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寫作指導 >

新聞寫作方法(合集11篇)

新聞寫作方法(合集11篇)

新聞寫作方法1

(一)採訪是消息寫作的基礎

採訪不僅是消息寫作的基礎、也是所有新聞體(尤指新聞報道體裁)寫作的前題和基礎。要寫消息,要寫出好的、有新聞價值的消息,首先要求記者深入細緻地採訪,佔有豐富、典型而真實的材料。這就要求記者要有較強的新聞敏感,善於獲取新聞線索,掌握基本的採訪方式、方法,有熟練的採訪技巧。要求記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實踐中去,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上天”有路,“入地”有門,巧問詳聽,勤記細想,在有限的時間地進行成功的採訪,為消息寫作做好準備、打下基礎。 採訪和寫作的關係非常密切。看起來是先有采訪、後有寫作,前者是認識實際的過程,後者是反映實際的過程,而實際上,採訪能力強自然有助於寫作效率的提高,而寫作能力強,則可做到在採訪中心中有數、心裏有底、針對性強,從而提高採訪的效率。

(二)消息的結構 消息的結構通常指兩個方面的意思。

一是指消息的構成,即一篇消息稿內容上的結構成分,一般由標題、消息頭、導語、主體、背景、結尾幾部分組成。

二是指消息的結構形式,即作者對已過濾的新聞材料進行總體性安排或佈局的方式。

消息的結構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倒金字塔式結構 倒金字塔式結構是一種頭重腳輕,虎頭蛇尾式的結構,它把最重要的材料放在篇首,最不重要的材料放在篇末,從導語至結尾按重要性程度遞減的順序來組織安排新聞材料。它的主要特點是:

(1)打破了記敍事件的常規,在材料的時間特徵上,往往呈現以下公式:

首先是“總體性倒敍”。即將最後結果或後發生的卻富有吸引力的材料,置於篇首。

其次是“局部性倒敍”(即“倒敍中的順敍”)。即在局部性倒敍中又用順敍説明過去一段時間內,“開始如何,後來又如何”。

最後是“總體性順敍”。即“現在正在如何,進一步又如何”。

(2)它按重要性程度來安排材料,決定段落層次的順序。常呈現為“重要”、“次重要”、“次要”、“更次要”、“補充”、“進一步交待性材料”的順序。

(3)它的導語常是直敍型的部分要素導語,它包含了最重要的事實,又往往具有相對獨立性,可獨立成章,變成“簡明新聞”或“一句話新聞”。

(4)對事件過程的敍述往往較簡略,每段文字都很簡要。

倒金字塔式結構便於受眾迅速掌握全篇之精華,滿足受眾儘快獲取最新消息之需求;便於記者迅速報道新聞,將最重要的新聞事實,最先發出去;便於編輯選稿、分稿、組版、刪節,如在版面不夠時,可從後往前刪,無須重新調整段落。但它也易於造成程式化、單一化的毛病,而且,它比較適宜寫時效性強、事件單一的突發性新聞,而用它來寫非事件性新聞、富有人情味、故事情強的新聞,就不太適合。

例如:

中新社北京九月五日電 中國中青年新聞工作者的最高獎“範長江新聞獎”從今年開始進行評獎,以後每兩年評選一次。 記者從中國記協和範長江新聞獎基金會今天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凡在評選年度不超過55歲的中青年專業新聞工作者均可參加評選。評選範圍包括正式批准登記的報紙、通訊社、廣播電台、新聞時事類刊物和新聞電影等單位的新聞編輯、記者、播音員(包括節目主持人)以及從事新聞理論研究、新聞教育的專業人員。

首屆“範長江新聞獎”最多評選採編人員10名,是否設提名獎待定。評選結果將在明年第一季度公佈。

據悉,海外新聞工作者參加評選的辦法另行擬定。 範長江新聞獎基金會主席、新華社社長穆青任評選委員會主任。評選委員會由新聞界專家和知名人士組成。

新聞寫作方法2

會議類新聞通稿在高校各類通稿中結構最嚴謹,語言邏輯要求最高的一類。這種新聞稿要求作者要將會議精神融入到稿件中。

這一類新聞稿的結構一般是:第一段,寫好導語,點明與會人員、主持人;第二段,提煉領導講話、嘉賓發言的主要內容;第三段,理清會議的程序;第四段,介紹會議舉辦的背景或者舉辦該會議的意義。

