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液體的熱脹冷縮説課稿範文(精選4篇)

液體的熱脹冷縮説課稿範文(精選4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液體的熱脹冷縮説課稿範文(精選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液體的熱脹冷縮説課稿範文(精選4篇)

液體的熱脹冷縮説課稿1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要説課的題目是:《液體熱脹冷縮》,選自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熱》單元第3課。下面我就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策略、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方面向各位老師説課。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有3頁,分兩個部分。

活動一:水的體積變化的觀察;活動二:其他液體也熱脹冷縮嗎。

活動一延續了前一節課的話題。前一節課學生已經發現,冷水在加熱過程中體積增大了,本課我們將和學生一起進一步研究“水在受熱或受冷後的體積變化”問題。這一活動,不僅僅是為了使學生獲得水具有熱脹冷縮性質這樣的認識,而且要他們通過觀察水的熱脹冷縮現象,體驗到不斷改進實驗和觀察方法的重要性。在活動一結尾,安排了一個讓學生“依據水的體積變化,推測水的冷熱變化”的活動。這項活動將前面的學習成果再次提升,從實驗的現象引導學生關注身邊温度計的原理。這個設計是水到渠成的一個環節,不僅可以讓學生新的認識得到鞏固,而且更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深度。

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麼其他的液體也有這種性質嗎?教師要提醒學生不要急於做出回答。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開展相應的觀察實驗予以證實。當學生對其他液體進行研究之後,是否就可以肯定所有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了呢?在這還要提醒學生,還不能得出這個結論,因為我們只研究了幾種液體,只能説明我們研究的這部分液體有這樣的性質。活動二設計的“其他液體是否有熱脹冷縮現象”的活動,把學生們的探究活動向着更廣闊的方向拓展,也是對嚴謹科學態度的培養。

【學情分析】

通過兩年多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樂於動手,善於操作。本節課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有趣的實驗活動是科學教師引領學生探究的最有效的武器。本節課教師要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教學策略】

科學課應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進行解釋,強調過程中的觀察、發現、預測和假設的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嘗試着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並通過學生自己的實驗發現問題,在交流、比較中發現最佳方案,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在觀察——實驗——發現問題——選擇最佳方案——修改實驗方法——探究發現一系列活動中學生經歷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學生在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能力得到了提高,科學素養得了到培養。在教學中應敢於放手讓學生去做,讓學生真真正正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而不是“驗證”新知的過程,在過程中不斷髮現,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教學立足點】

探究性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

主體性

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個性性

在教學中能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充分挖掘教材,進行創造的教學,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智力和潛能。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2、許多液體受熱以後體積會變大,受冷以後體積會縮小。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自主設計實驗,並能根據實驗效果修改探究方法的初步能力。

2、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方法經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2、意識到要把學到的科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

【教學重點】

觀察及描述水的熱脹冷縮現象,經歷對水等多種液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教學難點】

設計觀察水受熱體積膨脹的實驗。小組實驗時,學生之間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

【材料準備】

分組實驗:小瓶子、紙杯、細吸管、紅墨水、小水槽、暖瓶(內裝熱水)温度計,另備牛奶、食油、白醋、黃酒等易分辨的液體。

演示實驗:試管、紅水、酒精燈、氣球皮、橡皮筋。

【教學過程】

課前實驗:噴泉實驗。

[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説過:“成功的真正祕決是興趣”。如果學生對學科、學習內容感興趣,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和強烈的求知慾,那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情境引入,引導學生猜測

1、教師操作:酒精燈加熱試管中的水。

提問: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想法或問題?為什麼水面會升高?(重在爭論增減和水面、體積等變化)

觀察思考討論:水為什麼沒開就溢出來了?

[從一種生活現象引入,創設問題情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問題情境下讓學生猜測,提供感知,產生認知失衡,激發思維、爭論,培養探求欲。明確本課要探究的內容—冷熱對水體積變化的影響。]

2、演示實驗:試管裝滿水用氣球皮蒙緊,放入熱水中。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現象?看清了嗎?能想辦法讓大家看清楚嗎?

[初步觀察感知熱脹冷縮的現象,給學生空間,討論思考如何改進探究方法。]

二、水熱脹冷縮的探究

1、設計水熱脹冷縮實驗

(1)老師給大家提供材料。

提問:你們能用這些材料來設計一個實驗,能更明顯看到水受熱會發生變化什麼嗎?小組討論一下,並思考這兩個問題:老師給大家提供的紅墨水有什麼作用?用一根細管子有什麼好處?

