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徵文 >

身邊的消防安全徵文500字(精選10篇)

身邊的消防安全徵文500字(精選10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徵文吧,藉助徵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怎麼寫徵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身邊的消防安全徵文500字(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身邊的消防安全徵文500字(精選10篇)

身邊的消防安全徵文1

火,一種讓人愛又讓人恨的東西。讓人愛,因為它無私地給人們帶來光明;讓人恨,因為它能吞噬人的生命。

很多人對消防安全的意識還不夠。我想説,火是危險的,只要你稍稍鬆懈,他就會時刻威脅到你的生命。你們還記得四川涼山木裏縣的森林火災嗎?就是這一場大火,奪走了27名森林消防員和3名地方幹部羣眾的生命。這兒27名消防員中有一名80後、24名90後、兩名00後!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永遠定格在了熊熊大火中。雖然這是因為風力的突變導致山火爆燃,但同樣需要明確的是,面對這麼多消防員的犧牲,大部分火災,是不是因為國人對消防意識的冷漠造成的呢?

家中的電源老化起火,原本這只是一點點的小火,卻因為自己對消防的認知不全,從而導致做出錯誤的做法,不得不撥打119求助。這樣一折騰,不僅自己造成了重大的損失,還可能使無辜的消防員喪命。這難道不是害人害己嗎?所以,請大家不要在對消防的安全意識一片空白啦!

一次,因為爺爺和他的孫女一起看電視。看了一會兒,電視發熱並着火。爺爺嚇得把廚房裏的一桶水撲了上去,誰知,火變得更旺了,把他的孫女給燒傷了,最後,消防員趕來撲火,孫女被嚴重燒傷,在醫院搶救無效去世,家也被燒的一片狼藉。你看,一台電視着火,就使一個家庭破滅。

生命是無價的,每一個慘痛的案例都值得我們反思。我們應該積極學習消防安全,讓消防安全伴我行!

身邊的消防安全徵文2

火,是人類文明的象徵。火的出現,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它讓我們在黑夜裏擁有了光明,在嚴寒裏擁有了温暖。現代社會裏的人們的生活一天也離不開火。

就在2013年1月30日20時至31日凌晨1時,全國共發生火災1047起,死亡10人。公安消防部門接警出動5452次,出動消防車輛11003輛,警力61107人,這些數字着實讓我吃了一驚!它們再次敲響了我們心中的警鐘,而這些火災,大部分是由於人們疏於防範。而葬身與火海的人,是因為他們不懂得自救!因此,我認為消防安全很重要。如今,許多人對此覺得無關緊要,這是多麼危險啊!其實,懂得如何從火場中逃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也許就不會遺憾終生了。

有人由於煤氣爆炸,線路故障等各種原因發生火災,造成了財產的損害和人員的傷亡。但是,如果這些人懂得消防安全,也許結果就不會是這樣了。當你被困在火中時,你最好用一條濕毛巾捂住口鼻。因為在火場,有很多人不是被火燒死的,而是被煙燻死的,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能有效防止煙燻。你必須知道消防電話119,這時你要馬上打給消防部隊求救。當救護人員還未到達火場之前,你要自己尋找出路。如果門把着了火,不能從門口出去可以從窗户出去。若住在比較高的地方,切記不要盲目跳樓,如果在比較低的地方可以用長繩或撕成長條的牀單緊緊的系在窗架上,然後順着它穩穩的爬下去,安全地脱離危險。

“禍在一瞬,防在平時”,消防安全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做好防火工作,學習消防知識,以避免火災的發生吧!

