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巨人的花園説課稿範文3篇

巨人的花園説課稿範文3篇

《巨人的花園》的作者為奧斯卡·王爾德,譯者為陳宇。該書主要講述巨人擁有一座美麗的花園,但他卻不準任何人進入,花園變得不再美。有天,由於孩童的來到,春天的美景又重現花園,觸動了巨人的心,也讓巨人不再自私。下面為大家分享有關巨人的花園説課稿

巨人的花園説課稿範文3篇

《巨人的花園》説課稿一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巨人的花園》。我要説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我將採用傳統的四説法,1、説教材,2、説教學方法,3、説教學過程,4、説板書設計。

一、説教材

《巨人的花園》是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圍繞中外童話這一專題編排了中外作家的4篇作品。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巨人的花園》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在本單元中處於核心地位。課文主要講的是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裏玩耍,很生氣,就在花園周圍築起了圍牆,將孩子們拒於牆外。從此花園裏一片荒涼。只有冬天永遠留在這裏。一天孩子們從牆洞爬進來,春天也跟着來了,園裏立刻變得生機勃勃。當他再次把孩子們趕出花園之後,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後來在小男孩的啟發下,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圍牆,花園又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這篇童話告訴我們能與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在閲讀中瞭解童話在主人公的安排、表達方法的選擇方面的特點。二是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接觸了不少的童話,童話以其生動有趣深深吸引着這些愛幻想的孩子們。孩子們對童話的濃厚興趣使這篇課文有着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主要靠教師的引導,因為孩子們畢竟沒有真正掌握閲讀童話的技巧。所以我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編者意圖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根據課文內容想象畫面。

2、願意和同學們交流閲讀感受,明白快樂應該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這篇童話故事的內容跌宕起伏,其中最顯著的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因此我將本課時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難點是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二、教學方法

到此為止我的教材分析學完了下面我來説一下教學方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讓自己的課堂不拘一格,根據不同風格的文章、不同的訓練重點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法。本文作者善於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文中有多處進行了對比,如巨人砌牆與拆牆後花園情境的對比,巨人砌牆與拆牆後態度的對比。這篇童話故事的魅力正是體現在這些對比之中,因此我選擇了情景教學法,對比閲讀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討論,關注課堂教學生成,實現師生的共同提高。

三、教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無論是理解內容還是體會感情,都應該注重學生的自主閲讀,重要的不是讓學生得到一個現成的答案,而是讓每個學生都經歷這樣的學習過程。都能通過獨立閲讀,把課文讀懂並有一些自己的體會。本課時的教學我打算分以下三個環節進行:一,對比畫面,想象情境。二、感情朗讀,小組討論。三、小結課文,昇華感情。在第一個教學環節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來進行復習導課:孩子們你喜歡巨人的花園嗎?誰能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巨人的花園究竟是一座怎樣的花園?孩子們可能會填漂亮的、寒冷的等答案。聰明的孩子可能會説巨人的花園先是荒涼的,後來變成了漂亮的花園。導課部分大約需要4分鐘,作用是想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為下文的學習做鋪墊。接着我就引導孩子進入第一個環節的學習,本教學環節我將採取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根據提示語找出課文中描寫花園不同景色的句子。提示語是這樣的:

1、巨人外出旅行時,花園()。

2、巨人趕走孩子,並在周圍砌起圍牆後,花園()。

3、孩子們偷偷鑽進花園來玩耍時,花園()。

4、巨人再次趕走孩子們之後,花園()。

5、巨人拆除圍牆,把花園給了孩子們,花園()。

在提示語的引導下,孩子們與小夥伴們一起邊找邊讀邊品悟。既閲讀了文本,又進行了説話訓練,還初步瞭解了本課對比的寫作方法。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我會下去巡視,適當進行點撥和引導。多數學生找出來之後,讓每個小組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並找出引起花園變化的原因。此環節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及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又保護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同時也很好的突出了本課時的訓練重點,為突破難點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此環節教學如果進行順利的話,大約用時十三分鐘。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我隨即引導學生體會巨人感覺的變化、前後態度的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進入第二個環節的教學。在第二環節的教學中,我會抓住巨人訓斥孩子們時説的三句話和醒悟後説的三句話,和孩子們一起對比朗讀。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體驗人物的感情和文本的內涵。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關於那個神奇的小男孩的教學內容。課文中是這樣進行描寫的,“餵你趕快滾出去!”巨人大聲斥責。小男孩沒有拔腿逃跑,卻用他那會説話的眼睛凝視着巨人。不知怎的,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裏感到火辣辣的。這個小男孩在樹下一伸手,桃樹馬上綻出綠芽,開出許多美麗的花朵。首先我讓孩子們畫出描寫小那還動作神態的詞句讀一讀,接着讓學生猜一猜小男孩那會説話的眼睛可能説了些什麼,使巨人幡然醒悟,前後判若兩人。

