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古詩絕句 >

描寫有關春天的詩句精選

描寫有關春天的詩句精選

引導語:春天是萬物甦醒的季節,到處都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那麼要怎樣寫一篇有關春天的詩句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描寫有關春天的詩句精選,歡迎閲讀!

描寫有關春天的詩句精選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遊曲》

唐·王涯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

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春運》

唐·杜甫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

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春怨》

唐·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簍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春遊湖》

宋·徐俯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

《春雪》

唐·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題都城南莊》

唐·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晚春》

唐·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春興》

唐·武元衡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春宵》

宋·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台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春詞》

唐·劉禹錫

新粧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遊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雨》

唐·李商隱

悵卧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鄧獨自歸。

《春怨》

唐·劉方平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附加閲讀:《春怨》賞析

這是一首宮怨詩。點破主題的是詩的第二句“金屋無人見淚痕”。句中的“金屋”,用漢武帝幼小時願以金屋藏阿嬌(陳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寫之地是與人世隔絕的深宮,這所寫之人是幽閉在宮內的少女。而下面“無人見淚痕”五字,可能有兩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處一室、無人作伴而不禁下淚;二是其人身在極端孤寂的環境之中,縱然落淚也無人得見,無人同情。這正是宮人命運之最可悲處。句中的“淚痕”兩字,也大可玩味。淚而留痕,可見其垂淚已有多時。在這裏,總共只用了七個字,就把詩中人的身份、處境和怨情都寫出了。而這一句是全詩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則都是環繞這一句、烘托這一句的。

起句“紗窗日落漸黃昏”,這是使無人的“金屋”顯得更加淒涼。而屋內環顧無人,固然已經很淒涼,但在陽光照射下,也許還可以減少幾分淒涼。但現在,屋內的光線隨着紗窗日落、黃昏降臨而越來越昏暗,如李清照《聲聲慢》詞中所説,“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其淒涼況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這更是為無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覺。屋內無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聲喧鬧,春色濃豔,呈現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減少幾分孤寂。現在,院中竟也寂無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時節,正如歐陽修《蝶戀花》詞所説的“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詞所説的“生怕落花時候近黃昏”,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難堪了。

末句“梨花滿地不開門”,它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補充和引伸;也遙應第二句,對詩中之人起陪襯作用。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中指出“詩文俱有主賓”,要“立一主以待賓”。這首詩中所立之主是第二句所寫之人,所待之賓就是這句所寫之花。這裏,以賓陪主,使人泣與花落兩相襯映。李清照《聲聲慢》詞中以“滿地黃花堆積”,來陪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詞中人,所採用的手法與這首詩是相同的。

從時間佈局看,詩的第一句是寫時間之晚,第三句是寫季節之晚。從第一句紗窗日暮,引出第二句窗內獨處之人;從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第四句庭中飄落之花。再從空間佈局看,前兩句是寫屋內,後兩句是寫院中。寫法是由內及外,由近及遠,從屋內的黃昏漸臨寫屋外的春晚花落,從近處的杳無一人寫到遠處的庭空門掩。一位少女置身於這樣淒涼孤寂的環境之中,當然註定要以淚洗面了。更從色彩的點染看,這首詩一開頭就使所寫的景物籠罩在暮色之中,為詩篇塗上了一層暗淡的底色,並在這暗淡的底色上襯映以潔白耀目的滿地梨花,從而烘托出了那樣一個特定的環境氣氛和主人公的傷春情緒,詩篇的色調與情調是一致的。

為了增強畫面效果,深化詩篇意境,詩人還採取了重疊渲染、反覆勾勒的手法。詩中,寫了日落,又寫黃昏,使暮色加倍昏暗;寫了春晚,又寫落花滿地,使春色掃地無餘;寫了金屋無人,又寫庭院空寂,更寫重門深掩,把詩中人無依無伴、與世隔絕的悲慘處境寫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這些都是加重分量的寫法,使為托出宮人的怨情而着意刻畫的那樣一個淒涼寂寞的境界得到最充分的表現。

此外,這首詩在層層烘托詩中人怨情的同時,還以象徵手法點出了美人遲暮之感,從而進一步顯示出詩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曰“日落”,曰“黃昏”,曰“春欲晚”,曰“梨花滿地”,都是象徵詩中人的命運,作為詩中人的影子來寫的。這使詩篇更深曲委婉,味外有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gushijueju/v2p9r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