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實用】小學説課稿3篇

【實用】小學説課稿3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説課稿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小學説課稿3篇

小學説課稿 篇1

首先説説我對教材的理解: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單元是圍繞“熱愛大自然,保護生太環境,創建美好家園”這一專題而編寫的。《美麗的小興安嶺》描寫了小興安嶺的美麗和富饒,字裏行間流露出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之情。

其次,談談教學目標的設計:

根據本單元訓練重點和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會認17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文中詞語;

能力目標: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體會作者準確生動的語言,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觀察事物的方法;

情感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併產生更建美好家園的觀念。

第三,説説教法學法:

德國教育家蒂多惠斯説過,教育的藝術是激勵、喚醒和鼓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本課,

我採用情境教學法、語言描述法、質疑引探法、先扶後放教學法,學生採用讀中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創造的學習方式,不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而是“抓住一段,教活全篇,把握重點,綱舉目張”,來增強語言積累,提高語言能力,發展創新思維。

第四,説説教學程序

本課我設計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生自學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課文內容順序,學習課文第一第六自然段。現在重點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這一課時教學中主要解決第二、第三教學目標。《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閲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我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重誦讀,重感悟,重探究,重創新。整個教學,圍繞“美麗”分四步設計:發現美——討論美——讚賞美——憧憬美。

第一步:情境激趣,發現美

我這樣創設:同學們,我們祖國幅員遼闊,山河秀麗。我們曾遊覽過北京的古老時尚,曾讚歎過黃山的奇石,曾感受過天都峯的險峻與秀美。今天,我們再一起到一個河流交錯、山巒起伏的地方去觀賞一下吧!這段話,老師充滿激情的娓娓導入,學生回憶了舊知,激發了求新知的慾望。然後,我讓學生邊聽錄音朗讀,整體感知課文,邊出示課件圖,學生聽了後,説出了自己的的感受:小興安嶺實在是太美了!我再及時設疑:課文哪一句話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學生説出了最後一句。教師再沿着這條中心線索理清課文內順序就很容易了。

第二步:品讀詞句,討論美

1、合作探究“春天美”、“夏天美”

教師先範讀本段,學生邊聽邊仔細觀圖,然後默讀,劃出作者抓住了春季的哪些景物,劃出你認為作者用詞準確、生動的句子,再説説這些詞句好在哪裏,最後指導學生邊有感情地品讀,邊想象美景。再通過換詞法理解了“抽出”的意思,通過結合實際理解了“散步”“欣賞”,體會了擬人句的作用。學生在個性化閲讀中領悟到了語言文字的優美,更體現了與作者心靈的對話。緊接着,我這樣小結:這段作者抓住了小興安嶺春季的特點,選取樹木、積雪、小溪、小鹿這幾種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寫了小興安嶺抽新枝、春水漲這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我的小結,其實教會了學生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的方法,落實了訓練重點,為後面的學習作了鋪墊。

“夏天”段,是小興安嶺四季景色中最美的一部分,教師更要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作者譴詞造句的獨具匠心!我先讓學生總結老師教學春天段的步驟(讀、劃、説、品),然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學生用、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的方法體會到“葱葱蘢蘢”“密密層層”“封”“浸”等詞的生動、貼切。通過生生對話,互教互學,既獲取了更多的信息知識,又形成了良好的人際技能,培養了協作精神。然後指名學生美讀,其餘學生想象畫面,激活了創新思維。學生嘗試小結段意,又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歡歡喜喜過春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生活》第一冊第四單元第二課的內容。本單元的總體目標是初步瞭解年的常識,能夠對年文化產生興趣,並表現探究的願望與行動,本課主要要求學生體會春節的熱鬧氣氛,感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烈嚮往,以及在春節活動中表現出探究的意識,發現春節中的有趣事,新鮮事,由此可見,本課在本單元中佔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設計理念

《品德與生活》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課程。《歡歡喜喜過春節》這一課的內容集開放性、綜合性、情感性為一體。教材以學生最熟悉、喜慶的節日——春節為切入點,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幸福明天的追求。這節綜合活動課,我打破單一、呆板、嚴肅的課堂模式,努力創造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民主、愉悦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自然,學得快樂,真正成為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出發,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三個: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的習俗,體會家鄉過春節時的習俗對生活的影響。我將在教學過程中的第二個環節中體現。

