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詞語意思 >

表示仔細看的詞語

表示仔細看的詞語

詞語是詞和短語的合稱,包括詞(含單詞、合成詞)和詞組(又稱短語),組成語句文章的最小組詞結構形式單元。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表示仔細看的詞語,希望對你有幫助。

表示仔細看的詞語

1、表示向遠處看的:眺、望、眺望、瞭望、遠望、遙望、遠矚;

2、表示向遠處和將來看的:展望;

3、表示向上看的:瞻仰、瞻望、仰視、仰望、睢睢;

4、表示向上或往前看的:瞻;

5、表示向下看的`:鳥瞰、俯瞰、俯視;

6、表示回頭看或向四方看的:顧、張望、顧盼、環顧;

7、表示下級(晚輩)看上級(長輩)的有:拜望、省、晉見、覲見、參見、進見、謁見、拜見、拜望、晉謁;

8、表示上級看下級的:視察、巡視、召見、接見;

9、表示地位相同者互相看的:會見、探望、看望;

10、表示向前又向後看的:瞻顧。第二大類,看的方式。

11、表示集中精力看的:盯、瞄、凝視、注視、審視、注目;

12、表示睜大眼睛看的:睽睽、瞠;

13、表示仔細地看的:察看、觀察、端詳;表示一般地看的:瞧、瞅、省識、過目;

15、表示略略一看的:瞥、瞥見、望望、掃視、瀏覽;

16、表示斜着眼睛看的:睃、睞、睇、睥、睨視、睥睨;

17、表示檢驗查看的:檢視。第三大類,看的感情;

18、表示偷偷地看的:窺、覷、窺視、窺看、窺探、盯梢;

19、表示怒視:睚眥;

20、表示睜大眼睛憤怒地看的:瞪、怒視;

21、表示特殊地不放心地看的:監視;

22、表示厭惡或傲慢地看的:輕視、藐視、蔑視、小覷。第四大類,看的狀態(程度)。

23、表示已經看到的:見、見到、看見;

24、表示親自看到的:目擊、目睹。第五大類,看的具體對象。

25、表示看到的對象是場面大的:觀、觀看;

26、表示看到的對象是文字之類的東西:閲、閲讀、閲覽;

27、表示觀察人的衣着外貌的:打量。

表示看的詞語

察看

【解釋】細看以求瞭解情況。

【出處】《清會典事例·刑律斷獄·婦人犯罪》:“限滿,由有獄管獄官察看情形,實知改悔,據實結報,即予釋放。”

觀察

【解釋】細察事物的現象、動向

【出處】《周禮·地官·司諫》:“司諫,掌糾萬民之德而勸之朋友,正其行而強之道藝,巡問而觀察之。”

端詳

【解釋】指仔細審察。

【出處】白居易《和夢遊春詩》:“端詳筮仕著,磨拭穿楊鏃。”

凝視

【解釋】聚精會神地觀看,不眨眼睛,神情專注。

【出處】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當時乍見驚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

注視

【解釋】注意地看。

【出處】唐韓愈《答劉正夫書》:“夫百物朝夕所見者,人皆不注視也,及覩其異者,則共觀而言之。”

審視

【解釋】指仔細地看,反覆分析,推敲。

【出處】《元典章·台綱二·體察》:“所在重刑,每上下半年,親行參照文案,察之以情,當面審視,若無異詞,行移本路總管府結案。”

注目

【解釋】注視。集中視線在一點上。

【出處】《晉書·孫惠傳》:“天下喁喁,四海注目。”

細看

【解釋】仔細地觀察。

【例句】那一池春水恰似一面鏡子,又如一塊上好的琉璃。乍一看平靜無奇,細看卻又暗藏深意。

眺望

基本意思:從高處遠望。

1.從高處遠望。《禮記·月令》:“﹝仲夏之月﹞毋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遠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處台榭。”宋劉克莊《賀新郎·跋唐伯玉奏稿》詞:“但一片、丹心如故。賴

有越台堪眺望,那中原、莫已平安否?”《老殘遊記》第六回:“﹝老殘﹞正想上城牆上去眺望遠景,見那空中一片一片的飄下許多雪花來。”黃宗英《大雁情·她……》:“我移開視線

