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線的認識説課稿範文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線的認識説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線的認識説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線的認識説課稿範文

四年級數學上冊線的認識説課稿1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線的認識》,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説教材

《線的認識》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第七冊第二單元第一節內容。本節內容是認識線段、射線、直線,知道它們的聯繫和區別。

二、説教法

本節課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的原則,運用看、説、畫、讀、猜和體位法,小組討論法。在採用問答法時,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

三、説學法

對於剛上四年級的學生來説其實是一組比較抽象的圖形,學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抓住學生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愛猜謎語、玩遊戲這幾方面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線、猜謎語、做手勢等活動來進行體驗、記憶,從而進一步理解線段、射線和直線的概念,瞭解它們的特徵,知道它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四、教學程序及設想

第一環節:(導入)先用線字入手,抓住學生強烈的表現欲,從而導入新課。

第二環節:(教授新課)考慮到知識的抽象性,和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動,注意力時間短的'特點,在課題導入之後,我會設計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去觀察、去思考、取發現異同,從而完成重點知識的教學。

第三環節(課堂小結)這一環節我採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總結什麼是線段、射線、直線。(當堂檢測)鞏固練習強化新知識。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綜合性的原則,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做到層次分明,並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肯定和點評。

第四環節:(當堂檢測)鞏固練習強化新知識。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綜合性的原則,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做到層次分明,並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肯定和點評。

第五環節:(全課總結)這一環節我採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總結,我將提問: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通過全課總結,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方法、進行反思和評價,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四年級數學上冊線的認識説課稿2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線與角”第一課時“線的認識。

2、教材分析:學生在二年級下冊已簡單認識了直角、鋭角、鈍角,具備一定的幾何知識,該部分認識線段、射線、直線,為後續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學習打基礎。線段、射線、直線是一組比較抽象的平面圖形,教材通過學生的直觀操作活動在“看一看”活動中以現實情景中抽象出線段、射線與直線。通過“認一認”活動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種圖形的特徵。接着組織學生對三種圖形進行比較,討論從而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第17頁“試一試”、“量一量”、“看一看”中,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這三種圖形特徵的印象。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藉助現實情景認識線段、射線、直線。

(2)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線段、射線與直線。

情感目標: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受數學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標: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4、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區分線段、射線與直線。

難點:理解直線與射線的含義。

二、説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是數學活動中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因而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本課教學中,我首先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事物,如人行橫道、激光景燈、鐵軌等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創設情景,來引導學生探索圖形的特徵,從而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其次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觀察、交流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產生、發展的過程,再讓學生在把本課獲得的基本數學知識運用大批實際生活中,從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教法一改過去的例題→示範→講解→練習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真正體現了教師的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特徵。整個教學過程大致可分為:創設情景、合作探索、歸納鞏固特徵,綜合運用四個階段,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第17頁試一試的可旋轉硬紙條。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一開始,我便展示課件圖片,讓學生説一説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人行橫道線、激光景燈、鐵軌是怎樣的,等等這樣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動手畫一條線來分別表示它們,接着提出問題這些圖中的事物與什麼有關。學生在預習基礎上會回答與線有關,由此揭示課題:線的認識。之後再讓學生認真分析圖,進一步瞭解人行橫道線、激光景燈、鐵軌的特點,抽象出線段、射線、直線,這時分別給出教材第16頁“認一認”的多媒體課件。可以引導學生對它們進行命名。《課程標準》是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體驗數學知識,從直觀到抽象,從生活中的事例到學生的學習知識的轉變,這樣的情景設計既完成了銜接新課內容,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積極性。

(二)小組合作,深入探究

在知道了線段、射線、直線的名稱後,我們再來研究它們的特點,首先我讓學生先自己説一説線段、射線、直線的特點,獨立思考3分鐘,然後小組交流,説一説他們對線段、射線、直線的認識,最後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寫出線段、射線、直線的特點,我這樣做是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用自己的話説三種線的特點,想説什麼説什麼,讓學生敞開心扉,再通過小組合作相互理解,相互促進,達成共識,完全在學生開放的情景模式下展開,在小組合作4分鐘左右我也和同學相互交流,説一説,逐步引導從端點、長度、與直線的關係中説一説,學生完全開放學習後要適當的引導是有必要的,這樣有利於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在知道了線段、射線、直線的特點後,接下來我就引導學生學習線段、射線、直線的讀法,直線和線段有兩種讀法,線段AB或線段BA,直線AB或直線BA,但強調直線上的兩點,並不是端點,讀射線要從端點讀起,只有一種讀法,這一部分只需直接告訴學生,之後進行小結。

(三)實踐活動,歸納鞏固特徵

我讓學生拿出自己課前準備的學具,讓學生自己轉一轉、畫一畫,過一點能畫多少直線,過兩點呢?看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許多條路,哪一條最短,這些都要求學生自己思考,為了鞏固知識,我自己增加了幾題練習:

判斷題:(1)直線AB長30cm。()

(2)線段的一端能無限延長。()

(3)線段CD長5cm。()

(4)射線的兩端能無限延長。()

出這些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更進一步瞭解線段、射線、直線的特點,這些內容更有助於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

(四)綜合運用,感知提升

在“看一看”、“量一量”中,我通過做遊戲,比一比哪一小組是優勝組,第一組中兩條線一樣長嗎?第二組中的兩條線一樣長嗎?先讓學生動手實踐思想得到進一步拓展,再用多媒體直觀演示正確答案。加深學生對三種圖形的認識,搞一個小遊戲從而把本課氣氛推向高潮完成一個精美的結局。

我的板書設計層次性較強,能突出重點,簡明扼要,使學生在腦海中留下簡明的三種圖形特徵。

這樣設計本課時教學,能讓學生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上,抽象出三種數學圖形,深刻感悟數學來源於生活,在探究其特徵的過程中,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拓展,在判斷正誤的活動中,三種平面圖形的特徵更進一步紮根於學生的頭腦中,昇華成認知。在“試一試”、“量一量”活動中,讓學生把認識用於解決問題,最終形成技能。整堂課學生學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既富有挑戰性,又較易達到目標,這樣設計,較高地達成了本課的知識、技能、情感三維目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g8lqv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