身邊的消防安全徵文3

消防安全時時刻刻都在我們的身邊,提醒着我們許多該注意的事項,如:小學生不能玩火、大人抽完煙要立即熄滅,不能直接扔、不能在爐火邊烤衣服等等。當然,我們的學校也很重視學生們對消防的意識和了解,所以在每年的消防日都會讓我們做一次逃生演練。

還記得上一次的.逃生演練,我們正趴在桌子上聽着老師講着一些關於消防知識和我們逃生演練時要注意的事項,這是,突然響起了一陣刺耳的逃生警報,就如同冷清的天空中突然劃過了一道響亮的閃電,我們訊速地站起來,一窩蜂地衝出了教室,捂着口鼻,彎着腰,爭分奪秒地下樓梯,彷彿真正地發生了火災,而有的同學卻很不正經,把演練當做兒戲看侍,在樓梯口上嘻嘻哈哈、打打鬧鬧、推推搡搡,一會兒便跟丟班級,還有的同學很興奮,尖叫着,瘋狂地奔跑着,但我卻清楚地明白不能學習他們的壞行為,所以我就把演習當做是真的一樣,珍惜着每次機會,因為危險常常在我們不經意的時候悄悄發生,好好演習,就等於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我們穿過了煙霧彈,集合到了操場,老師告訴我們這次逃生演習只用了一分多鐘,並趁此機會又給我們講解了更多更廣的消防知識和我們這次演習中沒有做到的各種缺點,下次應該怎麼做之類的話。我也認真地聽着,知道這是逃生的重點,一定要了解。

通過了這次演習,使我更加了解到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我也覺得在家裏也要自己舉行一下逃生演練,記一下時間,爭取每次效率更高。去任何公共場所時也要注意觀察緊急逃生路線的標牌,免得萬一真的發生火災的話就不會找不到方向了!

總之,生命是自己的,遇到火災一定不能慌張,鎮定一些!還要學會保護自己哦!

身邊的消防安全徵文4

俗話説“水火無情”!這一點兒也不假。多少慘痛的教訓證明,大多數火災是在不經意間發生的。

2007年,發生在我市楊家莊鄉的“11·28”煙花爆炸事故,就是由於現場作業人員不按規定穿防靜電鞋,形成靜電積聚,最終釀成了11死8傷的慘劇。還有某市在一起火災事故的撲救中,儘管消防人員及時趕到,卻找不到消防栓在什麼地方?因為施工時在消防栓外面包了一個壁廚,外面還有一道死死鎖着的大門,所以後果可想而知。

還有在火災中傷亡的人員,大多數是因逃生困難:或被煙氣窒息、或被迫跳樓、或被火焚燒造成的。那麼發生火災時,我們應該如何自救呢?首先撥打119求救。如果樓梯已經着火,火勢尚不猛烈,可用濕棉被、濕毛毯裹在身上,從火中衝出去;如果火勢很猛,則應另尋其它逃生途徑:如利用陽台滑向下一層、從屋頂逃生或順着水管等滑向地面;如果沒有逃生之路,則可退居室內,關閉門窗,並向門窗灑水,或用濕碎布等塞住門縫,以延緩火勢的蔓延;如果火勢逼近,也不要倉促跳樓,可在窗户上繫上繩子,或撕扯牀單等連接起來,順着繩子滑下。

“有禁不止”害死人,絕非危言聳聽。令行禁止,方可防患於未然。希望同學們自覺學習和掌握消防知識,自覺宣傳防火工作,自覺遵守各項防火制度,積極參與消防工作,形成“人人關心消防、處處注意防火”的局面,從而根本上減少或避免火災事故的發生。

身邊的消防安全徵文5

當今,火災是世界各國人民所面臨的一個共同的災難性問題,它給人類社會造成了不少生命、財產的嚴重損失。隨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財富日益增加,火災損失上升及火災危害範圍擴大的總趨勢是客觀事實。據聯合國“世界火災統計中心”提供的資料介紹,發生火災的損失,美國不到7年翻一番,日本平均16年翻一番,中國平均12年翻一番。全世界每天發生火災1萬多起,造成數百人死亡。近幾年來,我國每年發生火災約4萬起,死亡2000多人,傷殘3000~4000人,每年火災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10多億元,給國家和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這大部分火災都是我們稍不注意而引起的。

12月12日浙江温州温富大廈發生火災。第一首時間趕赴現場的消防戰士金台國告訴記者,12日早上8時27分接到報警後,他和戰友們很快來到火災現場。先從正門組織強攻,因為裏面煙霧太大,温度太高,在請示領導後,轉從大廈的後門進入,搜救被困的羣眾。當時,整個大廈都瀰漫在煙霧中。