寫這類新聞稿時,必須注意一下幾點:

1、標題要恰當,符合會議的規格

校園內的會議很多,類型也很雜。參與對象很不固定,有的會議純粹是幾名學生的會議,有的是學生幹部的座談會,還有的是黨政機關的會議,比較少見的是黨代會、團代會、教代會之類的牽涉面比較廣泛的會議。不同的會議,寫的通訊稿不同,首先就體現在標題上,會議的標題要儘量符合會議的規格。比如上次有一篇關於EOC學員學習黨代會精神的通稿,初稿的標題為“我校召開‘EOC世紀精英學校學習校第六次黨代會精神座談會’”,這個標題表述上並沒有錯誤,但對於校內通訊稿來説,這個標題有點名不副實了。

這個座談會是校團委、校學生會組織召開的學生幹部座談會,雖然很重要,但用“我校召開”似乎還不準確。後來,我建議改成“校學生會舉行‘EOC世紀精英學校學習校第六次黨代會精神座談會’”,我還是斟酌再三,因為未能體現校團委的作用。最後,領導的意見是修改成“EOC世紀精英學校舉行‘學習第六次黨代會精神座談會’”,因為EOC是校團委、校學生會舉辦的活動,以此為主語,就很好地突出了這兩者,又使標題不會言過其實。

2、導語中要體現會議的名稱、舉辦的地點等要素的全稱

導語是全文中最直接、最集中體現會議情況的話語,導語寫得好,通訊稿要表達的內容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了。所以,寫導語的時候不能過於省略,而必須正式一點,要把會議全稱、舉辦地點等要素寫清楚。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志願者座談會”,這是會議的全稱,漏掉一個字都不行。會場橫幅上的會議名稱是如此,新聞中就應該這樣體現,這是客觀性的一個體現。而舉辦的地點則要寫清楚明白,比如“我校旗山校區大學生素質拓展中心”,這要寫明、寫全,不能為圖省事而去掉“大學生”,雖然大家都知道所説的是什麼地方,但是作為在正式的文體中,交代清楚是必須的。

3、寫清出席的領導姓名、職稱,注意領導的排序問題

會議一般都有領導參加,而且領導是會議的重點內容,因此在新聞稿中對出席的領導進行簡要的介紹是必不可少的。介紹出席的領導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寫清楚領導的職位,而且職位要在姓名之前,如“我校副校長xxxx”是常規用法,而不是“我校xxx副校長”。如果有多個領導出席的話,新聞中還存在介紹領導的先後問題,奉行的原則就是“來賓位於最前,綜合級別、資歷來排序”,像高校的會議,往往會邀請一些校外的領導出席,只要這些領導是各機關的主要負責人,那麼,校外領導就必須放在最前面,體現基本的禮儀。

如“省殘聯理事長陳震、副理事長李繼新,省委教育工委宣傳部部長林軒春,省體育局羣體處處長方大川,我校副校長遊小波,學工部(處)、校團委、校辦、文學院有關負責人出席了本次交流會。”但是,有時候,領導的排序不僅要按照級別,也要考慮到領導的資歷問題。例如,同樣是副校長,為什麼有的副校長一定要放在前面,而有的放在後面,這是因為各位副校長的資歷不同,有的副校長職稱較高,有的副校長任期較久,甚至有的副校長比較年長,這些都是領導排序需要注意的問題。

這一點更具典型的是學院領導的排序。在不同學院的新聞稿,同一職位的領導排序卻不一樣。例如,有的學院副院長在黨委副書記之前,而有的學院的副院長卻在黨委副書記之後,按照我們平常的經驗,副院長一般排在黨委副書記之後,但是在學院中,主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往往比副院長年輕許多,甚至有一部分的黨委副書記還是副院長的學生,所以,這一類情況需要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4、領導講話內容的提煉

在會議類新聞稿中,領導的講話內容最重要的。但我們又不能將領導講話的所有內容抄進新聞稿中,所以,我們要對這些講話內容進行提煉。提煉領導的講話內容要注意措辭,用詞簡練,要體現出層次感,一些理論方面的提法要準確,要提高理論的高度。領導講話都是很有邏輯性的,將各層次的內容用一兩句話提煉出來,再按順序組合,就能把領導的講話的精髓囊括了。

