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地球的結構説課稿

地球的結構説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球的結構説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地球的結構説課稿

説課內容: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節、地球的結構》

説課過程: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節地球的結構。

一、 説教材

本節課是繼前面三節學習了地球的宇宙環境和地球自轉及公轉的地理意義後,繼續學習地球自身的特點,為後面章節地理環境的發生、發展、變化的學習打下基礎。本節內容為第一章第四節,該章以宇宙環境知識為大背景,由遠及近、由大到小安排了從宇宙環境——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地球自身的運動屬性和意義——地球的圈層結構四節內容,從認識地球角度看,第四節是該章不可缺少的一節,同時自然環境是巖石圈、大氣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層的有機整體,在空間範圍上與地球的圈層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該章也是後面2、3、4章的一個引言,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説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學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通過學生閲讀材料及圖片,讓學生了解地球內部的劃分、邊界及特徵,地殼的組成元素及分佈,地球的外部圈層結構。

(2)從圖1—21中掌握地震波的傳播規律和地球內部圈層劃分的依據,讓學生學會自己看圖。

(3)掌握各圈層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界面、地殼厚度變化規律外部圈層的劃分及各圈層與人類活動的關係。教學難點為:內部圈層的劃分依據;地幔及軟流層和巖石圈;外部圈層的界線。

三、説教法和和學法

為了使教學貼近學生實際情況,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在本節內容上,我主要抓住:“引導學生自主觀察圖,並自主歸納及分析”這方面來設計教學方法,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講述法、看圖讀圖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學習法。

採用這四種教學方法的依據為:高一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地理,具有一定的地理學習基礎,但是在讀圖分析圖這方面還是比較欠缺,所以在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時,要讓學生自己學會看並分析圖中所反映的地理信息,當學生不理解圖時,就可以讓同學們通過討論合作學習,老師則運用講述法講解。

四、説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對教材結構和學生情況的分析,以及更好的將教學目標實現,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1)首先複習上節課的內容:地球自身的運動屬性和意義。然後到講地球的結構特點。讓學生先閲讀課本25頁的閲讀內容,瞭解人類是通過什麼方式來探究地球內部結構的,並結合圖1—21,讓學生觀察地球的內部圈層劃分為那些圈層,地震波的傳播速度在地球內部圈層是怎麼變化的。

學生從圖中分析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後,老師再詳細分析,並講解地球內部各圈層的特點。在多媒體圖片中以及閲讀材料中,讓學生歸納地殼的範圍,組成地殼的元素;地幔的範圍和地核的範圍。其中,在講解地幔的過程中要區分好軟流層和巖石圈位於地幔的哪個部位,以及巖石圈和地殼的區別和聯繫。

在講解內部圈層的過程中,可以拿半熟雞蛋和學生講解,用半熟雞蛋的內部構造來比喻地球的內部圈層,這樣學生比較容易記憶。

(2)地球的外部圈層,通過多媒體圖片讓學生説出地球的外部圈層的劃分,還有生物圈所處的位置在什麼範圍。然後老師再對各個圈層的特點一一講解。

(3)在教學的最後,我適當設計了部分課堂練習題和課外思考題,課堂練習是對本節所學知識運用的檢測和延伸,並起了總結的作用。課外思考題是增加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

標籤: 地球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42mmw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