在整個救火期間,温州市消防部門共出動10箇中隊、33輛消防車、270餘名消防戰士參與緊急撲救。9時30分許,火勢得到控制;11時30分許,餘火被全部撲滅。浙江省安監局局長徐林告訴記者,火災起火點位於温富大廈一樓的朵朵鮮花店,火災產生的高温煙氣迅速上升至2層新藝苑舞廳,最終造成了21人遇難、2人受傷的重大火災事故。

身邊的消防安全徵文6

火災讓人觸目驚心了。火災往往都是在突然的情況下發生的,誰都有可能會碰上,而要在火災中安全求生,我們每一個人都得掌握基本的逃生常識。在這裏,我們簡單的教您幾招。當火災發生時,我們要隨機應變,學會利用現場的物質保護自己的生命。

在火勢不大的情況下,可以用簡易的滅火器材先控制火勢,如果是電器着火,要在關閉電源之後才能潑水。要是油鍋着火,千萬不要潑水,直接蓋上鍋蓋讓火窒息。着火的是燃氣罐,就必須馬上用浸濕的衣物捂蓋它,然後關閉閥門。

去公共場所娛樂,首先要向服務員瞭解安全出處,火勢襲來時不要貪戀財物,逃命要緊,在逃生過程中,要用潮濕的布料捂住鼻,口,儘量使身體貼近地面,這樣可以減少吸入有害氣體。

而一旦身上着火千萬不要驚慌,就地打滾就可以滅掉身上的火苗,一定要記住的是逃生時不要乘坐電梯。如果逃生線路被封鎖了,儘快躲到陽台、衞生間這些火勢、煙霧難以蔓延的地方進行自救,並且向外發出求救信號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幫助自己脱離險境。

雖然我們在這裏給大家介紹了幾種最簡單的防火常識,但通常,當人們身臨火災現場的時候,還會慌了神而手足無措。因此,防患於未然的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現在到年關了,每到這個時候火魔每時每刻都會盯着那些忽視消防安全的人,但願,布蘭卡酒廊的火災能夠真正給我們敲起警鐘,不要讓這樣的事件再發生在你的身上。畢竟重視安全是對自己負責,更對社會負責。

身邊的消防安全徵文7

消防安全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我們不注重消防安全的話,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但是如果遇到火災等危險的話,也不要慌張,要即及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然後設法逃走,如果來不及逃走,要到窗前大聲呼救。

就在上個星期天,我們小區附近有一家人家着火了。當時屋裏一共有4個人,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由於及時發現並逃出,沒有什麼事。這時屋裏只剩下兩個學生了,火勢還在不斷地蔓延,情況十分危急,於是圍觀羣眾立刻撥打了119。但由於地址不詳,消防隊員暫時還沒有趕到。被困的兩名學生他們在發現火災後及時用濕毛巾捂住了口鼻,並用毛巾堵住門縫,然後遠離煤氣等易燃物品,鎮靜地等待消防隊員,而且不斷想辦法自救。最終安全脱離險境。

那麼為什麼他們能脱離險境,而在其它火災發生時,就有許多人員遇難呢?因為這兩名學生在發生火災時臨危不亂,十分鎮靜,並且他們及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據不完全統計在發生火災時有80%的遇難者是被煙霧窒息而亡。其次他們遠離了煤氣等易燃物品,如果被困者靠近煤氣等易燃物品的話,那麼由於高温,煤氣等物品就很容易發生自爆,從而導致被困者受傷,甚至死亡。

我相信只要大家多瞭解一些消防安全知識,平時多注意防火,許多悲劇就可以避免了。我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做一個消防意識極高的小公民!

