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幼兒園中班優秀説課稿(通用5篇)

幼兒園中班優秀説課稿(通用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優秀説課稿(通用5篇)活動《有趣的腳》,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優秀説課稿(通用5篇)

幼兒園中班優秀説課稿1

一、説教材:

《蘿蔔回來了》是一篇講述小動物們相互關心的童話故事,故事中以“蘿蔔”為線索,將小動物們把蘿蔔送給朋友分享的一個個情節,串聯成一篇充滿愛心和喜劇特色的故事。故事採用反覆式的結構,類似情節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其中描述小動物心理活動的語句既有重複,又有不一樣的內容,既易於為幼兒掌握複述,又對他們有一定的新鮮感,這一種方式給幼兒清楚明瞭的記憶和想象因素,符合中班幼兒思維的特點,因而可以很好的為幼兒接受。

故事中所反映的“關心他人”、“與人分享”的情感主題,正是當今孩子所缺失的一種美好情感,因為“獨生子女”的家庭結構以及充斥利益因素的快節奏社會生活,讓現在大多數幼兒都缺乏“關心他人”、“與人分享”的情感體驗,進而造成了孩子的“霸道”、“自私”,這和我們和諧社會的發展宗旨是背道而行的。新《綱要》中也提出:“在與同伴的交往中,要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可見向孩子進行關愛他人的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我們中班孩子,他們的交往熱情日趨高漲,並已逐漸學會了交往,這時候,給他們樹立起一個正確的、友善的交往情感態度,對他們今後的為人處世都將起到一個不容忽視的影響。

結合故事特點以及孩子的年齡特點、培養目標,因此我選擇了《蘿蔔回來了》這個故事為活動內容,希望通過故事中善良、生動地人物形象來激發孩子們關愛他人的意識。

二、説教學目標:

(一)、根據新《綱要》中的總目標,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三方面提出了以下幾個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瞭解小動物們相互關愛的美好情感。

這是從孩子的知識培養維度考慮制定的,由於中班孩子的理解水平還處在初級水平,傾聽能力還需加強,加上本故事內容是很長的,所以我從故事的線索出發,讓幼兒來逐步理解故事內容。

2、學習複述描述動物心理活動的語句。

這個目標是從孩子技能的培養維度出發的,中班的孩子雖然能獨立講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物,但講話有時會斷斷續續,因此,我以語句的複述學習來促進幼兒的完整講述能力。同時我們也知道“行動和言語是相互強化的”,因此,我把這句心理描述的關鍵語句提煉出來,語句的複述也是增進孩子感受故事情感的有效方法。

3、體驗相互關心、與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這個目標是從孩子情感態度培養維度出發制定的,“關愛他人”、“與人分享”這是故事的主要寓意,也是我們中班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應建立的情感態度,所以我制定了此情感目標。

(二)、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瞭解小動物們相互關愛的美好情感。

因為故事是語言技能鍛鍊、情感表述的載體,只有把握了故事內容,才能進一步挖掘其教育意義,所以我把“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作為活動的教育重點。

難點:體驗相互關心、與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因為情感的體驗是抽象的,中班幼兒的理解水平又有限,所以只有孩子在理解故事內容、充分把握故事人物形象的基礎上,移情至自己的生活經驗,才能激發起孩子對“關愛他人”、“與人分享”美好情感的真正感悟,所以我把它作為我的活動難點。

三、説教學準備:

本次活動我準備了以下幾樣物品:

知識準備:幼兒認識故事中所涉及的動物以及食物。

物質準備:雪天背景圖一幅,大蘿蔔圖片一張,故事錄音,小白兔、小猴、小鹿、小熊角色圖片各一張,腳印組合成的箭頭、打x的嘴巴圖片各4個;幼兒關心他人、與人分享的生活情景圖片。

