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朱自清 >

朱自清荷塘月色讀後感3篇

朱自清荷塘月色讀後感3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朱自清荷塘月色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朱自清荷塘月色讀後感3篇

朱自清荷塘月色讀後感1

朱自清 —— 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對黑暗的現實想 “ 超然 ” 又想 “ 掙扎 ” 的心跡。

文章一開頭就點出全文的 “ 文眼 ” : “ 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 ” 他想借遊荷塘排解苦悶,於是作者從一開始就以獨處的心境創造出孤寂的氛圍,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 ……” 讀着讀着我也似乎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

從中我感到了作者內心的不寧靜、彷徨,我的心情也隨之而波動起來。

朱自清在先訴説了自己的不寧心境後,描寫了一個寧靜的與現實不同的環境 —— 荷塘月色,通過對傳統的 “ 出污泥而不染 ” 的荷花和高寒孤潔的明月的描繪,象徵性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嚮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為排遣心中的鬱悶,夜深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悄悄地行,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他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裏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説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並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 “ 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

“走着”、“走着 ”、“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着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

看着看着,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着蓊蓊鬱鬱的樹,樹間透着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麼也沒有。《採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節選使我的心也隨着作者涼了下來,雖然我很難體會作者當時的無奈和彷徨,但我的心彷彿也隨作者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

我 “ 看 ” 着作者走進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本,這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可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厭惡、憎恨。作者在這樣的惡劣的環境下,不被 “ 白色恐怖 ” 所屈服,與 “ 白色恐怖 ” 作鬥爭,令我萬分佩服。而我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工作,去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朱自清荷塘月色讀後感2

夜已深時,深更露重,帶着淡淡的憂愁走出家門,趁月色出來散心。順着幽靜的小路一路走來,自然而然地來到了日日經過的荷塘邊,看那月下的荷塘。此時唯有荷花立在心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

帶着淡淡的憂愁走出家門,趁月色還好,花還未央。趁幽靜的小路還無人打擾,一路迷茫走着,自然而然地來到了日日經過的荷塘邊。月色下的荷塘,比之白天又別有一番風致。荷葉是亭亭玉立如舞女的裙襬,趁微風荷葉隨風起舞,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映入眼簾。點綴其間的雪白荷花,不禁讓人想起她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性。形態各異的荷花在荷塘中:“有裊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在作者的眼裏荷花儼然已是仙子一般了,讓人嚮往。

一個人在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完完全全是一個自由的人!這就是作者心底的呼聲——拋開對現實的不滿和無奈,拋開一切煩惱,盡情享受“這無邊的荷香月色”!

走着,走着,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的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着薄雲的淡淡的月光泄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光影交錯,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我在他的筆下盡情地賞花觀月,迷戀着,陶醉着……看着看着,忽然柔美的.月光消失了,四周都是樹,樹間透着光,可是光是那樣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變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他卻什麼也沒有。這時的他是多麼的無奈和彷徨,我的心從剛剛的愜意中不知不覺隨着他回到了最初的不寧靜,似乎心底深處被輕輕撥動了一下,空了。《採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節選是我的心也隨着作者涼了下來,體會着作者的無奈和彷徨,彷彿又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想想夜晚,或許有一兩滴晶瑩的露水悄然無息的落在荷花或荷葉上,稍許微風,他們就會有一絲的顫動,自然,露珠就會滾來滾去,像一個孩子般活潑,如在草地上歡快的滾動着。但最後,可愛的小露珠還是會隨之滾落而去啊。

清清月光下,隨着朱老的腳步走入清華園。那片荷塘,美麗、幽靜。

漸漸的又走回了那條小路,恍然再次走回現實。夜,繁星點綴,月光灑落人寰,寂靜中那強烈的渴望自由之感順着微風抨擊着我的心。

趁我還年輕,趁我還在追求着那所謂的自由,現在便奮力拼搏!

朱自清荷塘月色讀後感3

寒假中,我讀了一篇名叫《荷塘月色》的散文。從《荷塘月色》這篇散文中,我感受許多。

文章一開頭就點出全文的中心:“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他想借遊玩荷塘來暫時苦悶,於是作者從一開始就以獨處的心境創造出孤寂的氛圍,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朱自清先生在先訴説了自己的不寧心境後,描寫了一個寧靜的與現實截然不同的仙境——荷塘月色,你想想,荷的特色是潔,月的特色是淨。古往今來,荷花以它的清雅脱俗,獨步人間,以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精神,引君子仰慕。古今中外,人們對月光的潔淨祥和更是詠歎不已,“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麼,荷花與月光交織在一起,會是怎樣一副境界呢?荷的清香,清雅;月的清淨,清幽。這樣便象徵性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嚮往美好生活的心情。他為排斥心中的鬱悶,夜深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悄悄地行,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他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裏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説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並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走着”、“走着”、“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着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沿着荷塘,是一條曲曲折折的小煤路”讀到此處,我的腦際中不知不覺的浮現出一條小路,曲曲折折。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看着看着,突然柔柔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着樹,樹間透着淡淡的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叫得熱火朝天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麼也沒有。《採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節選使我的心也隨着作者漸漸涼了下來,雖然我很難體會作者當時的無助和無奈,但我的心彷彿也隨作者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文章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本,這文章使我感觸很深,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仙境般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慮,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可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對現代生活的厭惡、憎恨。作者在這樣的惡劣的環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與“白色恐怖”作鬥爭,令我萬分佩服。

我們現在生活在這麼好的環境中,和作者相比,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珍惜現在的每分每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andaizuojia/zhuziqing/mk90eg.html
專題