比如領導的致辭,一般分為三大部分的內容,首先是領導對出席會議的嘉賓、師生代表的歡迎;其次是簡要介紹會議的背景;最後是對與會的人員,一般是青年學生提出一些希望。

再比如領導的重要講話,一般分為四個部分,首先是肯定之前取得的成績;其次是概括召開本次會議的意義,再次是本次會議的主要內容的介紹,最後是對與會人員提出幾點關於認真貫徹會議精神的要求。

5、介紹會議的程序要有主次

領導講話結束後,要介紹整個會議的流程,會議上進行的活動可能有很多,這就要求作者要注意分清主次,跟會議主題聯繫緊密的重點介紹,而一些瑣碎的程序則少介紹或不介紹,如會議的討論環節、收看重要的視頻資料、表彰環節等都是比較重要的程序,而像分發、收取材料等環節則可略去。

6、描繪會場氣氛

會場的氣氛能夠讓讀者瞭解與會人員對召開此次會議的態度,瞭解會議的反響,奠定會議的基調,是宣傳會議的一個重要部分。一般情況下,會場氣氛往往是熱烈的,主要從與會人員的反應中獲得信息,如“xxx的講話引起了與會人員的激烈討論“、“全場掌聲不斷”等。

7、簡要概括舉辦會議的意義

新聞通訊稿的最後一段往往要簡短評論會議的意義,意義同樣要注意層次感。一般分成三個部分來寫會議的意義,首先是對培養青年學生的意義,其次是對職能部門自身建設的意義或者是對某項制度建設的意義,最後則是對學校整體建設的意義。

有時候,最後一段也可以不寫意義,而是例舉與會人員對該會議的反映,從他們的口中更能真切地體現會議的意義,如《海西青年志願者先進事蹟首場報告會在我校舉行》中的最後一段寫道:“與會大學生表示,將在這些志願者先進事蹟的鼓舞下,積極投身到志願服務的工作中,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昂首前進。”與會人員的反響比起空談意義又是來得顯得有説服力。

新聞寫作方法3

活動程序要分清主次

跟會議類的新聞稿一樣,在寫活動程序的時候要分清這些程序的主次,活動都有主體部分,主體部分才是報道的重點,就如一場晚會,節目的表演才是寫作的重點,而像現場的互動環節則是次要的,一般一句話帶過即可。再如,大型的音樂會,往往都分上下半場,有中場休息,如果我們把中場休息的情況也描寫進去,肯定會讓讀者厭煩,在新聞稿中就破壞了對整場音樂會的描寫基調。

新聞寫作方法4

(1)、散文式導語

導語寫作散文化,要求現實事件在記者筆下不直接進入導語,而是通過記者調動全部感官進行思維過濾和創造,將新聞信息用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

散文化導語寫法體現新聞的特定立場或情趣,使受眾在語言美和結構美中尋思新聞信息的價值,並通過受眾喜歡的文字,巧妙的形式悄悄流進或者撞擊受眾的心田。

新華社一則新聞《開發中國的風》的導語是這樣寫的:

“當清風吹起你的黑髮,你可曾想到風竟是我們取之不盡的能源呢?”

這則新聞報道的是國際能源專家聚集北京研發中國風能的情況,導語用散文筆觸,清新而有動感,頗具吸引力。

(2)、導語鏡頭化

鏡頭式導語就是向受眾展示一幅準確的、完整的有關新聞主題的畫面,讓受眾知道後面將要説哪些事情。要求記者以事實為基礎,也就是用真實事實説話,用客觀冷靜的白描和敍述向受眾刻畫事實現狀,就像用鏡頭去捕捉一個畫面一樣。

《中國青年報》一則學校門口開網吧的新聞導語是這樣的:

“簡簡單單的磚砌圍牆,屋頂靠幾根木頭支撐,塑料片、石棉瓦一蓋,簡陋的工棚搖身一變就成了網吧。4月17日中午,記者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縣贛江職業技術學院北門的馬路邊,找到了三家這樣的網吧,幾乎每個網吧都爆滿。”

這則新聞的開頭就是鏡頭式的,對現場進行了白描展現,通過可觀可感的現場情景,主動喚起受眾注意和思考。

(3)、導語故事化

這類導語的寫法,通常由引子引出一個個例子,淺顯而能輕而易舉的抓住受眾的閲讀胃口,然後轉入正文的深度解讀。

20xx年4月16日《參考消息》題為《中國村民奮戰在抗擊沙漠化最前線》的導語:

(據香港《南華早報》)村民張振庫站在河北省一座毫無生命氣息的山上一棵齊腰高的松樹旁,説,他的種樹工作每天的報酬差不多是40元。

現年52歲的萬泉縣農民張先生早晨7點鐘開始幹活,在日落前常常能夠種下十多棵樹。他説,與玉米地裏幹活相比,挖坑、護苗和澆水沒有多大不同,薪水也夠高,以致吸引了仍然住在村裏的大多數人蔘加。他説,他掙的錢比在北京一家餐館做女服務員的現年20歲的女兒要多。

導語用了一個個例子,比較吸引人。

我們還發現,這種新聞報道的導語已經不是“新聞報道最前面的”第一段,而是前一部分,所以,它對導語概念在新的環境下的拓展給予了實踐觀照。

(4)、導語動態化

要使讀者產生非看下去的閲讀慾望,導語就要自覺帶給讀者一種輕鬆和動感。而動詞是最活躍,最富生命力的語言。導語動態化,更多的是通過受眾樂意並且欣賞的時尚動詞把導語包裝得充滿魅力,充分調動起受眾的眼球注意。

《光明日報》的一則新聞《北京民工“泡”書店》,導語如下:

“(本報訊北京電)在北京,民工在書店只看不買也受歡迎,北京的書店敞開大門任民工前來‘泡’個夠。”

短短三十餘字的導語中用了“敞開”、“泡”兩個動詞,形象而生動,表明北京書店對民工只看不買的寬容和熱情,意藴十足,一下子就抓住了讀者的眼球。

(5)、導語標題化(無導語式)

這種導語寫法或許是未來導語寫作中最為經典的寫法。

手機新聞是一句話新聞或者是超短新聞的電子化。

很多消閒性新聞都將會沿着受眾的訴求進行策劃,將會向着標題和導語“二合一”的方向發展,消息的核心信息全部由導語承擔,正文只是相關新聞信息的鏈接。

這樣可以節約版面,避免導語與標題在意義和內容上的重複,這也是當前網絡新聞報道最常用的形式。

主體——滿足受眾的需求

新聞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情節化,情節細節化是民生新聞在寫作上的要求之一,這使民生新聞在結構、情節、講述與描寫方面得到更充分的發揮;新聞事件和人物因素,分別被真實記錄、現場模擬、人物串接式講述,主持人現場採訪評説等形式加以綜合運用,突破了以往新聞對時間長短固定的框框,甚至跨越了歷史、資料運用上的一些界定。

1、故事化

“新聞故事化”是記者在新聞採寫中運用得越來越多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增強了新聞報道的客觀性與可讀性,使新聞報道充滿了趣味性和人情味,為新聞寫作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和方式。

相對於傳統新聞報道,故事化新聞具有以下敍事特色:

(1)、傳統新聞以事件為關注點,故事化新聞關注焦點是人;

(2)、傳統新聞較為關注事件結果,故事化新聞寫作更重視新聞事件的過程;

(3)、擅長展示生動傳神的生活細節,牢牢地吸引觀眾;

(4)、故事化新聞注重對現場的寫作,對話在新聞中成為主體,成為結構新聞、推進故事發展的支撐點:

(5)、傳統新聞注重按新聞事實的重要性來決定敍述的先後次序。故事化新聞則講究敍事結構,要求結構緊湊,以起伏跌宕的節奏變化和故事情節吸引觀眾。

有3種技巧故事化新聞:

(1)、現場描寫:依靠大量的細節和人物言行的描寫。

(2)、逸事回顧:在新聞的導語或文中使用逸事,利用過去發生的某件逸事,來講述現在的事件,往往是選擇那些能在讀者心目中產生懸念的故事。

(3)、事件敍述:如果是一件能激發讀者極大興趣的新聞事件,乾脆就直截了當地按照時間發生的順序講述故事。

2、人物化

在講故事時,應努力挖掘新聞事實中具有人性、人情的色彩因素,描述人的生存境遇,捕捉生動傳神的生活細節,展現人性的真善美,把情感因素融入理性思索中。

現在媒體流行的“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就是捕捉到了普通人身上閃躍着的人性光輝和生命活力,顯示了平淡中的偉大,瑣碎中的崇高,展示了一種人性的崇高美。

在選題理念上要關注悲歡沉浮,並注重“故事人物”的選題是否具有充滿懸念和衝突的事件,是否具有調查的空間,是否與公眾的利益息息相關,是否有等待揭示的真相;

