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徵文 >

師德主題教育徵文範文2000字

師德主題教育徵文範文2000字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徵文都不陌生吧,徵文的主要目的是宣傳與教育,內容選擇主要是頌揚和體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徵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師德主題教育徵文範文20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師德主題教育徵文範文2000字

師德主題教育徵文1

秋風,送走一個個最熱的時候酷暑、料峭,帶來一縷縷馨風花香。冬季催人衰朽,年月留下木年輪。轉瞬間,我已變成主持人任隊伍中的一名“老兵”。可回首舊事,留在背後的,是一串子永恆變成歷史的腳跡。清楚的、依稀的、幼稚的、成熟的,和着期望,和着血汗,和着福祉,更和着眼淚。

一、“小灶”中給與關懷愛護

瑾豪是一名問題學生,講課或聽課愛説一點不着天空的“令人吃驚之語”,下課總喜歡玩危險性遊戲,作業更是拖拖拉拉,做了也是龍飛鳳舞,績效在班裏歸屬墊底的那種。課任老師和同學們曾繼續不停一次的向我反映過她的問題,我也以前莊嚴地斥責過他,可杯水車薪,每每好不成幾天就原型完全暴露,而家長對此是束身無策,大部分數時刻索性不管不問。可有一天,其它同學已經放學了,我也正準備最終一遍到各處觀察年級後就回家。但在樓梯拐角處,我看見了正默默留淚的他。和旁邊兒的同學詢問後才曉得,他的一門考試又掛起了“紅燈”,為此,課任老師狠狠地斥責了他一頓。聽完後,我的心禁不住一顫,時過不久,我沒察覺間已經把他看作一個頑固不化的“冥童”,可其實,他實在是這麼嗎?想至此,我抓緊時機跨前一步,用手用力小輕地扶摸着他的頭。一仰頭看見我,他哭得更利害了,到最終竟至是泣不了聲了。我柔聲地勸着他,極力追求撫慰他激動的情緒。片刻,他慢慢沒有不安下來了。看見他此時最迷離恍惚,我上緊乘勝追打,輕聲問他:“你信任老師嗎?”親眼看到到我眼神兒裏的關心,他關緊地點了一下子頭。“那老師甘於給你開小灶,和你一塊兒進步提高,你願意合適我嗎?”這時,他眼中的迷離恍惚,甚至於還有些不信任又一次顯露出來了,我用飽含激勵的視線回答了他。這下,他信任了,眼中也顯露出來了不同的神氣光采,我們一塊兒笑了。果不其然,次日,他講課或聽課安穩平靜了很多,課下竟還拿着課壓根兒問我了,而從這個時候起每日放學在這以後的“開小灶”他更是如約蒞臨。從那往後,聽見關於他的斥責聲少了,績效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尤其是語文績效。

蘇姆林斯基説過:“教育技能的所有神祕也就是怎麼樣熱烈地愛孩童。”愛生是教員的應盡的職責,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員的愛是教育學生的“能量物質”、“反應劑”。愛可以變成開啟學生心扉的一把鑰匙,變成點燃學生心魄的一堆火苗。教員越熱烈地愛學生,越能獲得學生的敬愛,師生間的真摯情意越具備猛烈的感染效用。這是一種無聲的指示,無言的教育,我愛我的學生,所以我衷心地去幫忙他,去甘心情願地去給他開小灶,讓學生在和我的接觸中感覺到我對他的關切,在進步提高中體驗領會到我對他的愛。這種教育比語言更深刻,比書本兒更直接,並將永恆印在學生的心中。

二、“微笑”中情意共鳴

教育的過程是師生之間不斷交流的過程,既有各種信息的散發和反饋,又有情意的互相交流。要求我們既要有教員的尊嚴,又要盡力儘量形成自身的內聚力和讓學生指向教育者的向心思。用對學生的誠心誠意之愛和真摯情意,引動學生心理認同和情意共鳴。

眾多人在提到教員時,總會與“莊嚴”、“不隨便言笑”結合在一塊兒。實際上,“微笑”的力氣才是沒有窮盡的。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説過:“孩子們遊學的慾念是由教員激散發來的,如果它們是柔和的,是循循善誘的,無須粗野的方法去使學生不親近它們,而用仁愛的情誼與言語去吸引它們;如果它們和藹地看待它們的學生,它們就容易獲得學生的好感,學生來就有寧可進學院而不願稽留在家裏了。”每日給學生絢爛的微笑,會讓學生的身體和精神覺得舒暢,智能獲得進展。中國有句諺語:“誰也説不清哪塊彩雲會降雨。”而我卻信任我的每塊“彩雲”都會“降雨”。由於,我領有一種特別的教育手眼――微笑。