(2)小組討論、完善實驗方案

(3)出示一套組裝好的儀器

把儀器組裝好後,調節細管上的黑色小圈,使它與水柱相平,再放到熱水中。這樣我們就能對比出水柱是否發生了變化。

[出示實驗材料,激活學生的思維,並通過小組的討論和生生交流,完善實驗方案,並引導學生思考材料在實驗中起到的作用是什麼,從而突破該課的難點。而用黑色的小圈來標明液柱的起始位置,學生之前沒有接觸過,也難以通過探究討論得出,所以這裏採取講解的方式。]

2、水的熱脹實驗

(1)做實驗時,我們該注意些什麼呢?

提出實驗要求:

A、注意安全,小心熱水,小心別把玻璃儀器打破。

B、實驗時,小組成員要互相合作。

C、仔細觀察水柱有什麼變化?想想是什麼原因引起水柱的變化?

D、小組長負責填寫好實驗記錄卡,並負責小組內的紀律管理。

(2)學生實驗(老師巡視、指導)

(3)小組彙報實驗情況

剛才彙報的小組觀察到的共同現象是什麼?

水柱上升説明水受熱後的體積和原來的體積相比有什麼變化?

在科學上我們的表述是“體積膨脹”。是什麼引起了水的體積膨脹呢?

(4)歸納總結

水受熱,體積會有什麼變化?(水受熱,體積膨脹)

小結:我們知道了水受熱後體積會膨脹。

[實驗前讓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是什麼、在實驗過程中觀察什麼,並思考實驗現象説明什麼問題。只有讓學生有目的去實驗,才能讓他們既動手又動腦,提高實驗的`效率,並使實驗後的交流更有效。]

3、水冷縮的探究

教師:通過實驗發現了水受熱,體積發生了變化,會膨脹。那如果水受冷會怎樣?

(1)這次實驗應該怎樣做呢?實驗時我們觀察什麼?

(2)學生做水的冷縮實驗

(3)小組彙報實驗情況

這次的實驗現象和剛才的一樣嗎?有什麼不同?為什麼不一樣?

(4)歸納總結

水受冷,體積又有什麼變化?(水受冷,體積縮小)

[有了水熱脹實驗的基礎,這裏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並讓學生自主提出實驗觀察點,理清實驗的思路。彙報時,引導學生對比受熱和受冷的實驗,讓學生分析得出:水受冷,體積縮小。在探究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三、活動小結。

1、通過剛才的兩個實驗,誰能説説水受熱的時候體積有什麼變化?受冷的時候體積又有什麼變化?

2、水的體積變化反應水的温度變化。

大家通過自己的研究發現水有熱脹冷縮的特點,那生活中我們知道了這個特點有什麼用呢?結合教材指出水的體積變化反應水的温度變化,就像温度計的雛形。

[學生思考相互討論,深入理解水的熱脹冷縮與生活實踐相系,讓學生體會: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四、探究其他液體的熱脹冷縮。

1、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其他液體有沒有這種性質呢?除了水,你還知道有哪些液體?

2、提供了食油、白醋、黃酒等易分辨的液體,小組可以選擇你們最感興趣的一種來實驗。用同樣的方法來實驗,觀察和水的實驗現象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學生選擇液體來實驗,要求實驗多做幾次,反覆驗證。

4、小組彙報實驗情況。你們組是用什麼液體來實驗?實驗看到什麼現象?説明這種液體有什麼性質?

5、歸納總結。

像醋、飲料、醬油等等屬於同種物體(液體),這些液體加熱或者受冷後有什麼共同的地方?不僅如此,許多液體都能熱脹冷縮。通過今天的研究,我們可以知道: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準備一些液體供他們選擇,如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飲料等,在實驗之前讓學生進行充分的猜測,之後用較多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地討論。這樣就可以把學生們的探究活動向着更廣闊的方向拓展。在探究活動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嚴謹科學態度的培養。]

五、聯繫生活,啟發創造

1、拓展:出示一瓶水、飲料。去超市買飲料,本想挑選一瓶裝滿的飲料。但是卻發現貨架上的瓶裝飲料都沒有裝滿,這是什麼原因呢?