在採訪寫作上要完整塑造人物,“故事人物”作為事件的當事人,一切言行、舉止都在出現記者面前展開,也同時在讀者面前展開,因而必須全面,是其在自然生活中的真實再現;

在懸念結構要突出個性特徵,巧妙地運用懸念,在懸念中敍事,在懸念中對“故事人物”進行個性描繪,以抓住受眾眼球、展示“故事人物”性格特徵、揭示事實真相的又一重要手段;

在細節捕捉要體現人文關懷,善於挖掘新聞事實中具有人性、人情的因素,努力捕捉與“故事人物”相關的生動細節,並把情感因素融入理性思索中,即便是非常宏觀的選題,也能夠做到和“故事人物”、人類的命運聯繫起來,體現出最根本的人文關懷,從而使得“故事人物”愈加豐滿、新聞事件更為生動,對主題的詮釋也更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

在價值取向上要追求理性思考,正是因為有了對選題中“故事人物”的精心把握、全面敍述和個性描繪,使新聞在探尋事實真相過程中,處處透視着人倫精神和理性思考。

3、情節化

《現代漢語詞典》對情節的解釋是:“事情的變化或經過。”只有對結構的精細安排和佈局才能講好一個故事。古人作文講究“起承轉合”,實際上也就是新聞故事情節的安排。

(1)、起。“起”,指文章的開頭,主要有原因起和結果起兩種。原因“起”一般先介紹引子、提出疑問,這樣就能夠使觀眾產生懸念,緊緊抓住觀眾的眼球。結果“起”就是故事首先就交代結果,然後在探索事件發生的原因或背景,從而揭示出事件的社會意義。

(2)、承。“承”,即承上啟下或過度,在新聞中往往起到鋪墊的作用。

(3)、轉。“轉”指轉折,這時候新聞開始進入高潮。

(4)、合。“合”,指新聞的結局。結尾畫龍點睛,使主題得到深化,言有盡而意無窮。

4、細節化

情節細節化是指情節要落到實處和細節上去。精緻細微的細節描寫,可以成為一篇新聞報道的亮點,增強故事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形象化的細節也能畫龍點睛地傳達人物的本質特徵和呈現出事物的真實面貌。

曾獲得普利策新聞獎的美國記者富蘭克林説:一個好的故事應該藴含一系列情節、細節。

在形式類分上,新聞細節與文學細節一樣,分為外貌細節、行動細節、心理細節、語言細節和環境細節等。

細節猶如珍珠,鑲嵌到新聞裏能產生光澤、動感、形象,有利於克服新聞寫作一般化、概念化的毛病,使新聞更有説服力、感染力。那麼,在新聞中該怎麼樣寫好細節呢?

其一,根據新聞體裁的特點和寫作規律來處理。

消息寫作要求簡潔,寫細節也必須精當。因此,在消息中寫細節不能像通訊、特寫那樣展開,要惜墨,不要潑墨,從行文到選材都須下一番錘鍊的功夫。美國新聞學者肯?梅茨勒説過的話:“寫細節很容易收不住筆,細節敍述過多,會把整個報道寫得使人望文生厭。”

其二,從形象出發,化虛為實,是新聞中寫好細節的又一招。所謂從形象出發,化虛為實,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通過細節演化為具體生動的形象。

其三,用白描語言寫細節,最適合消息寫作的要求。白描系文字簡練單純,不加渲染烘托的寫作手法——魯迅先生謂之“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

新聞寫作方法5

描寫活動現場,一般採用總分式的段落寫法,重點突出活動的特色

只提活動程序的話,並不能算是新聞稿,因為活動的程序從策劃中就可以體現出來,我們的重點是 要描寫實際活動的現場情況。比如《迎接校第六次黨代會暨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專場演唱會》的新聞稿中,不僅僅將五個部分的表演曲目寫出來,更重要的是要寫出這些曲目表達了怎樣的主題,現場的藝術家是如何 表演的,現場的觀眾反應如何。同一個活動可能分在不同的現場進行,一個活動現場也可能分了幾部分進行,但能夠統一在一個活動中,其中肯定有一條主線,而這條主線便可作為該段落的總括句。

