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成語 >

帶有而字的成語彙總

帶有而字的成語彙總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説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句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帶有而字的成語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以“而”字開頭的成語及解釋如下:

[而立之年] 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後為三十歲的代稱。

[而今而後] 而:語助詞。從今以後。

“而”字在第二位的成語及解釋如下:

[坐而論道] 坐着空談大道理。指口頭説説,不見行動。

[坐而待旦] 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心情迫切。

[坐而待弊] 坐着等死。比喻遭遇危難而不採取積極的措施。

[坐而待斃] 坐着等死。比喻遭遇危難而不採取積極的坐着等死措施。

[遵而勿失] 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違失。

[遵而不失] 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違失。

[總而言之] 總的説起來。

[周而復始] 周:環繞一圈;復:又,再。轉了一圈又一圈,不斷循環。

[周而不比] 周:親和、調合;比:勾結。關係密切,但不勾結。指與眾相合,但不做壞事。

[終而復始] 不斷地循環往復。

[質而不野] 質:樸素、單純。野:粗俗。質樸而不粗俗。同“質而不俚”。

[質而不俚] 質:樸素、單純。俚:粗俗。質樸而不粗俗。亦作“質而不野”。

[執而不化] 指固執己見,不知變通。

[折而族之] 推翻他,而且殺他的家族。

[勇而無謀] 謀:計謀。雖然勇敢,但沒有智謀。

[引而不發] 引:拉弓;發:射箭。拉開弓卻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於啟發引導。也比喻做好準備暫不行動,以待時機。

[一而再,再而三] 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一而光] 比喻徹底清除。同“一掃而空”。

[一而二,二而一] 兩件事看似不同,實際上卻相同。

[一而二,二而三] 由一至二,由二至三。指由此及彼聯想開去。

[要而言之] 概括地説,簡單地説。

[要而論之] 猶言要而言之。概括地説,簡單地説。

[言而有信] 説話靠得住,有信用。

[言而無信] 説話不算數,沒有信用。

[言而無文,行之不遠] 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同“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言而不信] 説話不講信用。

[謔而不虐] 謔:開玩笑。開玩笑而不使人難堪。

[學而優則仕] 優:有餘力,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後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後提拔當官。

[學而時習之] 學過的內容要經常複習它。

[學而不厭] 厭:滿足。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懸而未決] 一直拖在那裏,沒有得到解決。

[秀而不實] 秀:莊稼吐穗開花;實:結果實。開花不結果。比喻只學到一點皮毛,實際並無成就。

[信而有證] 真實而有根據。

[信而有徵] 信:確實;徵:徵驗,證據。可靠而且有證據。

[信而好古] 信:相信;好:愛好。相信並愛好古代的東西。

[笑而不答] 只是微笑着,不作正面回答。

[顯而易見] 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顯,極容易看清楚。

[望而生畏] 畏:恐懼,害怕。看見了就害怕。

[望而卻步] 卻步:不敢前進,向後退。形容事物可怕或討厭,使人一看就往後退縮。

[推而廣之] 廣:寬,大。推展開來而且把它擴大。也指從一件事情推及其它。

[鋌而走險] 鋌:急走的樣子;走險:奔赴險處。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採取冒險行動。

[挺而走險] 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採取冒險行動。

[聽而不聞] 聞:聽。聽了跟沒聽到一樣。形容不關心,不在意。

[堂而皇之] 形容公然毫不隱諱地(多含貶義)。

[貪而無信] 貪婪而又不守信用。

[死而無怨] 即使死了,也毫不怨恨。形容心甘情願。

[死而無悔] 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態度堅決。

[死而後已] 已:停止。死了以後才罷手。形容為完成一種責任而奮鬥終身。

[死而復生] 死去了又活過來,形容生命不息。

[死而不朽] 指身雖死而言論、事業等長存。

[述而不作] 述:闡述前人學説;作:創作。指只敍述和闡明前人的學説,自己不創作。

[疏而不漏]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脱不了國法的懲處。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不注意。