2、現在你能解釋一下,燒開水時,壺裏的水為什麼會溢出來?那麼我們在燒開水時,需要注意什麼?

[讓學生學以致用,解決上課開始提出的問題“瓶裝的液體為什麼不裝滿?”,加深學生對液體熱脹冷縮的認識。]

以上是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策略、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方面闡述這一課要怎麼教。我的説課完了,謝謝大家!

液體的熱脹冷縮説課稿2

一、説自己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下午)好!我是第x號參賽選手xx,來自xx學校。我本次説課的主題是:上科學就要做實驗;選材是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三課《液體的熱脹冷縮》。下面我就從以下幾方面説説我的設計思路。

二、説課標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前言的課程性質部分就明確提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是啊,國人的科學素養亟待提高,不能再讓外國人説我們中國的學生都是高分低能。而要提高國人的科學素養,小學階段的科學教育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難道我們能讓這決定性作用的一環在我們手中荒廢嗎?我們有什麼理由不上好科學課呢?

另外,課標裏還提出了科學課程的六條基本理念,因時間關係,我不能一一解讀,我想強調其中一點,那就是“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而探究最重要途徑就是實驗。所以,在此我鄭重説明我的一個觀點,也是我本次説課的主題,那就是“上科學,就要做實驗”下面我就以新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熱”的第三課《液體的熱脹冷縮》為例説説為什麼上科學,就要做實驗。

三、説教材

《液體的熱脹冷縮》在“熱”這個單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對前一課的'延伸,又是為後兩課作鋪墊。前一課《給冷水加熱》的實驗中,我們發現冷水加熱後由沉變浮,但重量並沒有變化,那變化的只能是體積。由沉變浮,體積應該是變大了,而通過給加滿水的試管口套上氣球皮加熱觀察,發現氣球皮會鼓起來,但液體受熱膨脹的現象並不是非常明顯。而我們這一課將通過另一個實驗來明顯看到水受熱後,體積在逐漸膨脹。當我們通過這個實驗研究和認識了液體的熱脹冷縮後,下兩課再研究氣體和固體的熱脹冷縮就有一定的知識和經驗了。

四、説目標

通過本課的活動,要讓學生得到以下收穫:

科學概念(也就是知識與技能)方面:

1、知道水受熱時體積會膨脹,受冷時體積要縮小(4℃以上),我們把水的這種體積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2、許多液體都具有和水一樣的熱脹冷縮的性質。

科學探究(也就是過程與方法)方面:

1、引導學生改進和利用實驗裝置,以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

2、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瓶裝水為什麼不裝滿等現象。

科學態度(也就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1、意識到嚴格地實驗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2、意識到學習科學知識,要運用到是常的生產和生活中。

五、説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每一個學生通過實驗認識到水和其它許多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而教學難點則是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裝置來驗證液體的熱脹冷縮,並能通過改進實驗裝置來達到讓實驗現象更加明顯的目的。

六、説學生

《科學課程標準》六條基本理念的前兩條都是關於學生的。

一、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和有效的指導。

二、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比單純的講解訓練更有效。

鑑於以上理念,我們在上課以前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科學學習習慣情況和科學知識儲備情況(前概念)。如果是經常做實驗的班級,可以多讓他們自己思考和設計,而對於沒有經常做實驗的班級,可能就要多作指導了。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科學實驗中來,我們還要進行合理的分工。如我班上一共有72人,我就分為12個組,每組六個人,一位組長(即總監督和協調員),兩位操作員,一位記錄員,一位彙報員,一位記時員(需要計時的實驗中,不計時就是觀察員)這讓每個孩子就都能有效地參與到科學實驗中來了。

七、説教法

前面已經説到課標中明確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所以在本堂課上,我主要的方法是實驗探究法,另有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等。而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在學習方法上則主要是親自實驗,合作探究,交流討論,彙報評價。

