燃了愛國思想的火花。這是女詞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裏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獨淒涼的境況。全詞所寫,不外一個“愁”字,但與她南渡以前所寫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內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導學案

一、 讀愁

1、 找出詞眼

2、從以下角度賞析“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妙處?

疊詞:

情感:

二、 品愁

1、 找出詞中主要意象

2、 談談這些意象是如何體現愁緒的?

3、 分別列舉含有此意象特定內涵的詩句(1-2句)

三、 悟愁

結合背景資料談談作者爲何而愁(即有哪些愁)?

固學案

這首詩歌傳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說明?

清江引秋懷

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

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裏。

 

xiaowang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hant/jiaoshizhijia/jiaoanmuban/9g7g2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