當學生清楚地知道小男孩那雙會説話的眼睛給巨人帶來心靈的震撼,引起巨人態度的變化時,第三個環節的教學已經悄悄開始。此時,我會讓學生再次聲情並茂的朗讀巨人醒悟後説的話。並且以對比的方式總結全文: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神祕的花園,當我們願意與大家分享快樂的時候,花園裏草翠花開,生機盎然;可是當我們自私、任性的時候,心靈的花園就會被冰雪所覆蓋,為了春天永遠停駐我們心靈的花園,讓我們做一個有愛心會分享的孩子吧!同時讓孩子們再次閲讀全文,使學習過程完成從感性到理性的昇華。明白課文所揭示的道理。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能夠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本環節用時大約十分鐘,到此為止學生對整篇文章的閲讀理解已基本完成。但是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閲讀教學應該引領學生經歷感受——理解——積累——運用的語言學習過程。課文是讀與寫的例子,要運用好這個資源,讓學生切實學好語言和表達方法,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我分層次設計了這樣兩道作業題:

1、收集王爾德的其他童話故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講給大家聽。

2、續編課文,並以小組為單位演一演,請同學們提出修改意見。

四、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是一片微型教案,它體現了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作者的文路三路合一。本課時的板書我力求達到以上要求,體現了內容美,又體想了形式美。是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

附板書:

9、巨人的花園

自私冷酷:狂風大作雪花飛舞

無私分享:草翠化開笑聲洋溢

孩子喚來春天

分享成就快樂

以上是我説課的全部內容。

《巨人的花園》説課稿二

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選擇的課文是《巨人的花園》,下面開始我的説課。

一、宏觀掌控,説教材

《巨人的花園》一文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本單元以“中外童話”為專題,旨在帶領學生走進奇妙的童話世界,瞭解童話的內容,品味童話的語言,體會童話的特點,進一步感受童話的魅力。《巨人的花園》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裏玩耍,很生氣,他在花園周圍築起了高牆,將孩子們拒之牆外。從此,園裏花不開,鳥不語,春、夏、秋都不肯光臨,只有冬天永遠留在這裏。一天,孩子們從牆洞爬進來,春天也隨之而來,園裏立刻變得生機勃勃。當他再次把孩子們趕出花園之後,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後來,在小男孩的啟發下,巨人醒悟了,隨即拆除了圍牆,花園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無比的幸福。從這篇童話中,我們能深深體會到與人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本文語言優美、生動,以動作、神態描寫來反應人物內心活動,特別適合該年段學生進行想象説話和朗讀的訓練。

作為本單元的起始課,本課安排為2個課時,第一課時抓住寫景主線,品味本文的語言,瞭解寫作上的特點,第二課時是抓住課文的人文內涵,瞭解巨人的性格,並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這裏我主要進行本課第二課時的説課。

二、深思熟慮,説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根據課文想象畫面,並能用較優美的語言進行形容。

2、通過朗讀、品味,體會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及其心理變化,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願意和同學交流閲讀感受。

重點:通過朗讀、品味,體會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及其心理變化。

難點:體會這篇童話在情節表達上的突出特點————對比。

三、聯繫實際,説策略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本文的顯著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文中有許多處進行了對比,巨人砌牆與拆牆後花園情景的對比,巨人砌牆與拆牆後態度的對比、感覺的對比,正是在這些對比中,故事的情節變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顯現出來。針對教材特點,我以“變”為中心,輻射全文,圍繞花園的變化和巨人的變化為中心展開教學。

四、循序漸進,説流程

(一)冷美對比,引發疑問

1、通過誦讀《巨人的花園》,我們認識到一開始的花園是:鮮花盛開綠樹成蔭鮮果飄香白雪一片草翠花開洋溢笑聲

可是,後來巨人的花園是:北風呼嘯隆冬來臨刺骨寒風狂風大作雪花飛舞瑟瑟發抖

2、當村子裏春天來臨的時候,巨人的花園裏仍然是冬天,為什麼他今年春天

這麼冷,這麼荒涼呀?引導學生用課文裏的話來回答(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

(二)細讀課文,認識“自私”

