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褒義詞 >

與人為善褒義詞

與人為善褒義詞

與人為善褒義詞1

與人為善

【解釋】:與:讚許,贊助;為:做;善:好事。指贊成人學好。現指善意幫助人。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示例】:想你們教士也是~,斷不肯叫我為難的。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九回

與人為善造句

1 對自己的同志要與人為善,治病救人。

2 張大娘向來與人為善,經常受到大家的讚揚。

3 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場所,與人為善,熱心幫助有困難的人總沒什麼大錯吧!

4 李奶奶一向與人為善,樂於助人,受到鄰里們的尊敬和愛戴。

5 王大媽向來與人為善。

與人為善成語接龍

善門難開 開利除害 害羣之馬 馬首欲東

東方將白 白首齊眉 眉睫之內 內峻外和

和光同塵 塵羹塗飯 飯牛屠狗 狗急跳牆

牆花路柳 柳眉星眼 眼饞肚飽 飽練世故

故伎重演 演武修文 文章鉅公 公正廉潔

潔清自矢 矢口否認 認賊為父 父嚴子孝

孝悌忠信 信及豚魚 魚沉雁落 落落大方

方枘圓鑿 鑿楹納書 書生之見 見義敢為

為法自弊 弊絕風清 清濁同流 流溺忘反

反哺之情 情至意盡 盡智竭力 力學篤行

行己有恥 恥言人過 過頰即空 空拳白手

手足異處 處之綽然 然荻讀書 書香門户

與人為善褒義詞2

與人為善是褒義詞嗎?

與人為善成語解析:

與人為善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yǔ rén wéi shàn,出自《孟子·公孫丑上》。與:偕同之意;為:做;善:好事。原意指偕同別人一道做好事行善。現指善意幫助人。與人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是將心比心和換位思考。

成語解釋

【成語】: 與人為善

【拼音】: yǔ rén wéi shàn

【解釋】: 指善意幫助人。

成語典故

【出處】: 《孟子·公孫丑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舉例造句】: 想你們教士也是與人為善,斷不肯叫我為難的。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九回

詞語辨析

【拼音代碼】: yrws

近義詞】: 行善積德

【反義詞】:居心叵測、心懷叵測

歇後語】: 啄木鳥吃害蟲

燈謎】: 圭;閨中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幫助人

與人為善造句

1. 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讓我想起了最柔和、大概也是人類交往中影響力最持久的一個詞語:與人為善。

2. 佛家説“與人為善,善莫大焉”,凡事情都會有因果,不過是有些回報來的早,有些回報來的晚罷了。

3. 真誠地與人為善是給自己的人生多開拓了一條闊道,也避免了許多人生不該有的冤家路窄。

4. 做一個人生的觀光客吧,説到底只要與人為善,以德服人,離是非遠點,靠家人近點,便有了心安,有了愜意。

5. 要滿懷希望的生活,要學會欣賞美好的事物,要懂得感恩,要去除貪念,與人為善不自欺,順其自然靜如石!

6. 往事如煙,像是看過一場電影,學會欣賞,學會感恩,學會包容,與人為善,助人為樂。與其指責社會,不如融入其中;與其獨善其身,不如奉獻些什麼。

7. 與人為善,心胸寬廣,更要用學會智慧去分辨人,用技能去爭取別人的支持。

8. 他與人為善,秉持君子之風,並不是軟弱可欺。

9. 心存良知,嘴上積德,與人為善,就是為自己結下善緣!

10. 待人處事,強調心存善良、向善之美;與人交往,講究與人為善、樂善好施;對己要求,主張獨善其身、善心常駐。

11. 學會感激,與人為善,禮貌待人,笑多一點。

12. 行政祕書的職務,用得上交際竅門和與人為善的態度。

13. 他一向與人為善,大家都很信任他。

14. 與人為善是我最大的特點。我在給飯店寫評語時很少用到激烈的言辭。

15. 要是我們用一種比較與人為善的.説法解釋一下,那就不難理解鑰匙孔裏的玫瑰的事了。

16. 每個公民都自覺遵紀守法文明禮貌,謙恭禮讓,與人為善,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才能促進人類的發展和社會的繁榮。

17. 心存温和,與人為善,是這個人間最真實的道理,猶如這四月江南,人活的就是這份歲月的關懷啊,感謝人間四月天。

18. 人生在世,事事都乃過眼雲煙。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過眼雲煙。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豁然開朗,與人為善,就是美好的一天。堅信,得以善終。

19. 如果説作為一個好人的基本道德之一就是與人為善,那麼作為成年人的基本道德之一便是不給人添堵。

20. “與人為善,嚴於律己”是祖父教導的家訓。

21. 趙樹理的小説常能引起廣大羣眾的動情大笑,這是因為他想用笑聲來改正人情世俗,他是個與人為善的,是有民族性快樂氣質的作家。

22. 同時,在與他人交往時,以誠相待,與人為善,才能形成和諧融洽的人際環境,置身於這種環境,必然心情愉悦輕快,有益於身心健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baoyici/ey3z8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