我們班有個學生,剛着手每日的作業老是愛拖着不做,因為這個考試績效老是還不如人意。怎麼辦呢?訓一通吧,不可以!我試着尋覓他的長處,最後結果發覺他這私人還真有不少長處:譬如,愛勞動,每每講堂裏的地板髒了,他老是毛遂自薦地去幫忙值日生清理。額外他十分懂禮貌,每每見了老師總會笑吟吟地打招呼。於是只要一發覺他做了好管閒事,我便在晨會課上公開讚美他,而後在課後再悄悄兒地地微笑着問他:“作業好了嗎?要抓緊一點兒喲!”他老是邊紅着臉邊搔着頭對我講:“還有一點兒點了。”我仍然笑着對他講:“等一下子我可是要來查的。”他從我的視線裏讀到達激勵,久而久之,找到達自身的價值,後來還變得在課上有決心發言,在這次的'期中考試中獲得了語文89分、算術82分的好績效。在學生獲得成功時,我會用微笑送去欣賞;在學生覺得遺失時,我會用微笑送去激勵;在學生犯錯時,我會用微笑送去優容。因為這個,我用微笑博得了學生的尊重和敬愛。我想説:微笑,是一把光亮四射閃光的金鑰匙,能開啟教育成功的大門,幫忙學生們茁壯生長。

師德主題教育徵文2

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世範。袁貴仁説:“教育系統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要為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我們所有的工作都要為人民服務,對學校來説,誰是人民?就是我們的學生。”為學生服務,以生為本,育人為本,教書育人,是我們的天職。教育作為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要為每一個孩子播種夢想,點燃夢想,最終實現夢想,把自己的夢和中國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職業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決定了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對事業的忠誠,決定了教師執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師德直接影響着學生們的成長,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就是一部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受益終生的。因此,針對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人民羣眾反映比較強烈的熱點或突出問題,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是極有必要的,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好書、育好人”是中國夢的渴求,要求每位老師能夠認真對待“教好書、育好人”的師德要求,自查、自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二、教師必須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他們在品德、智力、體質各方面都得到發展。教育,首先應該是温暖的,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愛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多的熱情,對其各方面給予關注,愛將教學中存在的師生的“我”與“你”的關係,變成了“我們”的關係。愛使教師與學生相互依存中達到心靈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歡樂,分擔挫折的煩惱。和諧的師生關係,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強勁動力。愛學生是衡量一個教師師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一個層面。“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為基礎;“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恆;“愛”要面向全體學生。“金鳳凰”固然可愛,而“醜小鴨”更需要陽光,多給他們一份愛心,一聲讚美,一個微笑,少一些説教。

三、教師要學無止境,教書育人是一項十分嚴肅的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也不能敷衍馬虎,這就要求教師在不斷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的前提下,不斷學習,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斷的“活水”。因此,教師應當勤奮學習,走在時代和學生髮展的前頭。教師擔負着教書育人的重任,是從事精神產品生產的勞動者,必須要有真才實學。面對當今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技的飛躍,以及學生成長對“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挑戰,教師要強化“自育”意識,要勇於和勤於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質,要以科學的施教知識,深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等方面的知識,把教育理論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學過程,使教育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高度完整地統一起來。

四、教師要為人師表,孔子説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重視學生的行為習慣,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業,先樹人。”學生時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家庭觀等形成階段,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他們的精神世界起着無聲無息的誘導作用,就好比一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因此,教師一定要用自己的模範作用,為學生樹起前進的旗幟,指明前進的方向,點燃他們心中的火種。教師不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學生所敬佩,還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況和行為表現,積極地影響教育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我們常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師每天都進行着大量的平凡瑣碎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備課、上課、管理班級……但是,我們應該立足現今,着眼未來,以苦為樂,甘於寂寞,勤勤懇懇。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教師是“燃燒的蠟燭,”教師是“人梯”……教師的工作就是奉獻,讓我們牢記學無止境,為人師表,讓我們用行動去播撒愛,讓我們用愛去培育心靈,讓我們站在學習落實中國夢的高度,在教育、教學的工作實踐中,提高自身的素質,讓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揮出不平凡的作用。

“中國夢”具有強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在前進道路上,雖然我們會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但我們如果都如“代表委員們用語言和行動給出的答案――實幹、實幹、再實幹!”,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用自己的淵博學識與人格魅力,影響和感召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受到公平、正義的教育,掌握豐富的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同心同德共築中國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zhengwen/778kn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