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學習方法 >

關於學習方法演講稿六篇

關於學習方法演講稿六篇

演講稿特別注重結構清楚,層次簡明。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演講稿,那麼,怎麼去寫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習方法演講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學習方法演講稿六篇

學習方法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愛迪生曾經説過一句話,“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句話説出了努力對學習的重要性,然而,如果你想靠先天和後天的才能,可以無需任何努力而得到好成績,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學習永遠是一架保持平衡的天平,一邊是付出一邊是收穫。不勞必定無獲!

關於怎麼學習?我想同學們有很多不同的學習方式和方法。我在這裏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學習方法:

第一:一日之際在於晨。早晨對於開口發音是很有好處的。每天6點起牀,6點30在家裏大聲朗讀課文,有利於對課文的瞭解,也有利於身心健康。這是重要的一點。我能堅持那麼久是因為我覺得,只有這樣才能不被別的同學落下。這樣,對我打下基礎,掌握知識很有幫助。

第二:上課的時候,我認真聽講,做好筆記,老師講的內容我絲毫不會落下。也許,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第三:課後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然後再自己多做題,這樣可以拓展我們的知識面,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

第四:不如試試“常立志”,我通常先只為自己制定一個小目標,經過努力,目標很快就能實現。每當這時,我會油然而生一種成就感,在倍感欣喜的時候,及時制定下另一個奮鬥的目標。永不滿足是進步的開始,我從不會因為一個小目標的實現而沾沾自喜,像球王貝利一樣,我時刻準備將“下一個”進球踢得更精彩。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這是我始終信奉的一句格言。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績,勤奮是諸多因素中至關重要的。對大多數同學而言,一時的勤奮不難做到,但是難於持久。所以,我們要學會自己剋制自己,保持學習積極性,取得更好的成績!

謝謝大家,我的講話完畢!

學習方法演講稿 篇2

一、樹立目標與理想

目標與理想就像船舶的導航儀,如果你失去了目標,就如輪船在汪洋的大海失去了方向。要想擁有成功,首先我們需要制定一個符合實際的短期目標和一個較偉大長遠目標。因為他會給你不竭的動力和方向。從進校的那一刻我們就必須明白大學裏我需要哪些方面的培養,畢業以後我們該走向何方?如果這一切你都還沒有想清楚,那請你抓緊時間,因為我們離開象牙塔的日子越來越短。接下來面對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否者你會被踩在社會的最底層。無論你有多好的學習方式,如果你沒有一個明確的人生規劃,那麼一切都是茫然。我相信一個有目標而走的慢的人會比一個漫無目的走得快的人最先到達終點。

二、端正學習態度

一件事情能否做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與你的態度,學習也是如此。如果想要擁有較好的學習成績,首先我們要做的不是找方法而是態度,只有充分的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時,你才會從骨子裏想要去學。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學習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用知識武裝自己。使自己的素質得到提高,能為創造美好的未來打下基礎。他需要持之以恆的耐力。許多同學進入大學來只是想拿個畢業證。在我看來,這是錯誤的想法,畢業證它代表的只是你受過三年的高等教育,但它並不能代表你學到了知識和技能。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你才能快樂的學到知識,才有不懈的動力。

三、擁有正確的學習方式

在思想上轉變對學習的認識後,我們找到一些正確的學習方式是必要的,以下是我學習方法的一些總結。

1、利用好上課時間

大學的課時不像中學那麼多,所以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好老師上課的時間。

課前做好預習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勾畫好,以便上課時能諮詢老師。上課時老師為我們指出重點時,我們應及時的做好標記,老師補充的內容做好筆記,那一定是很重要的東西,相信老師不會做無用功。課上積極的發言,能夠加深你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2、及時複習

如果你沒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你的大腦都有一個遺忘過程,如果只是利用上課的時間學習是遠遠不夠的,無法消化老實所講的內容,課餘時間及時的複習顯得格外的重要。整理好沒有做完的筆記,把課上沒有聽清楚的內容重温一遍。

3、多思考、注重理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考是學習的靈魂。在學習中,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駕御知識的頭腦。如果一個人不會思考,他只能做知識的奴隸,知識再多也無用

學習方法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家長們:

大家好!我們今天講的東西可能會有互相沖突的地方,所以僅僅是提供一個參考。我們今天想講學習,那麼首先我想讓大家思考一個問題:你覺得怎麼樣才能讓學習更有效率?或者現實一點説,怎麼樣才能取得好成績?大家不用回答,自己在心裏面想,你的第一反應是怎麼看的?可能有的人會説,一個音樂家可以給我答案,因為他叫貝多芬嘛,也有的人可能會説,要多刷題什麼的之類,還有很多人我估計是這樣子的:當我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們不知道答案是什麼,也就是説你們的腦子一片空白。誒,這時候有的人就會説了:啊學長你今天不是來告訴我們學習方法的嗎那我自己肯定講不出學習方法啊——不對,我們今天宣講,不是來"創造"的,而是來"修補"的,我們今天的任務就像是電腦管家或者是360安全衞士一樣,而不是去創造一台電腦。你們懂我的意思嗎?回到剛剛的問題,從另一個角度看,為什麼大家提出的"方法"會差別這麼大?我相信所謂的方法,包括沒有方法也算一種,肯定不止我剛剛提到的那麼點,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有的人説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但是這恰恰就是沒有方法,不知道方法的表現。就好像面對一個病人,他在發熱,有的人説要冰塊敷,有的人説喝熱水發汗,沒有問題,因為這些方法都是依據冷熱平衡的降温知識,降温的方法有很多,這些都行,沒有問題。但是這個和看到發熱了病急亂投醫什麼藥都用上,什麼人蔘啊什麼地龍啊什麼大黃啊什麼藥都下,這兩者有本質的區別。所以,方法有很多,但是不是意味着可以被隨便創造,也不是意味着可以被隨便用。比如我現在提一個數學問題——(放縮法的原理)所以從這個事情看到了,方法都是建立在原理之上的,所以你瞭解學習的原理,學習的構成,才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那麼學習過程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所謂學習,就是獲取知識和技能。但是這一句簡單的話你要真正理解其實不那麼容易的。我給大家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你知道做菜的時候要放油,知道要放鹽,可能還知道要翻炒幾下,但是你不見得能夠做好一道菜,對不對?也就是説,孤立的去學習單個的知識點並不能夠保證你學習取得進步。所以學習一定是要全面的把我整個知識體系,才能學得紮實。我結合一些學習研究的理論,自己也想了想,我大致把整個學習過程分為兩條線索。第一個叫做從簡單的學習到系統的學習過程,第二個叫做從孤立的學習到立體的學習過程。這兩點很抽象,我慢慢分開來講。

首先第一個,從簡單學習到系統學習。所謂簡單的學習,就是説獲取單一的知識點的過程。按照現在高中的學習情況,我把它總結成2個步驟:獲取知識強化知識。那麼讓我們想一想,獲取。你從哪裏獲取?一般來説兩種途徑,書,和老師。強化知識,主要是通過練習,也就是做題,通過實際運用來告訴你你的知識是怎麼用的。好比數學裏你知道圓錐體積公式,然後課後習題就很傻的問你,求下列圓錐體的體積,就是這樣。那麼,強化知識,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己去探索的,自己去鑽研的,叫做主動強化,另一種,是別人告訴你的,叫做被動強化。主動強化,本質上叫思考,被動強化,本質上叫做記憶。而不斷地刷題,其實就是不斷地重複這種被動強化的過程,什麼叫被動強化?意思就是:我本來不想的,本來沒想過的,本來沒去想的,別人告訴我的,我只是單純地把它記下來而已。所以被動強化的一個特點就是:死。大量刷題,本質上的一個結果就是把原先需要思考的東西轉化成記憶的東西。但是我們最重要的思考的能力卻幾乎沒有得到任何的提升,反而有可能出現的一種情況是,一開始最初刷題的時候靠的是思考,鍛鍊了思考能力,但是後來這種思考能力因為大量重複這種被動強化反而下降了,這也是有些人抱怨做題太多反而感覺手感越來越差,錯誤反而越來越多的一個重要原因。做題,只是強化了簡單學習的一部分,所以做的過多其實無助於學習的實質性提高。好比吃飯是維持健康的一部分,但是你吃得太多對健康其實沒多大的幫助,是一個道理。不過我要提醒一下,簡單學習並不意味着很輕鬆,也不意味着很簡單,你看你們天天刷題天天做練習,天利一萬套嘛,是不是很辛苦?但是大部分都是簡單學習。很多奧數的東西,以及現在的科學研究,大部分都是屬於簡單學習解答的範疇,簡單學習不一定就簡單,它僅僅是説學習的階段是初級的,過程是比較簡單的,這個道理就和滑板鞋不一定要來玩滑板,他也可以在地上摩擦摩擦是一個道理。