八、説準備

我校很多老師都不願意上科學課,因為科學不像語文數學那樣只拿一本書就可以去上課了。不説分組實驗,就是演示實驗一般都要提一籃子,甚至要請學生幫忙才能去上課,這可見科學課是最需要準備也最難準備的課。如果你不準備,就這樣去空講,那還叫科學課嗎?我要把這節實驗課上好,我事先就要為我的12個組每組準備一個1000ml的大燒杯,一個燒瓶(最好是平底燒瓶),一個帶孔橡膠塞(大小能塞燒瓶口),一根玻璃管(最好插入橡膠塞中),一個水槽,一小瓶紅墨水,一根橡皮筋,一支温度計,一瓶酒精。而老師除了要準備一套上面的器材來演示以外,還要準備兩到三壺開水,一盒未喝帶管的牛奶。

九、説過程

因為本課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們不能孤立地進行,應該先複習聯繫前一課的內容。

(一)複習引入

上節課:給冷水加熱→上浮→膨脹→不明顯

那怎樣才能明顯地觀察到水的體積膨脹了呢?

(二)設計實驗裝置

為了培養孩子們的科學思維,先指名請學生説一説他是怎麼想的。然後老師口渴了喝牛奶,可一不小心,只輕輕一捏,牛奶就從管裏流出來了,你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嗎?我們能不能找一種器材代替牛奶盒,在裏面裝水(引出燒瓶),找一種器材代替牛奶盒管,讓瓶裏的水膨脹一點,管裏就能明顯看到(引出玻璃管),那就這樣直接把玻璃管放入燒瓶中行不行呢?當然不行,因為這樣要漏水,所以還要用一個橡膠塞,讓玻璃管從中間穿過去。結合桌上現有的器材,引導學生得出畫出實驗裝置圖。

問學生,水是透明的,方不方便觀察,如果不方便,可以怎麼力,引導學生想到給水加色(如滴紅墨水)。教師把瓶塞塞在裝了水的燒瓶口上,注意不要漏水(檢查一下)。這時問學生,為了便於後面觀察液麪有沒有變化,我們應該怎麼辦,可能有學生説作記號,然後就在玻璃管液麪處作上記號(系橡皮筋),最後放在大燒杯裏。

(三)用水做實驗

因為老師不示範,可能很多學生在組裝器材是會遇到困難甚至產生意外,所以老師先示範了,然後讓每組的學生像剛才老師那樣把實驗器材組裝好,放在桌子上。而開水是很燙的,不能讓學生自己倒,以免發生意外,所以讓學生把組裝好的器材放在桌子邊上,老師一組一組地加熱水,請孩子們觀察並記錄下來。加熱水前讓同學們把温度計也放入燒杯中觀察,並指導學生可用畫圖的方法記錄,也可以用文字和數字來記錄。

(四)交流討論

實驗一段時間後請幾個組的彙報員來彙報小組實驗的發現和收穫。儘可能引導學生説準確,説清楚。(開始不面慢慢上升,然後快速上升,再慢慢上升,後來停止上升,最後慢慢下降。)

我們通過實驗發現了水因温度變化而產生的體積變化,那我們能不能從水的體積變化推測水的冷熱呢?例如:把同一個裝置放入甲燒杯中和放入乙燒杯中液麪高度不同,那液麪上升高的温度應該高些,液麪低的温度就該低些,這就非常像我們用來測温度的温度計了。

最後形成科學概念: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五)用其它液體做實驗

剛才我們研究了水的熱脹冷縮,水研究了之後,你們有什麼問題和想法嗎?可能很多同學就會提出想研究其它液體,如酒精,牛奶,食用油等。那我們就選擇酒精,牛奶,醋,果汁,啤酒,醬油進行再次實驗(每兩個組做一種)。

實驗之前觀察裝這些液體的瓶子,為什麼沒有裝滿呢?引導學生用本課知識進行思考,從而得出液體熱脹冷縮需要空間,所以不能裝滿的結論。那是不是真的這樣呢?馬上用實驗進行驗證。(這時燒杯中的熱水已經變冷,所以應該倒入水槽中,由老師重新加熱水。)

(六)總結

我們做了水、酒精、牛奶、醋、果汁、啤酒、醬油的實驗,它們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是不是可以説所有的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呢?那我們應該怎麼説呢?(許多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液體的熱脹冷縮説課稿3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教育科學出版社五年級下冊科學第二單元,第三課《液體的熱脹冷縮》。我的説課分為以下十個方面:

一、教材分析

《液體的熱脹冷縮》是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第二單元第三課的內容(教科書第30—32頁)。本單元主要探究的是物質在熱量變化過程中所產生的不易察覺的變化,即:熱脹冷縮現象及熱量轉移(傳遞)的過程。關於熱現象,學生已經有了不少經驗,尤其是在三年級下冊“温度和水的變化”單元學生們已經觀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態變化的關係以及五年級上冊的“光”單元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有關熱的知識。這節課承接了前一節課《給冷水加熱》的內容,對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進行研究,同時本課結論的得出又為後面《空氣的熱脹冷縮》做好鋪墊,因此本課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本課是一節實驗課,“熱脹冷縮”是物體的一種基本性質,要使學生了解液體受熱和遇冷引起體積大小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給人們生活、生產帶來的利弊,學生只有通過實驗探究來獲得一些常見液體的熱脹冷縮現象。本課使學生不僅獲得了液體的熱脹冷縮這樣的認識,而且使他們通過觀察水的熱脹冷縮現象,體驗到不段改進實驗方法和觀察方法的重要性。

本課圍繞液體的熱脹冷縮設計了兩個活動三個實驗,三個實驗在設計上有一定的層次,第一個實驗探究水的熱脹,採取“扶”的策略在老師的引導下分析水體積膨脹的原因。第二個實驗探究水的冷縮,則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得出“水受冷,體積縮小”。最後一個實驗是探究其他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這個實驗對學生提出的要求更高,不僅讓學生比較飲料、醋、醬油等液體和水受熱、遇冷時有什麼相同的性質,還讓學生比較不同的液體受熱受冷有什麼不同。每次實驗後讓學生交流,形成解釋,構建起熱脹冷縮的概念。使學生初步意識到物體遇冷、遇熱後發生的變化是一種物理現象並用這一原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從中感受到科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學習者分析:

本課教學的對象是五年級學生,從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體系上看,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已經理解了體積的概念(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已具備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從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徵來看,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慾,他們心裏有想表現的慾望,但是可能不好意思,但同時又希望能被肯定等這些都需要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能主動開展探究活動。另外,“熱脹冷縮”雖然學生非常熟悉,但是不一定會去研究,更不會明白其中的科學道理。

【三、教學目標】

基於教材和學生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一、科學概念:

1、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2、許多液體受熱以後體積會變大,受冷以後體積會縮小。

二、過程與方法:

1、改進實驗以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

2、製作一個簡易的觀察水的體積變化的裝置。

3、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比如瓶裝水為什麼不裝滿)。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意識到學習科學知識,要運用到日常的生產和生活。

【四、教學重、難點】

我將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定位如下:

教學重點:經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教學難點:能設計改進實驗裝置,使之能提供明顯可見的實驗現象。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五、教學準備

為了完成探究活動,我需要如下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為每組準備:平底燒瓶、玻璃管、橡膠塞、試管、燒杯、冷水、熱水、温度計、高錳酸鉀溶液(紅水)。

3、為全班準備:多種瓶裝的液體。

【六、教法、學法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面向全體小學生”、“提高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是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因此,我將本課的教法、學法擬定如下:

教法:採用講——扶——半扶半放——放——收的教學方法和多媒體輔助的教學方法。

講:用談話的方式和學生一起回憶所學舊知識,引入新知識,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學習興趣。扶:採取“扶”的策略在老師的引導下分析水體積膨脹的原因。半扶半放:學生能做到絕不插手,學生不能做到也絕不全部告知,只能提示。

放:

1、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得出“水受冷,體積縮小”;

2、放手讓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探究其他液體是否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收:

1、收集、整合實驗數據、信息,得出實驗結論;

2、實驗結束後給學生收拾、整理實驗儀器的時間,培養學生嚴謹、良好的實驗習慣。

學法:採用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方法,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

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體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瞭解科學發展的歷史。