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他們的思維還處在具體形象階段,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我利用角色圖,能夠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同時大蘿蔔圖片和腳印組合成的箭頭,清晰地表現出了送蘿蔔的過程,讓孩子清楚地感受到這種“自己捨不得吃,要和朋友分享”的愛的傳遞過程。幼兒關心他人、與人分享的生活情景圖片的運用,可以喚起幼兒的已有經驗,以景促情,豐富孩子的表達。

四、説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所以我從“支持”、“引導”、“合作”三方面出發,主要採用了下列幾種教法:

創設情境誘導法:利用背景圖片(大雪天),烘托出“蘿蔔”的珍貴,這一情景也讓孩子進入了故事情境,為後面體驗“關愛他人、與人分享”增加了感情砝碼。

另外,在幼兒情感遷移部分,我也運用了“創設情境誘導法”,以孩子平時和同伴交往的情境照片,來喚起孩子關愛他人、與人分享的經驗。這是因為中班孩子的記憶是無目的的,因而容易遺忘,所以需要一定的情境來激起他的回憶,促進孩子的情感體驗。

設問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慧説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呼喚和鼓舞”,所以每次欣賞之前我都進行了設問,讓孩子帶着問題進入故事情節,這樣不僅增強了孩子的注意力,也讓孩子能有目的的傾聽故事,利於故事內容的理解。

講述法:中班幼兒的有意注意增強了,運用語速、音量的變化,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為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直觀演示法:由於孩子的思維處於具體形象階段,抽象思維還未形成,所以對事物的認識依賴於圖片、模型等,這個故事雖然內容重複,但是涉及的人物眾多,容易混淆,運用圖片的直觀演示,讓孩子對人物形象以及“送蘿蔔”的過程能更清楚的把握。

討論交流法:新《綱要》指出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所以,在活動中我運用了討論交流發,如討論:“為什麼蘿蔔又回來了?”、“小動物們為什麼都不吃蘿蔔?”來引導孩子萌發“關愛他人、與人分享”的意識。

(二)、學法:

依據“孩子是學習的主人”,我採用了以下幾個學法:

觀察法:孩子對生動的圖片總是有興趣的,所以我採用觀察法,讓他們觀察背景圖(大雪天)以及角色圖,這樣不僅增強孩子的活動參與性,也幫助孩子抓住故事線索,瞭解故事內容。

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説話的好機會,這也充分體現了新《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同時,討論的形式能給孩子寬鬆的講話空間,利於孩子思維的發展。

視、聽、講結合法:這樣讓孩子通過多通道器官的感知,把語言和孩子的自我理解有機融合,特別是觀察“送蘿蔔”過程圖的環節中,孩子們在明晰角色間關係的同時,聽聽、講講,利於故事內容、語言的學習。

模仿扮演法:這種方法主要運用在“心理描述”語句的學習中,在活動中,讓幼兒嘗試模仿角色的心理對話,在角色表演中體驗同伴間互相關心,願意與他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情境體驗法:情感的激發是需要介質的,特別是中班孩子,孩子處在具體思維像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記憶特點、語言表達能力決定了他們不能把曾今發生的事情帶着感情完整講述出來,所以運用情境體驗法,在一幅幅的情景圖片幫助下,孩子才有話説,有情抒。

五、説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內容重複、語言通俗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激趣導入,引發疑問。——完整欣賞故事,初步瞭解故事內容。——分段欣賞故事,結合圖片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學習心理描述語句。——完整欣賞故事,體驗故事情感,遷移故事主題。

1、激趣導入,引發疑問。

師出示背景圖,展開談話:“這是什麼季節?”“雪地裏有什麼?”“這麼冷的天,小兔子出來找東西吃,它看到蘿蔔會怎麼樣?”

