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優質説課稿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優質説課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優質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優質説課稿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説課稿1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中班幼兒偶爾情緒不是很穩定,早晨來園偶爾哭着喊爸爸,媽媽,怎麼勸都不好用,為此我特意設計了"笑娃娃和哭娃娃"的這次活動,將心育目標與語言目標有機融合。遊戲是幼兒的生命,活動始終以遊戲貫穿始終。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於遊戲中,發揮增效作用。並採用卡片聯想、生活經驗聯想來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從眉毛、眼睛、嘴巴的細微變化中,觀察出人的情緒變化。

能力目標:知道哭和笑的兩種不同的表情,會從兩種不同的表情裏判斷人的心情。

情感目標:學會關心他人,願意為好朋友帶來快樂。

3、重點難點重點:能從眉毛、眼睛、嘴巴的細微變化中,觀察出人的情緒變化。難點:能知道五官與表情的關係,會用簡單的方法表現哭與笑兩種不同的表情。

教學準備

1、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圓形卡片若干,彩筆。

2、表現哭、笑表情的人物頭像各一幅。

3、背景音樂《笑比哭好》

4、"心情速遞"板二説教法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中班幼兒的思維的具體形象的特點始終貫穿的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突出重點難點,我將採用情景法,互動遊戲法

1、情景法考慮到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我先播放歌曲表演,引出一隻快樂的小熊,激發起幼兒對這節課的興趣,讓他們很快的投入到課堂中來。

2、互動遊戲法我和幼兒一起來做五官的遊戲,我先指着自己的鼻子問幼兒,這是哪裏呀?讓幼兒猜。以此類推,我把自己的五官都指全,讓幼兒猜全。接着鼓勵其他幼兒跟着一起做猜猜五官遊戲。做完遊戲,趁着幼兒盡興,我問幼兒:五官都有哪些本領啊,請大家一起積極發言一起討論。

二、説學法

本次活動,總體設計思路:以《新綱要》為指導,借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及做中學的思想,主要採用互動遊戲法,啟發誘導法。

1、情景遊戲法:老師和幼兒一起做遊戲,在遊戲中引導幼兒認識人的五官和了解五官的用途是什麼。

2、啟發誘導法:在小黑板上畫出各種各樣的表情,有笑的有哭的,有傷心的等等,讓幼兒觀察一下不同的表情和五官是什麼關係的?進而引導幼兒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

三、説教學

(一)引發興趣,導入課題

歌表演引出快樂小熊"Hello!大家好,我是快樂小熊,今天呀!我和馮老師一起來到這裏,想和你們交朋友?高興的話就請來點掌聲!"

(二)導入遊戲,引發討論

1、老師和幼兒一起做"指指鼻子,摸摸臉的遊戲"請幼兒互相説一説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它們都有哪些本領?讓幼兒自由討論。

2、請幼兒自由發言,並提問個別幼兒,並肯定全體幼兒的表現,初步瞭解人的面部長有五官,並瞭解其功用,並要時時刻刻保護它們。

(三)五官的變化,引發討論,學習使人情緒愉快的方法

1、"小朋友"用你的小眼睛看這裏,這怎麼有這麼多的數字,還有圓點?激發幼兒好奇的心理,並引導幼兒願意露出笑臉。

2、出示表情臉譜,"老師呀,還要給小朋友看一樣東西,這是表情臉譜,小朋友都甜甜的笑臉,因為它會給朋友帶快樂,那咱們就一起露出最甜的笑臉吧!"

3、出示課件(快樂的聚會),小動物們也喜歡甜甜的笑臉,那咱們一起來看看,小動物們是樣快樂的

4、引導幼兒通過看小動物們的快樂聚會,能感受到小動物把快樂帶給了我們,要用笑臉對待朋友,笑臉代表着幸福和快樂!提問幼兒"假如您的好朋友生氣不高興了?你會用什麼辦法讓她高興起來露出笑臉?"引導幼兒討論,並請幼兒發言,提問個別幼兒。給朋友唱歌、跳舞還給好朋友説好聽的甜甜話,讓朋友快樂,自己也就快樂了!

(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自由想象,情感昇華

1、出示笑臉和哭臉,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2、送出小禮物!手拿鏡子做表情遊戲,並讓幼兒自己動手畫出笑臉,裝飾"快樂樹"。

3、"快樂小熊"説要用笑臉、説甜甜話對待朋友,這樣大家就都快樂了。

(五)教學反思

提醒幼兒每天來園時,在"心情速遞板"上標出自己的心情,引導幼兒關心大家的心情,説一些高興的話,讓大家都快樂起來。

(六)佈置作業

以漂亮的我為主題,畫一副自畫像,能把自己的表情真實的表現出來。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説課稿2

一、説教材:

數學排序是一個老教材,但如何用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演繹好老教材是我思考的問題。中班幼兒的思維正處於具體形象逐步轉向為抽象思維的萌芽階段,他們雖對於數字大小,物品粗細、長短等顯性排序有粗淺認知,但對於比較抽象的有規律的間隔排序的感知還不夠。於是,我以“小熊過生日”的情境展開有趣故事,將有規律的排序滲透其中。把抽象、枯燥的數學內容變為有趣的、幼兒自主探究的遊戲活動;讓幼兒在充分享受,體驗情境所帶來的愉悦中學數學、玩數學、用數學。另外,活動中幼兒操作Pad體現自主性強、方便易檢查易糾錯的優點。同時雙屏技術的交互運用、電子繪本情境感染也讓老教材煥發了無限的生機。

二、説活動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認知:在遊戲情境中瞭解什麼是有規律的間隔排序,感知規律排序的多種多樣。(重點)

2、能力:在實際的操作中探究兩個一組、三個一組等多種有規律的排序。(難點)

3、情感:對數學遊戲感興趣,有良好的操作習慣和小組合作的意識。

三、説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實現目標,我做了兩方面的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對於簡單的物品排序、數字排序有一定的認識;對PAD有一定的操作經驗。

2、物質準備:PAD人手一台(分為教師版本(情境界面和操作界面)和幼兒版本(操作界面)、雙屏顯示(屏幕一:推送教師PAD或者幼兒pad畫面;屏幕二:保留幼兒操作結果,製作規律卡)今天為了便於説課,我將教師PAD課件、幼兒pad課件和屏幕二課件一起放在了一台PAD裏面、房屋圖片每組兩個。

四、説教法和學法:

活動中採用的教學方法有:多媒體操作、互動學習、自主探究、

(1)遊戲情境法:將循序漸進的知識很好的融入在四個情境中:準備小熊禮物、鋪設漂亮小路、製作美味蛋糕、分享快樂生日,生動有趣。

(2)PAD演示和操作法:教師pad演示了生動的遊戲情境,另外在分析操作結果時利用塗鴉功能很方便。幼兒PAD操作利於孩子們的反覆驗證、展示、糾錯、總結。

五、説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一共設計了四個結合情境的大環節:

第一個環節:準備小熊禮物。

1、以“過生日”為情境,引出活動內容。

(1)(播放課件):小熊要過生日了,給我們發來了邀請函。去祝賀生日,要準備點什麼呢?引出準備禮物的意識,(教師Ipad顯示)桌子上有“黑巧克力”、“白巧克力”。請幼兒自主觀察、分析並嘗試根據盒子上的.數量和顏色放置對應的巧克力。

(2)幼兒操作,教師請幼兒説説操作中的注意事項,自主建構操作要求,並巡視指導。(幼兒軟件模擬操作)。建議操作結束的幼兒互相交流與檢查。

(以上環節既遷移了幼兒10以內的點數以及顏色標記的匹配與分類擺放。是幼兒數學活動中必要一個熱身訓練。)

(二)鋪設漂亮小路。

1、以“看地圖”為由,引出鋪路任務。

(1)情節繼續(切換到教師版):禮物準備好了,可是沒有去小熊家的路可不行。(教師iPad顯示)引出鋪路的任務。

(2)和幼兒認識材料、探究鋪路方法(教師ipad顯示):請幼兒看看有什麼材料?兩種顏色的石子你可以鋪出什麼樣漂亮的小路?你覺得從什麼地方開始鋪路最合適?(從小旗開始從左到右開始鋪,明確了方向,為規律的建構做鋪墊。用黑石子和白石子鋪漂亮的小路,隱喻着顏色需要搭配,這讓幼兒初步感受拼搭中顏色搭配的美,並在反覆操作中逐步去感知規律、發現規律)。簡單演示

(3)操作過後,進行第一次展示與交流:小路這麼漂亮,原來是黑、白石子在鋪路中藏着祕密呢。誰發現了祕密?可請發現規律的幼兒交流,也可退位讓作品的主人交流鋪路過程。

(4)教師幫助提升:原來兩顆石子像好朋友一樣手拉手,反覆出現。“白黑”就是一對好朋友,我們可以説他們是一組。一組一組反覆出現就成了一條漂亮的、有規律的小路。(幼兒iPad展示)幼兒iPad顯示間隔線)。在展示時利用播放模式,隨意的塗畫演示幫助幼兒明晰了規律的排列,提煉出了“一組一組”的概念。又不會影響幼兒之後的糾正和再次操作,對於規律的呈現有很大的幫助。

(5)分析過後,利用雙屏的屏幕二現場做出規律卡:(PPT出示)幫助幼兒在頭腦中對於排出的樣式進行很好地歸類和彙總。然後再請其他孩子來介紹不一樣的排法,交流不同之處,鞏固“一組”及“反覆出現”的概念。總結出規律,繼續在屏幕二中做規律卡。

(6)接着,請幼兒自己檢查小路:出錯的幼兒進行糾正操作,成功的幼兒給與他們再次鋪路的機會,要求和剛才排出的規律不一樣,形成第二條有規律的小路。這也是電子媒體給與孩子個性的操作優勢。