那麼接下來,什麼叫系統學習?簡單學習,你通過獲取知識,強化知識這個過程,進行的是單個知識點的學習,而系統學習,就是把你的知識點串成一個網絡,這也就是知識網絡結構的來源。真正把好學生與普通學生分開差距的,就在於簡單學習之上的學習,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系統學習。有些學生覺得學了東西總是記不住,抓不住重點,就源自這裏。還是我們班的例子,有好幾次數學課,很好笑的一個情景就是,數學老師教某某,説:啊某某,你起來一下,這一章講了什麼內容,或者説,誒,某某,你講一下關於這一章的看法,結果,一片空白。我敢打包票在座的許多人被問到也是這樣,或許你們會説,啊,我答的出來,對,但是你們一定答不全。比如我問你,三角函數講了什麼,肯定很多人講那幾個公式,但是其實你會發現你只講了三角函數內容的五分之一,為什麼呢?因為在你平時的練習裏你見得多,剩下的五分之四,你做的是"選擇性遺忘",也就是其實你記得的,如果別人提醒你,你肯定會説:哦,是哦,我記起來了,但是你自己根本不知道有這個東西。如果考試一旦考到了這裏,無論是什麼形式,迎來的吐槽肯定是,考得偏,考得新,所以在這裏發現了吧,題目新並不意味着題目難,也不意味着偏題,而在於你沒有用功相反,有的時候它考得東西甚至很基礎,比如叫你寫出一個三角函數的圖像變換過程,又比如叫你畫個莖葉圖什麼的,這些東西,其實有的時候比20題21題還能夠考到人。

從簡單的學習到系統的學習是一個知識完備的過程,它很像把很多零散的人聚合在一起的過程。而另外一方面,從孤立的學習到立體的學習,就像是人與人交流的過程。什麼叫由孤立的學習到立體的學習?所謂立體,就是有縱向有橫向。蘇格拉底曾經提倡四大步驟的學習方法,叫做譏諷,助產術,歸納和下定義,這些我們不談,我們就單講其中的"歸納",所謂歸納,就是把許多特殊的東西歸納出一般性的東西,這也就是我所説的"縱向"學習。呢麼"特殊"的東西從哪裏來呢?很明顯,日常的一些題目,作業,都可以成為被歸納的對象。面對一道題目,不僅僅是像刷題那樣子,刷完了就沒啥事了,而是去想一想,這到題裏面的東西,對一般情況成不成立?這樣子去主動探索得出結論的過程就是一個縱向學習的過程。而橫向學習,就是指每個知識點之間的交流。比如你學了三角函數,不僅僅是做了幾道題就ok了,你有沒有想過,誒,三角函數的知識,能不能用在其它方面呢?解析幾何能不能用呢?可以的,很多的參數方程就是把三角函數引進來的。向量能不能用呢?可以的,向量也有三角函數形式嘛。現在很多的題目,不僅是數學,都會把許多的知識點糅合在一起考,這裏考的其實就是你的橫向學習能力,不懂得橫向學習的人,面對這些題往往只能夠參照老師所給的,或者是參考書或者是一些所謂的"拿分祕籍"的"技巧"來拿分,這樣子很多時候往往會有這些現象:數學就是拿步驟分,列幾個公式,然後不會算了,文綜就是要麼亂答,要麼就是隻答了一小部分。這些,就是你們的橫向學習能力欠缺導致的,因為你的腦子裏知識與知識是孤立的,所以你看到題目的時候你就像一個守城的將領,你的軍隊分在東西南北四個角落,結果南邊來了敵人,你不會抽調兵力,你只會拿着南邊的兵硬抗,結果當然就是壯烈犧牲——在高考裏,這羣人叫做"炮灰",所以,想不想當一個好學生,想不想變成炮灰,就是在於你想不想去思考,改變你的學習方法的問題。