如《我校開展“歡度國慶,歌頌祖國” 大型遊園活動》新聞稿的主體部分第一句是“我校在旗山校區的共青團廣場、A區廣場、嘉樹園廣場、南區生活區和倉山校區物光籃球場等處開展遊園活動,吸引了廣大師生踴躍參加。”首先概括了遊園活動的情況,接着按照總分句中的地點分別敍述遊園活動的情況,整個段落顯得邏輯嚴密、自然緊湊,將整個活動現場描 寫得井井有條,錯落有致。而且,在描寫活動的現場時,我們要注意突出活動的特色,要將活動的整個基調體現出來,比如一場歌頌青春、歌頌祖國的晚會,就要用“青春活動”“熱情洋溢”“激情滿懷”來描寫表演者的表現,還要突出台下觀眾反應的熱烈程度,像“博得了在場青年學生的熱烈掌聲”之類的描寫。

新聞寫作方法6

要根據新聞稿投放的媒體,確定新聞事件的主角

我們寫的新聞稿往往要投放到不同的媒體上,不同的媒體,不僅僅風格不一樣,連新聞稿中體現的活動的主角都有可能不一樣。這裏説的主要是校園內的通訊稿,校園內的通訊稿在報道校園活動的時候,就應該以校內的單位、個人為主角。比如一篇《傳播學院第四屆“傳播人形象節”隆重開幕》的新聞稿中,將傳播學院和福建廣電集團共同作為主角,這樣寫起來條理性差,而且還偏向於福建廣電集團,這如果是校外通稿無可厚非,但是作為校內通稿,我們要突出的應該是傳播學院,宣傳我們學校舉辦的有意義的活動,所以,在我的修改意見中,基本上每句話主語都是“傳播學院” 。

新聞寫作方法7

1、寫作時應多使用動詞,少使用形容詞,使文章生動起來。

2、寫作應先起標題後寫文,增強文章邏輯性。

3、交稿時必須有三重標題,以題代文。[注:指報紙,不適宜廣播電視新聞]

4、消息類稿件每個自然段字數不得超過100字,兩個句號,給讀者閲讀喘息的機會。[廣電新聞同理]

5、文章應多用動賓詞組,少用偏正詞組。

6、多用祈使句,少用敍述性語句。

7、消息以細節數量取勝,不追求細節的擴展,增強消息的信息量。

8、消息的結構是標題、導語、第一新聞事實、背景補充、第二新聞事實、事件後續事實。

9、消息應具有細節的動感,具有事實的簡潔清晰,具有信息的全面。

10、信息的篩選對於消息來説是非常重要的,而篩選的關鍵是在寫作之前;起好標題,標題是篩選信息的最好尺度。

11、標題是一個記者最高文字水平的體現。記者應多加強標題製作的能力。

12、標題是文章的廣告,要使文章引起讀者的閲讀欲。

13、採訪是全身心的採訪,而不僅僅是用嘴,視覺是消息動詞的來源,眼睛採訪是文章生動的重要手段。

14、多提封閉性問題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採訪效率,節省採訪時間。

15、重要採訪前必須有提問大綱,一次採訪的成功取決於採訪前的準備是否充分。

16、記者基本功之一是找人,記者手裏必須有一批人名單,要保證能在最短的時間、最迅速地找到最佳的採訪人選。

17、不要過分使用錄音機,錄音機應與筆記本一起使用,錄音機記錄關鍵的話語數據觀點,筆記本記錄被訪者的表述邏輯和被訪者的表情。分工協作才可能提高採訪效率。

18、採訪前記者必須心中有數,將最重要的問題放在最前面。爭取最大限度地縮短採訪時間,避免與被採訪者暢談。

19、讓文章生動起來的訣竅是多向被訪者提這樣的問題:比如;您能舉個例子嗎;這是不是像;將文章的內容引向自己相對熟悉領域。

20、要學會將複雜的問題分解成簡單的提問,不要期待被訪者會完整地理解你提出的問題。

21、學會滾動式採訪,第一個被訪者所談到的內容,要成為下一個被訪者的提問,滾動式採訪將使你成為一個受到別人尊敬的採訪者。

22、在專家面前不要裝行家,虛心是贏得專家尊敬的唯一途徑。

23、多做深度報道,每一篇報道都將使你向專家型記者邁進一步。

24、採訪批評性報道、爭議性報道,必須採訪當事人雙方,以示客觀公正。

25、電話採訪目前被大量運用,但是此種採訪方式也有弊病,電話採訪不能視覺參與,不能確定被訪者的確切身份。因此,在使用時必須慎重。電話反打是確定被訪者身份的方法;通過電話讓被訪者描述現場細節是獲得現場感的途徑。作為記者,現場仍是追求的第一原則。