此環節的重點是激起幼兒的興趣,引出故事的線索,運用了觀察法和討論法,讓孩子對故事的背景有一個瞭解,突出了蘿蔔的珍貴。同時,在討論中可能有的孩子會説出“把蘿蔔吃掉”、“拔蘿蔔藏起來”等想法,幼兒討論得出的結論能讓孩子在故事傾聽過程中產生情感衝突,利於幼兒對故事主題的把握。

2、完整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師設問:“故事裏有哪些小動物?”“小動物有沒有把蘿蔔吃掉?他們是怎麼做的?”教師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角色圖。

此環節的重點是初步理解故事內容,通過提問法、演示法,幫助孩子瞭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蘿蔔”這一線索的發展情況。

3、分段欣賞故事,結合圖片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學習心理描述語句。

師分段講述故事,並提問:“蘿蔔是從哪裏來的?”,“小兔子把蘿蔔送給了誰?它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接下來又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小猴、小鹿、小熊同上)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按順序擺放角色圖和箭頭和打x的嘴巴圖片,並鼓勵幼兒用生動的語言模仿小動物的心理描述語句。隨後,教師組織幼兒幼兒觀察“送蘿蔔”路線圖,再次用故事中描述動物心理活動的語言來集體介紹送蘿蔔的過程。

此環節的重點是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學習心理描述語句,教師通過提問法、直觀演示法的教法幫助孩子瞭解故事中情節的發展順序,幼兒通過視、聽、講結合法,模仿扮演法來學習重複的語句,增進對故事情感的理解,“送蘿蔔”路線圖的運用幫助孩子清楚瞭解了故事發展的順序,解決了本環節的重點。

4、完整欣賞故事,體驗故事情感,遷移故事主題。

教師提問:“蘿蔔是誰第一個發現的?最後又回到了誰的手裏?小動物為什麼都不吃蘿蔔?”“你喜歡故事中的小動物嗎?為什麼?”通過孩子的討論回答,教師小結:“小動物們知道要關心朋友,有好東西要和朋友們一起分享。”並順勢介紹本故事的名稱。

接下來是遷移故事主題,通過提問:“你的好朋友是誰?”“你是怎麼樣來關心他的?”“好朋友又是怎麼樣來關心你的?”等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生活經驗,若孩子講述有困難,教師則可以播放幼兒生活中相互幫忙的情境圖片,幫助孩子講述。最後師小結:“我們小朋友之間要相互關心,願意與人分享,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此環節的重點也是本活動的難點,即體驗相互關心、與人分享的美好情感,教師運用討論交流法、情境體驗法來激發孩子對故事情感的把握和遷移,因為孩子的記憶是無意識的,同時孩子情感表達的語言能力還不是很高,所以要依靠一定的具體事物,因此孩子生活情景圖片的運用可以達到“以景促情”的效果,解決了本環節的難點。

活動結束。

延伸活動:

1、故事表演;

2、自制禮物送給朋友。

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所以我覺得這種孩子參與的形式能讓孩子較深刻地感悟到這個“關心他人、與人分享”的美好情感,並把情感的理解上升到實際行動中。

六、説活動反思:

1、給孩子一顆“質疑”的心。每個環節中都讓孩子帶着問題去聽故事,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進入故事情景,在和自我理解產生衝突中,把握故事內容。

2、以境促感,境中生情。每個故事都藴含一個美好的情感,要讓故事喚起孩子的情感理解,除了應用故事本身的情景創設外,還應結合孩子日常生活的情景。只有孩子自己真正體驗過的情感,才能給孩子內心產生共鳴。

以上是我對中班語言活動《蘿蔔回來了》的説課稿,謝謝各位老師!