【七、設計理念

1、指導學生自制“温度計”。

2、觀察自制“温度計”在熱水和冷水中液柱的變化。

3、研究不同液體制作的“温度計”,在熱水和冷水中液柱的變化。

4、整理分析實驗記錄,形成概念得出結論。

【八、教學過程】

下面我來談一談具體的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本32頁活動一,觀察氣球皮鼓起的狀態來判斷兩杯水的冷熱情況的導入部分,我以前在做這個實驗裝置的過程中,如果每個小組都做的話需要太多的氣球皮,而且在固定氣球皮上不可能每個裝置都做得一樣,如果只做一組來給學生演示的情況下,顧及到的學生或者能看到的學生不多,這樣一開始就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且會佔用更多的教學時間,加上本課是一節實驗課,學生要做兩個以上的實驗,要填寫實驗記錄,實驗報告單,這也是很需要時間的,所以為了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保證學生學習的熱情,我決定用另一種更快的實驗方法來進行研究。因此我將導入部分改成讓學生“玩”温度計,因為學生在三級下冊中已經學習過用温度計測量水的温度,所以我就預先在每個小組的桌上放上盛有少量的不同温度的水的燒杯,一支温度計。讓學生“測量”水的温度,看看那組完成得快。因為每組只有一支温度計,學生肯定會將温度計一下放入冷水中,一下放入熱水中,深怕自己這組落後於其他組,並會一直觀察温度計讀數的變化,因為不是每組的兩個燒杯的水的温度都完全相同,而且我們的目的不是測量水的温度,所以這時我就把學生的思維從觀察温度計的讀數上轉移到注意温度計中液體的升降變化上來,在讓他們對温度計提出各種問題。(如,為什麼温度計中的液體放如熱水中會升高,放入冷水中會降低等問題)適時講解水銀温度計的工作原理:水銀是一種液體,遇熱後體積變大,受冷後體積縮小,所以我們能測出物體的温度。提出問題,水也是液體,那麼水也具有水銀的這種性質嗎?)提出問題:如果沒有温度計,我們要知道這兩杯水的冷熱程度又該怎麼辦呢?我們能根據水銀燈這種性質用水來代替水銀製作出一個簡單的温度計裝置來證明這兩杯水哪一杯的温度要高一些,哪杯水的温度要低一些嗎?能做嗎?會成功嗎?因為前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水在受熱過程中的一些變化,(水在受熱過程中體積增加)我只需要簡單的複習一下舊知識,很多學生能把已學知識和本課聯繫起來。這時我就適時的導入課題:(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給冷水加熱》一課,知道了水在受熱過程中的一些變化。如果沒有温度計,你們能根據已學知識和温度計的工作原理來製作一個簡單的“温度計”裝置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究的課題——《液體的熱脹冷縮》。)

(板書:3、液體的熱脹冷縮)

這樣的導入既實現了對已學知識的再次鞏固,同時激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又順利的完成了導入部分的任務。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探究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我是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在這裏,我並沒有把實驗器材直接發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討論製作一個簡單的温度計裝置需要什麼材料,為什麼需要這些材料,然後引導學生觀察課本32也活動2的裝置對比所選材料是否能完成實驗後,核對實驗器材,填寫實驗記錄表一,確定所需材料。在把材料發放到每個小組手中。如果一開始就把材料發放給學生的話,他們就可能會根據圖示開始做起實驗來,不能更好的知道每個實驗器材的作用。

學生根據自己手中的材料:燒杯、平底燒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熱水、“紅水”。引導學生用這些材料來設計一個實驗,製作一個簡單的“温度計”。看看水受熱會發生變化嗎?等會請小組討論一下,並思考這兩個問題:老師給大家提供的紅水,有什麼作用?學生小組討論、完善實驗方案。然後我再出示一套組裝好的儀器,讓學生觀察儀器討論組裝儀器的注意點1、玻璃管內的水不能漏出來。

2、為了方便觀察水體積變化,要在吸管原來的液麪做記號。

只有讓學生有目的去實驗,才能讓他們既動手有動腦,提高實驗的效率,並使實驗後的交流更有效。

接下來是水的熱脹實驗,我先提出實驗要求,“做實驗之前,先和大家提幾個要求:

①小組要分工合作。

②仔細觀察水柱有什麼變化?想想是什麼引起水柱的變化?