新聞寫作方法8

活動意義要圍繞文化建設這一方向

舉辦活動一般就為了活躍校園的文化,所以,在談及活動意義的時候,要以校園文化建設為主線,有層次地概括活動的意義。一般也分成三個層次。首先是對提高青年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其次是對活動主 題本身的.意義,如“紀念改革開放三十週年之詩歌朗誦賽”的意義就有一條是“使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取得的輝煌成就更加深入人心”;最後是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如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等。

當然,並不是所有會議,所有活動都必須在新聞稿中評論意義的。有些活動的意義過於平常、普通也就沒有必要體現,免得給讀者審美疲勞。

新聞寫作方法9

一、標題

標題是新聞的眼睛,一則好的新聞,首先要有一個好的標題。精心製作標題猶如“畫龍點睛”,它既要概括新聞的主要內容,又要醒目、新穎、有趣味。這樣才能引起讀者的注意,增強閲讀的興趣。

新聞的標題有三種形式:

1.多行標題。主要是三行標題,由引題、正題和副題組成。引題也稱眉題,它的作用是介紹背景,烘托氣氛,引出正題。正題也稱主題,它的作用是概括新聞的主要內容或點明新聞的中心思想。副題也稱子題,它的作用是介紹與正題有關的情況,補充正題,如點明意義,指出結果等。

2.雙行標題。是由引題、正題或正題、副題組成。正題一般都有實質的內容,因此也稱實題;副題和引題一般是對氣氛的烘托、意義的闡述,因此又稱虛題。雙行標題一般是虛實結合、彼此呼應、互為補充的。

3.單行標題。單行標題指只有正題的標題。這種標題要求突出主題,簡明、醒目。

新聞標題寫作的要求是:

a.準確。即標題要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地概括出新聞的內容、精神和實質。

b.生動。即在準確的基礎上,儘量突出內容和表達方式上的生動活潑,以吸引讀者。

c.新穎。“新”是新聞的一個基本要求,不新不足以成為新聞。標題要善於突出新事物、新方向,抓住最具新聞價值的問題。

二、導語

導語,是新聞開頭的第一句話或第一個自然段。通常用簡明的文字概括介紹新聞的主要內容,揭示新聞的主題,使讀者對新聞內容先有一個總的概念。

導語的作用非常重要。新聞是否能引起讀者的閲讀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導語寫作的成功與否,所以寫新聞要把最重要、最新鮮的事實放在導語中。“倒金字塔”結構,是新聞的基本格式。所謂“倒金字塔”,就是以重要性

遞減的順序來安排新聞中的各項事實,即把最重要的事實放在最前邊,次重要的事實放在第二位,以此類推。導語,就是這個“倒金字塔”的最上面一層事實。

新聞導語的寫法,通常有以下幾種:

1.敍述式。這是最常見的方式。它是把新聞中最重要、最新鮮、最有吸引力的事實,高度概括地加以敍述。

2.描寫式。對某一個富有特色的事實和一個有意義的側面,用簡明的語言進行描寫,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

3.評論式。對報道的事實進行簡潔、精闢的評論,以揭示事物的性質和作用,引起讀者重視。

4.結論式。將新聞事實的結論,在開頭部分寫出來,開門見山,反映事實的意義。

5.提問式。用提問的方式引出新聞報道的事實,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

6.引語式。引用與新聞有關的詩句、格言等,以增強導語的生動性。

擬寫導語,應注意的幾點要求:

a.不能與標題重複。導語與標題的作用有些接近,但標題是概括全文的精神實質,而導語是標題的擴展,要用事實説話。

b.為後文留下餘地。導語固然是全文的精華,但也不能把話説盡;導語可以包含背景材料,但儘可能簡略,留待下文去交待。好的導語能使新聞主體部分很自然地展開,為後面的行文提供方便。

c.各要素的組合原則。新聞中的五個要素――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因或為什麼,簡稱五個“W”。後面再加上一個“H”,即怎樣、如何,可理解為結果的意思。五“W”及“H”,每項都有可能進入導語,關鍵是看哪一項更具有新聞價值。如果新聞人物為社會所熟悉,在該新聞中特別重要,則應以“人”為先導。以此類推。

