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成長的煩惱説課稿

成長的煩惱説課稿

一、説課標

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説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綜合性學習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活用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特點

綜合性學習《成長的煩惱》是七年級語文第二冊(人教版)第一單元的內容。本單元是人與自然單元。本單元的課文是以“成長”為主題,或記錄作者成長的足跡,或展示他人成長的歷程,多給我們以啟示。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性學習,可以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正確對待成長過程中的煩惱,積極面對生活。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煩惱,知道生活本是豐富的、是多彩的這一道理,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2、活動目標

1、知識:學習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應用及各種描寫方法的應用;學習多角度選材、思考的方法,正確對待煩惱;

2、能力:説真話,抒真情;説得清楚、明白、連貫、完整,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培養調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並體驗成功的喜悦。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述説自己的煩惱,瞭解他人煩惱中受到啟發,促進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

4、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通過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説話能力、綜合聯繫能力、自評互評能力。

3、活動重點、難點

A、重點:説得清楚、明白、連貫、完整;引導學生多角度選材,應用多種表達方式,尤其是多種描寫方法的合理應用;

B、 難點:敞開心扉,説真話,抒真情。

4、學情分析

剛剛步入少年之旅的中學生,隨着年齡的增長,青春意識在一天一天覺醒,他們常常是幼稚與成熟並存,自尊與煩惱共增,一旦受了一點委屈,往往是憂鬱的感傷就籠罩了他們的心頭,生活也隨之失去了意義、光彩。再則,現在的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顯得更為孤獨,更為敏感, 更為封閉。因此,引導他們説出自己的煩惱,互為彼此解決煩惱就很重要。

三、説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説話的情境中去,產生思想上的共鳴。

2、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學法指導

教給學生學法是為了實現葉聖陶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

學法具體如下:

彙集信息,討論交流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播放歌曲《小小少年》目的是創設一種氛圍,引學生入境。)

先朗誦辛棄疾的《醜奴兒》,然後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來説學生從小到大所受到的關愛和教育,進而説明學生在大人眼裏是沒有煩惱的。目的是激起説話的興趣。

【設計説明】

此環節作為新課導入部分,以直觀的聽覺、視覺效果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為此而心動,產生述説的慾望。這一環節需要老師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圖片,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

(二)訴説“我的煩惱”。

1、從煩惱出現的`次數、煩惱的來源及煩惱的解決辦法三個角度完成調查,目的是瞭解學生情況,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

2、提出説話要求:

(1)説真話,抒真情。

(2)説得清楚明白、連貫。

3、同桌兩人一組互訴煩惱。在班級交流並評價。

教師小結:選材範圍:

A、煩惱來自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

B、可以寫自己的煩惱

4、展示自己的日記,學生四人一組給展示日記的同學出主意,幫助他。

教師小結:

(1)寫作要求:

A、敞開心扉;

B、張揚個性;

C、注重描寫

(2)、解決問題的方法:

A、積極樂觀,熱愛生活;

B、多角度換位思考;

C、主動獲得他人幫助。

【設計説明】

《新課標》“要求學生説真話、實話、心裏話。”“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通過生生、師生互動讓學生自由述説煩惱、自主解決煩惱,提高學生針對信息分析、判斷、綜合的能力;“嘗試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的快樂。

(三)拓展延伸,説説父母的煩惱。

教師小結:可以寫朋友、同學的煩惱,還可以寫父母、老師甚至自己仰慕的名人的煩惱。

【設計説明】

學生的探究學習應是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的,它不應該停留在一個層面上或一個小的範圍之內的。瞭解他人的煩惱尤其是父母的煩惱,它是需要與父母進行交流的,通過交流彼此瞭解易使學生理解父母珍惜現在,正確對待自己的煩惱熱愛生活。把對話深入到生活,這也是大語文觀的要求。

(四)結合實際,談體會:

你是怎樣看待這些煩惱的?

【設計説明】

引導學生明白:生活中的煩惱,其實它也是一種快樂。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各種體驗都是人生財富他有利於我們正確把握人生,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五)佈置作業:寫《成長的煩惱》

【設計説明】

語文學習應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它不應只停留在課內,還要延伸到課外。通過寫作,使學生“書面與口語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達成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與書本知識的融通,讓學生吸取生活的真知,接受生活的淬練,感受書本知識學習的意義與作用。

時間安排:激情導入 4分鐘

訴説真情 20分鐘

拓展延伸 15分鐘

提升總結 4分鐘

佈置作業 2分鐘

【教後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本着“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教學活動的落腳點”的教學理念,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本節課的特色如下。

1.運用多媒體。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寓教於樂,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

2.主體性教學。該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過程性和創造性。在這個過程中,煩惱由學生提出,過程讓學生參與,煩惱由學生解決。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開啟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善於學習,學會學習。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我更關注的是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比如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體驗,承認學生在學習內容、途徑和方法上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3.教學生活化。本課設計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三個層面的活動,真正做到了“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加強了師生的互動。

標籤: 成長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yg77y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