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徵文 >

教師讀書徵文五篇

教師讀書徵文五篇

自從工作以來,很少靜下心來去讀一遍文章或一本好書。借這次寒假作業的機會,想着讓自己沉澱下來,找個時間安安靜靜的讀一本書。以下是教師讀書徵文五篇,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教師讀書徵文五篇

教師讀書徵文1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知識創新日趨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文化知識,提升綜合素質。作為教師,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學習與本學科相關的人文知識,如社會、心理、信息技術等,力求知識全面。只有自己的專業知識、業務水平提高了,對教育教學工作才更加熱心,態度才更加積極向上。

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新課程標準非常明確地把合作交流作為營造新課堂氛圍和培養不憲政的重要目標。作為教師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義。開敞胸襟,樂於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賞、不自我封閉。與學生親密交往、平等對話、真誠交流,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埋誠相對,相互扶持。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身邊的長者、名師的指名和幫助,團結的力量大,集體的智慧永遠大於個體。

豁然大度,寬以待人,不斤斤計較,不同行相輕也同樣是一名有效教師應具備的條件。不斷的自我反思,不斷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立足本職,做好工作

愛崗敬業,加強師德修養。由於教師的職業,是育人、塑造心靈的事業,因此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通過言傳身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為人的道理,幫助學生塑造健康人格,為他們今後美滿人生鑄造堅實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關係。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師的關愛和關心。教師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給予關懷。因此,教師要學會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心理變化,要設身處地為學生着想,體諒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難處與煩惱;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拉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溝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要無怨無悔!對教學過程負責。為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要堅持經常學習時事政治、專業理論等;要多聽課,虛心請教,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教學藝術;每上一節課,都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認真完成每一個教學環節。對學生未來負責。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又是環環相扣的過程,一個環節出現缺陷就會影響其它環節,從而影響學生的正常成長。因此,教師要立足當今,放眼未來,以苦為樂,甘於寂寞,充當人梯,為家長負責,為學生負責,為社會負責,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千秋大業負責。對學困生負責。幫助學困生是教學工作的重任,因為一個班級裏面總存在學困生。對於學困生,教師在教學上、情感上應給予特殊的關顧,如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對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樹立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要勇於擯棄舊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鋭地瞭解新思想,認真地研究新理論,主動地、迫切地學習新知識,開拓進取,更新觀念,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教師讀書徵文2

寒假中,我認真拜讀了王曉春老師的著作《今天怎樣當教師》,雖然書中的100個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學校園,然而卻關係到所有教育戰線上的教師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理解。今天,我們應該怎麼當教師?書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水平。

要當好教師,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在工作中,對待問題要多問“為什麼”,學會理性的思考進行分析。下面對書中的一則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下面對書中的一則關於教師的愛的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

案例中講的是一名老師幫助一個學習成績差且沒有興趣的孩子培養興趣,提高學習成績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師的耐性讓人佩服,他真的是傾注了自己的愛給學生。感動之餘不僅想到,如果有人問我:“你會喜歡每一個學生嗎?”在沒有看書之前,我會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愛每一個孩子是教師的職責。這不正是經常教導我們的思想嗎?要全身心的把愛無私的奉獻給每一個孩子們?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不正是教師的職業精神嗎?我們的教師行為是否與説的相一致?面對案例中的學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師那樣耐心呢?這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績優秀同學那一字不差的作業時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績較差同學那滿是狼籍的作業時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説的愛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呢?細細品位王老師的點評,不禁讓我感觸頗深,她説:“要區分職業的愛和私人的愛”,書中説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主要是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因為任何一個人愛的付出,都是有選擇,有重點的,“博愛”不僅會把人累死,更把教師的職責範圍擴大。是啊,職業的愛是必須做到的,但私人的愛是無法強求的。教師就必須用教師的職業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在孩子有困難時,在孩子做錯事時,在孩子得到進步時,作為教師才能一視同仁的對待,教師的愛就是滲透在平時的點滴中,貫穿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簡單的幾句話讓我豁然開朗。

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這個極端的教育謊言像枷鎖一樣天天束縛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責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懷疑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我真的就認為我就是那個不會教的教師,否則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學生不會學習呢。今天通過學習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種浪漫主義的宣傳鼓勵口號,而絕不是評價教師工作的客觀標準。

老師們,讓我們輕鬆上陣,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觀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工作,做一個享受教育的陽光教師吧!

