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暮江吟説課稿

暮江吟説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暮江吟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暮江吟説課稿

暮江吟説課稿1

一、 説教材

《暮江吟》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寫的一首風景詩。這是一首寫景佳作,詩句語言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緻真切。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昇這一段時間裏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的意境。教材選編這首詩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讀中悟詩,體會詩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情感,受到古典文學的薰陶,提高語文素養。

二、 説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對中高年級在閲讀詩歌教學中的要求,要讓學生大體把握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同時綜合以上教材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吟”“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詩文。

2、過程目標

(1)通過對關鍵詞句的理解,體會作者情感。

(2)通過多種讀的方式,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文。

3、情感目標

啟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讚美之情。

三、 説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情感,積累背誦。

四、 説教法與學法

根據課程標準及結合教材特點,我主要採用創設情境、品評賞析等方法,適時的運用配樂引導學生主動的進行朗讀、品悟詩文,讓學生在讀中融情,悟中入情。

五、 説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我安排一個課時,教學過程我分五個環節進行

1、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我的導入是這樣的:同學們,古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從一年級到現 在我們已經學過許多寫景詩歌,你們能背幾首聽聽嗎?

當我這樣引導之後,學生自然會背幾首寫景的詩,隨後我順勢説:同學們背的每一首詩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寫景詩《暮江吟》。(板書《暮江吟》)介紹《暮江吟》寫作背景。

2、破詩體,解詩題。

解題是學習這首詩的一把鑰匙,介紹寫作背景後,我讓學生看我板書的課

題,提問:“暮”是什麼意思?“暮”和“江”在這各交代了什麼?“吟”是什麼意思?“吟”是本課的生字大家讀時注意是前鼻音,書寫時右邊是“今”不是“令”。

3、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這個環節我分4步完成)

(1)運用錄音範讀詩歌2-3次,並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詩歌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2)自讀詩句。

古人言“讀書百變,其義自現”,多讀是理解詩意的關鍵。在這一步我讓 學生把詩讀三遍,要求:第一遍讀準字音,第二遍讀流利,讀的字正腔圓,第三遍畫出節奏,讀得有板有眼。

(3)課件出示畫了節奏的詩,採用各種方式讀。如個人讀、齊讀、分男女生讀。

(4)在前面三步的基礎上,我提了這樣的問題:誰試着來説説《暮江吟》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的顏色和形狀都有哪些特點?

4、品讀古詩,體會情感

詩歌語言凝練,不讀不能見其美,不品不能見其意。(這個環節我分3步完成)

(1)注重啟發,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如在教詩的前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時,我是這樣 進行教學的:問:“殘”是什麼意思?“殘陽”的形狀和顏色是怎樣的?“一道殘陽”是指什麼時候太陽?“鋪”是什麼意思?當學生一一做答之後,我再問:什麼時候的太陽斜照在什麼地方上?經過我這樣問,學生自然就譯出第一句詩的意思。接着我再問:夕陽斜照的江面會是怎樣的呢?“瑟瑟”是什麼意思?自然的學生又很快的譯出詩的第二句意思。詩的後兩句我也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教學。

(2)品讀關鍵詞,創設情境,初步體會情感。

新課標指出:抓好詞句的教學是小學閲讀教學的根本,對詞句的揣摩是培 養學生感悟情感的一種主要形式。 在這一步我讓學生默讀第一句,並想想哪個詞用得好?學生自然找到“鋪” 字,接着我問“鋪”好在哪裏?能否把“鋪”換成“照”“射”“灑”等字,為什麼?品完“鋪”字後,我順勢創設這樣一個情境:播放《秋思》樂曲,讓學生邊聽邊思考:假如此時此刻你就站在江邊,面對這樣美麗祥和的景色,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假如你是小畫家,你會畫些什麼?假如你是詩人你又會吟出怎樣的詩句?詩的後兩句我也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教學。

(3)體會情感

在這一步中我設計這樣的問題:請大家結合詩的寫作背景和詩句意思並思考:詩人寫這首詩前後的心情有何不同?詩人所寫的這些景物都是大自然中我們常見的事物,他有什麼用意呢? 學生自然會把詩人不同的心情説出來,這時我做這樣的一個小結:是的,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通過對 “殘陽”等景物吟誦,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喜愛讚美之情。

5、聆聽歌曲,積累背誦

請同學們聆聽《暮江吟》這首歌。伴隨着美好的旋律,讓學生跟着唱,進而背誦詩歌。

六、 教學板書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傍晚: 殘陽 —鋪— 江水 “夕陽西沉”

夜晚: 月-----似——-弓 “新月東昇”

露珠 ——似—— 珍珠

暮江吟説課稿2

師:古典詩歌中寫景的讀句很多,大家能背幾首嗎?