2、情感目標:通過感受過年的歡快和喜悦,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向學生滲透重視親情、友情的美好情愫。對於本目標我將在教學過程的第一、二環節中來展現。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收集、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對社會現象的辨別,分析能力。此目標我將在本課的兩個活動中來體現。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內容和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使學生了解過春節的風俗習慣,挖掘過年的文化內涵。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

五、教學教法

制訂了主體教學目標,做了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後,關鍵問題就是要選擇合適的教法與學法來達成教學目標。根據本教材的特點和大綱要求,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預設的基本教學方法是:啟發式、活動式、合作探究等等。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過程,參與各種活動,在各種活動中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讓學生用心靈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

六、學習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從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三方面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辨別能力,並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給予必要的具體指導。

七、教學過程

根據本班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我精心設計整個教學過程如下: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俗話説:“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一開始我就播放多媒體VCD《過新年》片段,同時讓學生聆聽熟悉的旋律《新年好》,一下子教室裏洋溢着濃濃的節日氣氛,我隨機引出話題:“同學們喜歡過年嗎?為什麼喜歡過年?”這樣,課堂氣氛一下就活躍起來了,讓學生以濃厚的興趣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2、暢談春節,明理激情。《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提出要“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我充分關注學生個性差異,注重學生在開放式的課堂活動中的感受、體驗、領悟,讓其獲得多元發展的機會。課前,我讓孩子們收集過年用過的小飾物、用具、照片等,活動中讓他們展示交流,同時將音像教學資源引進課堂,給學生營造出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靜能動的情境氛圍,再通過多媒體VCD資源中的《過新年》圖片的介入,激發學生暢談在過年的眾多風俗習慣和慶祝活動中,你覺得最有趣的是什麼?你最喜歡的是什麼?同學們在交流中全面地瞭解了當地過春節時的習俗,挖掘出過年的文化內涵。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出一些辯論題供學生辯論:過年要不要放鞭炮?收壓歲錢好不好?從而體會到家鄉過春節時的習俗對生活的影響。

3、主體參與,多向互動。《品德與生活》課程與學科課程的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就在於它倡導動態的、建構性、過程性的知識觀。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不再是監督,控制學生活動的人,是學生可信賴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這節課我打破學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動為載體,創設豐富的教學活動情節,營造開放、寬鬆、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多向互動貫穿課的始終。生生互動:(活動一)祝福熱線學生自由分角色扮演其親人、朋友等,讓他們之間相互贈送祝福。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在這種動態生成的課堂中,學生能夠全面參與,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能力、社交能力,有利於他們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羣體互動:(活動二)特別行動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模擬過年的活動,如:“幫媽媽佈置房間”、“訪親拜友”、“採購年貨計劃”、“春節慰問活動”、“有趣的遊藝活動”等,讓他們分組討論,確定主題,再進行準備,制定計劃或排練小短劇。這一設計重在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4、培養能力,拓展延伸。在作業設計上,為了讓學生化知為能,遷移應用。讓學生回家瞭解過年的風俗習慣,對親朋好友相互贈送祝福,培養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提高對社會現象的辨別,分析能力。

八、板書設計

迎新春 掛圖一 掛圖二

過新年的圖片新春慰問圖片

總之,本課的教學思路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巧妙地把多媒體VCD內容與教學內容融為一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在生活中體驗,到生活中實踐,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小學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開心學英語》第三冊第九課。本課將學習現在進行時,現在進行時是一個重要的時態,常用於日常生活對話中。通過學習這個時態,學生將提高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本課的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中的階段性目標和中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

1. 認知目標:使學生掌握想知道別人正在做什麼應該怎樣用英語進行問答。

2. 教學目標 :使學生能基本掌握現在進行時和現在分詞的基本結構和用法。

3. 情感目標:使學生體驗學習,參與,合作,競爭的樂趣。

4. 創新目標:在認知和技能掌握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通過動作表現正在做的事情。

本課重點:學習八個現在分詞並能用現在進行時進行問答。

本課難點:三種不同形式的現在分詞的特點和現在進行時的基本句子結構。

二。説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即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參與和完成真實的教學任務,從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因此我採用“任務——探究——創造”型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有趣,開放式的語言環境中,學會觀察,思考,討論和總結,把學生培養成為思想健康積極,有創造性的人材。

三。説教學過程 :

新課標特別強調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興趣,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