教師讀書徵文3

暑假,學校分給每位老師一本書,我讀的書是《在與眾不同的教室裏》。

下面是我讀此書的心得:

此書介紹了8位美國當代名師的精神檔案,他們工作起來都是兢兢業業,全身心投入工作,並且,每位名師都有各自的風格,8位名師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他們有用不完的智慧和驚人的創造力,為他們各自的教育教學工作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這8位名師中,讓我感受最深的當數號稱“美國最好的老師”萊福·艾斯奎斯。

當一名教師傾其精力、美德與創造力時,他能為學生做什麼?如果知道美國傳奇教師萊福。艾斯奎斯的故事,你就有了答案。在美國眾多的名師中,很難有人如萊福。艾斯奎斯一般給人震撼與驚歎——他在同一所學校聽同一間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學生長達20多年,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給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計其數。他就是一個人在最小的空間裏創造出最大的奇蹟的名師。

他每天工作12小時,除了完成學校規定的課程外,他還主動教學生高等數學,讓學生閲讀原版文學名著,給學生排練《莎士比亞》戲劇,甚至在課間教學生彈吉他、打籃球和棒球!他總是把一天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

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學校的行政老師,他們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往往是不分8小時工作時段的,8小時之外,他們同樣做着學校裏的千頭萬緒的事情。寒暑假和雙休日對老師們來説是最好的休息時間,可是對他們來説,卻是最好的幹工作的時間。我在暑假,經常來學校鍛鍊身體,看到學校行政和部分老師,幾乎是天天來校工作,尤其是我們的陳校長,在暑假裏他是每天必到的,每天都有幹不完的工作,而且他是來得早,回得晚。真的是超強付出,同書裏的美國名師萊福。艾斯奎斯是一樣的!學校行政這麼超付出的工作電影,他們不分時間的默默付出,是為了學校的明天更美好,為了保證開學後教師能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為了學生在新學期裏能更好地學習與成長。他們是我們廣大教師學習的好榜樣,我想,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如果能有超強的付出,有這種爭分奪秒的時間觀,我們肯定能做出更多的成績來的。正如艾斯奎斯所説的“成功無捷徑”、“卓越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的”。

艾斯奎斯曾經“頭髮着火還在教”!在一堂化學課上,一個學生點不着酒精燈,其它同學都要求進行下一步實驗,艾斯奎斯不想把她落下,親自幫她點,但無意中把自己的頭髮給點燃了,要不是孩子們叫了起來,艾斯奎斯還不知道。他説,“雖然這樣很可笑,但我真的認為,作為一名教師,我的大方向是對的——孩子們是你唯一操心的,其他任何事都必須忽略。”這讓我更進一步明白了做教師的意義,教師要真正熱愛你的學生,就作文要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要放下教師的架子,而不是走過場,假惺惺地説要幫學生,心裏卻不太情願。我們只有源自內心地幫助學生,努力達到象艾斯奎斯這樣的境界,這樣,我們將會是真正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的,也會成為一名極其優秀的、學生都喜愛的好老師。

艾斯奎斯説:“在小學階段,對兒童發展最關鍵的因素是各年級的教師”,因為他們在小學階段跟老師相處的時間是最多的,甚至超過了家長。所以,為了兒童最好地成長,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起着最好的、最關鍵的作用。教師應該提升自身素質,同時要加強職業操守,全身心地工作,發揮各自的崗位作用,為教育事業多多奉獻出自身力量。

教師讀書徵文4

假期是一個自我增值的時間,而讀書是自我增值最簡單的方式。放假前我在網上訂購了基本關於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爭取在假期中再為自己充充電,看看人家是怎樣教學的。

這幾天,我讀了《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一書中的鉛幾個部分:老師的自白、最佳師表、最差師表和恰當的交流。在這幾個部分中我瞭解了一些年輕教師對教師這個工作崗位的看法以及對學生的看法,在他們的看法中,我也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但都是一些處理不當地方的影子。我瞭解到了最佳師表是什麼樣子的,最差師表又是什麼樣子的。這幾個部分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應該如何與學生交流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為老師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應該就事論事,而不是攻擊孩子的品行。舉個書中的例子:一個孩子忘了把書還給圖書館。就事論事老師説道:“你借的.書已經過期了了,應該還到圖書館去。”攻擊孩子品行的老師卻説:“你太不負責任了!你總是拖拖拉拉而且健忘。你為什麼不把書還到圖書館去?”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會怎麼樣的?也許看到學生的這種情況我會很生氣,進而會像攻擊孩子品行的老師那樣説,結果可能學生立刻把書還回去了,但是心裏很怨恨老師,導致學生還會出現類似的錯誤。而就事論事老師針對這一事情讓學生意識到事情的根本所在,讓學生自己主動還書還感謝老師的理解,不但解決了問題還避免類似事情的發生。所以作為老師對待學生所犯的錯誤我們要遵循就事論事的基本原則。