(7)操作過後進行組內交流分享:預設:如有幼兒出現三個石子一組為規律的鋪設方法,則肯定並小結:(原來“一組好朋友”可以是兩個不同顏色的好朋友手拉手,也可以是三個不同顏色的好朋友手拉手呢),以此為第三個環節重點研究三個一組的排序做鋪墊,教學的重點在兩次操作和展示中基本突破。利用雙屏屏幕二出示規律卡:(PPT出示)和幼兒一起歸納發現,今天,為了方便看到預設的操作結果,我提前做好了規律卡。

(8)(切換到教師版)當孩子們鋪出了屬於自己的路之後,出發!請孩子們齊心協力把PAD裏面的小路連接起來,隨音樂沿着路走到小熊家。

(三)製作美味蛋糕。

1、以“做蛋糕”為事件,引出裝飾任務。

(1)情節繼續:來到小熊家,小熊在做蛋糕呢!奶油已經塗好了,我們要把帶來的巧克力幫小熊裝飾在蛋糕上!小熊給我們準備了祕密卡,引出裝飾蛋糕的任務。(教師iPad打開信封)

(2)和孩子們自由交流“祕密卡”和蛋糕圈的祕密。可請1名幼兒嘗試排出一格。教師重點提煉“三個一組”、“一組一組反覆出現”的語言。着重提出“順着一個方向裝飾肯定更美”的裝飾要求。(教師PAD模擬操作)

(3)接着,幼兒自由選擇祕密卡,開始裝飾蛋糕。祕密卡上有的是一黑兩白三顆巧克力,有的是一白兩黑三顆巧克力,引導幼兒主要探究三個一組的排序。這也是活動的難點。祕密卡的出示幫助幼兒逐步建構排序的方法:要先確定好規律再按同一方向往下排,為探究更高難度的排序奠定的了基礎。

(4)然後,展示不同幼兒的作品:和孩子們共同分析蛋糕圈是否有規律?重點關注有規律的“一組”是否和祕密卡匹配,同時關注規律延伸的方向是否正確。(幼兒iPad展示)幼兒iPad顯示間隔線)。在展示時依然利用播放模式,幫助幼兒明晰了方向和規律的排列。根據幼兒操作結果,之後依然在屏幕二製作三個一組的規律卡,規律的變化隨之也豐富了。(PPT顯示)看規律卡小結:發現同樣的三顆巧克力可以排出好幾種不一樣的規律來。

(5)接着,給予幼兒自己糾錯,小組互助的檢查糾正時間和空間。教師適時幫助能力弱的幼兒。

(6)延伸探究多個一組的規律:小熊還有一些蛋糕圈需要我們幫忙,試過用兩顆、三顆為一組來排,你還想用幾顆組成有規律的“一組”?滿足需求,在次操作。(這個環節主要是延伸環節,通過之前的學習,孩子們對於兩個一組、三個一組的排序已經有一定的經驗,這裏給予繼續探究的空間,能力弱的可繼續探究三個一組,能力強的可以向前一步,引導孩子發現,一組巧克力的數量越多,可以排出的規律就越多。對於教師以後再區域中的指導或者第二教時的學習做好調研工作。)

(四)分享快樂生日。孩子們齊心協力專注完成了做個任務,也需要放鬆一下。

1、(切換到教師版)教師變身成為魔術師!我們把每組小朋友的蛋糕圈都疊起來!哇,變成了一隻大蛋糕。(教師iPad操作)

2、音樂響起,一起唱歌:祝你生日快樂。利用多媒體,以戲劇性的變化和音樂渲染着活動進入尾聲,情節也得到了完美的結局,活動的氣氛達到高潮,孩子們懷着歡樂的心情結束整個活動。

六、説説“多媒體引入”對教學活動的優勢:

1、電子繪本的嘗試:將故事的情境製作成電子繪本故事。直接視覺的畫面比教師口中的描述更為生動、形象,大大增加了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和注意力。全程零壓力,有的只是向前不斷挑戰的動力。他們在與電子繪本的交互中感知規律、認識規律、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規律,為難點的突破建構了前提。

2、Pad操作的嘗試:pad的使用是整個活動的亮點,也是孩子們學習的重要手段。如果活動中採用實物教具,那麼需要準備的東西很多,學習過後基本都不能反覆使用。並且不管是紙質教具還是實物教具都不利於孩子們的糾錯、展示等。PAD操作簡便,利於孩子們的反覆操作、展示、驗證、糾正、總結。對於難點的突破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3、雙屏展示的嘗試:在設計活動時考慮到規律經驗的提升和總結是需要保留孩子們的思維成果的。於是,採用了雙屏展示。一個屏幕進行教學情境、操作等的展示。另外一個屏幕則展示和保留總結性的內容(規律卡),幫助幼兒在頭腦中對於排出的樣式進行很好地歸類和彙總,對於難點的突破起到了鞏固性的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mxdy0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