,看見城堞邊站着一個姑娘,她凝神眺望着向北飛去的大雁。”

2.觀看;觀賞。明袁宏道《餘杭雨》詩之一:“若使在西湖,亦得閒眺望。”清劉大櫆《贈方抱之序》:“無亭台苑囿以為眺望之資,無梵宇琳宮之閒靚以為棲遲之地。”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一回:“那時父兄即臨河眺望,果然岸傍有一少年,頭角崢嶸,儀表英偉,不覺失聲道:‘這是天生神人。’”王西彥《古屋》第二部三:“我幾乎為這多彩的晚景迷惑住了。

我近於忘情地眺望着。”

遙望

基本意思:向遠處看;看遠方。

《楚辭·招魂》:“倚沼畦瀛兮,遙望博。”

三國魏曹植《送應氏》詩之一:“步登北芒阪,遙望洛陽山。”

唐王昌齡《從軍行》之四:“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二回:“蒍越飛馳出關,遙望之曰:‘是矣!’喝令左右一齊下手,將訥擁入關上。”

茅盾《子夜》十三:“他掏出表來看了一看,又探頭到窗外去遙望,末後就開了房門出去。”

遠望

解釋:向遠處看。《楚辭·九歌·湘夫人》:“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後漢書·光武帝紀論》:“及始起兵還舂陵,遠望舍南,火光赫然屬天,有頃不見。”五代王定保《唐

摭言·海敍不遇》:“遠望漁舟,不闊尺八。”陳毅《遊柏林失不雷河》詩:“登塔遠望,極目天雲。”《睢縣文史資料·袁家山》:“遠望袁家山(袁可立別業),儼然如一艘小船盪漾水

中。”

遠眺

基本意思:向遠方眺望。

向遠處看。《孔子家語·辯樂》:“有所睾然高望而遠眺,曰:‘丘迨得其為人矣。’”晉趙至《與嵇茂齊書》:“乘高遠眺,則山川悠隔。”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三章:“

樑建把軍大衣脱下來,昂首遠眺。”孔羽《睢縣文史資料·袁氏陸園》:“袁家山(袁可立)尚有大殿三間,……外有短牆圍護,遊覽者可憑牆遠眺,城內景色盡收眼底。”

縱目

基本意思:極目遠望,盡目力遠望。

放眼遠望。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沔水》:“故習鑿齒與謝安書雲:‘每省家舅,縱目檀溪,念崔徐之交,未嘗不撫膺躊躇,惆悵終日矣。’”唐杜甫《登兗州城樓》詩:“

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平時與一班好朋友,只以詩酒娛心,或以山水縱目,放蕩不羈。”峻青《秋色賦·瑞雪圖》:“我站在田間,縱目四眺,但見那

蒼茫遼闊的雪野,在明晃晃的陽光照耀之下,反射出一片耀眼的銀光。”豎生之目。古代傳説中的一種怪異形象。《楚辭·大招》:“豕首縱目,被髮鬤只。”晉常璩《華陽國志·

蜀志》:“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死作石棺石槨,國人從之,故俗以石棺槨為縱目人冢也。”縱目是指古代銅面具上眼睛突出有銅柱,這種眼睛被稱為“縱目”。

極目

基本意思:遠望,盡目力所及

1.滿目;充滿視野。漢王褒《四子講德論》:“含淳詠德之聲盈耳,登降揖讓之禮極目。”唐李復言《續玄怪錄·李衞公靖》:“及明,望其村,水已極目,大樹或露梢而已,不復

有人。”《資治通鑑·唐昭宗天覆元年》:“諸軍大掠。士民衣紙及布襦者,滿街極目。”明袁可立《蓬萊閣望海》:“極目丹崖上,桃洋島嶼橫。”

2.縱目,用盡目力遠望。極:用盡;到達頂點漢王粲《登樓賦》:“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羣水從西下,極目高崒兀。”

清沈復《浮生六記·閨房記樂》:“亭在土山之上,循級至亭心,周望極目可數裏。”毛澤東《水調歌頭·游泳》詞:“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王維《新晴野望》:“新晴

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嘹望

解釋:①登高遠望②特指從高處或遠處監視敵情。

標籤: 詞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ciyuyisi/42vre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