作為老師,生氣也應該有藝術。在教學管理活動中,面對擁擠的課堂,學生無休止的提問,還有突發的一些事件,老師不可避免地會碰到令人生氣的情況。遇到生氣的情況老師也應該清楚自己的情感並尊重他們。當然了,老師不是聖人,也不可能時常保持耐心。書中告訴我們老師也可以不必時時保持耐心,但必須始終值得信賴。聰明的老師並不懼怕自己憤怒的情感,因為他懂得如何表達憤怒而不造成傷害。他知道生氣的藝術在於不侮辱別人生氣的時候,聰明的老師也會表現得真實。他描述他所看見的,他所感受的以及他所期望的。他只是就事論事,而不是進行人身攻擊。書中所説告訴當想要生氣的時候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説出來的話要讓孩子信賴,真正解決問題。當老師生氣的時候,孩子一般都會集中注意力,洗耳恭聽,所以這個時候老師應該學會用豐富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憤怒,讓孩子知道老師生氣了而且又沒有攻擊學生的品行。

作為老師要善於邀請學生合作,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的敵意。減少敵意的方法之一是讓孩子自己決定他在學校裏的事務。當遇到事情時,老師要善於與學生交流,在交流時當老師傳達出對學生的尊重並且維護了孩子的自尊時,孩子的敵意就會減少。減少敵意的另一種方法是象徵性地答應實際上並不能做到的事情。用上“我真希望”或者是“但願”這樣的詞語即使做不到學生也會認為老師理解學生,這樣還能鼓勵孩子們自我約束和互相幫助。老師不能只通過施加壓力迫使孩子合作,也不能通過到的説教來促使孩子服從。要邀請孩子合作,與其改變他們的想法,不如改善他們的情緒。

老師與學生交流是存在一定一定藝術的,這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學習,還要自己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去摸索。通過讀這幾部分的內容,我也發現了自己與學生交流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讀過書之後我會好好反思的,爭取在交流藝術上有所提升。

教師讀書徵文5

書是知識的海洋,讀書對每個人來説都非常重要,它甚至可以影響人的一生。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品德,提升一個人的思想,鑄造一個人的靈魂。通過讀書,讓我們學會了本領,掌握了技能,得以在這個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資本,通過讀書,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情懷。堅持讀書是教師最起碼的職業底線。尤其是處在這樣一個學習社會化的時代,只有讀書,才能不斷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促進專業發展,超出“匠”的侷限。

讀書,能夠促進教師的精神生長。人,最可怕的是靈魂空虛和精神萎縮。由於生存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説,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這種“更可悲”狀況的最可行的辦法唯有讀書。

書籍會使教師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讀書,才能消除“職業倦怠”、生命衰微,使教師具有充實的靈魂和不斷生長的精神。書籍中,那些大師充滿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語,超脱的情懷,會使我們變得特別開闊、靈動、開放、樂觀、曠達。一個對書籍敬而遠之的人,不管他怎樣刻意包裝,總是難以瀟灑起來的,惟有經過書卷的浸潤,才有可能超越自我、發展自我。當我們獨處的時候,享受讀書的樂趣;當我們交往的時候享受讀書帶來的文雅和氣度;當我們創造教學生活和生命的時候享受讀書而獲得的魅力。這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奇異的感覺:書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靈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蘇霍姆林斯基説過:“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説,一個教育家的成長曆史,就是他的讀書的歷史。教師作為傳承文化的使者,必須伴隨着讀書而發展而超越自我。

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讀書是課改的需要。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尖鋭而有力的挑戰。新課程不再像傳統課程那樣統一機械、墨守成規,很少變通,而是具有許多不確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價值取向,決定了教學目標和結果的不確定性;個別化教學決定了教學對象的不確定性;綜合性的加大決定了教學內容的不確定;師生共同探討新知決定了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教師作為課程具有的自主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不確定性;……教學的多樣性、變動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個嫻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學設計者、決策者、支配者、智者、專業知識的發展者和創造者。

不讀書,就不知道當今教育觀念變化之大,教育形勢發展之快,也不知道自己的教學觀念落後到什麼地步,自己過去的教學是多麼可悲、可笑。只要一讀,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心裏就會敞亮多了。

要讀教育改革的理論,讀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總結,讀哲學,讀文學,讀歷史,讀科學……在與大師、優秀教師的對話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將讀與思,讀與教,讀與研等結合起來。

書讀多了,認識提高了,實踐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滿着創造的神奇。教育需要知識淵博的教師,教育要培養出智慧的人材,而只有知識淵博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智慧的學生。

讓書的精髓融入我們的生活、融入我們的生命,讓我們的生命之花開得更加絢麗多彩、富有活力,那就讓我們多讀書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zhengwen/wd9oo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