生:背《望天門山》背《山行》背《絕句》

師:同學們每背一首詩,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題目叫《暮江吟》

(師板書,一邊音樂《春江花月夜》起)

師強調“吟”的讀音。

師:同學們來看看這個“暮”字,上面是個草字頭,下面是個日,你能看出什麼來嗎?

生:有太陽落山的意思。

師:從詩題中看出了時間,還看出了什麼?

生:他在江邊。

師:傍晚在江邊吟詩,這是誰呀?(白居易)

師:誰來介紹介紹。

生:他的詩容易讀懂,因為他寫詩的時候,總是要把寫好的詩讀給老百姓聽。

師:你真是個愛學習的孩子。

生:他有個師傅叫顧況。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我是看書的。

師:你也是個愛學習的孩子。

師:要了解這首詩,還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邊紅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詩一首,就是這《暮江吟》(課件出示圖片,並範讀)

師:聽了這首詩,你感到什麼?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陽的餘輝照耀着,一半綠,一半紅。

師:你怎麼那麼會表達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隻小螃蟹,在江中游,陽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紅,一半綠。

師:多美啊!接下來,同學們用喜歡的方式來讀詩,可以坐着讀,可以站着讀,可以離開座位讀。

(同學們紛紛找夥伴讀)

(兩位同學跑到評委席讀給評委聽,説自己的理解)

師:誰來讀?

(指名讀詩)(齊讀)

師:究竟是何種景物,吸引我們的大詩人白居易。找要好的夥伴,藉助註釋,理解品味,在討論中來領悟一番詩中最美的地方在哪裏?

(生自由學習討論)

師:請各小組來交流一下你們討論的結果。

生:一道夕陽照在水中,一半變成紅色,一半變成綠色,草地上的露珠晶瑩美麗,月亮就像一張弓一樣。

生:我補充,一道殘陽並不是一道,照在河水中有很多的。

師:瞧,這兩位同學多能幹啊!還有什麼問題嗎?

生:太陽都是照射的,這裏為什麼用“鋪”呢?

師引導大家做“照”、“灑”、“鋪”的手勢。從這個手勢中你感受到什麼?

生:很柔美。

師:你能讀出來嗎?

(生讀)

師:那剛才討論中認為最美的是什麼?

生:半江瑟瑟半江紅,最美。因為這種景色像湖面嗎?我認為不像。

師:看一看(出示圖片)用上“彷彿”、“好像”説一説這是怎樣的紅?怎樣的綠啊?

生:像小孩子臉一樣的紅,像綠寶石一樣的綠。

生:一半是紅瑪瑙鋪成的,一半是碧玉鋪成的。

師:還有哪兒很美?

生:我覺得露珠是很美的,就像珍珠一樣,珍珠是價值連城的,很美的。

師:當白居易沉浸在這夕照圖中,不覺天色漸漸暗下來,低頭一看,他看到了什麼?

生:露珠。

師: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會怎麼樣?

生:能看到這樣的美景真幸福啊!

生:看到這些,我的疲勞都不見了。

生:我心情舒暢。

生:很想去。

師:課文中有一個詞就表示這個意思,是什麼?對,“可憐”就是“可愛”的意思。能把剛才理解到的讀出來嗎?

(生讀詩)

師:教師從你們的語言和動作中感受到了現在你們就是白居易,誰來吟吟這首詩(指名吟詩)你覺得他吟得怎麼樣?

生:好,我給大家示範一下。(生讀)(學生爭着,比着讀)

師:看着同學們吟得這樣好,老師也想吟一吟,好嗎?

師吟詩(同學們鼓掌)

師:我們現在一齊來吟一吟。你們現在就站在江邊(生吟詩,音樂起)讀了這首詩,你們都有所感悟,那你最喜歡哪些詞?

生:我最喜歡“鋪”字。因為它表現出美,顯得親切,安閒。

生:我喜歡“瑟瑟”這兩句好,因為它剛中帶。

生:我覺得“真珠”這個比喻用得好,把露珠寫得閃閃發光,很美。

生:“半江瑟瑟半江紅”這個句子寫得很美,像五彩池。

師:網上也有一些朋友發表了一些意見,有的可能和同學們理解得一樣(展示)

師:如果同學們有意見也可以把你的想法發表到網上。

師:照圖和月夜圖,這兩幅圖構成了最美麗的風景。能不能背背看。(生背,配動作)

師:其實白居易的寫景詩還有很多,接下來我們再簡單地學學他寫的`《憶江南》,出示古詩。

生齊讀。

師:大家利用註釋來看看這兩首詩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一首是寫日出的,一首是寫日落的。

生:都是寫江的。

生:都是在愉快的心情下寫的。

(師講解對這首詩的評價)

師:我們再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好嗎?