[視而不見] 指不注意,不重視,睜着眼卻沒看見。也指不理睬,看見了當作沒看見。

[食而不化] 吃了沒有消化。比喻對所學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沒有吸收成為自己的東西。

[施而不費] 施:給人好處;費:耗費。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

[生而知之] 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這是唯心主義者的觀點。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奧妙,在於各人的領會。

[神而明之] 指表面玄妙的事理。

[柔而不犯] 犯:侵犯。指性情柔和,但不容侵犯。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麼能行。指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羣而不黨] 羣:合羣。與眾合羣,不結私黨。

[取而代之] 指奪取別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現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窮而後工] 舊時認為文人越是窮困不得志,詩文就寫得越好。

[輕而易舉] 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費力氣。

[鍥而不捨] 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強而後可] 強:硬要,迫使。經強求後才答應。

[品而第之] 品:品評,區分;第:等第,等級。品評優劣而後確定他的等級。

[貧而無諂] 指雖然貧窮卻不巴結奉承。

[貧而樂道] 家境貧窮,卻以獲得知識、懂得道理為樂事。

[涅而不緇] 涅:礦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緇: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惡劣環境的'影響。

[涅而不淄] 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惡劣環境的影響。同“涅而不緇”。

[泥而不滓] 染而不黑。比喻潔身自好,不受壞的影響。泥,通“涅”。染黑。滓,通“緇”。黑色。

[默而識之] 默:不語,不説話。識:記。把所見所聞默默記在心裏。

[磨而不磷,涅而不緇] 磨了以後不變薄,染了以後不變黑。比喻意志堅定的人不會受環境的影響。

[敏而好學] 敏:聰明;好:喜好。天資聰明而又好學。

[苗而不秀] 指莊稼出了苗而沒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資質,卻沒有成就。

[祕而不言] 嚴守祕密,不肯吐露。同“祕而不露”。

[祕而不宣] 宣:公開説出。保守祕密,不肯宣佈。

[祕而不露] 嚴守祕密,不肯吐露。

[迷而知返] 迷路後知道回來。比喻有了過失能夠改正。

[迷而知反] 迷路後知道回來。比喻有了過失能夠改正。

[迷而不返] 迷失了道路,不知道回來。比喻犯了錯誤不知道改正。

[迷而不反] 迷路後不知回來。比喻犯了錯誤不知改正。

[沒而不朽] 沒:同“歿”,死。指人的身體雖死,但其精神、業績、文章永存人間。

[滿而不溢] 器物已滿盈但不溢出。比喻有資財而不浪用,有才能而不自炫,善於節制守度。

[廉而不劌] 廉:廉潔;劌:割傷,刺傷。有稜邊而不至於割傷別人。比喻為人廉正寬厚。

[樂而忘死] 形容胸襟曠達,忘懷一切。

[樂而忘返] 非常快樂,竟忘記回家。形容沉迷於某種場合,捨不得離開。

[樂而不淫] 快樂而不過分。指表現的情感有節制。

[樂而不厭] 喜愛而不厭倦。

[樂而不荒] 指表現的情感有節制。同“樂而不淫”。

[老而不死是為賊] 責罵老而無德行者的話。

[老而不死] 本是孫子罵舊友原壤年老無德可稱術的話,後亦指年老而不利於社會國家或拖累後輩。

[勞而無功] 花費了力氣,卻沒有收到成效。

[來而不往非禮也] 表示對別人施加於自己的行動將作出反應。

[困而學之] 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時候就學習。

[困而不學]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卻不肯學習。

[渴而掘井] 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沒有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渴而穿井] 比喻事先沒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譎而不正] 譎:欺詐。詭詐而不正派。