幼兒園中班優秀説課稿2

設計意圖:

今天我抽到的説課題目是《甜蜜的家》,這是一個童話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甜蜜的家》就是以家這個現實為基礎,通過想象,把小房子擬人化描寫他想成為一個甜蜜的家,它向好幾只小動物詢問要不要一個家,但結果都被拒絕了。直到有一天,北極熊一家搬進了小房子,終於讓它擁有了一個甜蜜的家,也感受到了有家的幸福感覺。故事情節雖然比較簡單,但是我們可以較清晰地感受到小房子前後的情緒變化,正是通過小房子的情緒變化,藴涵着一個教育價值:家是甜甜的、暖暖的,是我們每個小朋友幸福的港灣,我們要愛我的家。然而生活在温暖而又甜蜜家庭的孩子們是體會不到沒有家的孤單的,自然也不懂得去愛家,甚至關愛自己的家人。因此,這樣的情感教育對小朋友是非常必要而有意義的。中班幼兒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對家有了初步的認識,情感發展逐漸形成,並且他們也正逐漸開始使用一些豐富的、完整的語言來表達想法,故事中出現的“高高的大樹,深深的地底,綠色的森林”都是幼兒可以值得學習的短句。於是,我設計了中班語言活動《甜蜜的家》。

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簡短對話,初步感受小房子的情緒變化。

2、知道家是幸福甜蜜的地方,懂得愛家。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簡短對話。

活動難點:知道家是幸福甜蜜的地方,懂得愛家。

制定難點的依據是:中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和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家是幸福甜蜜的地方,有一定的困難,所以也就更難懂得如何去愛家了。

活動準備:

1、小房子(一座貼有傷心的表情,一座貼有高興的表情)圖片;小鳥、小老鼠、大象、北極熊圖片各一張。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2、音樂:讓愛住我家。最後一個環節提升活動時播放,目的是渲染愛的氣氛,讓幼兒充分體驗有家的温暖和甜蜜。

活動流程:理解——感知——體驗——提升

一、理解:沒有家的孤單

1、出示圖片:傷心的小房子

提問:這是誰?它怎麼了?它為什麼會這樣?

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出故事主人小房子,傷心的表情直觀明瞭,目的是引起孩子的共鳴,掀起孩子們內心的情感世界。

二、感知:找家的辛苦

1、於是,小房子決定去找家。我們來看看吧

2、小房子找到誰了?小鳥是怎麼説的?小老鼠是怎麼説的?大象又是怎麼説的。

3、小房子知道它們都有自己的家,而自己去沒有,它感到怎麼樣?

這幾個提問都是圍繞目標1設計的,幼兒理解故事之後,再學習簡短的對話,解決重點。同時讓幼兒去理解小房子沒有家的孤單心理。

三、體驗:有家的幸福

通過以上兩個片段,幼兒完全理解了小房子的傷心,家是它多麼渴望得到的啊。

1、最後誰住進來了?

2、這時小房子心裏感到怎麼樣?(同時出示高興的小房子)。

是的,小房子有了家才會高興,才會幸福。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去體驗小房子有了家之後的喜悦和幸福。這是一直被糾着的心總算舒緩了,孩子們會跟着小房子一起喜悦一起幸福。

四、提升:感受有家的幸福

1、你有家嗎?你的家裏有誰?

2、你愛他們嗎?是怎樣愛他們的?一家人在一起,你感到怎麼樣?

這是活動的難點,有了對故事的理解後,再去進行情感上的遷移,會比較順其自然,從而也突破了難點。

3、播放“讓我住我家”的音樂,幼兒繪畫一家人在一起的歡快場景。

這種情感,不但要讓孩子説出來,還要讓他們深刻地記住,因此,我最後讓他們來畫一畫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場景。這樣的記憶會更加深刻,他們也會更加愛護自己的'家和家人。

幼兒園中班優秀説課稿3

一、説教材

認識梯形是中班的教學內容。在幼兒認識平面圖形的過程中,本着循序漸進的原則,幼兒已經認識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及長方形,在此基礎上來認識梯形,對幼兒來説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提高的過程。

二、説設計思路

梯形是隻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兒認識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徵,能找出相應的圖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兒用語言描述梯形的特徵。所以,我把本活動的目標定為: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徵,並能不受其他圖形的干擾,在各種圖形中找出梯形。

