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成語 >

束手就擒成語解釋

束手就擒成語解釋

【注音】shù shǒu jiù qín

【出處】與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戰,然未必死。 《宋史·苻彥卿傳》

【解釋】束手:自縛其手,比喻不想方設法;就:受;擒:活捉。捆起手來讓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讓人捉住。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不抵抗

【結構】連動式

【相近詞】坐以待斃、聽天由命、束手就縛

【相反詞】負隅頑抗

【押韻詞】棄武修文、千古奇聞、眾説紛紜、大禍臨門、富貴不能淫、謀臣似雨,猛將如雲、眾口紛紜、沛雨甘霖、孤雁出羣、肉山脯林。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公元945年,契丹軍將後晉軍隊圍困在陽城,後晉軍隊的供需被切斷,內外隔絕,生活十分困難,軍心不穩。晉將苻彥卿有勇有謀,向主將張彥澤、皇甫遇建議與其在此束手就擒還不如戰死,就分析天時地利人和,出其不意繞到契丹軍後方發起進攻取得勝利。

【成語示列】寧王鬧了兩年,不想被新建伯王守仁一陣殺敗,束手就擒。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其它使用】

◎ 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美國一名發明家最近研製出新概念"致僵"武器,這種非致命武器依靠"致僵射線",即利用紫外激光器發出光束來,在空氣中電離出一條通道使電流導向目標,使被擊中者周身肌肉神經抽搐、痙攣,直至僵硬而喪失活動能力,進而丟掉武器束手就擒。

◎ 喪魂落魄的美偽軍殘兵敗將,由於遭到老撾人民解放軍和越南南方人民解放武裝力量的前堵後擊,處境更加狼狽,他們紛紛丟盔棄甲,抱頭鼠竄或束手就擒。

◎ 狗急了還得跳牆呢,這位當年挑着擔子闖關東的黃泛區的盲竄流,拚死拚活滾了半輩子.豈能坐等待斃束手就擒!消停了兩天觀望風火之後,就象頭髮情的?豬衝出了欄柵。

◎ 那位大臣和兩個衞士大概寡不敵眾而不得不束手就擒,那兩個衞士很可能已經變節--至少我已親眼看見其中的一個已搖身一變,成了魔鬼的`"護士"--雖然我還不敢確信一定是他;但這無關緊要,重要的是那個大臣是不是軟骨頭?想到這裏--要我不思考是不可能的--我就對上小姐説:"我要見那個被你們一起抓來的大臣。"

◎ 他只好束手就擒了,但他知道,這是一場戰爭,他不想要敗下陣來。

【詞類符號】名詞; 時間名詞; 方位名詞; 處所名詞;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機構名; 其他專有名詞; 動詞;聯繫動詞;能願動詞;趨向動詞;形容詞;區別詞; 數詞;量詞; 副詞; 代詞;介詞; 連詞; 助詞;歎詞; 擬聲詞;習用語;縮略語;前接成分;後接成分; 語素字; 非語素字。

標籤: 成語 束手就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chengyu/wnk3k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