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古詩絕句 >

關於勞動節的古詩4篇

關於勞動節的古詩4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生於唐代以前並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勞動節的古詩,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勞動節的古詩4篇

關於勞動節的古詩1

七絕·“五一國際勞動節”感懷文/風之清揚

入地飛天夢變真,

千山萬水育銀金。

繁花似錦生活美,

勞動工農舉世欽。

注。銀金指棉稻。

七律·“5.1”勞動節感懷文/麻雀主人

世紀畫圖高手繪,

春秋冬夏不同時。

飢寒交迫天邊調,

歌舞昇平今日詩。

玉樹痛殤山月淚,

浦江豔抹麗人姿。

煙花絢爛隨風散,

猶見勞工歸夜遲。

注:

(1)“飢寒交迫”,此代《國際歌》。

(2)“玉樹”,玉樹大地震。

(3)“浦江”,上海世博會。

(4)“勞工”,此主要指農民工。

七律·慶祝“五一”勞動節文/沈仙墨人

時空五一煥新裝,勞動歌聲四處揚。

虎步龍驤興偉業,開天闢地繹芬芳。

文明歷史辛勤創,幸福生活汗水夯。

奉獻人們當讚頌,崢嶸歲月享榮光。

七律·勞動者之歌文/沈仙墨人

電信員工真給力,幾多假日有清閒。

音頻訊息隨心送,網絡傳媒觸手連。

日就月將辭舊貌,心齊力共賦新篇。

奮飛天翼品牌造,再創輝煌擔在肩。

“5.1”夜草

七律·五一國際勞動節感賦文/逍遙書劍客

暴風驟起卷芝城,如火如荼任縱橫。

萬頃波濤驚駭浪,五洲勞眾結同盟。

敢更惡習完民願,誓捍人權去舊程。

莫讓妖魔重吐霧,開來既往歲崢嶸。

七律·“五一國際勞動節”感懷文/幻化賈樵

卅年輾轉少奢華,出力勞心倍又加。

雪月風花痴夢幻,油鹽柴米賴桑麻。

吟箋總寫清廉頌,茅屋常烹淡泊茶。

久負青山終不悔,依然無愧國和家。

關於勞動節的古詩2

1、《憫農》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觀刈麥》

唐·白居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簟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税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3、《歸園田居》

東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4、《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5、《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6、《畲田調二首》

宋·王禹偁

之一

大家齊力斸孱顏,耳聽田歌手莫閒。

各願種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滿青山。

之二

北山種了種南山,相助力耕豈有偏?

願得人間皆似我,也應四海少荒田。

《詩經頌.噫嘻》

【先秦】佚名

噫嘻成王,既昭假爾。

率時農夫,播厥百穀。

駿發爾私,終三十里。

亦服爾耕,十千維耦。

《噫嘻》一詩,既由其具體地反映周初的農業生產和典禮實況,從而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又以其突出的“錯綜扇面對”的修辭結構技巧,而具有較重要的文學價值。

《歸園田居五首·其三》

【晉代】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這首詩用語十分平淡自然。“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修飾。這自然平淡的詩句融入全詩醇美的意境之中,則使口語上升為詩句,使口語的平淡和詩意的醇美和諧地統一起來,形成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特色。

《憫農二首·其一》

【唐代】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在前兩句並沒有説農民種田怎樣辛苦,莊稼的長成如何不易,只是把農民在烈日之下鋤禾而汗流不止的情節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這種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體、深刻且真實。所以詩人最後用反問語氣道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説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糧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體微察細,形象而貼切。

《觀刈麥》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税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這首詩寫作上的基本特點是不帶任何誇張地、如實地描寫現實生活場景。他選取了舉家忙碌和淒涼拾穗這兩個鏡頭,使之構成強烈對比。前者雖然苦、雖然累,但他們暫時還是有希望的,至於後者,則完全是斷梗浮萍,朝不保夕了。兩個鏡頭所表現的場面、氣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唐代】李白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這是一幅瑰瑋壯觀的秋夜冶煉圖。在詩人神奇的畫筆下,光、熱、聲、色交織輝映,明與暗、冷與熱、動與靜烘托映襯,鮮明、生動地表現了火熱的勞動場景,酣暢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煉工人的形象,確是古代詩歌寶庫中放射異彩的藝術珍品。

關於勞動節的古詩3

1、《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觀刈麥》白居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簟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税盡,拾此充飢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3、《歸園田居》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4、《四時田園雜興》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5、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6、晨星裏荒匯。戴月荷鋤歸

7、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關於勞動節的古詩4

關於五一勞動節的古詩

1、《憫農》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觀刈麥》

唐·白居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簟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税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3、《歸園田居》

東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4、《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5、《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6、《畲田調二首》

宋·王禹偁

之一

大家齊力斸孱顏,耳聽田歌手莫閒。

各願種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滿青山。

之二

北山種了種南山,相助力耕豈有偏?

願得人間皆似我,也應四海少荒田。

關於五一勞動節的詩歌

1、《勞動者》

勞動者!

天下最容易接近的是泥土

以及和泥土相依為命的男人和女人

他們以勞動的方式

同這個世界真情對話

他們漂泊過的所有地方

都生長髮展史和進化論

藴含豐富且平易自然

2、《勞動最光榮》

太陽光金亮亮

雄雞唱三唱花兒醒來了

鳥兒忙梳粧

小喜鵲造新房

小蜜蜂採蜜忙

幸福的生活從哪裏來

要靠勞動來創造

青青的葉兒紅紅的`花

小蝴蝶貪玩耍

不愛勞動不學習

我們大家不學它

要學喜鵲造新房

要學蜜蜂採蜜糖

勞動的快樂説不盡

勞動的創造最光榮

3、《五月》

大地的五月,

禾苗的青春期;

冬小麥抽穗灌漿,

桃李杏掛果壓枝。

一幅幅勞動的油畫,

展現着萬物的勃勃生機;

滿目綠色為天地打氣,

熱烈的五月容不得半點消極!

五月,勞動的盛日,

春勤的光彩一切都那麼現實;

迎新春的壯志,在五月

都長成花花綠綠的詩句。

除舊歲那陳腐往事,

早已被春雨刷洗;

五月,人生將迎接

更加壯觀的更加紅火的夏季。

五月,

看着自己的雙手是多麼有力;

五月,

看着自己的雙腳該走出怎樣的奇蹟。

五月的大地與時俱進,

秋天才會有金色的果實;

五月的人生紮紮實實,

就經得起酷暑天的狂風暴雨。

五月

檢驗勞動盛日;

財富是勞動,

勞動是財富。

不勞而獲,

永遠都該予以鄙視,

讓五月變成歌頌勞動的警句,

會促使億萬心靈變的美麗!

4、《工人》

工人,

我以為是財富之神;

一磚一瓦蓋高樓,

一鎬一鏟挖金銀;

一經一緯織錦段,

一錘一斧造巨輪。

開火車,開汽車,

鍊鋼,鍊鐵,煉黃金。

沒有工人修大道,

怎麼高速通往幸福門。

工人,別人該尊重,

工人,自己該自信!

社會分工當工人,

就把自己當成神。

標籤: 古詩 勞動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gushijueju/v0kq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