2、認識不同的梯形,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激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本課重點:瞭解梯形的特徵。

難點:認識不同的梯形。

三、説教具

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及熱情,樹立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我進行了如下準備:

1、課件;

2、不同形狀的梯形若干;

3、幼兒學具:每個幼兒座位底下放一個小信封,裏面有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及梯形;

4、幼兒每人一盒水彩筆;

5、在活動室牆上張貼一些包含梯形的圖片。

四、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採用瞭如下方法:

1、觀察法:觀察是幼兒認知活動中比較重要的學習方式,在活動中,我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引導幼兒觀察幻燈片,感知梯形的特徵,從而區分出梯形與正方形及長方形的不同。

2、操作法:動手操作能引起大腦的積極思維,大腦皮層的分析和綜合活動來自運動器官的信號,當幼兒注意變為幼兒直接操作的對象時,就使大腦皮層處於積極的活動狀態,引起幼兒高度的學習興趣。

3、遊戲法:遊戲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形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開展一些與教學有關的遊戲活動,是激發幼兒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的途徑。

五、説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內容安排為一課時。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了教學設計。共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序:複習整理基礎上,滲透新知識點——新授活動——鞏固活動——生活化延伸

(一)在複習圖形的基礎上滲透新知識。

1、看幻燈片,複習學過的圖形,滲透新知識。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看它是誰?(小青蛙)小青蛙為我們帶來了許多圖形寶寶,它想考考小朋友們認不認識這些圖形寶寶。(屏幕上依次出現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及長方形)找幼兒説出每種圖形的名稱及特徵,最後再出現梯形,讓幼兒通過觀察發現這個圖形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長方形,從而讓幼兒自然而然地有了想探索這個圖形的渴望。

2、出示一個梯形,提問幼兒: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你們看,它上面的邊短,下面的邊長,上下兩條邊平平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這個圖形像什麼?

3、師小結:這個像滑梯一樣的圖形叫做梯形。

不過,梯形寶寶可調皮呢,它一會兒翻跟頭,一會兒躺下睡覺,你們看這樣還是梯形嗎?(師小結:原來梯形可以倒着放,卧着放,它們都是梯形。)

4、分別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讓幼兒瞭解它們也是梯形。

提問:這個一邊可以當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這個兩邊有一樣長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

(二)通過操作活動,鞏固新知識

每個幼兒的座位底下都有一個小信封,裏面裝有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及梯形,讓幼兒找出梯形,並且為梯形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三)遊戲活動:“找梯形寶寶”

通過尋找生活中常見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對梯形特徵的認識。

1、讓幼兒在活動室周圍張貼的圖片中,尋找梯形寶寶,先請一名幼兒找找、説説。

2、鼓勵全體幼兒尋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師説説梯形寶寶藏在哪裏。

六、活動評價

這節課,我通過四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指導幼兒觀察、遊戲,操作,獲取新知識;同時注重培養幼兒的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幼兒園中班優秀説課稿4

一、學生情況

我班是4歲左右的幼兒,喜歡唱歌活動。能在音樂活動中獲得情感的愉悦與交流,喜歡嘗試用動作和聲音表現自己的感受。所以特選取了《小雨沙沙沙》的教學內容,讓孩子從歌曲的角度來感受春天。從當前的季節來感受歌曲。

二、教材

1、歌曲〈小雨沙沙沙〉曲調優美,音域適合中班幼兒。歌詞用詞簡潔,用排比句描繪出春天的景象,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能夠調動起孩子的情感。

2、活動目標:

能夠感知、理解歌曲的歌詞和曲調表現的內容。

學唱歌曲,能夠正確的再現歌曲的歌詞和曲調。基本達到人聲和諧,情感和諧。

在快樂的情景中自由表現,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活動準備:

歌曲動畫課件

歌曲錄音。(演唱5遍,伴奏1遍)

歌曲圖譜

灑水壺

4。活動重難點:

能夠正確的再現歌曲的歌詞和曲調自然,

投入的歌唱,和諧的歌唱。

三、教法

聽唱法、圖譜記憶法、遊戲法、整體教學法

四、學法

體驗法、直觀記憶

五、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

1、律動;

2、練聲

二、學習歌曲

1、導入歌曲

2、熟悉旋律

“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聽歌曲,邊聽邊想,從這首歌曲中,你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聽了這首歌,你有什麼感覺?”