[久而久之] 經過了相當長的時間。

[敬而遠之] 表面上表示尊敬,實際上不願接近。也用作不願接近某人的諷刺話。

[兼而有之] 指同時佔有或具有幾種事物。

[極而言之] 從最極端的情況來説。指把話説到頭。

[貨而不售] 想賣卻賣不出去。貨:賣。

[惠而不費] 惠:給人好處;費:耗費。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

[華而不實] 華:開花。花開得好看,但不結果實。比喻外表好看,內容空虛。

[虎而冠] 冠:把帽子戴在頭上。比喻生性殘虐的人。

[和而不同] 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處,但不隨便附和。

[和而不唱] 贊同別人的意見,不堅持自己的説法。

[合而為一] 把散亂的事物合在一起。

[過而能改] 有了錯誤就能改正。

[國而忘家] 指為國事而忘其家。

[貴而賤目] 比喻相信傳説,不重視事實。

[顧而言他] 形容無話對答,有意避開本題,用別的話搪塞過去。同“顧左右而言他”。

[恭而有禮] 恭:恭敬;禮:禮節。恭敬又有禮節。

[公而忘私] 為了公事而不考慮私事,為了集體利益而不考慮個人得失。

[高而不危] 身居高位而沒有傾覆的危險。

[改而更張] 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計劃、方法。同“改弦更張”。

[浮而不實] 形容知識淺薄,基礎不紮實;形容作風浮泛,不深入不踏實。

[伏而咶天] 咶:以舌舔物。伏地以舌舔天。比喻所行與所求不一致,無法達到目的。

[分而治之] ①分別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國家、民族或宗教等產生分裂,然後對其進行控制和統治。

[犯而勿校] 受到別人的觸犯或無禮也不計較。同“犯而不校”。

[犯而不校] 犯:觸犯;校:計較。受到別人的觸犯或無禮也不計較。

[篤而論之] 篤:切實。確切地論述。

[鬥而鑄錐] 臨到打仗才去鑄造兵器。比喻行動不及時。

[鬥而鑄兵] 臨到打仗才去鑄造兵器。比喻行動不及時。同“鬥而鑄錐”。

[等而下之] 由這一等逐級往下。指跟某一事物比較起來更差。

[等而上之] 按某一等級,由此再往上。

[得而復失] 復:又,再。剛得到又失去了。

[道而不徑] 道:走路。徑: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險。

[淡而無味] 淡:薄,與“濃”相對。菜餚因鹽少而沒有味道。亦泛指清淡無味。亦形容説話、寫文章內容平淡,無趣味。

[淡而不厭] 比喻既不熱心也不厭棄。

[大而無當] 當:底。雖然大,卻無底。原指大得無邊際。後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實際、不合用。

[大而化之] 化:改變,轉變。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後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謹慎。

[存而不論] 豐:保留。指把問題保留下來,暫不討論。

[脆而不堅] 脆弱而不堅實。形容虛有其表。

[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這個如能容忍,還有什麼不能容忍呢!

[倡而不和] 倡:同“唱”。和:響應。領唱無人應和。形容有人領導,但無人響應的冷清局面。

[博而寡要] 學識豐富,但不得要領。

[博而不精] 形容學識豐富,但不精深。

[避而不談] 躲避開而不肯説。指有意迴避事實。

[斃而後已] 指努力工作或為某一目的奮鬥終生,至死才罷休。

[備而不用] 準備好了,以備急用,眼下暫存不用。

[哀而不傷] 哀:悲哀;傷:傷害。憂愁而不悲傷。比喻做事沒有過頭也無不及。

“而”字在第三位的成語及解釋如下:

[自崖而反] 崖:崖岸;反:通“返”,回。舊時送行辭。

[自然而然] 自由發展,必然這樣。指非人力干預而自然如此。

[自鄶而下] 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評論。同“自鄶以下”。

[重足而立,側目而視] 重足:雙腳併攏;側目:斜着眼睛。形容畏懼而憤恨的樣子。

[重足而立] 疊足而立,不敢邁步。形容恐懼。

[中道而廢] 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治絲而棼] 指理絲不找頭緒,就會越理越亂。比喻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正確,使問題更加複雜。