瞭解了這些,我們再來看看在你們學習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做題。有的人説説:呀我每天都在做題,每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怎麼成績老是上不去啊?因為你糊塗了,這種糊塗是整個思維沒有主見,整個人失去了活力,單純地把成績和努力——這個努力是你們認為的努力掛鈎,把成績和時間掛鈎,這樣子整個人就是一個死掉的做題機器。確實,這麼做可以保證你"不至於考得太差",但是絕對不會讓你考得很好,它可以讓你在死的題目裏死不了,但是絕對無法讓你在活的題目裏活起來。舉一個例子,我其實從高二開始就一直在思考學習方法的問題,也一直在關注者班上的一些數據,這裏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高三的時候剛哥給我們發了幾千道選擇題來做,一開始確實很有用,高三的最初幾次文綜考試我們班的選擇題分數暴漲了很多,我的文綜一直挺好,但是在那段時間我的文綜排不進年級前20甚至30,但是到後期,問題就出現了,我印象很深的是,在後期剛哥在課堂上講過不止一遍這句話:我發現你們啊,一碰到新題,活的題目,就死翹翹了。這種現象適用於任何一科,只要題目是沒有見過的,錯誤率就爆高,但是新題不等於難題,你們要記得。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中在模擬考的幾次成績會遠好於高考的原因——韶一模文科前十名一中有5個,廣一模有4個,韶二模有4個,但是高考呢,只有2個,為什麼?很多平時考得好的人到了高考就會失手,瞭解了學習構成之後,你真的認為他們大部分人真的是失手了嗎?如果是失手,為什麼年年都是這樣呢?為什麼這麼多人會失手呢?難道巧合會每年的6月25好就定時出現嗎?不可能吧。因為模擬考的題目,再怎麼新,都不如高考的新。今天到場的大部分都是重點班的學生,那麼我在這裏也就想警告你們一句:盲目的刷題,是沒有用的。努力是你成為合格學生的及格線,但不會是你進入好大學的保證書,你們懂我的意思嗎?啊學長告訴我們不要做題就可以考好了——不對,吃太多會胖,但是不吃會餓死,這個道理大家應該都明白。

聊到現在,你們覺得?學習有沒有捷徑?或者説,我講的方法算不算是捷徑?其實我説,不算。所謂的捷徑,其實是因為我們走了太久的錯路走了太久的彎路。結果把本應該這麼做的,合乎學習規律的東西給忘記了,相反很多人不斷在彎道上加速超車,比如死命刷題啊什麼的,在這裏我想提醒一句,我書讀得少,但是好像彎道超車是要罰款的。所以,不想在高考上罰款,請自覺的走直道,也就是你們所説的捷徑。當然,哪怕是捷徑,也得走才行,所謂的"當幸福來敲門"是不存在的,但是我相信,只要能有毅力,並且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一本的分數線,説實話,我覺得,僅僅代表了一個合格學生的水平,中大武大,説實話也就是比較好學生的水平,我相信新的一屆一定會比我們這些"稍微比較好"的學生考得更好的,謝謝!

學習方法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一些學習方法。

首先,學習需要有一個相對安靜的、良好的外部環境;其次,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必須先易後難、先慢後快;在複習的時間安排上,我們要按照“遺忘曲線”所揭示的規律,遵循先多後少、先密後疏的原則;在學習時我們還需要同學、夥伴間相互的支持和鼓勵,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自信的心態,等等。這些只是確定了我們學習的一個方向,怎麼走就要看自己的了。

最重要的是“學習效率”。我們知道效率和時間是成反比的,沒有較高的學習效率,我們就要比別人多付出一倍甚至兩倍的時間,這是學習中最忌諱的事。怎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呢?關鍵就是要靜下心來,一定要做到專心致志,不要在學習的同時幹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可還是有許多同學在邊學習邊聽音樂。聽音樂是放鬆神經的好辦法,但是,專心地學習一小時後全身放鬆地聽一會兒音樂要比戴着耳機做功課的效果好多了。

然後再説一下時間安排。我覺得應該充分利用好早上的時間,不是指到學校以後的那幾分鐘,而是早上在家的那段時間。早上的學習重點應放在背誦上。這段黃金時間學習效率是最高的,但是能不能用好這段時間就要看大家有多少毅力了。中午的時間應該用來休息,最好是睡上一覺。晚上學習時間不可太長,但也不可以太少。雖然我不贊同晚上到十一二點,但我覺得到十點鐘也是應該的,也就是説晚上所學的時間至少應該和在學校上課的時間差不多,大約四個小時,而且一定要有很高的效率。不管對誰來説,學習都是枯燥的,這種耐力只能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積累。

