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貶義詞 >

知足常樂是不是貶義詞

知足常樂是不是貶義詞

知足常樂一詞是謂侯王知道滿足則心常快樂的'意思。下面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知足常樂是不是貶義詞,歡迎大家瀏覽。

知足常樂是不是貶義詞

知足常樂不是貶義詞

知足常樂的詞語解釋:

出處:《道德經》第四十四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咎莫大於欲得,禍莫大於不知足。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譯文:“天下有道,退馬還田以耕種。天下無道,兵馬馳騁於郊。禍患沒有比不懂用兵之道更大的了,過失沒比中敵人利誘之計更大的了。所以知識充足之足,才是恆常之足”。孫子曰:“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

知足常樂的相關名言:

(魏·王弼)天下有道,知足知止,無求於外,各修其內而已。

(唐·王真)是以人君恣可欲之心,則天下之人皆得罪矣!嗜慾至而不知止足之分,則天下之人皆受禍矣!又人君所欲盡得,則天下之人悉罹於殃咎矣!必也上之人能知足之為足,則天下之人孰不常足矣!

(唐·杜光庭)貪之與足,皆出於心。心足則物常有餘,心貪則物不足。貪者,雖四海萬乘之廣,尚欲旁求;足者,雖一簞環堵之資,不忘其樂。

(宋徽宗趙佶) 人見可欲,則不知足,不知足則欲得,欲得則爭端起而禍亂作。丕泰至則戎馬生於郊,然則知足而各安其性命之分,無所施其智巧也。日用飲食而已,何爭亂之有?

(明太祖朱元璋)明君賢臣在位立綱陳紀,夷來蠻貴貊賓,天下無爭,是謂有道。慣戰之馬駕車以載糞,壯士化兵為農器,即卻走馬以糞車。

(民國·江希張)戒強國除去貪心,知足息爭,才能天下和平。兵不至日在郊野戰殺,馬可以無事糞田。大家講究實業,自然財用能足。敢請天下仁賢平心而論,老子的話,進不足,退有餘,何等中正和平,何等圓融周密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bianyici/0mkn0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