[指日而待] 指不久即可實現。同“指日可待”。

[直道而行] 比喻辦事公正。

[知難而退] 原指作戰要見機而行,不要做實際上無法辦到的事。後泛指知道事情困難就後退。

[知難而進] 迎着困難上。

[枕善而居] 指守善不移。

[擇主而事] 事:侍奉。舊指選擇明主,為他辦事。

[擇善而行] 指選擇有益的事去做。

[擇善而從] 從:追隨,引伸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擇鄰而居] 挑選鄰居好的地方居住。

[擇肥而噬] 擇:挑選;噬:咬。比喻選擇富裕的人進行敲詐勒索。

[擇地而蹈] 選擇地方行走。形容做事小心謹慎。

[鑿坯而遁] 指隱居不仕。同“鑿壞以遁”。

[鑿壞而遁] 壞:沒有燒過的磚瓦、陶器等。遁:逃避。謂隱居不仕。

[韞櫝而藏] 舊時比喻懷才隱退。

[月暈而風] 月暈:月亮周圍出現的光環。月亮出現光環,就是要颳風的徵候。比喻見到一點跡象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向。

[源源而來] 原指諸侯相繼朝覲一輩子。後形容接連不斷地到來。

[欲得而甘心] 想要弄到手才稱心滿意(多用於對人的報復或打擊)。

[魚爛而亡] 魚腐爛從內臟起。比喻國家因內部禍亂而滅亡。

[魚貫而行] 象游魚一樣一個跟着一個地接連着走。形容一個跟一個單行前進。

[魚貫而入] 象游魚一樣一個跟着一個地接連着走。形容一個接一個地依次序進入。

[魚貫而出] 像游魚那樣連貫着出現。

[油然而生] 自然地產生(某種思想感情)。

[迎刃而解] 原意是説,劈竹子時,頭上幾節一破開,下面的順着刀口自己就裂開了。比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很順利。

[應運而生] 應:順應;運:原指天命,泛指時機。舊指應天命而產生。現指適應時機而產生。

[引領而望] 引領:伸長脖子。伸長脖子遠望。形容殷切盼望。

[因人而異] 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易子而食] 子:指兒女。原指春秋時宋國被圍,城內糧盡,百姓交換子女以當食物。後形容災民極其悲慘的生活。

[易地而處] 換一換所處的地位。比喻為對方想一想。

[一擁而上] 形容周圍的人同時向一個目標猛擠過去。

[一擁而入] 擁:擁擠。一下子全都擁了進去,擠了進去。

[一望而知] 一看就明白。

[一往而深] 指對人或對事物頃注了很深的感情,嚮往而不能剋制。同“一往情深”。

[一身而二任] 一個人承擔兩種任務。

[一掃而空] 一下子便掃除乾淨。比喻徹底清除。

[一掃而光] 一下子就掃除乾淨。

[一揮而就] 揮:揮筆;就:成功。一動筆就寫成了。形容寫字、寫文章、畫畫快。

[一揮而成] 揮:揮筆;成:成功。一動筆就寫成了。形容寫字、寫文章、畫畫快。

[一褱而論] 指處理事情或問題不分性質,不加區別,用同一標準來對待或處理。同“一概而論”。

[一哄而上] 沒有經過認真準備和嚴密組織,一下子行動起來。同“一哄而起”。

[一鬨而散] 哄:吵鬧。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一哄而起] 沒有經過認真準備和嚴密組織,一下子行動起來。