d.要用事實,忌空泛。新聞要言之有物,導語更應有具體的事實。初學寫作者,尤其要注意避免用空洞的語言、抽象的概念和流行的口號寫作新聞的導語,要用新鮮的事實來説話。

e.語言要簡潔。新聞本身即要求語言簡潔,新聞導語更要逐字逐句推敲,做到字字珠璣,一字不可移易。

三、主體

導語之後,就是主體。它是新聞的主幹部分,是用充分的、具體的事實材料,對新聞的內容作具體全面的闡述,以體現全文的主題。

新聞的導語已經點明瞭新聞的主題,主體部分對新聞主題的表述、發揮,實質上就是對導語內容的展開與補充,以使導語中提到的各個事實更加清晰,使五個“W”和一個“H”更加明確。

新聞主體的結構一般有三種:

1.時序結構。就是按照事件發生、發展的先後順序安排層次。這種結構可以使讀者對事件的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有一個鮮明、完整的印象。

2..邏輯結構。就是根據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或邏輯關係,如因果關係、並列關係、主次關係等來組織安排層次。

3.時序與邏輯二者兼有的結構。對主體的寫作,要求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內容充實、緊扣主題;注意剪裁、詳略得當;簡潔明確、生動活潑等。

四、背景

背景就是新聞事件產生的歷史環境、客觀條件以及它與周圍事物的聯繫。除簡迅以外,一般的新聞都要交待背景。背景的作用是使讀者更好、更準確地理解新聞內容,使新聞更充實飽滿,生動活潑,主題更加深化。

背景不是單獨的組成部分,也無固定位置,所以不能把背景看成是新聞結構的一個獨立層次。背景材料可以一次性交待,也可以分散穿插在導語、主體、結尾幾個部位,一般出現在導語和主體中。背景材料是新聞的從屬部分,因此不宜過多,否則就會喧賓奪主。

常用的背景材料:

1.對比性材料。對人物或事物的正反、今昔進行對比,在比較中突出其重要意義。

2.説明性材料。即對所報道的事實中有關的歷史背景、地理環境、物質基礎、社會環境做出介紹與描述。

3.註釋性材料。即對新聞報道中涉及的概念、原理及名詞、術語進行解釋,以幫助讀者理解新聞中的有關內容。

五、結尾

結尾又稱結語,是新聞的最後一句話或一段話。結尾的作用或收束全文,深化主題;或説明結果,指明意義;或指出發展趨勢、展示未來;也有的言之已盡,沒有結尾。

結尾的寫法有以下幾種:

1.小結式。對所報道的事實或意義作簡要概括,以突出重點,加深印象。

2.啟發式。在講完主要事實後,用啟發的語言給讀者留下思考的餘地。

3.激勵式。用激情的語言,激發讀者的熱情。

4.意義式。指明新聞的重大意義。

5.展望式。在報道完主要事實後,進一步指出事情發展的必然趨勢或必然結果。

6.號召式。根據報道的事實提出具有號召性的意見,激勵讀者為實現某一目標而行動。

新聞寫作方法10

活動必須體現主題

活動的參與人員往往包括學校的主要領導,嘉賓、新聞媒體朋友,青年學生,這麼多不同身份的人員同時參加了活動,如果僅僅寫一句“校領導、《福建日報、我校青年學生代表1000餘人參加了活動”則顯得太隨便,給人的感覺是人員很雜,反而看不到活動的覆蓋面之廣。所以一般的寫法如“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出席了活動,《福建日報》福建電視台等媒體朋友參加了活動,我校各學院師生代表共1000、餘人參與了活動。”

新聞寫作方法11

寫作要緊扣活動主題

活動的主題是什麼?整個活動的內容必然要體現出這個活動的主題,但是在有些新聞稿中的主題內容卻與主題脱離。比如上次一篇《我校舉辦第三屆“模擬課堂“比賽》的新聞,原稿中過多地描寫了文藝表演環節,而弱化了教學水平的考核環節。既然是“模擬課堂”的比賽,主體肯定是要考核參賽者的教學水平,文藝水平只是其中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我的修改意見是,弱化文藝表演環節,弱化文藝才 華,突出參賽者的教學水平和知識積累。在修改稿中發現,“課堂即興問答”和“智力搶答”兩個環節都充分地體現出來,並且還介紹了複賽中“專業講課”的比賽情況。

標籤: 寫作方法 新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xiezuozhidao/yow0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