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節日常識 >

安徽冬至習俗

安徽冬至習俗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拜冬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安徽冬至習俗,希望有所幫助!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古人認為這是上天賜予的福扯,所以把它定為一年節令的開端,各地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

冬至為良辰吉日,故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要舉行各種慶典活動。歷代統治者多選擇在冬至日進行祭天活動。“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禮,是歷代帝王鑲災祈福,在冬至日必須舉行的一種儀式。祭天的前一天晚上,皇帝要齋戒沐浴,住在齋宮,準備在冬至日舉行祭天大典。

在民間,有冬至日祭祖的習俗。祭祖的同時,人們還要向父母長輩敬獻鞋襪,此習俗現在仍然十分流行。

俗諺雲“冬至大過年,不返無祖宗”,所有外出謀生的人都要在冬至節時趕回家鄉過年,表示年終有歸宿。舊時安徽皖南徽州地區多於冬至日備酒祭奠祖先,上墳掛標壓土。各名門望族備鼓樂開門祭祖,族長主祭,有名望者朗讀祭文,祭祀秩序井然,午時在祠堂設宴,凡族中有功名者均赴宴,族長作陪,俗稱“冬至酒”。有祠產的氏族備有大量豬肉等食物,按户丁分發,每丁一份。

民間又把冬至稱為“交九”或“數九”,即從冬至這一天起,每隔九天作為1個“九”,共分成9個“九”,九九八十一天之後便進人春天。冬至之後數九九在全省各地都十分流行,人們根據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景物特徵、農事物候及風俗習慣編排出了各種數九九的諺語和順口溜。這些諺語和順口溜在許多古籍中都有記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這首: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邊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八十一,貓狗尋陰地。

冬至時各地有吃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習俗。安徽處於南北交界處,冬至的食品各地不同,阜陽一帶有冬至吃餃子的習慣,據説是為紀念南陽醫聖張仲景的。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告老還鄉時適逢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蔽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裏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煮熟後撈出來剁碎,用麪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進鍋裏煮熟,做成一種叫做“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此種習俗。

皖中合肥、六安以及皖北地區的蕭縣、楊山、灘溪等地冬至有吃狗肉的習俗。狗肉性温,可補中益氣、温腎助陽。在冬天最寒冷的冬至這一天食狗肉,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熱量,達到既禦寒又進補的目的。傳説當年劉邦被匈奴單于圍困於平城,無糧可供充飢。冬至這一天,劉邦手下大將樊啥弄到一條狗殺了送給劉邦吃。劉邦為了不忘大將樊啥的功績和被匈奴圍困之仇,回到長安後,每年冬至必食狗肉。民間效仿,便有冬至食狗肉的習俗。肥西縣民間在冬至日素有吃掛麪、油炸南瓜把把和油炸雞蛋的習俗,據説可以防肚痛、哮喘。另外,醃製臘菜、製作過冬和年節的雜副食品也從這天開始。各地有許多關於冬至日的養生諺語,比如流傳較廣的一首:冬至一陽生,冬至蘿蔔夏至姜。冬至不割禾,一夜脱一蘿。冬至定果年節定瓜,正月十五定棉花。冬至出日頭,過年冷死牛。冬至天氣晴,來年果木成。冬至天氣爽,來年果木廣。

標籤: 習俗 安徽 冬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jierichangshi/2jjoo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