③做好記錄:實驗報告單、記錄紙就放在大家的桌面上。

④注意安全:小心熱水。”交代完畢後讓學生開始實驗,我巡視、指導。

實驗結束小組彙報實驗情況,彙報結束,教師因勢利導:“剛才彙報的小組觀察到的共同現象是什麼?”師生共同探討總結:水受熱,體積膨脹。(板書:水受熱,體積膨脹。)

接下來是水冷縮的探究,我提出如下問題:“同學們,我們通過實驗發現了水受熱,體積發生了變化,會膨脹。那如果水受冷會怎樣呢?這次實驗應該怎樣做呢?實驗時我們觀察什麼?”學生彙報,根據前面水熱脹的方法做水的冷縮實驗。有了水熱脹實驗的基礎,這裏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在探究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做好實驗現象記錄。小組討論後彙報實驗情況,教師因勢利導:“這次的實驗現象和剛才的一樣嗎?有什麼不同?為什麼不一樣。”學生回答,師生共同探討總結水受冷,體積縮小。(板書:水受冷,體積縮小。)彙報結束後,引導學生對比受熱和受冷兩個實驗的實驗現象記錄分析。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我提問:“通過剛才的兩個實驗,誰能説説水受熱的時候體積有什麼變化?受冷的時候體積又有什麼變化?能不能用四個字來概括水這種的性質?”學生彙報:熱脹冷縮。

(板書:熱脹冷縮)

(板書: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液體的熱脹冷縮説課稿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説課的內容是河北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液體的熱脹冷縮》。

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天氣變化、物態變化和生物變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物質變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變化過程。新課標要求學生了解通過加熱或冷卻可使物體的形狀或大小發生變化,列舉常見的熱脹冷縮現象。四年級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樂於動手實驗。本課即是通過探究液體熱脹冷縮現象,培養學生提問、猜想、實驗、整理和分析數據、得出結論並應用結論解釋生活現象等科學探究能力。

基於以上分析,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歸納出液體受熱受冷的規律,並列舉常見的液體熱脹冷縮現象。

能力目標:

能對要研究的問題進行假設。

情感目標:

能在研究過程中通過與其他同學的討論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探究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難點是指導學生探討實驗條件的控制。

本着以學生為主體,優化課堂的思想,我為本課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下面將逐一進行展示。

1、情景引入

2、實驗探究

3、實際應用

4、拓展延伸

(一)情景引入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有趣的現象,你注意觀察了嗎?播放夏天充滿氣的輪胎容易爆裂、水沒燒開就從壺裏溢出等視頻短片。雖然物體的熱脹冷縮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但由於這種體積的變化比較微小,所以學生對物體的熱脹冷縮真正的感受很少。利用多媒體不受時空制約的優點,以影視形式創設出有趣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實驗探究

為什麼還沒燒開的水就從壺裏溢出呢?

學生普遍認為是因為生了氣體。猜想偏離於預設。於是我讓學生將裝滿了染色的水的實驗裝置分別放到熱水和冷水中觀察。讓學生思考:實驗過程中有氣體產生嗎?試管中的水有什麼變化?

然後對酒、果汁、醋、醬油,受熱受冷情況進行猜想,實驗探究。

學生通過一年半科學學習,接觸的實驗儀器少,使用傳統儀器操作麻煩。燒瓶容量大,要一定時間實驗效果才明顯。因此我改用了簡易的實驗裝置,操作方便,現象明顯。因為簡易裝置小,如果用常規手段直接實驗講解,學生看不清楚,耗時長。動畫演示在此派上用場,它使複雜的實驗步驟、方法變得簡單、直觀,學生在短時間就能學會。起到了優化課堂的效果。保證了充足的實驗和討論時間。此課的意外驚喜是:因為實驗充分,有小組對同種液體做了兩次實驗,發現同種液體在不同情況下熱脹冷縮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三)實際應用:

讓學生列舉液體熱脹冷縮現象及其應用。例如超級瓶裝液體不裝滿,温度的原理等。鼓勵學生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建立起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聯繫。

(四)拓展延伸

課堂教學是學生探究科學真理的主要途徑,但不是唯一的途徑,科學探究不能侷限於課堂。所以我增加了拓展延伸這個部分,鼓勵學生在課堂探究中發現新的問題課外進行研究。

學生通過觀察數據發現各種液體的熱脹冷縮程度不一樣。但這些數據是在沒有控制實驗條件的情況下所得,合理嗎?從而引發了實驗條件控制的探討。

我採用媒體展示對比圖,圖象直觀。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能找出:實驗必須控制起始體積以及起始温度。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很好地突破了難點。

本課利用多媒體課件把相關的影片、動畫、圖像合理地加以組合。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讓多媒體課件呈現在最佳時期,既吸引學生,幫助學習,又省時省力,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yg7ge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