對於時間的利用,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突出重點發力。這就首先要對自己和所學課程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所謂重點,一是指學習中的弱項或成績不理想的課程;二是指知識體系中的重點內容。

2.長計劃短安排。要在時間上確定學習的遠期目標、中期目標和近期目標。在內容上確定各門功課的具體目標。

3.要有時間限制。可以把所定目標分成若干個部分,對每一部分限定時間,這樣還不會產生疲勞感。

4.計劃要留有餘地。

俗話説“好腦瓜不如爛筆頭”,養成良好的筆記習慣,能夠準確、清晰、簡練地筆記本身就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即使沒有老師,抄讀法本身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在我學習的經歷中,有許多學習中的難點都是在一邊抄寫一邊思考的過程中解決掉的。但是,有一點就是我們在課上除了十分重要的內容以外,不必做很詳細的筆記。如果課堂上忙於記筆記,聽課的效率一定不高,況且你也不能保證課後一定會去看筆記。課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應當是把老師的講課消化吸收,適當做一些簡要的筆記即可。

最後,我認為我們應該根據自己不同的思維特點、不同的知識水平和個性特徵,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的採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往往是那些最具個性的方法才是最棒、最好的學習方法。

謝謝大家!

學習方法演講稿 篇5

同學們,

大家好!

剛才三位同學結合自己的體會,分別闡述了樹立目標的重要性和自己科學的學習方法,魏老師又給大家上了一節生動的激勵課,聽完以後我也倍受鼓舞。相信同學們已經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吧。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組織三組人分別向着十公里外的三個村子進發。

第一組的人既不知道村莊的名字,又不知道路程有多遠,只告訴他們跟着嚮導走就行了。剛走出兩三公里,就開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時,有人幾乎憤怒了,越往後走,他們的情緒就越低落。

第二組的人知道村莊的名字和路程有多遠,但路邊沒有里程碑,只能憑經驗來估計行程的時間和距離。走到一半的時候,大多數人想知道已經走了多遠,比較有經驗的人説“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了。”當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時,大家情緒開始低落。當有人説“快到了,快到了!”大家有振作起來,加快了行進的步伐。

第三組的人不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隔一公里就有一塊里程碑。人們邊走邊看里程碑,每縮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陣的快樂。

心理學家得出這樣的結論——當人們行動有了明確的目標,並能把自己的行動不斷和目標加以對照,人們行動的動機就會得到維持和加強,就會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努力達到目標。

相信每一個同學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標,而實現它就必須從現在的一個個小目標的達成做起,就像通往村莊的一個個里程碑,每實現一個就離你理想又進了一步。

學習也是如此。只有有了一學年的目標,一學期、一個月、一週、一天的目標,學習起來才會有努力的方向,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把學習當作生活的需要,當成一種享受,你才能體會到學習帶來的樂趣,才會學有所得,學有所成。你制定的目標越切合實際、越高,你的進步就會越快,最終取得的成就就越大。

當然,樹立目標不等於實現目標,這是一個艱苦的過程,需要我們付出努力。我想通過幾個往屆學生的實例,送給同學們幾個關鍵詞。

XX年德州一中唯一被保送北大的張萌同學,初中時畢業於我們班。在她身上有很多優秀的品質,今天就説其中之一——一節數學自習課,老師發兩張數學題,一張要求課堂完成,一張是晚上的作業。一般情況下是大多數同學能完成一張的四分之三,她幾乎能完成兩張。用其他同學的話説“老師,她學習的時候,你就是在她耳邊叫她,她都聽不見。”同學們説使她有這樣高效率學習成果的品質是什麼?——專注力。

XX年德州二中考入北大的李嬋也是我們班的畢業生。那年高考收到錄取通知書之後,一羣學生來我家玩,她曾説過:“老師,剛上初中時,我們什麼都不懂,後來想起來真是浪費了很多時間,高中後越來越覺得時間不夠用,我們可見上廁所都不用走的,都是一路小跑”而且在整整一個上午熱熱鬧鬧的侃大山人羣中,她略顯格格不入,因為其他人聊得什麼星,什麼遊戲,她一概茫然不知。同學們發現她的可貴品質是什麼嗎?——惜時,心地純淨。