1、巨人的心究竟是怎樣地任性,冷酷,使春天都變得如此寒冷了呢?請大家自

由讀課文3—8自然段,去找一找,劃一劃,然後集體交流。

板塊一: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來了。他見到孩子們在花園裏玩耍,很生氣:

(1)你從巨人的言行中感受到了(冷酷,兇惡……)

(2)當時孩子們都在幹什麼歡樂地玩耍,這突如其來的吼聲讓他們———四處逃散。

(3)巨人他趕走了孩子,也趕走了——快樂。

版塊二:趕走孩子以後,巨人在花園周圍砌起圍牆,而且豎起"禁止入內"的告示牌。

(1)你從哪裏感受到他的任性冷酷——"砌起圍牆""禁止入內"。

(2)當春天來臨,村子裏又開出美麗的鮮花,不時傳來小鳥的歡叫時,圍牆裏卻是——引讀(但不知為什麼,巨人的花園裏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風大作……)

(3)當巨人迷惑不解時,我們多麼希望能站在他的面前告訴他,——引讀:喚來寒冷的,是你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

板塊三:可是巨人又發脾氣了:"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

(1)誰來學學巨人如此大聲的訓斥和斥責

(2)面對巨人,你多想説(巨人,你太自私了,你太任性了!你也太殘酷了吧!你的斥責只會將美麗,歡樂,幸福趕走。)

(三)再讀課文,感悟孤獨

1、巨人的任性,冷酷的心喚來的難道僅僅是寒冬嗎?請大家在自由讀第6,7自然段,他還喚來了什麼(孤獨,冷清……)

2、在這個村子裏,誰最不幸(孩子們是不幸的,但,沒有花園他們還有別的地方。巨人卻被封閉在寒冷的花園中,飽受孤獨寂寞。)

(四)三讀課文,領會幸福

1、巨人最終明白這個道理了沒?是誰告訴他的?用什麼告訴他的?(會説話的眼睛凝望巨人)他的`眼睛會説些什麼呢?

2、巨人終於明白了,巨人拆除了圍牆,拆除的僅僅是圍牆嗎?他還拆除了(寒冷,孤獨……)

3、巨人想要自私地享受快樂,卻——迎來了寒冷,孤獨,寂寞;無私地和大家一起分享快樂,終於大家都快樂!至此我們領會了文章的人文思想。

為了使小組討論不流於形式,我先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交流意見,全班交流的同時,相機指導學生朗讀,自讀自悟,逐步體會出無私的分享才是真正的快樂。

課文最後,我安排了寫話練習,

1、請為這個美麗的花園起個名字並説明理由。

2、我的警言送巨人。這一環節主要鍛鍊學生的表達及概括能力,形成自己的名言,告誡巨人的同時自己也受到教育。

通過這幾個問題,使閲讀與説話相結合,使人文教育融入學習中。

五.畫龍點睛,説板書

板書設計本着為教學服務的目的,我主要以學生的思路為中心,根據課堂實際隨機生成,大致設計如下:

巨人的花園

對比

快樂————孤獨

美麗————荒涼

《巨人的花園》説課稿三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七冊第三組的一篇精讀課文——第九課《巨人的花園》(板書:9、巨人的花園)

一、緊扣特點説教材。

1、教材分析。

走進第七冊第三組語文,就是走進“中外童話”專題。

教學時,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優秀童話,也要有效地利用學生已經閲讀過的童話,還要引導學生閲讀更多的童話,並在大量閲讀、建立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討論、交流,引導學生體會童話特點。

《巨人的花園》是第三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課文的作者是英國作家王爾德。文章描述了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裏玩得開心,花園一年四季美麗如畫;然而當巨人回來時,勃然大怒,趕走了孩子,砌起了圍牆,花園被籠罩在冰天雪地中,從此花不開,鳥不語;當孩子們偷偷地鑽進花園遊戲時,花園又是一片春意;巨人一再驅趕,花園又被冰雪覆蓋;最後在一位小男孩的啟發下,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圍牆,把花園給了孩子們,花園於是又春意盎然,巨人再次回到了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這篇童話告訴我們:快樂應該和大家分享!