(生齊讀)

師:同學們也收集了很多白居易的詩,下課後,相互交流。讓我們用這樣的熱情去讀古詩,學古詩,成為弘揚中華古典文化的最出色的人才

暮江吟説課稿3

一、説教材(時間控制3分鐘)

《暮江吟》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古詩二首》中的第二首詩歌,該單元以(明月)為主題展開。《暮江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是一首寫景佳作。詩句語言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緻真切。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昇這一段時間裏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其寫景之微妙,歷來備受稱道。詩句的字裏行間充溢着詩人熱愛大自然的美麗景色,熱愛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根據新課標第二學段的目標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學會“吟”、“瑟”兩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誦古詩並嘗試背誦古詩。

3、通過在讀中想象意境,描繪意境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瞭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4、想象詩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詩人表達的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這樣的目標設計,目的是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通過三者的相互滲透,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及能力的整體提升。

為了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為:

1、瞭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2、想象詩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詩人表達的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3、有感情地朗誦古詩並嘗試背誦古詩。

根據教學內容的題材,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瞭解詩意,體會古詩意境,感受詩人表達的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時間:根據課文內容需要,將安排1個課時進行教學。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説學情:

四年級二班共有54名學生,學生家長的個人素養非常高,所以這些孩子較過去的孩子而言,他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多,信息量大,見識廣、思維活躍、求知慾強、願意交流、樂於表達。在學習上,他們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如:蒐集資料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等。所以,這些孩子應該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閲讀能力和閲讀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需要做好孩子的引導者就行。

三、説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領者,閲讀是教師、學生、教材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為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四)年級學生閲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感悟法、情境創設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勤于思考。

在學法上,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閲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以此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説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設計基於“研究性閲讀”模式,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閲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下面我分四個環節説説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解讀詩題,導入詩歌。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這一課程目標的實現離不開閲讀方法的支持。在出示課題後,引導學生自己去解詩題:説説你從詩的題目中讀到哪些內容?學生回答之後,我以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暮江吟》,引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讀通詩句,讀出節奏。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在語文教學中,應堅持以讀為本,在讀中感,在讀中悟,因此在詩句的講解方面,我要求學生自由朗讀,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讀出自己對古詩的獨特體會,然後再相機指導學生:中國古代的詩詞都是用來吟唱的,所以我們應該讀出他的節奏來,展現詩歌的音樂美。

緊接着,我以“這首詩歌到底吟詠了哪些景物”一句話引入第三環節的學習。

第三環節:瞭解詩意,品讀詩文。

有位教育家説過:“教學的藝術全在於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的引導學生作答。”在品詩文、體意境這個教學環節裏,我主要通過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去感悟。

第一步,讓學生自由朗讀,按照他們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讀出自己的體會。然後設問引導:讀完整首古詩,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殘陽 江水 露珠 新月

在學生對古詩有了初步瞭解後,讓學生再讀古詩,這時或許古詩所描繪的景物就自然而然的就浮現在學生的腦海裏。

第二步:請學生探究討論你最喜歡哪個景物,為什麼?之後,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學生了解詩意,品讀詩文。

第三步,品讀詩文。根據學生所説內容指導學生感悟“鋪”的妙處,鋪體現了太陽照射的時間是傍晚,鋪體現了殘陽之柔美,鋪體現了斜陽鋪灑之下的江面十分壯美。從而,指導學生誦讀“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至於“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可以在學生感悟詩意之後,再以:可憐九月初三夜,露珠晶瑩月兒彎“這樣的詩句讓學生對比,之後相機誦讀體會作者比喻之精妙,感悟詩歌意境之美好。

第四環節:編寫標題,感悟詩情。

詩中的景象吸引了我們,也使畫家陶醉,瞧,畫家用他的畫筆畫出了這樣的圖畫,這幅就是“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而這幅是: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讓我們來給這兩幅圖取上好聽的名字吧。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同時,教師相機指導,將圖中的景物連接起來,再加以潤色,就是一個好的名字。在此,等於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之後,我板書題目”暮江落日“ ”露伴新月“,質疑:為什麼作者一直從傍晚站到了半夜?從而使學生體會作者喜愛這暮江秋景圖,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板書:熱愛大自然,之後,培養朗讀。

第五環節:拓展延伸,海量閲讀。

標籤: 説課稿 暮江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k4pow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