身邊的消防安全徵文8

每一天,我們總是把“消防安全”掛在口中,但是,你真的做到了嗎?“消防安全”雖然説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卻很難。有許多人,因為沒做到“消防安全”,而造成了慘重的代價。而我們織裏就有幾個這樣的事例。

在四年前,我正在讀一年級,就在我家附近的織裏中路上發生了火災。當時,我正準備去吃早餐,但是,當我看到在織裏中路燃燒的熊熊大火時,便把吃早餐的事給忘得一乾二淨了。在我的再三請求下,媽媽終於答應我去看熱鬧了。不一會兒,消防員叔叔便到了。在半個多小時的救火行動中,火勢終於小了下來。又過了一個多小時火終於停了,而被困在房子裏的人也被救了出來。當我看了這場“救火行動”後,我想:“如果我們沒有做到“消防安全”的話,不僅麻煩了消防員叔叔,還害了自己。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消防安全的工作。

其實,鎮長為了我們的安全,還特地派了一些人來檢查我們的“消防工作”。但是,有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只是在他們檢查的時候做好“消防工作”。這是很不應該的。

消防安全是什麼?消防安全是不在房間裏抽煙,是不玩火,不亂接電,等等。而這些你們做過嗎?不要只把消防安全掛在口中,而要去做。光説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説真把式。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做到消防安全,那麼,我們的家園將更美麗!

身邊的消防安全徵文9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然而,火災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20xx年3月16日上午,中央美院位於南湖公園內的學生宿舍發生大火,兩層樓的學生簡易宿舍起火,濃煙滾滾,籠罩在美院上空,後來由於消防隊員及時趕到,40分鐘消滅了大火。還有20xx年11月14日早晨6時,上海商學院徐匯校區宿舍樓602女生寢室失火。慌亂中門打不開,因室內火勢過大,一位女大學生跳樓,另三位也跟着跳,不幸身亡……這些例子足以證明,火災一旦發生,就難逃厄運。

所以我們要竭力阻止它發生。

火災真是時刻都存在我們生活當中,一點小小的火星也許一不小心就會釀成火災。所以,作為小學生,我們要認識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掌握火災發生後一些自救的方法,預防火災的發生,讓我們一起記住火場逃生十三決:。

1、逃生預演,臨危不亂。

2、熟悉環境,暗記出口。

3、撲滅小火,惠及他人。

4、保持鎮靜,明辨方向,迅速撤離……記住了這些,火場上就心裏有底了。同時還要記住火警電話:119。

實際上火災其實並不可怕,但是它的可怕在於人心,遇到災害不要害怕。火災又源於人們的一時大意,才會造成火災的出現讓我們共同珍愛自己的生命,共享明天升起的那一輪太陽!

身邊的消防安全徵文10

火是人類最偉大的發現之一。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火,但是如果用火不當,火就像一個惡魔,吞噬人類的生命和財產。所以説它就像一把“雙刃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小心謹慎地用火。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造美好的家園。下面我來講一個親身經歷的教訓。

還是我五歲那年。我一個人在房間裏玩,無意之間看到了一個打火機,我學着爸爸的樣子使勁按了幾下,“咔嚓”一聲,沒想到竟然被我給點着了,差點燒到我的手,我非常害怕。便把燃燒着的打火機扔進了垃圾桶,沒想到垃圾桶也燒起來了。我迅速把爸爸媽媽扯進房間。爸爸媽媽一進門便嚇得目瞪口呆,立即拿來了一盆清水,把燃燒的垃圾桶撲滅了。這下我才鬆了口氣,後來爸爸媽媽嚴肅地批評了我,告訴我:如果不及時撲滅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因為,火不斷地蔓延,會把整棟樓化為灰燼。並告誡我以後再也不能犯同樣的錯誤了。從那一刻起我就明白了:不是任何東西都可以拿來玩,特別是火這一類危險物品,千萬不能隨便玩弄。否則,失去的將是寶貴的生命。

隨着年齡的慢慢增長,我瞭解了更多的消防知識,也更加明白了“水火無情”的道理。一但遇到着火,千萬不要慌張,一定要保持冷靜鎮定,最好早報警,牢記火警電話“119”,報警時講清楚地址。起火原因等;決不能貪戀財物。首先要逃跑或找大人;逃跑時應用濕毛巾捂住鼻子,以免中毒;同樣也要嚴守秩序,不能爭先恐後,互相擁擠,自相踩踏,以免發生不該發生的悲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zhengwen/gq737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