因此,我設計第一環節:導入 ——巧妙引導

在美麗的大海畫面中,學生欣賞到一首著名的歌曲:I am sailing。歌詞:“我在航行,我在飛翔” 引出了本課學習的重點:現在進行時。通過任務設計: I am sailing. I am flying.和問題:What are you doing?很好地提出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

第二環節:新授——創設語言環境,激發學生興趣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難點,我使用形象生動的多媒體畫面來展示,使現在分詞和現在進行時的結構變得生動有趣。

大屏幕上,Gogo來到一個大房間,這個房間裏有三扇門,Gogo依次打開了三扇門。在第一個門裏,Gogo看到了sleeping, studying, painting, playing and eating這幾個動作畫面。為了讓學生對現在分詞和現在進行時有深刻的印象,我設計當每個動詞出現在各圖畫的下方時,字母“ing”從右面慢慢向動詞移動,當“ing”和動詞結合成現在分詞時,播放單詞和句子的發音。

在第二個門裏,Gogo看見一個婦女在購物,他問:“What‘s she doing?”,“ing”從右邊慢慢向“shop”這個詞移動,當組成“shoping”時,一個商品從貨架上跳下來擠進“shop”和“ing”之間,並變成字母“p”不停地閃爍。另一單詞“running”也以同樣的方法呈現。

在第三個門裏,Gogo看到一個人在寫字,這次“ing”從上面向“write”移動,在字母“E”上跳動並踩落了它,字母“E”慢慢向下移走並消失。

觀看了有趣的動畫後,請學生總結:Gogo進去的三個門有什麼不同?進而幫助學生總結出現在分詞的三種不同的構成方式:一:在動詞後面直接加“ing”,二:有些動詞要雙寫最後一個字母再加“ing”, 三:以“E”結尾的動詞要去掉“E”再加“ing”。

如果教師用傳統的方法來教學現在分詞的結構,時間一久,很容易忘記。但是動畫效果使學生感知迅速,記憶深刻。他們能清楚地記得現在進行時的用法。我用這個方法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第三環節:看看,猜猜——鞏固所學

八個新單詞的圖畫再次出現在屏幕上,學生選擇正確的現在分詞形式。這個練習是為基礎薄弱的學生設計的。

第四環節:比比,賽賽——合作學習

以小組為單位,教師給每個小組一張紙,紙上分別有三扇門,代表三種不同的構詞形式,小組合作,看哪個小組在規定的時間裏寫出最多的三種不同形式的現在分詞。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和競爭意識。

第五環節:動作秀——語言交際

教師將學生分成三人大組:模特團,記者團,觀眾團。模特團的同學們在迪斯科音樂響起時伴着音樂以時裝步走到教室中間,做各種動作,如:做飯,跑步,洗衣,睡覺,踢足球,打乒乓球,讀書等。記者團的同學們用這節課所學句型去採訪模特團的同學,“What are you doing?”,模特團的同學也用本節課所學句型進行回答。觀眾團的同學在觀眾席上也用本節課所學的句型就模特們的動作進行討論“What is he she doing? What are they doing?”“He She is sleeping. They are playing”。

這一環節的設計貼近生活實際,創造了一個開放的語言交際環境,並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動起來,對所學的句型也能進行充分的練習,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

第六環節:總結:

教師啟發學生總結本課:

現在分詞有三種形式,現在進行時的句子結構:人稱+BE+動詞的ING形式。

四。説教學效果和反思:

通過巧妙的多媒體展示,學生對現在分詞和現進行時有了很深的印象。他們能在對話中正確使用現在進行時。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對這些活動很感興趣。我相信學生們真正地從學習中感受到了快樂。

本節課教學過程 自然,流暢,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巧妙使用是本節課的亮點,多媒體的展示使本節課的重難點在不知不覺中突破,教學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合作中愉快學習。

在這節課中,“動作秀”這一環節設計新穎獨特,並且使語言的交際功能得以充分實現,但教師在設計中沒有充分估計學生在活動中的能動性,所以活動過程 稍顯凌亂。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就要充分估計教學過程 中出現的各種情況,使教學效果得到更大提高。

板書設計 :

Unit 9 What are you doing?

1 2 3

sleeping shopping writing

studying running dancing

painting swimming using

playing sitting smiling

eating

What is heshe doing? What are you they doing?

He She is . They are

標籤: 小學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87xk0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