本文有三處對比描寫,即花園變化前後的對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進行對比、巨人醒悟前後的言行對比,是課文顯著的寫作特點。

2、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正確讀寫“允許”“洋溢”“鮮花盛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領會童話揭示的道理。

(3)體會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3、教學重點: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

教學難點:體會這篇童話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二、促進發展説教法。

遵循《語文課程標準》,根據教材特點、教學目標、重難點,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我選用的教法有:

1、以讀代講、以問促讀法。《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薰陶。

本課教學,我要預設好能促進學生認真讀書的問題,採取多種形式、各種層次的讀書方式,使學生在琅琅的讀書聲中悟情明理。

2、讀寫結合法。語文教學要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線,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應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寫作能力。

本課的教學,力求學生人人蔘與,緊扣課文的讀寫訓練點,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總之,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三、培養能力説學法。

學無止境。學法是學生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

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必須把課堂這一大舞台還給學生,教師應該注重學法的滲透。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滲透的學法有:

1、自主、合作、探究法。《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教學,先讓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式讀書,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再讓學生帶着自己的個性感悟在小組或全班交流,完成自主實踐、自行發現、自我構建的過程。

2、讀書、思考、感悟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因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

四、循序漸進説程序。

這篇精讀課文,我安排2課時的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激趣導入,初讀課文,檢查預習,學習生字新詞,掃除閲讀障礙;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條理;精讀第1——6自然段,對比花園變化前後的內容,初步感受對比的表達特點。

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繼續精讀課文第7——11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揭示童話藴含的道理,進一步體會對比的表達特點。

下面説説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序。

第一環節談話導入,走進文本。

1、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童話故事嗎?

你們平時讀過哪些童話故事?(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口頭交流,有效地利用學生已經讀過的童話。)今天,老師帶着大家去遊覽一座花園。

2、揭示課題並齊讀課題。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感知文本。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讀一讀括號裏的拼音;讀通課文,讀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教師及時正音。讀後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3、檢查預習情況,打出多媒體屏幕,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指名讀,開火車讀等,掃除閲讀障礙。緊接着,充分利用課件,指導學生書寫生字,比如“添”字的右下角有兩點,應該並列。

4、要求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然後説説:這篇童話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第三環節細讀花園變化前後的內容,領悟文本。

1、以問促讀:巨人的花園美嗎?從哪裏看出?認真讀讀課文的第1、2自然段。

(1)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一邊畫出描寫巨人花園美麗的句子,同時一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花園是如此之美,請同學們美美地讀一讀吧!範讀,個別讀,齊讀,讓學生在讀中明理悟情。

(3)讀寫結合:第一自然段中“那裏,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陰,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一句寫出了花園一年四季的美麗,請同學們也模仿這樣的寫法,寫一寫自己生活的小區、可愛的校園、美麗的公園,等等。(設計意圖:從讀到寫,目的是遷移課文知識,培養學生表達能力。)

2、精讀第3——6自然段,對比花園變化的前與後。

(1)過渡:當花園的主人——巨人外出旅行歸來時,花園發生了哪些變化?

(2)導讀第3——6自然段。

給足學生讀書、思考、感悟的時間,讓學生帶着過渡語的設問,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3——4分鐘後,讓學生在四人小組或全班交流。我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相機板書:美麗孤獨

幸福寒冷

(設計理念:突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口,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3)提示説話,接觸對比。

提示語:當巨人外出,孩子們玩耍時,花園——

當巨人回來,禁止孩子們玩耍,花園卻——

當孩子們偷偷地鑽進花園,花園又——

而當巨人訓斥孩子們離開時,花園卻又——

在小男孩的啟發下,巨人幡然醒悟,於是拆除了圍牆,花園又——

在提示語的引導下,學生進行説話訓練,既激發興趣,又接觸文本,還初步瞭解對比的寫作方法。

(4)對比朗讀,感受對比。

第四環節迴歸整體昇華文本。

設疑:同樣是花園,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

通過解疑,讓學生明白:正是因為花園的主人——巨人的行為,使花園由美麗變得荒涼,巨人也由幸福跌到孤獨。(在質疑問難中,學生對“對比”又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第五環節佈置作業拓展文本。

1、繼續讀課文第7——11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

2、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以上作業為第二課時的教學做鋪墊。

最後説説板書設計:

一篇好的板書,就是一篇微型教案。它體現了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作者的文路“三路”合一。本課時的板書力求達到以上的要求,既體現內容美,更體現形式美,是內容美和形式美的和諧統一。(板書: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m0qn9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