XX年今年我們班又有一名畢業生魏天予因為物理競賽被保送了清華大學。7分鐘面試征服了評委老師。他被保送後第一時間到學校找我報喜,他説“老師,準備競賽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我做了得有上萬道競賽題,同時又怕落下其它學科,只能自己加倍地努力,老師我後來數了一下,我曾有87天沒有洗過澡,但功夫終於沒白費”接着他又跟我説“老師,你一定要告訴你現在和以後的學生,什麼減負啊,素質教育啊,不管什麼時候,不管怎麼提,學習是必需的!”當時他來學校時是剛剛被保送,不用參加兩個月以後的高考了,應該很輕鬆很放肆地痛快玩了吧?可他當時是先到書店買了大學英語教材來的,説“因為競賽其它學科我還是落下了一些,我得利用這段時間補上,我已經報了新東方,馬上要去北京學習了。”同學們,他的這份堅韌、堅持,不懈努力的精神不也值得我們學習嗎?

現在正在南京讀研的申耀陽,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女孩兒。當時在我們班上學時還有晚自習,每天晚自習後她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扔下書包,打開電視,看她喜歡的電視劇,媽媽在一旁催促“學習去吧,這就快考試了。”“是我考試還是你考試”,小丫頭説話一直很衝,媽媽也很無奈。但是,眼睛瞄着掛鐘呢,只要到了她給自己規定的時間,不管故事情節有多吸引人,馬上果斷地回自己的房間開始學習。這種品質叫什麼——自制力。

去年通過公務員考試考到國家公安部的姚凱,他有一個特點就是——只要是他做過的題保證不丟分,這種品質叫——認真、嚴謹。

給大家舉這些實例,就是想告訴大家,成功不是無緣無故的,成功也不是遙不可及的,他就在我們身邊。在她們身上都有着許多可貴的值得學習的東西。希望他們的成功能帶給你一點啟發和力量,也許下一個就是你!

最後衷心地祝願在座的同學們明確目標,堅持不懈,珍惜時間,講究方法,認真嚴謹,提高效率。20xx年的中考相信你們會為三中書寫新的輝煌,你們將成為三中的驕傲!

學習方法演講稿 篇6

下午好!

時光飛逝,時光飛逝。本學年的學習生活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三。這幾天學習漢語,你學到了什麼,收穫了什麼?只剩下兩個月了,九年級的日子更短了。手指斷了也能數出來,那剩下的日子怎麼學習呢?如何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首先,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習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學習興趣是學生有選擇、主動學習的一種心理傾向。它是學習動機最現實、最活躍的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源動力。學生只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後會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從而學習新知識。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它是學生積極學習、積極思考、勇於探索的強大動力,在某些情況下總是會產生興趣。

另外,客觀環境也會影響學習效率。我們一直生活在物質世界裏。馬克思的理論告訴我們,物質決定意識。是的,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總是在不經意間影響着我們的學習。比如睡眠時間是否充足,日常營養攝入是否充足,學習環境。所以建議每天睡8小時以上,晚上不要熬夜,定時睡覺,中午午睡。充足的睡眠和飽滿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尤其是放假在家的時候,要按照這個生物鐘作息。另外,飲食上要多吃有營養的食物,一定要吃早餐,儘量不要吃油炸食品,尤其是早上的方便麪。

最後,我們的情緒也會影響學習效率。相信大家對此都有些感觸。我相信每個人心情不好的時候都很難學習。所以要多給自己寫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心情不好的時候用正確的方法解決。

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探索和積累。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鑑,但必須充分結合自身特點。影響學習效率的因素有一些,但更多的是學習之外的因素。首先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合理利用時間。此外,還要注重“專注、細心、恆心”等基本素質的培養,深刻認識自己的優缺點。總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當然興趣很重要,但是沒有真正的努力和付出,再感興趣也是徒勞的。所以,勤奮是我們成功的前提和保證!請想想你是想成為方仲永那樣的人還是呂蒙那樣的人。相信每個學生心裏都有答案。

在此,祝你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取得所有理想的成就。

標籤: 學習 六篇 演講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xuexifangfa/ygo2g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