請小朋友仔細聽,仔細感受,把你聽到的節奏用手拍出來。

請小朋友用手拍腿,隨音樂旋律拍出節奏來。

3、熟悉歌詞

老師清唱歌曲,幼兒聽後講述歌曲的內容

請小朋友認真聽老師唱一次,聽聽歌曲裏唱了些什麼?

看動畫,記憶歌詞

(請小朋友看《小雨沙沙沙》的動畫片,請你仔細的聽歌詞)

春雨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沙沙沙

小雨在哪裏?————花園裏(魚池裏,田野裏)

花兒快樂得怎麼樣?———張嘴巴(搖尾巴,向上爬)

看圖譜

師:最開始是小雨落在花園裏,花兒樂得張嘴巴

然後是小雨落在魚池裏,魚兒樂得搖尾巴。

最後是是小雨落在田野裏,苗兒樂得向上爬。

出示圖譜,按歌曲圖譜練唱歌詞,(放伴奏錄音)老師示範,幼兒唱。

“請小朋友看圖譜,一起來唱這首歌。”

4、幼兒練唱歌曲

播放動畫,集體演唱。

隨錄音演唱

請小朋友一邊唱,一邊用你喜歡的動作來表演

幼兒園中班優秀説課稿5

一、説教材:

線描畫:線描畫是用線條的變化來描繪對象及其形體結構的繪畫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種繪畫方式,也是我國傳統繪畫的方式之一。線描畫的繪畫工具比較簡單,可以用勾線筆、鉛筆、油畫棒、鋼筆等,利用點、線、面來進行繪畫,既可以對物象進行細緻入微地刻畫,也可以對物象進行簡單地藝術處理;既可以進行造型訓練,亦可作為藝術家表達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

我班幼兒在通過簡筆畫的訓練基礎上,再進行線描畫的練習,會使其繪畫的精細方面和手眼協調方面,有很大發展。不僅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同時能提高幼兒專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幼兒在欣賞、發現、感受線條美的同時,大膽進行創作,不僅能將幼兒零碎的經驗加以提煉,而且與《綱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時在大班開展線描畫,能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想象—發現—表現—創造”系列活動,有意識地鍛鍊和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個性的發展。所以,我把線描畫作為這學期我班美術特長訓練的主要內容。由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二、説目標

1、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2、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象大膽創作,發展幼兒的初步的創新能力。

3、向幼兒進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教育。

活動重點: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活動難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創作。

三、説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海底世界》

2、畫好的線描畫作品、其他小朋友畫的線描畫魚

3、欣賞老師的作品

4、白紙,鉛筆

四、説教學方法:

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綱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1、多媒體教學法。藉助多媒體手段進行觀察欣賞演示,則更為簡潔、生動,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本次活動設計中,我通過幻燈片的展示,讓幼兒感受到魚寶寶身上線條的紋樣美、圖案美;

2、觀察比較法。觀察法即運用觀察進行教學的方法。通過觀察,幼兒既形成了準確的形體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細節特點。而在觀察中進行比較,則能讓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不同的創作手法帶來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動中,為了讓幼兒直接感受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我採用了觀察比較的方法,讓幼兒在觀察比較三幅特徵明顯的線描畫作品中,發現裝飾過於繁雜、無規律,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都不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從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3、欣賞評價法。欣賞評價法指的是將幼兒不同特點的作品進行對比評價,肯定各自的特點。在本次活動的最後環節,我採用了欣賞評價法,在欣賞的同時圍繞兩個問題展開點評:

問題1、“你最喜歡哪個魚寶寶?為什麼?”使幼兒在審美的同時自然地習得經驗,為下次經驗遷移做準備

問題2、“你是用怎樣的線條和圖案來裝飾魚寶寶的?”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裝飾意圖表達出來,達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這一環節,教師和同伴的欣賞與評價能讓幼兒體驗到活動帶來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説活動程序:

共有5個環節:

1、觀看多媒體課件:欣賞海底世界各種各樣的魚的花紋,引導幼兒説出魚兒身上花紋的特點。

(導入活動,觀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賞各種各樣的魚。)

(1)教師語:在美麗的大海里,生活着許多快樂的魚寶寶,他們和魚媽媽自由自在的在海洋裏嬉戲玩耍,一會兒在珊瑚裏捉迷藏,一會兒在比賽遊戲,一會兒又湊在一起説着悄悄話,可幸福了。然後請幼兒講講自己最喜歡哪條魚,它是什麼形狀的?身體各部位的名稱以及身上的花紋是什麼樣的?特別是對形狀怪異的魚,啟發幼兒儘可能講詳細一點。

2、欣賞課件:欣賞小朋友的作品,引導幼兒説説他們的畫用了那些線條裝飾的,並進行比較。

再欣賞老師的作品,讓幼兒學習裝飾魚寶寶的基本方法。我同時逐個展示各種點、線、面(即根據幼兒回答展示各種線形和點形裝飾),既增強了趣味性,又有效地發揮了教育的功效。

(欣賞幼兒繪畫作品,請幼兒互相説一説,這些魚的形狀及裝飾的線條,説一説它們是什麼樣的?有什麼樣的花紋。)

示範講解幾種魚的畫法:(欣賞老師的作品)

(1)請幼兒説説老師畫的畫都用了什麼線條來畫各種各樣的魚,。

(2)教師在幼兒最喜歡的魚身上示範畫出各種形狀的線條,並重點講解如何處理線條的疏密關係。

(3)請幼兒來裝飾幾條魚寶寶。

(4)引導幼兒討論,你準備畫一條什麼樣的魚?

3、通過比較,瞭解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和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為了幫助幼兒理解線描畫抽象的形式美的構成規律。我選擇了三副特徵明顯的線描畫作品(圖一:裝飾過於繁雜、無規律;圖二: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圖三:疏密變化恰當、有一定規律),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在教師的追問:“這兩個魚寶寶美嗎?為什麼”的過程中交流、探索、發現,從而掌握線描畫的基本規律,為接下來的創作提供支撐。

4、幼兒創作,教師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出各種奇形怪狀的魚,看誰想的和別人不一樣。

(2)啟發幼兒用不同的花紋裝飾魚,並注意線條的疏密變化。

(3)幫助能力差的幼兒變化各種線條花紋。

5、觀賞評析作品

(1)請幼兒自由互相講述自己所畫的魚

(2)請個別幼兒談談自己喜歡哪一條魚,為什麼?

(3)教師小結:

今天,小朋友幫助魚媽媽找回了魚寶寶,並且魚寶寶身上的花紋都非常漂亮,線條的疏密也很好,魚媽媽謝謝你們了,現在我來當魚媽媽,小朋友來當魚寶寶,我們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遊戲吧。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我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在活動設計中,我既給予孩子技法上的幫助,又給予孩子充分的創造空間。活動中我始終作為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兒的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和表達方式,讓幼兒在特別寬鬆、開放、愉悦的環境中感受美、表現美。根據對本次活動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與教學程序的設計,估計活動的重難點將會得到突破。但是由於孩子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我在活動中還將根據孩子的基礎和能力水平,給予相應的指導,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wlygx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