[一呵而就] 一口氣完成。

[一概而論] 一概:同一標準,一律。指處理事情或問題不分性質,不加區別,用同一標準來對待或處理。

[一蹴而就]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

[一蹴而得] 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同“一蹴而就”。

[一蹴而成] 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同“一蹴而就”。

[揚長而去] 大模大樣地徑自走了。

[掩口而笑] 掩:捂。笑時捂住口,以防出聲失禮。

[掩鼻而過] 捂着鼻子走過去。形容對腥臭骯髒的東西的嫌惡。

[循次而進] 循:依照,順着。依照一定的步聚或次序逐步推進或提高。亦作“循次漸進”、“循序漸進”。

[懸懸而望] 形容一心一意地期待、盼望。

[信步而行] 信:隨意。無目的地隨意行走。

[向隅而泣] 向:對着;隅:牆角;泣:小聲地哭。一個人面對牆腳哭泣。形容沒有人理睬,非常孤立,只能絕望地哭泣。

[向天而唾] 仰頭向着天吐唾沫,唾沫還是落在自己的臉上。比喻本來想損害別人,結果受害的還是自己。

[向若而歎] 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歎不如。

[相視而笑,莫逆於心] 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間友誼深厚,無所違逆於心。

[相視而笑] 雙方互相看着,發出會心的微笑。形容二者情合意洽的情態。

[相時而動] 觀察時機,針對具體情況採取行動。

[相機而動] 觀察時機,看到適當機會立即行動。

[相輔而行] 互相協助進行或互相配合使用。

[席捲而逃] 指偷了全部貴重衣物逃跑。

[席地而坐] 泛指在地上坐。

[膝行而前] 跪着用膝蓋向前移動。形容敬畏恭謹之極。

[析骨而炊] 同“析骸以爨”。指被圍日久,糧盡柴絕的困境。亦以形容戰亂或災荒時期百姓的悲慘生活。

[毋翼而飛] 比喻傳播之迅速。

[無翼而飛] 翼:翅膀。沒有翅膀卻飛走了。比喻事物很快地傳播開來。

[無為而治] 無為:無所作為;治:治理。自己無所作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當政的時候,沿襲堯的主張,不做絲毫改變。後泛指以德化民。

“而”字在第五位的成語及解釋如下:

[置之死地而後生] 原指作戰把軍隊佈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後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置之死地而後快] 恨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腸狠毒。

[知其不可而為之] 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堅決。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

[蠅附驥尾而致千里] 蒼蠅因附在千里馬的尾巴上而跑了千里的路程。普通人因沾了賢人的光而名聲大振。

[未可同日而語] 指兩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並論。

[王顧左右而言他] 指離開話題,迴避難以答覆的問題。

[三過其門而不入]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後比喻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

[放諸四海而皆準] 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處都適用。同“放之四海而皆準”。

[放之四海而皆準] 四海:古人認為中國四境有海環繞,故稱全國為“四海”;準:準確。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處都適用。

[不可同日而語] 不能放在同一時間談論。形容不能相提並論,不能相比。

“而”字在第六位的成語及解釋如下: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脱不了國法的懲處。

[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恭敬勤謹,盡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為止。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為革命,為人民奮鬥終身。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百足:蟲名,又名馬陸或馬蚿,有十二環節,切斷後仍能蠕動。比喻勢家豪族,雖已衰敗,但因勢力大,基礎厚,還不致完全破產。

[百足之蟲,斷而不蹶] 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而”字在第七位的成語及解釋如下: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車柴草。比喻只看到小處,看不到大處。

包含聞字和而字的成語

[聞風而至] wén fēng ér zhì

一聽到消息就來。形容行動迅速。

[聞風而興] wén fēng ér xīng

一聽到風聲,就立刻起來響應。同“聞風而起”。

[聞風而逃] wén fēng ér táo

風:風聲。聽到風聲,立即逃跑。

[聞風而起] wén fēng ér qǐ

聞:聽到;風:風聲,消息。一聽到風聲,就立刻起來響應。

[聞風而動] wén fēng ér dòng

風:風聲,消息。一聽到風聲,就立刻起來響應。

[聽而不聞] tīng ér bú wén

聞:聽。聽了跟沒聽到一樣。形容不關心,不在意。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shì ér bù jiàn,tīng ér bù wén

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不注意。

標籤: 成語 彙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chengyu/wwoj4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